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践心得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践心得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5:01:02 | 移动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践心得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践心得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践心得

永年中学易小玲

课程改革时至今日,课堂教学中的那种枯燥说教模式早就被贬为落伍之列。再也没有听到“政治课嘛,给学生指一指,让学生背一背就行了。”因为大家都已领教了近几年考查学生的模式,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变革:客观题少了,主观分析题多了,空谈理论的少了,能实际应用的多了显而易见,其宗旨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那么新课标下的课我们该怎么上?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急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站在时代的前沿,伴随课改浪潮的风起云涌,去探求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这方面我们谁也不能等闲视之,袖手旁观,在与同行教师的不断探索中,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方法。一、注重课堂导入技能

一堂课如何开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好的导入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一锤就能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激起他们思想的浪花,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上好这一堂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定的导入技能,不过不同的教师运用的不同,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导入新课,由身边的人和事导入新课,提问设疑导入新课等,也可根据课堂产生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即兴导入,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这种导入一定要有针对性、启发性,且还应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总之,精彩的导入似火,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似石,能激发学生智慧的浪花。二、教学过程中应重理论联系实际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所分析的问题使人感觉到“有血有肉”,合理而不空洞,实在而不漂浮,经过分析后,都觉得是这么回事,由此使学生因“信服”而“接受”,否则的话,就如“空中楼阁”,使人摸不着边际,学生难以信服接受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当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积累丰富的典型事例,使得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让学生参入到教学中来,广开言路,开拓视野“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身。”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不应总要求学生只能这样不能那样,唠叨个没完,教师把自己累得不行,可收效甚微。让学生参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是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渠道了解其他信息,关心国际国内时事,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只有贴近生活的脉博,紧跟时代的步伐,我们才会在任何时候都立于不败之地。

四、及时反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和方法,评价结果都应及时反馈给学生。这里面既包括每一次的测验,每一次作业,乃至每一次课堂发言,都应及时把你的评价反馈给学生,使他们能及时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便改正和发扬,把握好“这一评价反馈时机,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五、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知识的学习本身并不是目的,学会运用它,并用它来启迪智慧,塑造性格,是知识学习的重要方面。如果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仅仅强调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贮存,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可能不少,但却偏离了开设思想品德课的初衷。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能避免人们价值观的失落与道德的沦丧,我们要把学生教成什么样的人,思想品德课在这里就扮演着塑造心灵,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角色。“传道、授业、解惑”在这里就是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道,授予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之业,解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关“人生观、价值观”之惑。对于中学生来讲,要使学生在生活中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作为德育工作实施者的主要责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搞好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六、言传身教,注重自身修养

对教师自身来说,要注重自身修养,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人们常说:为人师表。作为教师,你的言行、举止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以整洁、干练、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面对每一位学生,生活中的压力和不顺心都不能带到课堂。任何时候,都应给学生以精神充满、灿烂明朗的形象,给予他们以自信和力量,且不说有家长作风,我们应亲近学生,让学生信任你,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亲其师,信其道”,这话一点也不假,一个学生如果他喜欢你这个人,自然就会喜欢你这门课,学好这门课就不言而喻了。“路漫漫岂修远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的征程中,我们还有很多的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探索和发掘,为了明天的太阳,教师们将不懈地耕耘.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探索,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我们的思考和探索。一、课堂教学生搬硬套

新的教材给思品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生搬硬套。把教材中的案例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而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导致主次不分

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可是,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

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有的学生上课自由过了头,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被忽视了。2、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有的教师整节课上反反复复用一些类似“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发问不止,缺少信息沟通,学生翻翻教材就能异口同声、准确地响亮回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学生似乎忙得不亦乐乎,但思维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看似师生互动频繁,实则教师用提问方式满堂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不应当是客人,惟师独尊不可取,惟生独尊同样不可取。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不应当步入“精讲少讲”的误区。该讲的就理直气壮地讲。课堂上,教师不敢讲、泛泛讲、过多讲,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3、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形式多于内容。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简单形式化。合作学习无疑有助于合作交流,但是,教学中如果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过程设计简单,时机把握不好,无论什么问题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导致学生能独立完成时也合作,能够自主时却不让学生独立,有探究欲望时却让小组优秀者代替其他成员的意见,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觉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协作,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种形式多于内容的合作学习,并非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这正是我们在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比茫然的凭感觉走不知要好上多少倍。起码,说明我们对于教学的思考没有停止,如果再加上我们的积极探索,虚心学习,进步就在我们的脚下了。

