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知识点归纳选修5_自然灾害与防治(1)

知识点归纳选修5_自然灾害与防治(1)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4:44:12 | 移动端:知识点归纳选修5_自然灾害与防治(1)

知识点归纳选修5_自然灾害与防治(1)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1.自然灾害的定义: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灾害形成条件?(2点)

①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②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3.灾情大小由什么决定的?(3点)

①孕灾环境(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②致灾因子、③受灾体。

4.自然灾害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3点)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人员伤亡(生理伤害和心理伤害、精神伤害)

5.资源损失的灾情特点?(4点)

滞后性和隐蔽性,广泛性和长远性。

6.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哪些地域差异?(3方面)

灾害强度大,危害就大;经济水平高,危害大;防灾抗灾能力弱,危害大;反之则小。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1全球主要的灾害类型哪些(4点)?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1)气象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热带气旋(台风),干旱,寒潮,沙尘暴,暴雨,霜冻,暴风雪。

2)水文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洪涝,风暴潮。海水入侵,海浪。3)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地震,滑坡,泥石流。(雪崩)4)生物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病害,虫害,鼠害。(赤潮)2热带气旋(台风)

1)概念: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2)影响地区: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3点)

3)台风组成部分:外围大风区、漩涡风雨区、台风眼。3干旱

1)概念: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4寒潮

1)概念: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短期内气温骤减,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2)时空分布: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5地震

1)概念: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

生震动。

2)地震构造要素(5点)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受灾体破坏程度越严重,震源深度越浅,震中距越近。

3)震级与烈度的关系

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地震的震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差一级能量差30倍),但有多个烈度。4).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6滑坡

1)概念: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地质现象。2)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7泥石流

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8洪涝(洪水和涝渍)

概念: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出的现象。9风暴潮

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溢满上陆的现象。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的区别

1)地点不同:前者我国东南沿海(低纬地区);后者我国北方沿海(中纬地区)。2)发生时间不同:前者夏季和秋季;后者春季和秋季。3)特点不同:前者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

10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

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处在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灾害点位最多的地区。二是北半球20-50(中纬度)灾害带,沿地中海一喜马拉雅一带灾害点位密集。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

1)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2)影响因素:灾前的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

救互救行为。

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程度不同

1)同强度地震,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2)城市用地扩大,耕地、林地用地减少,加重城市洪水灾害。3“缩小”“放大”灾情的人类活动

1)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建立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

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2)人类活动迁出灾害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反之则“放大”灾情。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中国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1)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带);2)地质地貌:多山的地貌、强烈的地壳运动;气候:不稳定的季风环流。2自然灾害种类的区域分异及原因?

3我国农业灾情分布地域差异?

我国东部的农业部门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灾害的影响,使种植业灾情严重;我国西部的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受雪灾、旱灾、虫灾等影响,使得牧业灾情较严重。

4我国六个灾害带的范围和灾害种类

1)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

2)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3)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4)中部灾害带:主要是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

5)西北灾害带: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6)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灾情分布特点是东重西轻;人员伤亡有所减少,经济损失呈加重趋势。

2我国地震多发区是哪里?台湾,青藏(西南),新疆(西北),华北。我国南北地震带位于105E附近,它也是我国东西地质构造分界线。3地震灾害多发原因

1)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华北、台湾)。2)又处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西南)。

4.我国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3点+3点)

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降水多,尤其是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导致植被破坏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人们的防范意识、措施不到位

建筑物、财产、城市越来越密集。

5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摧毁农田和房屋(经济损失);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4点)

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多,内陆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我国洪水类型、形成原因、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对比:

提示: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类型暴雨洪水成因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受气温升高影响形成冰凌堵塞河道西北和东北山区。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3.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和根本原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4.防治洪水灾害灾害的措施有哪些?

兴修水利工程(水库,大坝,裁弯取直,疏浚河道)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45月积雪洪水(东北)7~8月冰川融水(西北)秋末春初

主要由台风、锋面等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带来的暴雨下游平原。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加强监测与预报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5.为什么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大

人类不恰当的活动(围湖造田,毁林)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在河流下游低洼地冲蚀过多的经济活动,增加了洪灾的风险性。

6.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

我国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这里农业和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因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况,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也可以认为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7..人类的活动是否会加剧灾情?

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地表状况发生改变,加剧了洪水灾害的发生,例如,植被覆盖度降低,蓄水能力下降;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泥沙沉积;围湖造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水域面积缩小,高水位、高流量,洪灾产生。

②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与区域的人口、经济有关,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越大;经济越发达,损失就可能越严重。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

1.我国五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西南(四季旱)和江淮地区(伏旱)、东北(盛夏旱)

2.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雨带没有到达华北地区,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且多大风。

人为原因:①正值小麦的生长期,需水量大,缺水严重;②人口多,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3.旱灾的危害?①河流断流、水库干涸;②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③人畜饮水困难等。4主要的抗旱措施有哪些?

