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度城口县修齐镇第二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201*年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关注留守儿童,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教育民生工程,我校借市教委牵头“4+1”教育模式推广试验,延续市委研究室的做法在“一圈两翼”所辖区县逐步进行推广试验这一契机,于201*年10月正式挂牌为“重庆市留守儿童试验项目学校”,探索着适宜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培养模式,肩负着辖区内留守儿童的培养工作。新的时期,结合留守儿童教育新理念,全面提升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水平,二小一班人精诚团结,以活动的开展为载体,着力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政治、人格品质、心理情感、行为养成等方面教育,并将各种活动细化,落实到位。
一、主要工作
(一)、落实责任,齐抓共管。
在开学初,各项目活动版块成员拟好计划书与承诺书,落实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力争创新。
(二)、强化机制,模式常态。
我校把标准化流程实施有机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让项目试验走向常态化。如在学生的行为养成上,对学生的高标准要求将纳入对班级的考核评比。礼仪教育也将纳入常规工作考核,各种工作不再是惺惺作态。
(三)、开发潜力,培养技能。
在托管教育时间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技能与特长。老师不断增强自身素质,给学生正确地指导。
(四)、自主发展,树立信心
本期在大队部的带领下,通过海选,成立了“天籁之音”校园合唱团,接受专业的知识培训。唱出了《魅力城口》、《巴山之恋》等歌曲,时而婉转动听,时而雄浑磅礴,演绎出了本土别样的风情。本期还成立了校园礼仪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随时为大型的接待工作服务,同时也呈现了我校礼仪标兵的风采。
(五)、人文教育,浸润心灵
学生不仅仅只是学知识,长身体,他们还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灵。人文教育,无处不在。在升国旗、集会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集体生日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在环保小卫生中,对学生进行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教育;对贫困留守儿童的帮扶中,渗透爱心、互助教育。
(五)、结对帮扶,助推发展
我校在本期与临近的兄弟学校开展了一次数学现场交流会,旨在推动我
校的课堂教学效率,培养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提高课堂驾驭技巧。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结合本校教育现状,多次开展教研活动,形成一套更适合于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六)、积极筹措,改善条件
我校的硬件设施较差。由于我校多功能室的欠缺,各种对于留守儿童的工作都无法开展,但经过多方努力与筹措,作孚楼已顺利开建,将于明年初投入使用。这样,将极大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这也为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提高了保障。
二、成果展示1、思想政治教育
我校主要结合唱、读、讲、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期共唱红歌3120次;国旗下讲话15次;读经典418次;红色电影播放6次;讲红色故事467次;传箴言489次,红领巾广播站播放52次。
2、人格品质教育
本期共开展情景模拟活动4次,每次活动都精心策划、认真落实,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全面向学生开发,在托管教育和自读时间开展阅读提升活动,学生阅读量在15000千字左右,大大开拓了学生视野,激发了阅读兴趣。
3.心理情感教育
本期学校一如既往的开展了周末家访活动。除了对学生进行家庭了解,还对特殊家庭回访多次,对困难留守儿童家庭全面跟踪了解。共家访407人次,家访率超过100%,这一成绩也得到了顶新集团秘书长周淑珍女生的好评。在12月,顶津集团领导还对我校的12户贫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慰问活动,领导们不辞辛劳,爬山涉水为他们送去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为了架起留守儿童的亲情桥梁,学校鼓动学生拨打亲情电话708次,亲情视频76次,开展亲情书信大赛,书写亲情信520封,寄出286封。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写信157封,教师回信144封。开展心理辅导26人次。
4.行为养成教育