扩展阅读: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体会-----杨通照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

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的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实施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用性。本着“教学生活化”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有以下三个体会: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依据,选取那些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内容

1、注入本土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注意把课文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教学材料,不必死扣课本材料,要尽可能运用本乡本土的事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选择材料、引导思考和指导行为。另一方面,引导思考,要尽可能从学生身边的各种矛盾中提出问题;培养运用能力,更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认识和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严峻的环境形势”这一内容的教学,可结合学生自己所做的调查,着重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所居住的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能提出哪些整改建议?通过观察与思考,学生就会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不只是理论,而是就在自己身边的事实,自身也受其影响,更可以亲身参与保护环境为实施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而课堂中的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及行为,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土壤。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感悟,注意将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知道了的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关于“学会合理消费”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互相交流自己零花钱的使用安排情况,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零花钱的安排是否合理?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培养学生的合理消费和科学理财意识,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拓展和深化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经验和能力、引导学生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

3、吸收时政热点信息

为了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还必须注意联系当地和学生们的实际,及时把社会上的时政热点、科学技术新的成就、学生生活中新问题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要针对热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专题研究或课题研究,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如:在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主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分两组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

展调查活动,一组看看自己生活的社区有哪些违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象,想一想这些现象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良影响,应该如何解决,并设计一个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标语;另一组看看自己生活的社区有哪些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象,想一想这些现象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并设计一个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标语。通过这样一个参与体验的过程,既把社会的鲜活材料请进了课堂,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统一。二、教学形式的生活化1、创设生活化的对话情境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和教学过程的主宰,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学生才是真正的课堂主人;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而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互动的过程,是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在活动中与教材的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伙伴对话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为学生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心对心的对话,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还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袒露自己的精神面貌,更要让学生畅谈生活中的体验和困惑,让学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一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老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2、开展生活化的多种活动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中学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把有关教学内容活动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可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活动方式,就一些学生关注的问题,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拓展活动的空间,实现从教室到社会的转移,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通过报刊、图书、上网收集相关主题内容的资料。可以是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实践活动:为校园绿化设计宣传标语,提合理化建议;可以是社会访谈、考察式:分成小组,走向社会,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增加生活积累。体验生活可以组织新颖活泼的情境表演: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对收集到的多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的能力。实践证明,教育活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人在生活世界中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他对其的感悟和理解。但是在暂时我们学校条件有限,许多能够切实促进课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无法实施,这是比较无奈的。

三、教学评价的生活化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是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评价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成为学生品德的积极欣赏者,要“放大”欣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并及时选用恰当的方式反馈给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谈话、优点反思卡、成长档案袋、个案跟踪等方法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如: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我们可以建立学生责任心培养成长记录袋,将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良好言行放入袋中,将有关该学生的社会责任行为的评价,学生本人在社会责任心培养中的体会感悟放入袋中,定期让学生做出自我评定,且在全班交流与分享。

教学评价的生活化要注意落实以下几方面:①教学中,既要有教师评价,又要有学生评价;既有师生间的沟通,又有生生间的交流,提倡自评、互评、他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成为多主体的交互活动。②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横向评价,更要对学生的昨天与今天以及明天的学习进行纵向评价,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③教学中,既要重视对学生成长成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创新意识、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对学生的道德、学习以激励为主,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⑤对于学生的各种成长成果(作品)定期组织他们相互观摩、评价交流,鉴赏和享受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不断激励学生追求更高目标的欲望。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要加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融合,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形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让思想品德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践心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践心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践心得》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88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