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同课异构的好处与困惑
浅谈同课异构的好处与困惑
王越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不仅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名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亲自参与同课异构活动,我也感觉到同课异构中的“异”带来的不同教学方式、风格的复杂性和困惑,因此,本文我就浅谈一下同课异构的作用和困惑。
一、同课异构的好处
1、“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它分别由不同教师执教统一课题,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的机会,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促共进作用。通过这种教研,可以发现哪种教学结构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可以在上一次教学的基础上,考量一些对听课教师深有感触的地方及其效果,细究其深层的教育蕴含,品味其得失,剖析其不足之处,然后对这细节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完善。
2、从课堂教学研究上讲,有以下几点,第一,“同课异构”把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有利于克服个性化课堂存在的弊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参照和比较,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地提高教研教学效果。第二,“同课异构”有效地促进
参与者的思想交流,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教法,最终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同课异构展现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呈现方式,以及对教材的不同处理等,可以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策略,在多层面和多方位的交流中碰撞、升华中也促进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3、“同课异构”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实现了教师间的“合力效应”,促成教师间的知识共振、信息共振、心理共振。同课异构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智慧在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地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最快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寻找最近发展区的资源,尤其是与优秀教师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同伴的一个提示、几点建议,都会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习惯以至教学品质和境界尽快提高,真正起到催熟剂”的作用。总之,同课异构促使教研回归到课堂教学、回归到教师生活中,凸显学生的生活,彰显教师的才情。学思研教合而为一,不断构创一种“大共和”的教研文化。“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参与者教学水平的提高。它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的方式。这种对教学活动的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使所有参与者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取长补短,都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4、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同课异构也是一种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它的终极目标之一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知情意行,生成学习活力,释放学习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同课异构尊重不同教师之间的个体教学差异。借助同课异构,教师不同的教学个性、教学理念、思考角度、挖掘深度、教学活动的不可预知性特点等因素所
导致的教学差异得以更好地体现,这不仅反映出不同教师根据各自理解做出的具体教学行为的差异,更体现出对教师差异的尊重,鼓励每位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差异产生不同的构想,开展不断变化而又充满智慧的教学实践。彰显教师作为社会人的价值。同课异构活动对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尊重最终成就了教师不同程度的专业发展,彰显了教师作为社会人的价值,是人本主义思想的切实体现。促进教师的非理性因素和精神发展。最后,能更有效地实践校本研究。
总之,重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对有效扎实推进新课改,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价值。
二、同课异构的困惑
通过自身参与到同课异构活动,我更加深入的理解同课异构带来的作用,但同时,也给我留下了几点困惑:
困惑之一:同一课题怎样的异构教学是有效的?
同一个课题,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判定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什么?是否每一种教学都是有效的呢?
我从有关资料中找寻到了一些判定教学是否有效的因素:一是是否合乎学情;二是所占时间是否精当;三是是否是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四是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是是否有利于文本的有效解读。
回顾我所参与的同课异构活动,会发现有些教学属于未了解学情,以至于冷场,因为学生不明意图。
困惑之二:如何把握学生活动前的要求?
不同的教师在上统一内容,但学生该如何预习,教师又应该如何要求学生的课前活动还值得仔细思考。
同时还有以下困惑:
1、“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不断优化出来的教案,课前课后花费了许多老师的时间和心血,可是它是否适应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情、不同时期的学生呢?如果不,这样做值得吗?
2、“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模式,怎样与其它常用的校本教研进行有效整合与拓展,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3、“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似乎加重了教师课业负担,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组员之间的合作,扬长避短,促进专业发展
总之,通过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括动,一方面,可以让不同的教帅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同课异构确实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扩展阅读:浅谈同课异构的好处与困惑
浅谈同课异构的好处与困惑
王越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不仅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名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亲自参与同课异构活动,我也感觉到同课异构中的“异”带来的不同教学方式、风格的复杂性和困惑,因此,本文我就浅谈一下同课异构的作用和困惑。
一、同课异构的好处
1、“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它分别由不同教师执教统一课题,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的机会,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促共进作用。通过这种教研,可以发现哪种教学结构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可以在上一次教学的基础上,考量一些对听课教师深有感触的地方及其效果,细究其深层的教育蕴含,品味其得失,剖析其不足之处,然后对这细节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完善。
2、从课堂教学研究上讲,有以下几点,第一,“同课异构”把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有利于克服个性化课堂存在的弊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参照和比较,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地提高教研教学效果。第二,“同课异构”有效地促进
参与者的思想交流,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教法,最终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同课异构展现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呈现方式,以及对教材的不同处理等,可以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策略,在多层面和多方位的交流中碰撞、升华中也促进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3、“同课异构”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实现了教师间的“合力效应”,促成教师间的知识共振、信息共振、心理共振。同课异构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智慧在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地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最快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寻找最近发展区的资源,尤其是与优秀教师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同伴的一个提示、几点建议,都会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习惯以至教学品质和境界尽快提高,真正起到催熟剂”的作用。总之,同课异构促使教研回归到课堂教学、回归到教师生活中,凸显学生的生活,彰显教师的才情。学思研教合而为一,不断构创一种“大共和”的教研文化。“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参与者教学水平的提高。它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的方式。这种对教学活动的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使所有参与者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取长补短,都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4、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同课异构也是一种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它的终极目标之一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知情意行,生成学习活力,释放学习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同课异构尊重不同教师之间的个体教学差异。借助同课异构,教师不同的教学个性、教学理念、思考角度、挖掘深度、教学活动的不可预知性特点等因素所
导致的教学差异得以更好地体现,这不仅反映出不同教师根据各自理解做出的具体教学行为的差异,更体现出对教师差异的尊重,鼓励每位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差异产生不同的构想,开展不断变化而又充满智慧的教学实践。彰显教师作为社会人的价值。同课异构活动对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尊重最终成就了教师不同程度的专业发展,彰显了教师作为社会人的价值,是人本主义思想的切实体现。促进教师的非理性因素和精神发展。最后,能更有效地实践校本研究。
总之,重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对有效扎实推进新课改,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价值。
二、同课异构的困惑
通过自身参与到同课异构活动,我更加深入的理解同课异构带来的作用,但同时,也给我留下了几点困惑:
困惑之一:同一课题怎样的异构教学是有效的?
同一个课题,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判定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什么?是否每一种教学都是有效的呢?
我从有关资料中找寻到了一些判定教学是否有效的因素:一是是否合乎学情;二是所占时间是否精当;三是是否是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四是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是是否有利于文本的有效解读。
回顾我所参与的同课异构活动,会发现有些教学属于未了解学情,以至于冷场,因为学生不明意图。
困惑之二:如何把握学生活动前的要求?
不同的教师在上统一内容,但学生该如何预习,教师又应该如何要求学生的课前活动还值得仔细思考。
同时还有以下困惑:
1、“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不断优化出来的教案,课前课后花费了许多老师的时间和心血,可是它是否适应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情、不同时期的学生呢?如果不,这样做值得吗?
2、“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模式,怎样与其它常用的校本教研进行有效整合与拓展,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3、“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似乎加重了教师课业负担,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组员之间的合作,扬长避短,促进专业发展
总之,通过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括动,一方面,可以让不同的教帅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同课异构确实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浅谈同课异构的好处与困惑》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浅谈同课异构的好处与困惑: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