本期我校开展了“弯弯腰”活动,教育学生行动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把我校打造成靓丽校园。我校成立了垃圾回收站,主要利用周二、四的环保小卫士活动,对校园内垃圾进行回收,变废为宝,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节约品质。通过红领巾监督岗,每周一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大检查,教育学生养成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物、勤剪指甲的“四勤”习惯,其中的洗浴次数达到1600多人次。要求学生坚持晨练,其出勤率达到99.3%,大课间出勤率达到98.8%。
三、工作总结
以上便是修齐二小在201*年秋季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数据呈现。数据是可喜的,这要感谢修齐二小的全体教师,正是他们的默默耕耘,以及无私
奉献的精神,才会有修齐二小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的工作是扎实的、可信的,那是建立在我们以全体留守儿童的成长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上的。数据只是体现了一个“量”的变化,其实我们更看重“质”的飞跃。在开展工作的背后,我们总是在对比,在衡量,在思考,在改进,总是以孩子的发展为前提。我们得到了欣喜的回报,修齐二小的留守儿童不在“留守”,他们变了,性格变开朗了,心理变健康了,生活变自理了。在即将过去的,短暂而漫长的一年中,回首来时路,那是短暂的,因为我们的关爱行动还不很够,孩子们需要的还很多,那是漫长的,因为我们的责任还很重,路途还很远。
同志们,朋友们,欲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们不能喜于眼前,驻足观望,还应肩负时代的重任,勇往直前,用爱的心灵泉水,浇灌留守之花。
扩展阅读:修齐二小留守儿童材料
走在“留守”路上
城口县修齐镇第二中心小学
(袁加伟供稿)
一、追寻过往
修齐镇第二中心小学,原名石坊小学,始创于民国五年(1916年),201*年由袁家庙迁至于城巫路25公里处的修齐镇香坪村。新校是由台湾民营企业明德集团赞助修建,新校建成后,占地面积3227平方米,综合楼学生宿舍各一幢,建筑面积2441平方米。一所小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刚具雏形。在当时,可谓白手兴校,一切从头做起。白花花的水泥地板,一抹干净的墙面,单一的教学设备,更何谈优质的教育资源。但不屈的修齐二小的教育人,不畏艰难,克服种种挫折,不断改善教育环境,优化教育资源。但仅凭微博之力,是改变不了多大状况的。
201*年,是修齐二小发展路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学校有幸成为城口县首个“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模式推广试验项目”的学校,肩负着辖区内农村留守儿童的培养照顾工作。当时有教师24人,学生363人,其中住读生132人,是一所小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还可以说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小学校。没有特点,更没有特色。
二、逆难而上
(一)提高认识
“留守儿童”,是时代发展、经济转型的产物,是脱离亲情、悖逆时代的“弱者”。他们中,缺乏的不一定是物质的追求,但一定是爱的呵护。以前,刚触碰“留守”这个陌生词,开展了留守儿童教育活动,总以为这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是近年来脱颖而出的创新教育模式。可经过学校扎实工作的开展,使老师们认识到,留守儿童的教育其实是一种缺失的教育,是现阶段农村学校必备的教育。它是以往提及但却无法破解,没有真正实施到位的教育盲区。如今,留守儿童教育已得到了社会的关注,领导的重视,这种教育已广泛的开展开来。自从学校成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试验学校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老师们也潜心思索,有了清醒的觉悟,其实教育不光是只教授孩子的书本知识,只关注孩子的安全出行。通过家访,绵延的山路,才能体会到孩子的艰辛;走进家庭,才会看到,留守在家的寂寥、孤独与冷漠;敞开孩子的心扉,才会看到,孩子的世界原来少了色彩。
他们的行为习惯亟待予以纠正,道德意识亟待正确指引。教师的课本需要多一门课程,那就是“爱的教育”。其实,老师与孩子的距离,就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如果我们能多给孩子一点爱,就会得到多一份的信任,多一份的回报。这无疑,作为学校领导和教师,肩上又多承受了一份爱的责任。这种潜意识的培养,也是留守儿童工作开展的积极动力。(二)制度落实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留守儿童工作是系统而纷繁的。如果没有统一的分工,有机的协调是不可能完成好的。从项目活动进驻学校后,学校立即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细化职责,任务分配到人。组织拟好了各部门职责、各分管职责、活动负责人职责等,确保留守儿童工作有人抓,活动有人做,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协调发展
1、安抚情绪。起初,部分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自己与其他学校教师的工作量相差较大,又没有报酬,不愿做工作。学校通过班子会讨论和表决,决定把教师绩效与留守儿童工作挂钩,并广泛征求意见。校长也私下和个别教师谈话,以心交心。通过教职工大会宣布此项决定,并分头落实考核措施。可算是“刚柔并济”吧。不过学校也积极筹措资金,用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学校通过学前教育结余收入、勤工俭学服务部收入等,结合顶新基金会对学校及班级的奖励金,想方设法多为教师谋点福利。有了这种奖励机制,也能更好的调配工作。
