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奖评优 文
对学院评奖评优工作的认识及其激励效应
班级:09计算机姓名:珍喏喏学号:
【摘要】本文以学院的评奖评优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目前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分析了对评奖评优工作的认识和标准,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如何防止评奖评优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志愿服务方面,评奖评优应如何激励,志愿服务应不应该与评奖体系挂钩,应着眼于教育激励的效果,以努力增强教育激励效应为工作主线,并对如何增强评奖评优工作中的教育激励效应的策略与办法作了探讨性建议。
【关键词】评奖评优激励效应志愿服务教育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关注,现阶段,高校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种类繁多的评奖评优支持。
就高校而言,评奖评优工作对于广大学生积极向上、立志成才、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操作手段。但是如果操作不当,不仅起不到榜样作用和激励效应,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在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析在评奖评优工作中如何使教育激励最有效和如何放大教育激励效应的方式与方法。
一、关于高校评奖评优的标准
1.坚持原则,组织周密,程序严谨
各项评优评奖工作,领导重视,学院职能部门、各系部、各班级组织严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全方面考核,力争科学、准确地评价学生和学生集体。评选标准严格,评选程序严密,起到了良好的正面导向作用。
2.学生全面参与,把评比工作当成了教育的过程评优评奖决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事,而是全体学生的大事。对学生的评价重在看平时的表现,评比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平时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评比过程中,每个人对照标准进行总结,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弘扬正气,克服邪气,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通过评比评奖,调动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促进了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3.评定结果普遍赞同,监督作用发挥显著
“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深入人心,学生对评优评奖全程监督,特别是,评优评奖公示期间,学院职能部门和各系部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答疑和处理工作,201*年在各项评优和奖学金评定结果公示后,无一人对评优和奖学金结
果提出异议。评优评奖工作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了学生的监督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高校评奖评优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不容疑的是:高校为了引导和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奋发向上、全面发展,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掌握牢固扎实的专业知识。本着公平、公正和对学生负责的严谨态度,都制定出相应的评奖、评优标准和评选办法。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但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1、扩大获奖面与奖项兼得的问题。
由于不同的奖项评比标准与要求的不同,如专业奖学金主要是依据学习成绩设定的;三好学生是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设立的,依据综合素质测评分进行排名的;优秀学生干部又是为品学兼优、富有奉献精神、工作成绩显著的学生干部设立的。根据规定:这三个奖项的荣誉可以兼得,奖金不可兼得,是按最高奖励金额发放。规定是没有错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就出现许多问题。。有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决要求兼得奖项;有的是“屈服”多方的压力,不得不选择放弃可以兼得的奖项;当然也有的是主动推让的。各人处于目的与动机的不同,导致产生了一定的纠纷或矛盾。无论这样的做法是否违背了学校专业奖学金和三好学生评定的原则,但是这种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直到学生毕业了这种影响仍然存在着。
2、评奖评优原则性与人性化教育管理的问题。
高校对学生的评奖评优工作可以说是慎之又慎的。从评奖评优的制度化建设到设定有关评定标准,均本着公平、公正和对学生负责的严谨态度,经认真讨论研究后,制定出了详细周密的评定办法。可以说把学生的所有学习、生活上的种种表现都包含在里面。如无故不参加升旗仪式、旷课、宿舍内务不合格等等现象或行为中任一种的均将取消评奖评优资格。
3、大学生党员在评奖评优中应该据理力争还是发扬风格。
评奖评优是体现一个人先进、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学生党员作为其同龄人中的先进分子,在评奖评优上有着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又要求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就不免让一些大学生党员左右为难:作为一个特殊的党员群体,大学生党员在评奖评优中是应该发扬风格还是据理力争?
