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小学科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心理需求的研修报告

小学科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心理需求的研修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4:22:03 | 移动端:小学科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心理需求的研修报告

小学科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心理需求的研修报告

小学科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心理需求的研修报告

一、研修背景: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有这样一句名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具有了学习能力,他的一生才能不断获得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会生存》一书也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教育自己的主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信息社会,学习必须进入生产力要素中,而且是作为最革命性的因素加入进去。教育必须担当起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重任。教育不再是灌输书本知识与技能,不再只是促进背诵、写作业、考试。事实上,新课程呼唤着、期待着,也直接促进着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不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亮点。然而,学习方式的变革,首先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条件,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有效思维和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需要教师将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利用、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为此,小学科学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研修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新课程的实施效果。这是适应时代对教育的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课改的目的。

二、研修的目的和意义:(一)研修的目的:

1、改变学生一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新世纪的主人。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规律。(二)研修的意义: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是课改目标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许多困惑,在此基础上,确定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研修,总结教学经验,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形成一种具有指导性和可借鉴性,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并通过本次研修,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习、探究、实验”新课程标准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将探究式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深入开展学生互动式的合作学习活动。我们还希望通过本次的研修,能使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得心应手,更省时有效地开展好科学探究活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有所收获。三、研修的内容: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迫在眉睫!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探究式教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有信心,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体验。实验探究中要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学生探究的热情。

1、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式教学活动。

学生需要成长的机会,教师精心为学生探究活动创设情境,合情合理,具有挑战性。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动力,更容易主动参与。老师巧妙地质疑设难,给不同学生设置合适的问题,让每个学生感到有所收获。活动中教师精确地搭建支架,可以激励学生自己动脑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2、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自主权。

让学生充分参与探究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由学生已有知识设置的问题情景所架设的桥梁,能有效地将学生引入新知识的探索情景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探究活动可能顺利,也可能遇到困难、挫折,学生都必须要面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个人之间、学生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及时、分阶段交流,发现什么、想到什么,及时交流,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精彩地发言,肯定、引导、支持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心理需求的满足大大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3、高度责任感使学生投入全部精力,实现有效学习。

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负责完成具体任务。并有经常性的、及时反馈,使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以赴地参加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活动,学生有任务、有目的、有责任,使学生有强烈的归属感,学生情感的投入、内在动力的支持,使学生身体、心理、精神的高度投入,多重体验和感悟,是实现有效学习保证。在实验中探索新知识。创新意识是使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作为智力正常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创新和创造的潜能。教师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是学生形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科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求新的心理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职。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不但可以在较差的学生中进行,而且更需要。因为他们本身比优秀的学生缺乏进取心和学习兴趣,正如学生自己所说的“对于你不感兴趣的且枯燥乏味的课,你又不得不去学,这简直是一种折磨”。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进行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培养他们的科学情感、问题意识、合作精神,让他们体会自己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探究意识、探究精神。而此次教学实验充分而有力地证实了这种观点:在教差的学生中不但可以进行探究教学,而且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我们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好心情下的学习更加有效。并能思考以下几个要点:(1).思考,提建议。

(2).分析讨论,提出看法并说明理由。(3).抓住概念要点。

(4).学会用某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5).逐渐树立起普遍联系的观点,用科学的方法看待问题。

(6).深入理解旧知识,并从另一角度重新理解旧知识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7).及时反馈。

所以,我们要营造一个愉快的气氛,开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活动,迎接挑战、超越自我。应当更多的关注我们教学过程的本身该如何向着健康有益的方向迈进,这才是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成果。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的教育;通过动手实验,使其体会理论上的理解和亲手实验的不同,而且实验不总是每次都能成功,分析教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四、研修的成果:

1、通过小学科学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研修,使教师知识观念更新,教育教学能力更强,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素质教育观和一定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2、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习惯。

3、学生能积极自觉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形成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个性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能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能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方法,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活动,显得时间过得飞快,教学任务的完成受到一定的影响。

2、个别学生自控能力差,教师要有效的调控课堂秩序。

3、处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引导关系有时欠恰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让学生去探究,要根据问题和学生的探究活动进展情况适时予以引导,否则事与愿违。

扩展阅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策略的心理需求研究

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策略的心理需求研究

【关键词】解决问题;策略;心理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04-0145-01

解决问题策略的心理需求有许多分析方法如:从学生的自身条件的发展水平看,解决问题的策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早期阶段大致在学前期,策略处于未掌握时期,即使个别人自发地获得了某些简单的策略,由于其心理认知还未发展,因而他们不知在何时适当使用这些策略。(2)中期阶段既处在小学时期的儿童,已经从多种渠道掌握了许多策略,但是,他们还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老师或家长能给以适当的指导,学习效果会提高很多。(3)成熟阶段既在初中和高中时期,部分学生能够在无他人指导下,在自己熟悉的范围,能自觉应用解题策略,而且能根据情况调整策略,大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掌握策略;也可以从人对信息加工的系列化和容量有限的特点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心理需求的过程分解为:形成问题阶段、设计问题计划阶段、执行解题计划阶段、检验反思阶段。下面就从这四个阶段对怎样诱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学习的心理需求作具体分述。1形成问题阶段

形成问题阶段这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对学生来说是在心里形成解决问题的关键,没有问题就无法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因而学生必须要逐字逐句读懂描述问题的每一个句子。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读懂标志是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话重述问题的条件,心理学把这种对问题的理解看成是问题中的每一种陈述转换成解题者内部的心理形成问题的过程。这时要注意对问题的理解中区分有关信息和无关信息,正确的识别信息将极大的促进问题的解决,相反,不合理的识别信息或错误的识别信息将阻碍问题的解决。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常常关注的是具体的问题怎么解决,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处于朦朦胧胧、似有所悟的心理状态,大脑中缺少相应的思考。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呈现问题,让学生形成问题,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问题,获得一定的经验策略;再指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回顾性陈述交流,将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隐性变为显性。在学生交流时,可能会从自己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解出发,提出不同的解题策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解决问题的过程加以总结提炼,来诱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学习的心理需求。2设计问题计划阶段

计划是在理解了问题的条件和目标之后,设计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设计的解题方案中,应该注意要把终点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子问题。解题方案的构建和子问题的分解,总要受解题者的总的目标调节与控制。因此,有效的解题计划的形成是受到终点问题的指引,同时又要考虑已知条件,选择合理的策略的过程,需要解题者具有一定的解题策略。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经过合理的策略选择和运用,来缩短问题的原始状态与问题状态之间的距离。认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科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心理需求的研修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科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心理需求的研修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科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心理需求的研修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84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