2、场地受限。以前学校的功能室没有配备,有的临时誊给老师作寝室。现在要增设这么多的功能室,就只有要求教师到外租住,校外的租房不多,也给教师找房出了难题。不过就算教师搬出去住,这些誊出来的教室还是捉襟见肘,不够用。为了解决活动室的问题,学校决定就地取材,把几类活动室并在一间,教师错峰教学,尽量节约空间。但有了后来“作孚楼”的修建,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师资贫乏。对于大多数农村学校来说,师资力量匮乏,师资水平薄弱,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现象。都说小学教师是万金油,可也不是千面手。比如,学校大多数教师的艺体水平没得到专业培训,而且平时教学只是以语文、数学教学为主,对艺体课程摸门不知。但为了适应留守儿童工作要求,学校费劲头脑,首先请了城区较好的艺体教师到学校授课,举办培训班,教授专业知识。同时,每年
的教师竞岗,学校优先考虑艺体专业教师,以补充学校的薄弱师资。目前,学校已经拥有了专业的音乐、体育教师,还有专业的美术教师(201*年重庆鱼洞小学支教教师)。201*年,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增长,修齐二小联合修齐片区兄弟学校开展了教师公开课大赛,力争打造卓越、高效课堂。201*年6月,学校组织班子成员及部分教师到南坪实验小学参观学习,汲取他校优质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为我所用。并与之缔结友好学校,这种联动,将大力优化教师资源,促进学校发展。
三、援手助推
(一)硬件投入
为改善教育资源,提升教学水平,拓宽教学渠道,201*年秋季,教委筹资201*20元,为学校建设了“班班通”工程,改变了以往一只粉笔,一本教案,一块黑板的落后教学设备;为解决留守儿童的住校难题,教委又投入27300元,增添了床位,改进了淋浴设备,使学生在校能够洗上热水澡;201*年,为解决留守儿童活动功能用房,“作孚”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修建了“作孚楼”,大大改善了学生活动室紧缺的难题;在国际“六一”儿童节这天,市人大为学校捐款10万元;县武警中队为学校捐赠价值1000元的图书;东方巴黎休闲会所为学校捐献价值万余元的钢琴一台,以及价值1500余元的学习用品;201*年秋季,为改善学生的活动场所,县教委投入35万元为学校铺设了塑胶球场;投入10万元装备了亲情电话室、亲情视频室及心理辅导室;为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教委又投入了10万元。这些有力举措,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广泛宣传
为广泛宣传修齐二小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培养照顾模式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县教委出台了政策文件,要求各个农村学校要汲取修齐二小在培养照顾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经验,因地制宜,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在近两年的年终总结会及重要教育会议中,都有关于修齐二小留守儿童工作的经验性汇报,并且肯定了学校的工作。在城口教育专刊,刊载了修齐二小关于留守儿童工作经验性的文章及有关活动实录。201*年4月,城口广播电视台对修齐二小的留守儿童工作做了大量篇幅的报道,记录了学校留守儿童的在校生活,尤其对学校的亲情电话、
视频模式及集体生日活动做了特别报导,对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有关负责人也进行了采访,取得了不菲的反响。201*年10月,修齐镇镇政府信息通讯员兼驻枇杷村干部人员自主参与到学校的周末家访活动中,用镜头记录下了家访活动的一天,并利用城口手机报发布了此条信息。在当月的集体生日活动中,学校诚邀该政府信息员与留守儿童同乐,并于城口政务网发表了学校的集体生日活动。201*年12月12日,城口广播电视台对渝东北片区协作一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第四次交流会进行了全程跟踪报导,宣传信息部责有关工作人员做全程实录,并于次日撰稿做大幅度报道。201*年1月,重庆青年报到学校历时两天记录采访留守儿童学习与生活状态,报导了修齐二小留守儿童的快乐成长历程。这些媒体因素,不仅扩大化了留守儿童当前的生存状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造势,而且对于学校的发展之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校在工作中也积极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正确的教育策略,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家校合一,改良教育
(一)成立“流动家长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最好的老师,是他们的榜样,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然而,没有好的榜样,学校教育也只是一句空谈。学生在校接受了好的教育,却在家得不到监督与强化,甚至还受到很多负面影响,学生很多不好的毛病又会滋生出来。所以教育学生家长拥有好的行为习惯,才会引导学生拥有好的行为习惯。其二,农村学生的大部分家庭教育是比较薄弱甚而失败的。家长们没有良好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他们不会懂得尊重子女,只是一味的尊卑界定,不会从子女的角度看待问题,造成学生心理的不良成长。学校通过各种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家长的教养水平。其三,通常情况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比较权威的。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是比较接受的。但在修齐二小,许多老人接管了留守儿童的教育。所以,我们要改善老人教育这一现状,使家庭中的教育主力富有“战斗力”。我们聘请了重庆的知名演讲团到我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们懂得感恩,感激老人,与老人和睦相处,积淀情感,让他们学会尊重老人,善待老人,听从老人的教诲。从而架起隔代教育的桥梁,抚平心灵的沟壑。