有些同学认为:大学生党员首先是“大学生”,然后才是“党员”。很多大学生党员的家里都非常贫困,而且他们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很大程度上
也得益于学校各种奖励的物质支持。另外,不少奖励的设立初衷就是为了帮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何况评奖评优也是大学生党员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党员先进性的一个平台。三、志愿服务与评奖评优的激励策略
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增强评奖评优工作中的激励效应呢?1、准确把握评定原则与标准,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我院实行的院系两级的评奖评优制度虽然有其更贴近被评者,效率高,学生参与度高等优点,但目前许多问题的出现也正产生于此。主要原因是:虽然院级制订了评奖评优的原则、标准以及综合测评的具体办法,但是受智力水平、工作经验、方法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各系、每一个辅导员在理解程度、执行力等方面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系同一年级不同辅导员在综合测评加减分的方法上页存在着差异。何况各系自行制定的、不受学校制约的一些规则就更难保证其评定结果的科学性了。
2、完善评奖评优制度,增设鼓励奖项。
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具有一定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导致大学几年里就那么几
个个人能获奖。从教育激励效应来分析,人的需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种间断的、阶梯式的跳跃,而是一种连续的、波浪式的演进。当某一层次的优势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时,激励的作用就难以持续,只有把激励方向转移到满足更高层次的优势需要,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激励的目的。这种年年基本都是“老面孔”评奖评优方式,无论是对获奖者,还是未获奖者来说已基本没有多大的激励作用了。
3、强化教育激励效应,把评奖评优与日常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科学研究认为,教育激励具有生命周期,当采用某种方式对某学生产生激励效果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学生需求逐渐得到满足时,他的积极行为也将逐渐消退,教育激励的效果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评奖评优是阶段性工作,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长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评奖评优工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评奖评优工作的始终。更好的发挥评奖评优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四、志愿服务不应与评奖体系挂钩
据教育部透露,我国将把把志愿服务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情况可作为学生评优、高校选拔的重要参考因素。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组织,为什会提供志愿服务是好事。但我认为将志愿服务同评优、评奖体系挂钩是不妥的。因为志愿者是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一旦纳入物质奖励,就会污染志愿精神,使其掺杂进个人私欲。学生评优、高校选拨不仅有精神荣誉,还包含有物质利益,这与支援精神相冲突,对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不利。
这就要求我们,在评奖评优工作中要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导向。帮助学生树立以社会主义理想为方向,以爱国主义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内容,以自觉、自主,自律、自强为基本原则的价值观。有意识地把集体主义核心价值导向与主体价值导向、良好主体意识培养结合起来,互为依据,互相渗透。保持教育激励的长效性。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论大学评奖评优中的问题和建议
论大学评奖评优中的问题和建议
撰稿人:杨应明
201*年11月28日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大学生评优评奖的评定办法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一些个人的观点,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公平感,使我校大学生评优评奖工作更客观更公平。
关键词:公平;大学生;评优评奖;建议;方法。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首先会将自己所得到的结果与自己的努力进行比较,然后再将自己所得与付出与其他人的所得与付出比较,如果二者不相等时人们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当人们主观感觉到不公平时,工作积极性和个人努力程度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不管哪个领域,只要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就会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在高校的评奖评优过程中,如果评比的过程相对比较客观和公正,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相反,只会使学生失去信任并消极怠工,正确对待和处理大学生评优评奖问题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一、问题产生的方面
