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镇关于社区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201*.5
张华镇两区同建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张华镇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采取尊重群众意愿、发挥产业优势、多种模式推进的办法开展工作,社区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乐陵现场会之后,我们集中精干力量,认真分析总结乐陵模式,结合张华镇实际,全力推进我镇两区同建工作,现简要分析汇报如下:
一、真抓实干,加快社区建设进度
社区建设以来,对镇中心社区所辖的17个村庄开展走访活动,先后走访农户1000余户,召开座谈会、民意调研会10余次,走访座谈群众达70%以上,现已与德州市金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建设合同,一期建筑面积4.5万平米,投资6000万元,建设模式为“4+1、5+1”住宅楼及商住两用楼,户型充分考虑了群众的需求,重点打造了两室两厅82平米和三室两厅120平米两个经典户型,建成后可容纳435户居民和97户商铺入驻;目前,7幢楼房已全部封顶,11月份镇驻地社区一期将全部入驻。朝阳社区现已建设商住两用楼69户,又有62户农户报名建设;兴悦社区郝堂、南白两个村庄已有116户报名入住社区建房。
我们本着“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的原则,依托社区建设园区,建设园区促进社区,每个社区规划建设主导产业园区一处,取得较大进展。镇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规划占地590亩,可容纳项目50个。按照产业集群、抱团发展的原则,以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载体,确定了服装、电子、食品、机械四大主导产业。该园区计划总投资4.8亿元,目前已落实项目16个,建成后可就近解决劳动力3000人,极大地促进了驻地社区的建设进度;兴悦、朝阳社区的蔬菜种植进一步膨胀,现已形成千亩蔬菜保护区4处,并建设蔬菜批发市场一处,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良性发展格局;东兴社区的畜牧养殖进一步扩大,形成生态养猪、肉鸭、肉鸡、奶牛等多元化养殖模式,发展势头强劲。
二、认真分析,总结乐陵模式的真谛
乐陵模式总结起来就是原拆原建、边拆标建、自拆自建,并且建设速度非常快,一年内所有拆建任务全部完成,乐陵模式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我分析共有六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整村拆迁所涉及的村庄班子战斗力强,村庄占地多,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县财政拨付的资金为13万元/亩,庆云为14万元/亩,都能算得住帐;二是楼房建设结构简单,面积适中,每户建筑面积128平方米,成本低,每平方成本价只有750元,两间楼房加上小院也不超过10万元;三是建设过程中没有其他费用,县级主管部门只服务,不收费,降低了建设成本;四是资金拨付及时,在第一座房拆除时,即拨付30%的启动资金,新楼盖到一半时,再拨付40%,封顶时拨付剩余的30%,社区建设资金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五是县里做规划,资金到位后,镇上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吸收干部群众代表成立社区建设指挥部,村支书自主操作,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工作上比较规范、及时,思路明确,村里不等不靠,上下齐心,群众代表参与,公正、透明;六是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手脚。综上所述,乐陵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模式,是一种自主的模式,我们非常有必要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结合我镇实际,走出一条适合张华镇发展的新路子。
三、查摆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经过深入了解基层群众和工作的逐步开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群众思想认识不一。大部分群众认识到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拥护和支持社区建设工作,并建意愿强烈,但是由于群众之间差异较大,家庭经济状况等原因的制约,部分群众存在畏难发愁情绪。
二是社区建楼缺乏启动资金,小开发商垫不起,大开发商垫资造成建楼成本增高,群众承担的费用增大,而且张华镇地处偏远,区位不占优势,土地开发价值低,并且张华镇航拍面积小,宅基面积小,房屋造价高,造成拆迁费用增高。
三是通电、通水、通路、供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愿望强烈,但是仅凭乡镇财力建设难度大,资金缺口较大。这样,利用增减挂钩项目算账就算不住了。
四是干部心里没底,不敢插手。有些干部考虑得过于周到,怕这怕那,畏手畏脚,不敢动,不愿动。而有些干部则对社区建设了解不深入,致使造成一些后遗症,从而更加重了群众的资金困难。
工作建议
1、学习乐陵、庆云模式,一方面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另一方面,允许采用灵活多样的建设模式。
2、建立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启动基金,按照一定比例对审核确定的项目村庄进行前期启动补助。
3、发挥农村金融部门的支农惠农优势,大力支持社区居民农房建设,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4、简化社区建设中土地规划、建设等手续,建立农村社区绿色通道。
