学校201*年就业工作总结
学校201*年就业工作总结
一、我校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201*年我校共有毕业生450xxxx人,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研究生10xxxx人人,本科毕业生近300xxxx,专科毕业生150xxxx人。学校所设专业涵盖土木、建筑及其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大门科学类,各专业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二)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大量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我们多次邀请到市有关领导及心理专家学者通过举办就业专题讲座,及其他就业指导课、网上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和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了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我们通过印发《就业手册》、编制《成才指导》、建立就业专栏、不断更新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就业网站等,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三)、需求信息收集工作,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一方面,为了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我们重视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早开展毕业生市场调查,收集需求信息,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另一方面,我们经常性的有组织有保障的举办各种供需见面会,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好桥梁工作。
十二月十二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之下,由我校主办的201*年青岛三高校毕业生及华东地区研究生供需洽谈会在山东路人才市场和海尔路人才市场成功召开。本次招聘会创造了几个新的特点:1、形式创新
这是我市第一次由高校联合地方举办的供需见面会,我校与青岛市人事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联手人才市场举办就业供需见面会,是完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的新探索,多方面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大了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内涵丰富,学历层次提高
本次招聘会应聘人员专业覆盖面广、学历层次较高。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研究生108xxxx人,我校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涉及理学、工学、农(水产)学、文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本专科毕业生1.xxxx余人。共有2800xxxx人入场参加此次招聘会,创下了近年来青岛市人才交流大会参会人数新高。3、招聘单位层次提高
本次供需洽谈会共发放500xxxx份邀请函,其中参加的单位包括,海尔集团、澳柯玛集团、青岛建设集团、青岛钢铁集团、青岛热电集团、青岛特种汽车集团、青岛碱业股份公司、海信房地产公司、中建八局、戴尔等全国各地的许多大型企业参会。4、新闻、实际效应加大
由于本次招聘会涉及面广,参会人员层次高,组织合理。山东电视台、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早报等各大媒体都有相应的报道,给我校带来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宣传机会,为今年的就业工作奏响了号角。(四)、制度建设和创新工作
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在统筹安排就业中心整体工作、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实行“三三工作制”,即: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先进经验的学习调研;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邀请用人单位为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为毕业生和其他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测评、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校内就业市场建设。三年来,就业指导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几乎走遍了省内、外各大用人单位,对近千名毕业生进行了走访调查、搜集了上万条用人需求信息,保持了我校连续几年的高就业率,同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和招生事业计划的编制提出了几十条合理化的建议。
(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工作
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科学的理论和人才测评技术作指导,以专业队伍作支撑,以系统的辅导为途径,分阶段、分层次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形成了“一个目标、四个阶段、四个体系”的“一四四”辅导系统。即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按年级分别制定了适应与定位、学习与准备、行动与实践、评估与检验四个阶段的生涯规划与辅导方案,通过专业课程和理论教学体系、行为训练和实践活动体系、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体系、心理测评和就业测评体系,帮助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学生从大一开始正确认识、了解自己,培养正确的成才意识,明确成才方向,在专业教师的辅导下,针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职业能力倾向,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就业竞争力。同时,是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减少盲目性,是自己的就业选择更加符合个人和社会实际。
(六),拓展就业基地,建立就业“绿色通道”
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实施了拓宽就业渠道的“105工程”,即每年与5xxxx较大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固的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基地,通过10年的努力与50xxxx用人单位保持长期密切合作的用人关系,最终每年为我校提供500xxxx稳定的就业岗位。通过“105工程”的实施,建立起一个以大型和特大型企业为示范,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小型企业为补充的就业基地网络。在这一网络中,人才的进入壁垒和流动性限制降到最低,为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有效择业开辟了“绿色通道”。
(七),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主渠道建设
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的主渠道建设,搭建了“三大”特色信息平台,一是以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和心理个性特征测量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就业测评服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键入自己的身份证号进行测评,实现了就业测评的唯一性、安全性;二是网上就业短信群发服务功能,毕业生只要将其手机在我校信息管理中心登记入库,就业中心就会将最新的需求信息,通过就业信息网及时发送到毕业生的手机上;三是毕业生档案网上查询系统,毕业生离校后其档案转递情况全部录入上网。毕业生或用人单位只要输入所查毕业生在校期的年级、专业、姓名,即可以从网上查出其档案转寄地址及转出时间。