(二)建立健全家校联系模式。优质的教育体系是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构筑的,怎样有机整合,建立健全家校联系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通过家长会平台面对
面交流,通过电话联系、建立班级亲情QQ号,随时随地交换意见,通报信息,通过家庭走访,实地了解等多种措施,使家校保持紧密联系。
(三)促家庭教育蓬勃发展。由于农村家庭经济滞后,很多家庭都在为生活而奔波,无暇于对学生的教育,更何况挤出时间参加家长学校培训学习。学校共筹良策,让家长念起“致富经”。通过学习,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利用学校这个平台,组织部分家长参观附近的养猪养鸭基地,向专业户们了解养殖技术技巧,实现“缩差共富”,力求增加家庭收入,同时这也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学校还结合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模式,建立健全帮扶机制,为困难家庭排忧解难,共建和谐教育。
五、喜获硕果
(一)育人氛围浓厚
作为育人的基地和摇篮,学校一直致力于创设一种良好育人氛围,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环境影响人,“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很好的予以说明。《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辞海》则将玉简化地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修齐二小于201*年春开始,在“以制度促规范、以文化积底蕴、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的指引下,以“玉成文化”为主题,形成了“比德如玉,润心立人”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小而精的特色学校,以“修文塑品,琢玉成器”为校训,以“博采厚蕴,玉成其美”为校风,以“精研细导,赏玉无类”为教风,以“勤学善思,温润如玉”为学风,把学校建成玉成其才的摇篮。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学习“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让教师学习“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留守儿童就像一块块璞玉,他们那样纯洁,天真,老师们不正是那些雕琢巧匠吗?把一块块璞玉琢成剔透的精品。通过学校精心布,细心策划,努力做到了“使学校的墙壁也讲话”。如今,校园处处体现出“桃李不言”的特点,处处充满着浓厚的文化色彩,起到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此熏陶、暗示、感染。这样就给予了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发向上的感受,校园成为了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努力做到每一块墙壁都育人,每一条标语都陶冶人,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努力为学生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学生改变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试验项目活动进驻学校以来,正是因为有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领导的高度重视,教师的无悔奉献,才换来留守儿童的幸福今天。过去,他们是被邂逅的山里娃,面壁而思,黯然神伤,是他们缺失亲情、逃离时代的产物。如今,通过“4+1”教育模式的开展,学校的留守儿童们变了。
1、思想向上了。学生都有一颗感恩、恒爱的心。能够善待身边的每个人,心襟宽广,包容他人。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有一颗责任心。
2、能力增强了。学校始终坚持搞好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不断丰富兴趣课程。每个孩子都能够有一技之长。会唱歌、会绘画、会跳舞,会写一手好字……
3、心理健康了。学校每周都开展了走进家庭,了解学生的家访活动,形成家校合一,共同关注他们的周末生活;各教师和志愿者还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让他们拥有一个更健康的心理;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总是精心策划,一月一主题,让学生在校过上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生日,这样也使学生学会了感恩;亲情电话和亲情视频的开通,架起了学生与父母及亲人的桥梁,有话可说,有情可诉,而且拉近了他们的距离。这样一来,留守儿童们不再感到孤寂,不再无话可说、无情可诉,而且性格逐渐开朗起来,还能主动与客人打招呼示好。