四、多措并举,保障社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乐陵现场会之后,我们组织分管领导、责任单位、社区支部书记到乐陵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参观学习,大家一致认为,乐陵模式对我们启发很大,我们要充分借鉴乐陵经验。经研究决定,今年有李申、琉璃庙、南白、郝堂、侯庄、前张等六个村庄申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我们将集中优势人员,力争六个村庄全部动工建设,实现腾空土地500亩,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将社区建设的政策规定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党员会议、群众代表会议、带领群众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把群众的思想统一到社区建设上来,让一部分思想进步、经济条件好的农民率先到社区建房,同时,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社区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多种方法解决资金问题。资金问题是制约社区建设的瓶颈和症结所在,解决资金问题是社区建设启动的关键,我们计划通过争取上级启动资金、开发商垫资和群众自筹的方式筹集资金,尽快启动,另一方面,我们借鉴乐陵经验,采取以二层为主、高层为辅的模式,降低建筑成本,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是重点突出,以点带面搞突破。镇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确定了以乡镇驻地为突破口,以条件成熟的农村社区为引导的建设模式,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稳步推进,选择思想认识程度高、群众积极性高、干部基础较好、占地面积较多的村庄,在朝阳社区率先取得突破。
四是坚持原则,保障稳定。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拆迁、评估等工作中,始终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按照宣传、发动、丈量、测算分步实施,在丈量中,我们保障本人在场、本人签字、录像留存的程序进行,测算补偿标准执行平政办发(201*)1号文件《关于平原县合村并建征地拆迁的规定》的要求,保证各项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
五是狠抓产业发展,实现双向促进。只有社区没有产业,社区建设没后劲,只有产业没有社区,规模效应难实现。我们一手抓社区、一手抓产业,制定发展优惠政策,用发展带动建设,用建设拉动发展,实现社区园区双赢。
谢谢大家!
扩展阅读:“河套119”消防体系建设情况报告(201*[1].4.5
巴公消字[201*]38号签发人:张海林
关于“河套三农119”消防体系建立、运行
及推广的调研情况报告
内蒙古消防总队:
根据巴彦淖尔市是国家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是自治区重点打造的粮食主产区,全市农牧业人口占全市人口总数的68.2%。巴彦淖尔市公安消防支队在广泛调研农村火灾的起因、次数和伤亡等实际状况,专题向巴彦淖尔市市委、政府、政法委和公安机关作出汇报,按照“一村一队一车一栓一泵一牌”(“一队”为建立一支专业消防队伍;“一车”为一台水罐消防车;“一栓”为改造一个机井出水管接口为消防水带接口;“一泵”为配备一台手抬机动泵;“一牌”为设一块永久固定消防宣传牌)的标准,通过设立农村治安消防站,配备专(兼)职消防队员、消防车辆和简便灭火器材,以预防农村火灾、强化农村消防宣传、第一时间到场灭火,遏制
了“火烧连营”事故的发生,逐步形成了“防、消”并举,“防、消”并重思想,将消防监督与灭火救援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推进“防消一体化”的“河套三农119”消防体系,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一、“河套三农119”消防体系建设的背景
巴彦淖尔市,俗称“河套地区”,是自西汉至今我国重要的农垦区和粮食产区。全市总面积6.44万平方公里,下辖4旗、2县、1区,48个苏木(镇)、647个嘎查(村)和15个国有农场,总人口176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20万,耕地面积1000多万亩,农牧业人口数和耕地面积分别占到全国总数的0.09%和0.56%。201*年,巴彦淖尔市粮食总产量达到53.5亿斤,牲畜饲养总量达到1850万头(只),小麦产量、经济作物(油葵、华莱士等)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0.31%和0.30%。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消防工作相对滞后,火灾事故严重影响了巴彦淖尔市农业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自1986年至201*年,全市农村共发生火灾19418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84.4万元,死亡16人,20年间,因火灾致贫返贫的农户多达40220户。当地农村消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村火灾荷载大。由于缺少科学的消防规划,当地
农村房屋密集,建筑耐火等级低,房与房相连,圈与草相连。另外,近年来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封山、封草休牧政策,农牧民饲养牲畜存放的饲草料大量增加。每年全市有近40亿公斤的柴草和农作物秸秆堆放在农村的房前屋后、路边、架空电力线下方。另外,当地盛产芦苇的乌梁素海每年也有多达100吨的芦苇存放在周围苇场。这些因素都给当地的农村火灾防控工作增加了困难。二是扑救火灾力量薄弱。巴彦淖尔市共有8个公安现役消防部队,280名官兵,全部驻扎在城镇,对周围农村的保护面积普遍有数十平方公里,最远的乡镇距市区消防站有200多公里,一旦发生火灾很难进行及时有效的扑救,同时还产生了火灾扑救成本过高、消防车辆器材破损和燃料消耗严重、影响对城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保护,以及增加安全事故发生几率等一系列问题。三是防火监督力量薄弱。农村地域辽阔、点多面广较为分散,现役消防监督人员少,很难深入到各苏木镇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基层公安派出所职能作用发挥有限,缺少必要和有效的农村消防基层组织和安全管理制度,农村消防工作没有部署没有落实,农村的火灾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四是防火安全意识薄弱。广大村民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基本的防火常识和火场逃生自救方法等消防安全知识严重缺乏,因春季烧荒、烧粪、倒炉灰、吸烟、家用电器使用不当等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事故比比皆是。