二、明年我校就业工作思路安排
(一)、加强我校就业工作与市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我校的就业工作,离不开市有关部门的指导教育。希望有关领导在对我校就业工作肯定的同时,给我们以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就业体制,进一步突出服务职能,以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就业层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目标为方向,全面推进我校就业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教育,让学生立足青岛,服务社会
当前我市正处于全方位高速发展时期,更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扎根青岛,立足青岛,服务社会,为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目前尽管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仍然比较高。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又有不少单位要不到毕业生,“有业不就”现象比较普遍。转变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是当务之急。这就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摆脱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既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个人锻炼成长的需要。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生动、扎实、细致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等,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四)、实施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指导,开辟就业新渠道
大学生不仅是现有岗位的占有者,而且应该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尽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数量还不多、规模还不大,但其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的就业教育,实施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使自主创业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让更多的毕业生以自主创业的形式迈向社会。
三、对我市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建议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
2、多组织宣讲团到高校宣传青岛的发展和环境,从社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礼仪培训等;
3、对志愿服务西部的提供优惠政策。
扩展阅读:土建学院201*年就业工作总结1
土建学院201*年就业工作总结
201*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精神,按照校党委及就业指导中心的统一部署,土建学院全面动员,积极努力,顺利完成了201*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了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提高就业工作水平,现将本年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工作思路与目标:
进一步落实学校党委提出的“全员、全面、全过程”抓就业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土建类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早动员、跟进度、拓市场、抓落实”的原则开展就业工作,同时加强对毕业生的指导、教育、咨询与服务等工作,在保证就业率90%以上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就业质量。
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贯彻落实“三全”就业方针,以市场为导向,健全机构,强化责任,创新体制,调整完善就业工作队伍。
1、充分重视,计划周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于学年初就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亲自牵头挂帅,强化责任,明确各项工作的专门负责人,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把毕业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2、跟踪调研,定期汇报。建立包括毕业生英语水平、计算机等级、获奖情况、求职意向、求职地域等就业信息的数据库,制定跟踪调查情况分析表,随时掌握分析每名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定期向学院领导小组汇报,及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就业工作的实效性、一致性和灵活性。
3、市场导向,调整机制。结合土建类人才市场的需求及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调整完善就业工作队伍。在院领导、专职学生工作者、班导师和各位教辅人员组成的就业工作梯队内,增设9名实践经验丰富且兼具较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校外专家顾问,提供就业指导与相关内容的实践培
训,尽可能缩小毕业生与社会的差距,弥补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
二、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形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开展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1、尽早动员,树立观念。学年初召开全体学生的就业动员大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事业观,“先就业,再择业”,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西部等急需人才的地方建功立业。201*年我院学生共有1名学生志愿到大连北三市、辽西北及西部等艰苦行业就业,共有17人获就业先进个人称号。
2、教育系统,指导到位。通过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咨询与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以及就业技巧的培训与指导。在工作过程中尽量做到“三个结合”,即方向指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就业指导与模拟训练相结合,职业测评与素质培训相结合。组织学生按照拟就业方向参加专门的考研、留学、参军等指导讲座,对基础薄弱、就业能力差的个别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在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外,注重增加实战训练,聘请东特房地产人力资源部康部长为学生做模拟招聘与现场总评,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组织全体毕业生率先进行职业能力测评,帮助他们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尽早做好就业定位,在此基础之上聘请开发区管委会招商中心主任、指导中心王永强老师、素质教育中心张成山老师分别就职业规划与就业技能和素质等方面对毕业生进行培训,促进他们顺利求职、就业。
3、树立典型,文明离校。发挥榜样的作用,号召毕业生党员与优秀学生干部率先签约、带头就业。制定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离校教育活动。201*届毕业生在就业和离校等各环节中表现突出,有1人获得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党员的荣誉称号,多人次获得辽宁省、大连市和
学院优秀毕业生的表彰,全体毕业生党员离校前开展“为母校做一件事”、“最后一次组织生活”等活动,并继续捐助学院的“希望基金”,支援学院在校学生的培养发展。