评奖评优工作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得重要手段,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它与学生在年度综合素质测评紧密结合,既可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学校、家长、社会提供了评价学生在校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入党推优、优秀学生党员等的评比缺乏具体直观的指标,各种标准显得空泛,因此一般多采用与成绩挂钩、班级或其他方式的推荐、辅导员直接确定等推选方式,评选方式形同虚设。
2、对学生日常的监督不到位,不能准确的收集到学生的日常表现,仅仅依靠各班班长的口头汇报,待到实际参评往往由于缺乏一手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考核,所能凭借的只是学生个人的总结和班级同学的相互评估,而这些往往都是不准确的,主观性比较大。
3、在评奖评优的过程中,因为某些执行老师或传达学院精神的学生干部存在着照顾或偏袒等思想,对个别学生或受评集体给予特殊的照顾,导致一些学生的严重不满。
4、部分获奖或获得其他荣誉的学生在获奖或获得荣誉前后表现的反差太大,个别的甚至是不思进取,沦为负面的典型,如在得到某项荣誉之后就不再担任学生干部为其他同学服务。这些行为举止已经严重的损害了这些荣誉的可贵性,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而学校或学院一般是只有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是才会采取惩罚性的处理措施,然而,我们制定相关的制度并不是为了惩罚别人,而是为了其能够正确的发展与成长,惩罚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二、目前我院采用的评优评奖的评定办法及存在的问题
1、目前许多高校将大学生的综合测评评分表作为评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入党、推荐保研等内容的主要依据。综合测评评分对大学生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表现都做了定量的考核,涉及面比较广而宽,如果能够真正客观公平的做到这一点,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我院并没有采用这种从何测评的方法,而是采用年级分配再在班级分配名额的办法,最后由班级提名推荐等方法来进行评定。这种指标分配是指学校将评优评奖名额按照各学院人数为比率的方式下放到各个学院,各个学院再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各班名额。显而易见,这种指标分配法是不科学的,人数少的班级不一定优秀的学生就少,即使是相同人数的两个或三个班级,优秀的学生数量也不一定相同,指标分配相同可能造成不够优秀的同学得到荣誉或奖励,而优秀的同学却没有得到荣誉或奖励,这使学生感到不够公平。
2、其次是班级提名推荐,所谓班级提名推荐是指在评选过程中由参评人员上台展示后再进行班级投票评选的方法,这种方法看似很民主和“公平、公开、公正”,但也不是完全客观的。有的同学性格开朗,善于表达,人缘好,票多自然被评选;而有的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和同学关系一般,即使优秀也不被大家投票。例如,评选“三好学生”一名,而班里符合要求的有十多名,这十多名同学上台展示比较,班级同学一般会倾向于支持和自己关系好的同学,人缘成为被评选的一个重要因素,同学们的主观看法影响着评优评奖的公平性。
3、再者就是老师推荐,评优评奖工作中一般都会预留机动名额,综合考虑权益所用。有些老师会严格按照要求推选符合要求的学生干部或是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更好地鼓励优秀学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而有些老师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推荐和老师关系比较密切的同学,或是推选不符合要求的特殊学生参评,如果老师推荐的学生本身比较优秀,同学们也不会有所争议,但是如果不够优秀的同学却被老师推荐,而且整个评选流程不公开不透明,学生便会认为这就是暗箱操作,认为评优评奖不公平性。
4、最后是对学生干部有一定的倾向性,例如在同等条件下有限考虑学生干部,而且还是主要的学生干部例如班长、年级助理等,但是对于积极工作的和不积极工作的同样职位的学生干部都拥有相同的倾斜待遇以及不是主要学生干部及时积极工作也不能得到倾斜待遇等,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使学生感到不公平。并且,对学生干部加分的政策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是学生片面的追求学生工作而失去了作为一名学生的本职义务。例如,在评选奖学金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加权平均成绩达到多少分以上和综合测评在班里居前百分之几,有些成绩特别优异的同学由于参加课外活动少,不担任学生干部,奖励分很少,综合测评不是名列前茅,有可能不在所要求的综测范围内,这些学生就没有机会参评奖学金,奖学金本来奖的应该是“学”,但是这些不合理的制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使学生内心感到不够公平,学习积极性降低。二、提高高校大学生评优评奖公平性的几点建议