二、“河套三农119”消防体系建设的做法
为改变农村消防工作滞后面貌,减少火灾事故带来的危害,201*年,巴彦淖尔市政府正式将建设与完善“一村一队一车一栓一泵一牌”目标写入到《巴彦淖尔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和《巴彦淖尔市“十一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相继推出了“河套三农119”消防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农村消防建设。市“两会”代表和委员全票通过,将实施农村牧区安保工程,推行“金锁”家庭财产治安综合保险,建设和完善中心集镇治安消防站列为年度民生实事,市政府连续数年将其列为年度民生工程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层层挂帅,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通过树机构、筹经费、建队站、拉队伍、购设施等一系列举措,几年来成立农村基层消防组织564个、建立农村治安消防站20个、购农村消防水罐车18辆,购农村简便灭火救援器材470套,发展农村义务消防队员234名、农村消防志愿者7087人,在647个村庄实现了“一村一队一车一栓一泵一牌”目标,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网格化”建设和“网格化”宣传推向了全市6.4万平方公里的农区、3270个自然村、26.27万户农民。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农村消防组织机构建设,推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的“网格化”。201*年,巴彦淖尔市政府先后出台《巴彦淖尔市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
《巴彦淖尔市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消防工作试点建设方案》,成立以分管消防的副市长任组长的农村消防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旗县区政府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农户的消防工作管理体系。全市逐层签订《新农村新牧区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以乡镇苏木为单元划分77个“大网格”,以行政村嘎查为单元划分1280个“中网格”,以村组、农户、堆垛、苇场为单元划分3278个“小网格”,旗县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分包“大网格”,乡镇、苏木工作人员分包“中网格”,嘎查村干部、农村治安消防站队员分包“小网格”,建立基层消防管理组织456个,发展基层消防专职人员1230名。通过量化消防监督巡查任务,配套实行火灾隐患排查记录制度、建档移交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初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网络。
(二)加强农村消防队站基础建设,推动农村防灭火力量配的“网格化”。一是对全市6.4万平方公里的农村牧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科学布点,在距离城镇较远的20个乡镇苏木分别建立农村消防站,配备农村义务消防队员、配发消防车和简便灭火救援器材,形成运作成本低廉、机动快速、小火能够扑灭、大火能够控制的农村防灭火新力量,使全市消防站对农村的辐射距离从平均45公里缩小至8公里内,从根本上缓解偏远农村火灾“消防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矛盾。二是在所有村庄逐步推开“一村一队一车一栓一泵一
牌”建设,全面增强农村火灾自防自救能力。“一队”即建立一支专业消防队伍;“一车”即一台水罐消防车;“一泵”即配备一台手抬机动泵;“一栓”即改造一个机井出水管接口为消防水带接口;“一牌”即设一块永久固定消防宣传牌。三是在全市重点镇、中心镇和建制镇全面推行消防规划。在苏木镇的消防规划中,明确预留小型消防站建设用地,为将来消防站建设留出建筑空间。在嘎查村总体规划中列入消防规划的有关内容,并组织实施。同时依照自治区农村牧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国家《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对以易燃建筑材料为主体、木结构建筑集中连片的村庄,结合村庄整治和人居环境改造开展治理,提高耐火等级,打通消防通道,拓宽防火间距,消除火灾隐患。
为推动农村治安消防站建设,巴彦淖尔市将保险纳入治安防范体系,推出了“以险养队”的工作方案。即由保险公司推出“金锁”家庭财产治安综合保险,每年收取农村保户保费50元,其中群众出资35元,当地政府补贴15元,保险农村牧区居民房屋、粮食、牲畜等财产和人身安全遭受火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收取的50元保费中,25元保费归保险公司,主要用于灾害发生后的理赔等;其余25元作为农村治安消防站的建设经费。部分地区还将农村治安消防站的日常业务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另外,各旗县(区)政府统一下达农村治安消防站队员招收计划,从社