三、强化服务意识,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就业服务,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使毕业生人尽其用,各尽所长,各得其所。
1、充分利用媒介,开辟各种渠道,广泛搜集信息。在学院网页及橱窗内设立就业工作专栏,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充分利用媒介的优势,积极地促进毕业生与就业单位的双向选择的顺利开展。
2、“走出去,请进来”,注重对用人单位的接待工作,落实每一个招聘信息。向相关单位派发专业介绍与毕业生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建立深层次的友好联系,热情地接待来我院招聘的用人单位,尽全力为他们提供便利服务,落实每一个单位的招聘岗位,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如201*年中铁三局的招聘工作人员一次性录用我院9名毕业生,同时与我院建立了良好关系,表示今年还将继续聘用我院应届毕业生。
3、做好公务员、研究生考试报名,就业报发放及资料复印、邮递等其它各种服务工作,有效解决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四、促进就业工作面向市场,走向社会,不断密切用人单位与学院之间的供需关系,加强相互间的交流,掌握足够的信息,争取建立就业基地,实现“毕业生”与“职业”的最佳匹配。
1、全面动员,开拓市场。充分利用学院网络就业工作专栏发布各种信息,动员全院教师力量,积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拓展就业渠道。201*年本学院专业教师为学生联系到金湾建筑、辽宁勘察设计院等多家用人单位的招聘岗位,有效地推进的就业工作的进程。
2、专场招聘,成效显著。201*年11月学院为中铁三局举办了专场招聘会,一次性批量签约9人。201*年11月中铁一局专场招聘,一次性批量签约7人,同时,毕业生在学院组织召开的专场就业洽谈会上也有多人次
达成意向。
3、走访调研,信息反馈。有计划地组织新老生经验交流、各地就业市场调研等活动,反馈就业信息,分析市场现状。201*年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开展土建类行业市场调研活动,并回收往届毕业生工作单位的反馈信息,为就业工作的发展提高提供了真实的数据材料。
五、在做好工作的同时,结合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断分析研究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完善工作机制。
1、广泛发动教师,建立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学院努力建立全员参与就业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系、各专业教师在就业工作中的优势和潜力,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拓展就业市场,稳步提高就业率。学院广泛发动教师积极联系用人单位,获取单位需求信息;要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论文的同时关心所指导学生的就业状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就业。
2、转变观念、思路,积极实施“就业基地”战略。为更好地拓展就业渠道,学院结合本科教学评估,努力使实习、实训基地成为就业基地。近期,学院领导通过与企业广泛联络,在了解社会需求,密切横向联系的同时,积极建立实习、社会实践和就业基地,并就加强双方合作交流、优势互补、架起校企合作的工作桥梁达成了共识,有效地拓展了就业渠道。
六、就业工作成果项目一次就业率97%本专业77人考研5出国2人参军1人就业形式公务员1人志愿服务2人其它专业9人本专业其它专业公务员出国参军志愿服务考研具体分析结果人100名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辽宁、河南、北京、山东、陕西、河北、吉林、浙江、广东、山西、江苏、湖北、四川、云南等南方北方、东部西部、内陆以及沿海各地的14个省、就业地域直辖市。具体分布在大连54人、河南2人、北京2人、山东3人、陕西6人、河北1人、吉林2人、浙江1人、广东2人、沈阳8人、山西7人、江苏1人、湖北2人、四川1人、云南1人、辽西2人4月签约40人、达成意向18人签约时间5月签约46人、达成意向14人6月签约52人、达成意向14人7月初签约85人、达成意向5人事业单位3人国有企业31人就业质量股份制及私营企业25人外资企业2人考研5人其它34人辽宁省优秀毕业生2人大连市“自强不息”大学生1人获奖情况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党员1人大连市优秀毕业生4人大连民族学院优秀毕业生5人大连民族学院就业先进个人17人
七、就业工作特点
1、“高”,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学员领导亲自组织开展就业工作,多次到招聘会现场、到企事业单位联系就业事宜,动员全体教师全面投入到就
100806040201*月5月6月7月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股份\\私营公司外企考研其它达成意向签约考研业教育、服务和咨询等工作中去。
2、“早”,率先动员,抢占就业先机,广泛搜集整合土建类市场信息,鼓励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早定位、早就业。
3、“实”,学院领导工作扎实有效,层层落实就业工作责任制,准确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向,随时调整具体工作方案,抓实效,成果显著。
4、“细”,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细致周到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咨询等工作。
5、“准”,充分利用每一个就业信息,准确出击,全面努力,尽量开辟更加广泛的就业市场,解决就业岗位。
6、“广”,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效果良好,毕业生择业心态端正,在就业环节中主动意识强,就业范围广,就业渠道形式多样。
7、“新”,在就业工作中,注意分析市场信息,聘请校外专家、开辟网上就业信息栏、组织专场招聘会等,创造性地开展就业工作,有效落实多家就业单位。
八、就业工作建议
1、在就业跟踪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就业市场和就业信息的分析工作,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全”就业工作的方针,在教学等环节中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增强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3、继续增强网络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开发,发挥就业信息在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4、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为学生创业、出国、报考公务员等具体出路提供辅导和各种信息,促进就业工作多渠道广泛开展。
九、20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
1、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从培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具有良好团队精神和吃苦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着手,着重
于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2、继续加强对毕业生进行成才教育、创业教育和正确择业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号召毕业生到基层去,到乡镇企业去,到私营企业去创业,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
3、继续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专兼职队伍,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服务工作。
201*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年12月16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学校201*年就业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学校201*年就业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