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小学数学培训》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培训》的心得体会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4:50:39 | 移动端:《小学数学培训》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培训》的心得体会

市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三台县西平小学------谢磊蓉

201*年5月20----25日在绵阳电大和重庆参加《小学数学培训学习》。20日报到;21日上午听取了绵阳东辰学校谢强老师的讲座《以模促变》,知道了在新教学理念下变什么?为什么变?怎样变?还向我们传授了如:洋思中学的“堂堂清”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东庐学校的“教学合一讲学稿”;黛溪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绍兴学校的“一、二、三”教学法;受益非浅。我将会把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的应用于我的教学之中。下午听了绵阳外国语学校的二年级《找规律》一课,从杨欢欢老师那淡定从容的教学中体会到了语速缓慢有度、抑扬顿挫;驾驭课堂收放自如、巧到好处;在教学生找规律时,教学生如何观察?步骤清晰,教法得当;这正好印证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从动手操作的设计中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与新课标下的“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遥相呼应;22日到重庆,23日听了两堂讲座:一堂是西南大学李达武教授的《快乐国学与师德师风建设》,另一堂是重庆市北碚区进修学院院长朱福荣教授的《教师的教学行为》;24日到大坪小学听取了两堂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课:五年级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和二年级的《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通过几天的学习,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作为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现根据我的学习和理解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设计方面

通过听他们的三节课,我认为可以用“生活、兴趣、直观、创新”这八个字来该概括。他们抓住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是不易发现数学问题的,那么教师就一定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到数学问题,并且会分析和挖掘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熟视无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就是要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使学生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体现。如:《植树问题》这堂课让学生操作,比较、发现规律和方法,再用发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通过数学再次回归生活,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要学数学。

二、教学方法方面

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我真正体会到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在实物演示时都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教师是操作者,是主动的,而学生是观察者,相对是被动的;而在他们的教学中,是学生实践操作,人人动手,认真思考,思维随之展开,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他们善于用实践的眼光来处理教材,把书上静止的教学内容设计为物质化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乐趣,理解数学知识。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小学生,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就记住;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

三、在数学思想方面

平时老师们都议论:“数学成绩好的学生都很聪明”。其实这就是一种数学精神,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不是天生的,是在学习和运用数学的过程中熏陶、感染、领悟和实践锻炼出来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对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术。”长期以来,我对数学教学效果的评价总是以对“显性知识”的掌握而展开的,因此,导致在课堂上我只单纯的“解题教学”,只讲解题步骤,不展示思维的过程;只讲解题结果,不探寻来龙去脉。通过听老师的《植树问题》这节课中经典发问:“为什么植树颗树老是比间隔数多1呢?”从这一反问让我找到了我与名优教师教学上的差距那就是:缺少这样点睛之笔的“为什么”;让我深深体会到“思想是课堂的核心,问题是课堂的灵魂”的意义所在;还有老师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上做得很好。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这节课中,老师先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他先启发学生猜想:有的同学猜20棵、有的猜21棵,还有的猜22棵;这时老师就利用同学们猜测的不同结果启发学生去思考。接着老师又出一道题(降低难度):下图是表示12米的线段,请同学们按相同的距离设计植树方案,(两端要栽)可以怎样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验证猜测)。同学们通过设计、比较不同方案,发现规律;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总长×间距从而得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总长÷间距+1=棵数(200÷5+1=21)。这一过程老师不仅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渗透一种数学思想;这堂课知识迁移很到位:每出一道题老师都要问:你把什么看作树?什么看作间隔数?还有这堂课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例题中是100米,老师不急着讲100米而是降低难度先弄清12米(两端都要栽)栽树要多少棵?然后再讲100米要栽多少棵?再者就是由原来的栽一边变成了两边都要栽又该如何解等等。

四、乐教善思,提升自我

从两位教授的讲解中使我茅塞顿开;让我知道了处事哲理: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让我懂得了如何提升自己的快乐?快乐从哪里来?从学问中来,从实践中来,从得一知已中来,从心胸开阔中来;从案例:“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故事中让我得到这样的启示:一个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人生的乐趣;一个人做了什么就要把它做到最好,这就是人生的价值;一个人在短暂的人生中,能够尽可能多的领域施展才华,创造业绩,这就是人生的华彩与壮丽,这正是李白《将进酒》中所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

感受还很多,只叹纸短话长。总之,我会将学到的有用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让我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扩展阅读:参加《小学数学培训》的心得体会

参加《小学数学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

201*年12月3日在织金一中参加《小学数学培训学习》。上午听了重庆市人和街小学数学教师杨承石老师为我们上《分数的意义》与《植树问题》两节课,和杨老师的讲座《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说课》。下午是重庆市九龙坡谢家湾小学的黄世鱼老师的课堂实例和讲座,他执教的内容是《搭配问题》,讲座的主题是《数学广角课堂设计》通过短短一天的学习,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作为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渗透数学的思想。现根据我们的学习和理解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设计方面

通过听他们的三节课,我认为可以用“生活、兴趣、直观、创新”这八个字来该概括。他们抓住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是不易发现数学问题的,那么教师就一定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到数学问题,并且会分析和挖掘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熟视无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就是要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使学生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体现。如:杨承石老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他让学生自己理解1/4,《植树问题》让操作,比较、发现规律和方法,再用发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通过数学再次回归生活,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要学数学。

二、教学方法方面

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我真正体会到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在实物演示时都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教师是操作者,是主动的,而学生是观察者,相对是被动的;而在他们的教学中,是学生实践操作,人人动手,认真思考,思维随之展开,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他们善于用实践的眼光来处理教材,把书上静止的教学内容设计为物质化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乐趣,理解数学知识。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小学生,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就记住;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

三、在数学思想方面

平时老师们都议论:“数学成绩好的学生都很聪明”。其实这就是一种数学精神,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不是天生的,是在学习和运用数学的过程中熏陶、感染、领悟和实践锻炼出来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对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术。”长期以来,我对数学教学效果的评价总是以对“显性知识”的掌握而展开的,因此,导致在课堂上我只单纯的“解题教学”,只讲解题步骤,不展示思维的过程;只讲解题结果,不探寻来龙去脉。通过听老师的《植树问题》这节课之后,我认识到探寻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杨老师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上做得很好。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这节课中,杨老师先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他先启发学生猜想:有的同学猜20棵、有的猜21棵,这时杨老师就利用同学们猜出的不同结果启发学生去思考。接着杨老师又出一道题:下图是表示12米的线段,请同学们按相同的距离设计植树方案,(两端要栽)可以怎样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同学们通过设计、比较不同方案,发现规律;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总长×间距从而得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总长÷间距+1=棵数(200÷5+1=21)。这一过程杨老师不仅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渗透一种数学思想。

总之,通过一天的学习,收获还很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把学到的设计、方法和思想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数学培训》的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数学培训》的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数学培训》的心得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87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