4、行为规范了。晨练和军体拳,学生们队伍整齐,步调一致,展现出了精气神。个人卫生的监督与检查,学生已逐渐养成勤剪指甲、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物的“四勤”习惯,一个个变成了干净娃。内务整理,半军事化的管理,学生能较好的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身体茁壮了。合理的膳食搭配,标准化的菜单菜谱,用好每天的餐费补助,改善学校饮食,增加学生营养摄入,保证每人每天都能吃到肉和鸡蛋。每期的例行体检,通过对比和分析,学生的体质愈来愈健康了,这也为他们的成长铺下了奠基石。(三)学校形象提升
201*年12月12日,渝东北片区协作一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培养照顾模式第四次交流会在修齐二小举行。县级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委领导亲临指导,力促学校开展好此次交流会。通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农村留守儿童交流如期而至,顶新公益基金会周淑祯秘书长一行人等,渝东北协作一组的6个区县教委领导,
项目学校校长及负责人,全县中小学校长到学校校进行观摩和指导。学校为参会者成功展示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特色教育,展现了快乐、富有意义的大课间活动等,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和效应。毫不夸张的说,此次活动为学校的形象提升增光添彩。201*年3月内,城口小学“精品校”实验小学,兄弟友好校庙坝一小,“领雁工程”对口学校岚天小学先后到修齐二小参观交流,他们对学校开展的留守儿童工作赞不绝口,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和褒扬。
六、展望未来
如今,学校有学生378人,比201*年增长了25人,住宿生168人,比201*年增长了36人。这些数据有力的证明了学校的发展是成功的。近年来,有部分镇属学校的学生也到修齐二小来就读,甚而还有城区的学生,才会导致学校生源不断壮大。很多家长很乐意把孩子送到学校住宿,甚至都有教师的子女,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学校对住宿生的严格管理和较好的住宿条件。他们的子女能够在校住得干净、暖和而温心。
修齐二小的留守儿童是幸福而幸运的,这与全社会的关心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家庭没有遗忘这些孩子。与顶新公益基金会的大爱和义举离不开,他们成长的背后,一直有这些富有爱心的人在支持和牵挂。与教师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呵护离不开。他们用脊梁搭起来留守儿童成长的生命之桥,用全心的守侯和呵护去关爱每个留守儿童。如今,学校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已开展得有条不紊,而且有模有样,这种良好的态势已经一直保持下去,逐步常态化了。工作虽能平稳推进,但不能立足于原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着眼未来,才有长足进步。学校将逐步推向更高的展示台,接受更多的注视和时代的洗礼,提高办学品位,强化管理,整合资源,使每个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和谐教育。学校将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抓好业务技能提升,加强管理水平,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启发教师的智慧,只有高素质的教育资源,才会谈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设想。大力发扬教师无求无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激发出教师的人性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校将把留守儿童逐步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有健全的体魄,有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理、自主、自律和自立,使之具有吃苦耐劳、不甘落后、勇于拼搏的精神,还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
新的时代赋予新的使命。留守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却牵动着太多人的心。他们无法选择现实,但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现实。不要吝惜多一点的爱,但也许就是这一点爱就会改变他们的人生。可以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就是秉持一颗爱心,坚守一份决心,将爱进行到底。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一份喜悦,一份感动;一份真诚,一份震撼。修齐二小定会让“留守“的路上满满的都是爱!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度城口县修齐镇第二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度城口县修齐镇第二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