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例研究--“如何在科学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科学实验习惯”课例分析报告
“如何在科学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科学学习习惯”课例分析报告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
科学组
目录
课例研究报告:
⒈对研究主题的与内容的阐述⒉教学规划和方案的描述⒊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阐述⒋对教学成效的检讨附件:
⒈课例教学设计
⒉课堂观察时所采用的观察表⒊参赛人员听课记录
“如何在科学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科学学习习惯”课例分析报告
以《岩石的组成》为例
一、研究主题与内容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科学课程是以探究学习为核心,以实验探究活动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而,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实验习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的组成》一课,我们在集体备课中,努力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以下科学实验习惯:1、正确的观察和方法习惯;2、对材料和器材的爱护习惯;3、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的习惯;4、有序地整理材料和实验仪器的习惯。
二、教学规划和方案
学情分析:通过一年多科学课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用肉眼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缺乏使用工具观察的经验,仔细倾听、有序操作、及时记录、合作讨论、分析归纳的实验习惯都有待进一步培养。《岩石的组成》一课是把对岩石和矿物的观察和描述作为基础活动,采取分类、猜测和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岩石的组成。
教学方案:
我们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介绍花岗岩,让学生了解花岗岩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板块:从触觉、颜色、透明度、条痕、光泽、硬度、形状八个方面观察花岗岩、云母、石英、长石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岩石是由一种或者多种矿物组成。
第三板块:进一步拓展观察。从多种岩石、金属矿物标本中自由选择两种进行观察记录,使学生认识到岩石是由多种矿物组成。
针对研究专题,我们将研讨的重点放在教学第二板块。此板块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到花岗岩有几种颜色,为后面“花岗岩是由云母、石英、长石三种矿物组成”做好铺垫。此环节教师需要提出观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要求,有针对性进行观察的习惯。
第二,回顾岩石的观察方法,明确观察重点。然后教师具体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提出使用要求,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工具进行有序操作并及时记录的习惯。
第三,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观察方法,观察“云母、长石、石英”的特点并分别记录。此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合作探究。
第四,学生反馈交流对“云母、长石、石英”的观察结果,查看这三种矿物的“特征卡”,在评价和激励中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
第五,通过记录的数据,比较花岗岩、云母、长石、石英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形成结论或规律的实验习惯。
在第三板块中,我们设计了拓展观察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对感兴趣的矿物进行观察的实验中,巩固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四、对教学成效的检讨
心理学家说:习惯是指通过重复式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为完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习惯又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而科学实验中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有效的实验活动的特殊倾向。经过这两轮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科学课堂上学生实验习惯有了很大提高:如量表中无实验任务时未动实验仪器的学生人数从80%上升到93.75%;在实验操作规范的学生人数从42.75%上升到93.75%;。
通过此次课例研究我们认为: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效。具体来说,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做到如下三点:①“动”前明要求。即每次实验活动前都要明确要求,并反复多次强调。②“动”中细指导。即在实验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实验习惯,对其进行细致指导,及时调控,顺势激励。③“动”后重提升。即在实验活动完成后,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提升。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不仅在实验过程中“动”,而且在实验过程后能“思”。
在收获的同时,我们仍在有思考:比如在科学课堂上学生在无实验任务时,如何尽量做到全部学生都能养成无实验、不动手的好习惯;尽管第二轮执教教师很注重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但是能做到积极讨论得出结果的小组也只占75%,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扩展阅读:初中学生科学实验有效性的研究
初中学生科学实验有效性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改革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使学生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科学教学过于侧重各种事实和科学原理、概念等集合而成的科学知识,而对具有动态特征的科学过程和方法、具有思维特征的科学思想和态度,重视不够,所以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讲实验”现象。这样的教学行为势必导致了实验教学低效,也导致了学生实验能力低下。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与思维品质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成为空中楼阁,更使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便成了空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纲要》还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科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尤其是那些能体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纲要》和新的课程标准,对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探求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能培养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有效性的方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二、问题的归因与分析
综观目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造成学生实验探究精神欠缺,实验能力不佳,实验有效性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学校实验设备相对不足,教师又常常缺乏挖掘和开发实验器材的意识,甚至存在着怕麻烦
的心理,所以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有比较普遍的“讲实验”现象。
2、有的教师自己在进行课堂实验、演示实验的时候,往往比较随意,动作也不是很规范,致使实
验失败的几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实验心理。
3、学生实验课的开设不够到位,而且学生在实验前自我准备不够充分,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
往往也缺少有效的指导,因此实验课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所谓“课上闹烘烘,完了没效果”。而且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对待实验不认真、不严肃的态度。
4、目前很多学校的班级额度较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的演示实验可见度不大,常常只有前面几
个学生看得到,所以很多老师宁愿采用播放视频的办法来解决。
5、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指导不够,而过重的学业负担又影响了学生的课余的探究兴趣,常常使很多
本该由学生完成的课外小实验变为纸上谈兵。
6、现行的初中学生实验操作考试方法,对学生实验能力很难进行有效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助
长了学生不爱动手的习惯。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课题研究将着力凸现科学教学与学生实验的联系以及学生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科学课堂中教师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小实验和学生实验有效性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生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完善他们的智能结构。让学生在亲身“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更加热爱科学学习,提高科学素养,从而实现科学教学的人文价值。