兴修水利(水库,跨流域调水)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耐旱作物加强监测预报,人工降雨

5.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而西北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

6我国干旱与洪涝的关系?时间上的交替,空间上的交错。(不稳定的季风气候)7.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①有广阔的暖洋面,有充足的水汽;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足够的地转偏向力。(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所以就无法形成热带气旋)8.寒潮:由于冷空气入侵造成气温在24小时内骤降10℃以上,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在5℃以下的,就称作“寒潮”

9.寒潮的时空分布特点:北半球中高纬度,深秋到初春。

寒潮灾害天气特点: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多发生在冬半年。好处是,冻死害虫;改善土壤墒情;可能净化大气。10.寒潮的源地是: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蒙古西伯利亚高压)11.寒潮的路径: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12.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①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骤降。②纬度高气温低;③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

13.沙尘暴产生需要哪三个基本条件?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14.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由于本区降水少,蒸发大,且多大风。干旱使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

严重。

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尘暴多发。

15.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②冬季风的通道;③接近沙源地;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

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第四节中国的生物灾害

72.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南方重于北方。73.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74.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75.我国水稻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南的地区。76棉铃虫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新疆棉产区受害尤其严重。棉铃虫是中国棉花的重大致灾害虫,其灾害损失巨大。77.森林病虫害的分布与地形、气温有关。油松毛虫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处,第二级阶梯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除新疆北部外)没有。落叶松毛虫分布在中温带,赤松毛虫分布在暖温带,马尾松毛虫分布在热带、亚热带。

78.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

79.蝗灾与旱涝的关系: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80.我国灭蝗的方法?主要采用人工诱捕幼虫、捕杀成虫、挖防虫沟、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等方法。

扩展阅读: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1]1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一)自然背景:(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二)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平静期。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滑坡、泥石流(1)时空分布特点:

①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

②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及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至北京-兰州-昌都一线之间。(2)成因:

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的破坏;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3.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1)时空分布特点:

①各地均可发生,频率不同,黄淮海最重、华南西南次之、再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②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异大,北方春旱、长中下夏秋旱,华南秋冬旱。(2)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4洪涝

(1)地域分布特点:

①地区性明显,季风区多,西部几率小。最重是珠江流域、二是淮河流域、三是长江流域。②季节性明显,集中于夏季。(2)成因:自然原因:

①气象因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季节、年际变化较大②水文因素:江河泛滥、堤坝溃决、凌汛、风暴潮。③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④河流因素:河道曲折,地上河。

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围湖造田④占用河道5沙尘暴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多发生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②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春季最盛(2)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面干燥;③碎屑物质丰富;④多大风天气;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6台风

(1)时空分布特点:

①5-10月均可发生,夏秋最多;②影响范围是地势的第三级阶梯;③影响程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苏、鲁、辽;(2)原因:

①低纬度广阔的湿热洋面;②强烈的上升气流;③地转偏向力的影响;7寒潮

(1)时空分布特点:

①9月-次年5月均可发生,集中3-4月。

②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影响,北方影响较大,西藏、云贵、琼、台影响较小。(2)原因:

①距西伯利亚寒冷中心近,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风强烈。②青藏高原地势高,冬季风爬升受阻,东西向高大山脉的层层阻挡。8赤潮

(1)时空分布特点及变化:

①赤潮主要发生在海湾地区,尤其南方海湾地区更易发生。②主要发生在热量充足的夏秋季节。③变化:目前我国赤潮的发展趋势是赤潮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增长,赤潮种类增多,赤潮发生从明显的季节性转向全年化。

(2)成因及形成条件:①纬度较低,水温高;②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③静水环境。三、部分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我国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减灾防灾模式是:对付灾害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防-抗-救”的含义即“预防”、“抗灾”、“救灾和重建”。下列防御措施对自然灾害应该是通用的:

1.防灾:①加强灾害的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②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2.抗灾:③加强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3.救灾和重建:

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①加强地震的科学研究,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②加强地震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③加强地震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开展地震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震灾害应急预案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二)台风、寒潮、沙尘暴、风暴潮等的气象灾害防御:①加强台风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②加强台风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③加强气象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三)蝗灾.鼠灾等的生物灾害防御:

①加强蝗灾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②加强蝗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③加强蝗灾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蝗灾应急预案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四、部分灾害的工程措施洪灾:

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修建水库,拦蓄洪水③修建分洪、蓄洪工程④退耕还湖,提高蓄洪能力⑤疏浚河道,裁弯取直,提高泄洪能力。⑥加固堤坝⑦开挖入海新河,提高泄洪能力(针对海河、淮河)旱灾:

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改善气候②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③开挖机井,抽取地下水④防治水污染,充分利用水资源⑤培育、种植旱生作物(针对旱作农业区)

⑥修建梯田,平整土地,增加水分入渗(针对旱作农业区)沙尘暴:

①退耕还林、还草②合理载畜量,推广轮牧③植树种草,建立防护林④工程固沙风暴潮:

①修建、加固沿海塘坝②建设、恢复海防林③保护沿海堡礁滑坡:

①植树种草,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程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

③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④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泥石流:

①植树种草,做好泥石流区的绿化工程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③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物质到特定位置等蝗灾:1.农业防治:

①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②在荒滩坑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蝗灾发生环境的面积③植树造林,改变蝗灾区的小气候,减少蝗虫产卵繁殖的场所2.生物措施:

④保护或者饲养蝗虫的天敌(青蛙.白翅浮鸥等)⑤大面积施用蝗虫微孢子虫3.药剂防治:

⑥人工或者飞机大面积喷洒药剂灭蝗赤潮:

①建设污水处理设备,达标排放,治理水污染②解决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减缓水体的富营养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的使用④使用无磷洗涤剂五.部分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1.沙尘暴的有利影响:

①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②提供凝结核,利于成云致雨;③送入大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④凝结核呈碱性,缓解酸雨现象;⑤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

2.台风:

①带来大量降雨,缓解东部地区旱情;②缓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3.寒潮

①低温天气有效杀灭害虫和病菌;②带来大量降雪,利于农作物越冬、生长;③提供风能。4.火山:

①形成矿产资源;②火山灰利于形成肥沃的土壤;③火山粉尘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知识点归纳选修5_自然灾害与防治(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知识点归纳选修5_自然灾害与防治(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知识点归纳选修5_自然灾害与防治(1)》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86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