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写人记事文章研究总结
阅读教学写人记事文章研究总结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善于总结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教学方法,因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类文章比较多,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能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炼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
二、创设阅读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
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三、总结阅读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四、序列阅读训练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
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五、创造性阅读
如果说,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性的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应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有口无心的读不同于专心致志的读;盲目的读有别于自觉的读;应付式的读“食不知味”,有目的读“津津有味”。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求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学地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在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让学生去提,让学生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扩展阅读:写人记事文章阅读教学研究方案
写人记事文章阅读教学研究方案
乾安镇中心校
一、课题的确立
根据总课题的思想、方法要求和新大纲、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改革阅读教学结构,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活动中进行充满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阅读兴趣,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学习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具有基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研究的主要设想:关于记叙文及其教学
记叙文是通过记载和叙述人物或事,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较大的比重。
记叙文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识规律。因为记叙文是通过记叙具体的人或事来反映社会的,而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正在逐步发展,他们对于具体的感性形象易于接受,对于理性的东西要以感性为基础,才易于理解。记叙文的教学,又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因为记叙文是以语言来形象地反映时代的文体,它能对学生进行强有力的思想品德教育。(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教师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思想为指导,探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教学中学生自主活动的设计,逐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具有创新意识和基本的自学能力。
二、实验目标:
创设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环节、程序、步骤,巧妙使用多种教学媒体,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语感,加强有关写人、记事记叙文的习作,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研究的主要指导思想:
在总课题的指导下,以主体性教学为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四、关于写人、记事记叙文的教学
写人记叙文是侧重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活动以及人物的经历,命运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理想愿望,表达作者对人物的爱憎感情的记叙文。记事记叙文是侧重以叙述事件为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记叙文。
记叙文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写结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弄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结构的特点和作用;多读多练、会读会写记叙文;还要根据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要点,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引导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五、教学设想(一)
1、激情入境:营造愉悦自由的参与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通过游戏、活动、故事等让学生尽快参与学习。
2、自读抓脉:学生自读探索,弄清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等。
3、导读入景:教师范读,利用多媒体导读,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营造情感氛围。
4、质疑明理:小组内互相质疑并讨论,小组代表汇报不理解的问题,再分组讨论,弄清道理。
5、朗读悟情:反复朗读课文后,读通、读熟、表情朗读,符合表演的要求学生编排、表演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训练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设想(一):自问自读法(或“三读”“三问”法)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应是让学生乐于读书和善于读书,以前的阅读教学收效甚小的原因之一就是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心理的重视和研究。“自问自读法”阅读教学模式的提出,正是基于对学生阅读心理的重视,即注重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研究学生主动阅读的心理过程,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
现代阅读学认为,使读者主动进入阅读状态有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问题驱动”,二是“主动介入”。所谓“问题驱动”,是使读者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产生迫切的阅读动机。最为重要的是在这种“问题驱动”之下,阅读者即便是碰到有一定难度的、不合自己口味的读物,也能坚持读下去,较全面、合理地吸收各种知识营养,这也正是语文教学最需要的阅读心理。从教育方式上讲,“问题驱动”也应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人类教育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师徒制”;第二类是“课程制”;第三类是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对话。对学生的既有观念提出质疑,为了寻找合理答案,学生不得不进行更进一步的反省,为自己的观念寻
找根据。
六、实验方法:
1、观察法;2、研究法;3、比较法;4、经验总结法。七、实验周期:六年八、实验班:一至六年级
九、成果形式:实验报告、论文等相关资料。十、课题组成员:
组长:陈万江
副组长:曹永智陈丽丛书组员:一至六年班主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阅读教学写人记事文章研究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阅读教学写人记事文章研究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