1、通过转变教师观念,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由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建立“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实验教学模式。
3、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实验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不失时机地利用当地资源,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策略(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科学课学生实验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爱动手爱实验、善动手善实验的良好实验习惯和技能,从而提高科学学习的有效性,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拥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实现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具体的研究:
1、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实验习惯的现状分析
2、强化教师自身的实验意识并进一步规范教师实验操作习惯的研究3、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研究4、教师演示实验有效性的研究
5、学生实验、科学课随堂小实验、学生课外小实验有效性的研究6、培养学生用科学眼光挖掘生活中现成物品开发实验器材的研究(二)研究对策
1、通过对“学生对科学实验开展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了解目前学生科学实验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通过对教师实验意识的强化和操作习惯的进一步规范以及演示实验有效性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的规范性、严谨性、科学性和无穷魅力,为学生的实验态度和习惯提供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3、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改变我们当前很多科学课堂中存在着的学生“借助视频看实验”、“听着老师讲实验”、“课后用心背实验”的现象,真正实现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勤于动手、善于质疑、努力求知的科学学习态度,从而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创新和探索的欲望。
4、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时空范围延伸,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通常,我们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在实验室或教室中进行,这往往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在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制约。毕竟在实验室获得的信息、材料等都不够丰富。所以本课题还将对如何拓展实验教学的空间加以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加鲜活而有生命力。
5、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还应不断地反思自己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引领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6、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我来设计这个实验”“我来改进这种装置”“我能提供更好的实验方法”等活动。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让每一个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激发他们更高的求知欲望,并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7、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状况。不定期地召开学生座谈会,询问他们的学习心得;对学生在开展实验教学前后及其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各方面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如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兴趣的变化,动手能力的提高等。五、课题预期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成果报告2、相关研究心得和论文
3、学生实验操作实录材料(如照片等)4、新颖的实验设计、实验器材的改进以及小发明、小制作等六、研究的步骤安排
1、准备阶段(201*年5月-201*年6月)
(1)接受主课题的培训,共同学习有关理论,积极收集整理有关数据资料,集思广益,共同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方案并设置相关的调查问卷。
(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目前我校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态度、喜好程度、动手能力、对《科学》这门课的看法、体验以及在学习《科学》这门课程时渴望拥有的实验方式和相关建议等。(3)反思教师自身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现状(包括实验意识、实验习惯和实验态度等),了解实验室目前具备的条件(如实验器材,实验室的管理等),为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2、实施阶段(201*年9月-201*年6月)
(1)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当今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致低成因。然后根据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干预和疏导,使学生重新认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2)优化学生的实验心理。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学生即使是出错,教师也不能用训斥来对待。对复杂、难做的实验,教师更应积极鼓励,使其增强自信心,增强争取成功的勇气。另一方面,抓好学生实验前的预习,使学生对整个实验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有一定的预见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胸有成竹,从而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3)加强教师自身的辐射示范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教师在提高自身的实验意识、转变不合理观念(如“教室这么大,做实验的还没有播放视频来得高效”等)的同时,还要加强实验操作的预见性和实验技能的锤炼,哪怕是再简单的实验,在课前也务必要操作过,防止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时有这样那样的意外出现。从而影响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积极给学生创设每一次实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长期的亲自参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勤于动手、善于质疑、努力求知的科学学习态度,从而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创新和探索的欲望。而且,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加以指导。(4)适当地安排课外实验。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每周利用一定的课外时间安排一到两个课外小实验。当然,安排课外实验,可以让在课堂学习中意犹未尽者重新操作教材要求的实验,也可增加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有趣的科学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选题可来自于实验册或课外练习题,也可由学生个人选定,例如物质的鉴别和制取、扦插活动等。实验前,请学生自行上报实验内容以便老师有所准备。
(5)适时做好总结评价。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动手能力自评或者全校范围内的测评,或在小组与小组开展操作竞赛;或者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实验器材改进作品展,实验过程优化设计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监督,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课题组成员也要不定期地进行阶段性总结,在确定课题卓有成效的前提下,在下一阶段进行全面实验,以便能积累更全面、更丰富的经验。
3、总结阶段(201*年7月-201*年8月)
对实施过程中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编成册,形成研究成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服务。七、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马玉华中学一级教师(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课题的具体实施和总结)课题组成员:黄中标中学高级教师(课题具体实施者,阶段总结者)
胡晓群中学一级教师(课题具体实施者,阶段总结者)赵海祥中学一级教师(课题具体实施者,阶段总结者)朱益群中学特级教师(课题顾问,指导相关工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科学课例研究--“如何在科学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科学实验习惯”课例分析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科学课例研究--“如何在科学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科学实验习惯”课例分析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