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脱硫技术应用中的总结与探讨
烟气脱硫技术应用中的总结与探讨
1.烟气的预处理
含有SO2的烟气,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烟尘。在吸收SO2之前,若能专门设置除尘器,除去烟尘(如电除尘器和湿法除尘器等),是最为理想的。还可以在SO2吸收时,同时除去烟尘,这是比较经济也较为理想的,即除尘脱硫一机多用或除尘脱硫一体化。例如。有的采取在吸收塔前增设预洗涤塔,有的增设文丘里洗涤器。这样,可使高温烟气得到冷却,通常可将120~180℃的高温烟气冷却到80℃左右,并使烟气增湿,有利于提高SO2的吸收效率,同时起到了除尘作用,除尘效率通常为95%左右。有的将预洗涤塔和吸收塔合为一体,下段为预洗涤段,上段为吸收段。喷雾干燥塔无任何影响,生成的硫酸盐干粉末和烟尘一同被袋滤器捕集,不用增设预除尘设备,是比较经济的。2.烟气的预冷却
若含硫烟气的温度高于100℃,而吸收操作要求在较低的温度下(60℃左右)进行,在进行吸收之前就要对烟气进行预冷却。通常,将烟气冷却到60℃左右较为适宜。常用冷却烟气的方法有:应用热交换器间接冷却;应用直接增湿(直接喷淋水)冷却;用预洗涤塔除尘增湿降温等等,这些都是较好的方法,也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方法。通常国外湿法烟气脱硫的效率较高,其原因之一就是对高温烟气进行增湿降温。
3.除雾(沫)
湿润法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雾”。“雾”不仅含有水分,还溶有硫酸、硫酸盐、SO2等,如不解决,进入烟囱的“雾”,实际就是把SO2排放到大气中,同时也造成引风机的严重腐蚀。因此,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进行除雾,通常除雾器多设在吸收塔的顶部。
在脱硫塔顶部净化后烟气的出口设有除雾器,通常为二级除雾器,安装在塔的圆筒顶部或塔出口的弯道后的平直烟道上。对于除雾器应设置冲洗水,间歇冲洗除雾器。净化除雾后烟气中残余的水分一般不得超过100mg/m3,否则会腐蚀烟道和风机。4.堵塞
在湿法烟气脱硫中,吸收塔、氧化槽、管道、喷嘴、除雾器、热交换器等设备常常发生结垢和堵塞。常见的防止结垢和堵塞的方法有:控制吸收液中水份蒸发速度和蒸发量;控制溶液的pH值;控制溶液中易于结晶的物质不要过饱和;保持溶液有一定的晶种;严格除尘,控制烟气进入吸收系统所带入的烟尘量。设备结构要作特殊设计,或选用不易结垢和堵塞的吸收设备,例如流动床洗涤塔比固定填充洗涤塔不易结垢和堵塞;选择表面光滑、不易腐蚀的材料制作吸收设备。5.腐蚀
烟气中除含有SO2外,还有少量的SO3,烟气中SO3的浓度为10~40ppm。由于烟气中含有水(4%~12%),生成的SO3瞬间内形成硫酸雾,当温度较低时,硫酸雾凝结成硫酸附着在设备的内壁上,或溶解于洗涤液中。这就是湿法吸收塔及有关设备腐蚀相当严重的主要原因。解决的方法主要有: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吸收塔,如采用不锈钢、环氧玻璃钢、硬聚氯乙烯、陶瓷等制作吸收塔及有关设备;设备内壁涂敷防腐材料,如涂敷水玻璃等;设备内衬橡胶等。含有烟尘颗粒的烟气高速穿过设备及管道,对设备和管道磨损相当严重。解决的主要方法有:采用合理的工艺过程设计,如烟气进入吸收塔前要进行高效除尘,以减少高速流动烟尘对设备的磨损;采用耐磨材料制作吸收塔及其有关设备,或增加设备内衬或涂敷耐磨损材料。6.净化后气体再加热
含硫烟气在湿法烟气脱硫中,在脱硫塔内被冷却、增湿和降温,烟气的温度降至60℃左右,将60℃左右的净化气体排入大气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将会产生“白烟”,而且由于烟气温度低,使烟气的抬升作用降低。为此,需要对洗涤净化后的烟气进行二次再加热,提高净化气体的温度,通常应被加热到100℃以上。因而要增设净化气加热装置。7.脱硫风机位置的选择
安装烟气脱硫装置后,整个脱硫系统的烟气阻力约为3000Pa单靠原有引风机可能不足以克服这些阻力,需设置一助推风机(或称脱硫风机);或在引风机选型时考虑脱硫阻力,增加引风压力。脱硫风机布置主要有两个方面:脱硫引风机处于低烟温段,风机容量相当;风机位于再热器后,烟气中水份得到改善,对风机防腐无特殊要求。8.洗液的处理
烟气脱硫后,还必须对洗液(含有烟尘、硫酸盐、亚硫酸盐等废液)进行适当的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洗液的处理,主要是把碱液从烟气中吸收SO2形成的硫酸盐及亚硫酸盐废液处理掉。回收和利用洗液中的硫酸盐类,废物资源化,才是合理的处理技术。例如,湿法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可以将洗液中的硫酸盐类转化成优良的建筑材料石膏,也可以把洗液中的硫酸盐类转化成高浓度、高纯度的SO3,作为生产硫酸的原料。亚硫酸钠法烟气脱硫,可以将洗液中的硫酸盐转化成为亚硫酸钠盐。总之,对洗液进行妥善处理,既可节省资源,又不造成二次污染,做到综合利用。
扩展阅读:脱硫技术应用中的总结与探讨
脱硫技术应用中的总结与探讨湿法烟气脱硫存
在的问题及解决(6)
201*-01-1714:30:03作者:linggo来源:中国风险管理网浏览次数:573文字大小:【大】【中】【小】
本网据《化工安全与环境》报道:
1.烟气的预处理
含有SO2的烟气,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烟尘。在吸收SO2之前,若能专门设置除尘器,除去烟尘(如电除尘器和湿法除尘器等),是最为理想的。还可以在SO2吸收时,同时除去烟尘,这是比较经济也较为理想的,即除尘脱硫一机多用或除尘脱硫一体化。例如。有的采取在吸收塔前增设预洗涤塔,有的增设文丘里洗涤器。这样,可使高温烟气得到冷却,通常可将120~180℃的高温烟气冷却到80℃左右,并使烟气增湿,有利于提高SO2的吸收效率,同时起到了除尘作用,除尘效率通常为95%左右。有的将预洗涤塔和吸收塔合为一体,下段为预洗涤段,上段为吸收段。喷雾干燥塔无任何影响,生成的硫酸盐干粉末和烟尘一同被袋滤器捕集,不用增设预除尘设备,是比较经济的。
2.烟气的预冷却
若含硫烟气的温度高于100℃,而吸收操作要求在较低的温度下(60℃左右)进行,在进行吸收之前就要对烟气进行预冷却。通常,将烟气冷却到60℃左右较为适宜。常用冷却烟气的方法有:应用热交换器间接冷却;应用直接增湿(直接喷淋水)冷却;用预洗涤塔除尘增湿降温等等,这些都是较好的方法,也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方法。通常国外湿法烟气脱硫的效率较高,其原因之一就是对高温烟气进行增湿降温。
3.除雾(沫)
湿润法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雾”。“雾”不仅含有水分,还溶有硫酸、硫酸盐、SO2等,如不解决,进入烟囱的“雾”,实际就是把SO2排放到大气中,同时也造成引风机的严重腐蚀。因此,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进行除雾,通常除雾器多设在吸收塔的顶部。
在脱硫塔顶部净化后烟气的出口设有除雾器,通常为二级除雾器,安装在塔的圆筒顶部或塔出口的弯道后的平直烟道上。对于除雾器应设置冲洗水,间歇冲洗除雾器。净化除雾后烟气中残余的水分一般不得超过100mg/m3,否则会腐蚀烟道和风机。4.堵塞
在湿法烟气脱硫中,吸收塔、氧化槽、管道、喷嘴、除雾器、热交换器等设备常常发生结垢和堵塞。常见的防止结垢和堵塞的方法有:控制吸收液中水份蒸发速度和蒸发量;控制溶液的pH值;控制溶液中易于结晶的物质不要过饱和;保持溶液有一定的晶种;严格除尘,控制烟气进入吸收系统所带入的烟尘量。设备结构要作特殊设计,或选用不易结垢和堵塞的吸收设备,例如流动床洗涤塔比固定填充洗涤塔不易结垢和堵塞;选择表面光滑、不易腐蚀的材料制作吸收设备。
5.腐蚀
烟气中除含有SO2外,还有少量的SO3,烟气中SO3的浓度为10~40ppm。由于烟气中含有水(4%~12%),生成的SO3瞬间内形成硫酸雾,当温度较低时,硫酸雾凝结成硫酸附着在设备的内壁上,或溶解于洗涤液中。这就是湿法吸收塔及有关设备腐蚀相当严重的主要原因。解决的方法主要有: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吸收塔,如采用不锈钢、环氧玻璃钢、硬聚氯乙烯、陶瓷等制作吸收塔及有关设备;设备内壁涂敷防腐材料,如涂敷水玻璃等;设备内衬橡胶等。
含有烟尘颗粒的烟气高速穿过设备及管道,对设备和管道磨损相当严重。解决的主要方法有:采用合理的工艺过程设计,如烟气进入吸收塔前要进行高效除尘,以减少高速流动烟尘对设备的磨损;采用耐磨材料制作吸收塔及其有关设备,或增加设备内衬或涂敷耐磨损材料。
6.净化后气体再加热
含硫烟气在湿法烟气脱硫中,在脱硫塔内被冷却、增湿和降温,烟气的温度降至60℃左右,将60℃左右的净化气体排入大气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将会产生“白烟”,而且由于烟气温度低,使烟气的抬升作用降低。为此,需要对洗涤净化后的烟气进行二次再加热,提高净化气体的温度,通常应被加热到100℃以上。因而要增设净化气加热装置。
7.脱硫风机位置的选择
安装烟气脱硫装置后,整个脱硫系统的烟气阻力约为3000Pa单靠原有引风机可能不足以克服这些阻力,需设置一助推风机(或称脱硫风机);或在引风机选型时考虑脱硫阻力,增加引风压力。脱硫风机布置主要有两个方面:脱硫引风机处于低烟温段,风机容量相当;风机位于再热器后,烟气中水份得到改善,对风机防腐无特殊要求。8.洗液的处理
烟气脱硫后,还必须对洗液(含有烟尘、硫酸盐、亚硫酸盐等废液)进行适当的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洗液的处理,主要是把碱液从烟气中吸收SO2形成的硫酸盐及亚硫酸盐废液处理掉。回收和利用洗液中的硫酸盐类,废物资源化,才是合理的处理技术。例如,湿法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可以将洗液中的硫酸盐类转化成优良的建筑材料石膏,也可以把洗液中的硫酸盐类转化成高浓度、高纯度的SO3,作为生产硫酸的原料。亚硫酸钠法烟气脱硫,可以将洗液中的硫酸盐转化成为亚硫酸钠盐。总之,对洗液进行妥善处理,既可节省资源,又不造成二次污染,做到综合利用。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烟气脱硫技术应用中的总结与探讨》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烟气脱硫技术应用中的总结与探讨: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