1.公平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与个人的主观判断、个人所持有的公平标准、成绩的评定等都有关系。而且公平还包括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对公平的理解不同,某个人觉得不公平的事情在其他人看来可能是公平的。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只有相对的公平。部分大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还不够全面和客观,平时老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以相对公平的客观认识和判断来看待问题。
2.收集各项考评信息
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测评评,区别对待,同时,在明确规则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收集学生上课情况、考勤情况、寝室卫生情况、是否积极配合班级工作情况、是否积极配合学院开展的各项活动等各方面的资料并定期汇总、公示、存档,根据这些材料进行使测评工作更客观更公正,使学生主观感觉到评优评奖整个过程的真实、可信和公平。3.建立评优评奖监督制度学校或学院应设立相应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对评优评奖过程进行监督,监督机构成员应公平、公正地地对待每一次评优评奖,落到实处,对于弄虚作假现象提出批评并严格惩罚,甚至收回所得荣誉。同时,班级在评优评奖过程中,班与班之间和班级成员之间要互相监督,共同参与,班级提名推荐的名单上要有至少班级成员的80%签名确认,拒绝由班长或其他学生干部口头汇报等其他汇报方式,一旦发现问题责任落实到人,提高学生的主观公平感。4.整个评优评奖过程必须公开透明
学院在接到学校有关评优评奖文件的通知后,应及时将评定内容、评定流程等内容全方位地公示,并通过班会形式面对面地通知到每位同学,信息公开透明,便于每位同学了解评选信息,参评机会平等。在各班级进行评选的过程中,班级会议或是评选会议的整个评选流程都要公开透明,学生干部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班级各成员应积极参与,严格按照流程和要求评选,评选结果确定后报辅导员审批后公示,如果有质疑反馈应及时了解事情缘由并处理,减少学生的不公平感。
5、评选规则和方法下达给班级的过程要透明,进行详细的公示,便于参评学生和集体能够了解到基本的情况,从源头上减少暗箱操作的机会,也有助于学生内部自评时有章可依。对执行评比的学生干部要做好监督工作,防止监守自盗的现象发生。
6、评奖评优工作经常被学生诟病的是暗箱操作。一般是负责该工作的老师或传达学院精神的学生干部一权谋私。一般在评奖评优过程中会预留部分名额,综合考虑以做权宜之用,有的学生干部也利用和老师的关系较好而独占名额。负责的老师或学生干部有事考虑到鼓励学生干部或某方面比较突出的学生或则是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对一些不符合标准条件的个体予以适当的照顾。着在一定情况下是情有可原的,但毕竟是违背了规则,而真正让学生诟病的是因为评定的规则不到位,评定的流程不透明。三、评奖评优的评选的建议方法
1)如果同专业或不同专业的班级本学年的全部课程以及授课老师均一致的话,可以合办按照专业进行综合评比,这样更能促进班级与班级之间学习上的竞争,有利于年级成绩的全面提高。因为如果把名额分到各个班,有部分学生会为了自身利益着想就会用一些不好的方式方法来使自己能够获得名额。
2)班级自评采用自我推荐的形式,先有班长发布所有在硬性规定条件内适合参评的名单,再由个人提出申请,并写出自己能够获得这一荣誉的理由。想全班公布后再由班委会根据班级考勤表和班级报表进行初步审核,然后提交学院。2)在同专业合班评比的过程中,由于是初期运行,学院可以预留部分名额【但是需要向全院的学生统一说明】。以为假设同一个专业有三个半,其中一个班的整体成绩比其他两个班差很多,在同专业内进行合班评比的话几乎拿不到任何名额,这是就可以用预留的名额进行协商。但在评选规则正式运行后,就绝对不能够预留名额。
3)在评比的过程中,候选人的人数应该大于最终的名额数。最终名额的确定采用学生干部与辅导员共同讨论的方式确定【参评人员不参加会议,以免因为不好意思驳人家面子而有失公平】,由年级学生干部对候选人进行互评,跨班互评以及辅导员参评。所有参评过程全部统一纸质记录,不记名,拒绝单独口头评价。最终所有人完成互评后,再一起口头互评,决定最终名额。
4)获得荣誉的大部分人都能做到严格自律、积极进取,无愧于所获荣誉,但也有极少部分人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躺在荣誉旁边不思进取,甚至堕落。因此制定荣誉收回制度的难度虽然很大,但是却是必要的。另外还得配备相应的定期考核制度,这对大部分表现优异的进步学生没有任何的负面影响,但对于个别消极的学生则能起到警示和鞭策的作用,这也是学院对获得荣誉学生的关心和保护,也是表达学校对荣誉的重视的方式,也有利于学生对荣誉的理解与珍惜。
5)在规则明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详细的收集学生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寝室纪律、寝室卫生、活动参加的积极性等各方面的因素。就拿宿舍卫生这一块来说,基本上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从来不打扫寝室卫生,完全依赖室友。建立涉及到每个学生的日常信息收集系统,这项工作就有赖于日常管理工作的检查到位。各项表现结果的汇总应当定时公布与存档。唯有如此,在最终的工作中才能掌握着一手的详细的资料,使评比更加的全面客观。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评奖评优 文》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评奖评优 文: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