会上集中进行招收、培训,并抽调公安民警、苏木镇或农场干部兼职管理,有效解决了农村治安消防站的人员问题。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消防宣传活动,推动农村消防宣传教育普及“网格化”。“河套三农119”体系建设过程中,巴彦淖尔市消防支队以当地的民风民俗为切入点,每年设计制作2万份消防宣传台历和挂历,印制24万份《村民防火公约》,全部免费发放到每一个村落、每一户村民。201*年9月,市消防支队与内蒙古经济生活频道共同摄制完成了6集农村防火短剧《红柳圪旦那些事儿》,在市电视台反复播出,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题。201*年4月,市消防支队创作了宣贯新《消防法》暨“和谐消防、情系河套”大型文艺活动,在7个旗县区进行巡回演出,使2万多人直接受到教育。“河套三农119”体系建设以来,全市各旗县区在农村设大型消防公益宣传牌600多块,营造了“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氛围。
三、“河套三农119”消防体系建设的初步成果几年来,通过“河套三农119”消防体系的建设,巴彦淖尔市成立农村基层消防组织564个、建立农村治安消防站20个、购农村消防水罐车18辆,购农村简便灭火救援器材470套,发展农村义务消防队员234名、农村消防志愿者57031人,在647个嘎查村实现了“一村一队一车一栓一泵一牌”目标,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网格化”建
设和“网格化”宣传推向了全市6.4万平方公里的农区、3270个自然村、26.27万户农民。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把火回到解放前”,这是火灾给河套地区农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灾难的真实写照,因火灾致贫、返贫的教训非常深刻。但自从有了“河套三农119”农村治安消防站这支队伍,引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我们生活得更踏实了。”从201*年至今,全市农村治安消防站和专兼职消防队伍扑救农村火灾1107起,抢救财产价值201*余万元,为及时扑救当地及周边邻村的初起火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灭火之余,各地农村消防志愿者普遍开展了地毯式、拉网式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改行动,201*年11月至201*年12月,全市农村消防组织查找火灾隐患23634处,向消防部门举报隐患5256处,消防部门查证核实并落实整改的火灾隐患3124处,举办宣传教育活动11288次。
“河套三农119”消防体系的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状况的好转。随着“河套三农119”农村治安消防站这支队伍的运行,全市农村发生的农民上访事件同期相比下降了5.3%;发生火灾事故数量下降了63%;各类偷抢等违法犯罪案件下降了6.8%;邻里纠纷案件数量下降了11.3%;酗酒、赌博等案件数量下降了12.4%。
201*年6月12日,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邢云一行在视察了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农村治安消防站,对治安消
防站队员熟练的灭火技能表示赞扬,对先锋镇农村治安消防站建设及所起到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农村治安消防站阻止农村火势蔓延这一新生力量表示认可。201*年2月1日,公安厅副厅长张有恩做出批示:农牧区消防力量薄弱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全区消防工作。巴彦淖尔市的做法有创新价值,应当认真总结推广。201*年,中央电视台四套、七套、十三套栏目先后4次播出“河套三农119”体系专题片。
四、“河套三农119”消防体系建设的下一步方向目前“河套三农119”消防体系建设还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不稳定;村镇消防水源建设薄弱;运行保障经费不足等诸多困难。为推动“河套三农119”消防体系的长期深入发展,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健全机制,保障农村治安消防站的长期发展。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相对稳定的组织机构。农村治安消防站应将镇长作为农村治安消防站的第一责任人,站长由镇政府任命专人担任,当地派出所所长兼任消防站指导员,每个站应设消防队员6至8人,其中消防车驾驶员不得少于2人。同时,消防站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党团组织,规范其组织领导,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配套完善农村消防给水网络。农村消防水源的配套建设是农村火灾成功扑救的基础和关键,配套完善农村消防给水网络事在必行。“十二五”期间,应在全市的每个行政村按照标准配套建设不少
于1个供消防车取水的消火栓,以有效避免因无消防水源而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情况的发生。三是建立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机制。农村治安消防站能否长期健康的发展,更好的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最终还是取决于经费的保障。通过调研和调查,一个农村消防站的经费每年应不低于10万元,其中装备更新和维修经费应占总投入的30%,人员工资补贴、办公费和燃油费占70%。另外,经费的投入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和物价水平,逐年予以递增。应进一步增加旗县区政府、镇政府两级财政对消防站经费的投入,同时应进一步拓展渠道,通过企业赞助、保险、公益投资等形式形成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
(二)转化职能,拓展农村治安消防站的外延。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村治安消防站的职能定位和主攻方向,由单纯的扑救火灾职能向防火宣传、防火巡查、消防规划和消防培训等方面延伸。同时将社会管理、社会公益、地方文化建设等与农村消防站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凝聚资源,汇聚发展力量。另外,要进一步健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继续全面推行农村消防工作“网格化”排查整治,定网格、定责任、定专人,采取“分片、定点、包干”的责任制形式,将消防安全责任逐层分配各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村民家庭。
(三)强化宣传,提高农民防火意识。加强农村消防宣
传工作,既是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的素质工程,也是打造“河套三农119”消防体系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消防宣传教育的组织保障,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全民消防常识普及纲要》要求,成立宣传、公安、安监、劳动、教育、新闻和文化等部门组成的消防宣传领导机构,建立全方位的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体系,强化对全社会的经常性、引导性宣传。要深入推进消防宣传“六进”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民自防自救能力,积极构建城乡消防工作一体化的良好格局。
(四)强化监管,提升农村自防自救能力。要将农村消防站管理工作纳入派出所列管范围,将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车辆和人员建设纳入新农村规划之中,同步实施。要在农村治安消防站和农村义务消防组织中“推行防灭火一体化”机制,加强对村庄、驻苏木镇和村庄的企业及单位消防安全检查。
巴彦淖尔市“河套三农119”消防体系建设大事记
201*年7月12日,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印发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
201*年4月3日,巴彦淖尔市政府与各旗县区政府签订《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消防工作责任状》。
201*年4月16日,巴彦淖尔市政府与各旗县区政府签订巴彦淖
尔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责任状。
201*年11月4日,巴彦淖尔市第一个农村治安消防站-银定图农村治安消防站正式成立。巴彦淖尔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苏远中,市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市长王建平和各旗县区、苏木镇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201*年2月20日,巴彦淖尔市政府将建设和完善10个中心集镇农村治安消防站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201*年6月12日,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邢云视察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农村治安消防站。
201*年6月30日,巴彦淖尔市委政府督查室制定下发《关于对201*年上半年消防工作责任状和农村治安消防站建设等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
201*年9月17日,巴彦淖尔市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关于印发巴彦淖尔市农村治安消防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1*年10月14日,巴彦淖尔市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关于尽快上报自治区“十项民生工程”和“十件实事”及全市为民办好“十件实事”落实情况的通知》。
201*年9月10日,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政府出台《杭锦后旗农村治安消防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201*年3月30日至31日,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汪浩总队长深入巴彦淖尔市2个农村消防站进行检查调研。
201*年4月1日,巴彦淖尔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201*年民
生事业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
201*年6月27日,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出台《巴彦淖尔市消防公益宣传报道实施方案》,部署全市消防公益宣传报道活动。
201*年9月28日,乌拉特中旗政法委书记燕飞云深入乌加河农村治安消防站、德岭山农村治安消防站进行检查指导。
201*年10月10日,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关于召开全市农村消防工作联席会议的通知》。
201*年11月4日,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关于印发宣传贯彻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地201*-201*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年2月1日,公安厅副厅长张有恩做出批示:农牧区消防力量薄弱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全区消防工作。巴彦淖尔市的做法有创新价值,应当认真总结推广。
201*年3月2日,巴彦淖尔市政府对9个派出所和2个农村治安消防站给予表彰奖励。
二一二年四月六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张华镇关于社区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201*.5》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张华镇关于社区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201*.5: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