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5:01:55 | 移动端: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嬉子湖中心学校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201*.11.05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中心发言人江李根(崔国春伍先吾孙大亮杨益吴军)缺席人员无

研讨内容: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研讨效果:

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参与教师议课:

伍先吾老师提出:首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孙大亮: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学习函数知识初步时的单纯依赖模仿和刻板记忆,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杨益:其次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学的主

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吴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函数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崔国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基本到简单开放,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基础,所以讲时应该放慢速度。

孙大亮老师提出:从教材上看,这节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所以这处理这些环节时,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时的目的,有时学生会不知道要得到什么。所以在让学生做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做的目的。

孙大亮:要充分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总体说来,这节课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课堂的应有特色,体现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杨益老师提出:以前我们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对于动手操作这一块,有不少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归纳所得到的结论,还有一块就是学生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时,不知如何书写大于一个数而小于另一数的形式。刘丽: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图形的思想,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展现了一种课堂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伍先吾老师提出:在安排练习时要多让学生做些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也可以多加一问,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是奇数或者是偶数时三角形的周长。预期目标:

突出重点:通过学生动手归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突破教学的难点:通过动手做题,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灵活应用。附:说课稿认识三角形(1)说课教案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点目标:①三角形的概念

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②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情感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方法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本节大体可以分为两个知识点,①是三角形的概念,属于定义的范畴,所以通过生活实物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后,采用直接呈现的方式。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属于定理的范畴(定理是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所以采用学生摆小木棍的实际操作及测量三角形三边的程度的方式去加以证明,也就是探究的方式。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归纳

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实物投影仪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用生活中学生见过的图景,找出曾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既以此作为背景,又对以前加以回顾。从学生找出的图形中挑出三角形,自然导入本章----三角形讲授新课

用观察屋顶框架结构图,引导学生找三角形,引出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而出现三角形的要素。利用学生说不清自己指的是哪个三角形而出现三角形的表示。通过学生摆小木棍及测量三角三边的长度这中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样通过摆小木棍的练习,归纳出如何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用找三角形和选线段组成三角形两个题目,强化本节两个知识点。想一想两个题目一是活跃课堂气氛,二是拓宽一点知识的用处。课时小节

学生自己谈体会,既是对本节知识的复习,又对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进行了训练。作业:主要以作业本为主板书展示(略)11.1认识三角形(1)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总结。准备活动:

能从右图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在右下图中你能用符号表示上面的三角形吗?

2、它的三个顶点分别是,三条边分别是,三个内角分别是。3、分别量出这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并计算任意两边之和以及任意两边之差。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用长度为2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长度为7cm的木棒呢?二、巩固练习:

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

(1)1,3,3(2)3,4,7(3)5,9,13(4)11,12,22(5)14,15,30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若X是奇数,则X的值是。这样的三角形有个

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这样的三角形又有个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2cm,另一边是9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cm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cm,另一边是7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cm

课堂检测: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

(1)2,3,3(2)3,5,7(3)5,9,14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cm和1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

是。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这样的三角形有个

若X是剞,X的值是。这样的三角形又有个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4cm,另一边是9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cm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6cm,另一边是10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cm

小结: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作业:课本P85习题:1,2。板书设计:认识三角形(1)

例:解:∵3三根木棒<13∴用长度为2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同理3cm也不能,7cm能。

集体备课的经验总结

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有利于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下面谈谈集体备课的具体做法:

通过集体备课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跟没有集体备课之前相差很远。在集体备课时,我认真地研究教材,写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说课稿,到星期四下午拿去读,其他教师听了,纷纷提出建议、指正,第二天上课,上课。上课后进行议课,执教老师要写出教学反思。这样,我的编写教学设计,写说课稿、教学反思的能力有所提高。由于其他教师纷纷提出宝贵建议,使我教学能力有所提高,学生也爱学习了,成绩也有所提高。学生学习方式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化。我教得顺心,学生学得开心、愉快。我觉得集体备课应继续下去。我们会教得更好,学生也会学得更好。

扩展阅读: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201*.10.19学科数学年级初二中心发言人张书伟(庄兴光张建国张玉强程元义杨静)缺席人员无

研讨内容: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研讨效果:

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参与教师议课:

张建国老师提出:首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张玉强: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学习函数知识初步时的单纯依赖模仿和刻板记忆,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程元义:其次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

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

杨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函数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庄兴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基本到简单开放,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基础,所以讲时应该放慢速度。

张玉强老师提出:从教材上看,这节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所以这处理这些环节时,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时的目的,有时学生会不知道要得到什么。所以在让学生做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做的目的。

张玉强:要充分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总体说来,这节课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课堂的应有特色,体现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程元义老师提出:以前我们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对于动手操作这一块,有不少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归纳所得到的结论,还有一块就是学生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时,不知如何书写大于一个数而小于另一数的形式。

刘丽: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图形的思想,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展现了一种课堂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张建国老师提出:在安排练习时要多让学生做些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也可以多加一问,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是奇数或者是偶数时三角形的周长。

预期目标:

突出重点:通过学生动手归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突破教学的难点:通过动手做题,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集体备课记录

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表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初中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表的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四条线索,都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在这个领域我们学校数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时一致认为应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一,要挖掘有利因素,突出空间与图形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首先要挖掘数学发展史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的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可介绍我国古代也发现了这个定理,在公元前1120年,商高答周公的话,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

2、挖掘美育因素

我们教师必须从教材里去感受美,提炼美,将美的因素融化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领略到几何中的美的风采,激发学生无空的乐趣和强烈的欲望。如在讲对称图形时,可让学生利用对称的性质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3、挖掘生活素材

几何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空间中的科学,现实生活中,有很丰富的几何知识,立体几何是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如空间与平面那一个小节学生画三视图就是一个难点。我们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认识几何,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几何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和兴趣。

4、加强学科知识渗透

数学中几何与各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和方法上都是互相渗透的。如在学习相似时,可结合物理上的力臂和杠杆那一小节,在学反比例函数时,可结合物理上的电压一定时,电流强度与电阻成反比。

二,加强几何建模,突出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强调几何直觉,培养空间观念。

1、收集图片材料,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变化过程,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就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所以我们有意识在每一节课前,有意识的收集一些有趣的图片和故事,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数学的美和趣味性,从而自己主动的爱上数学。

2、利用实用模型,培养直观认识

主要是在学习图形的认识那一节,认识立体图形和三视图时,多准备实物模型,让学生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学生多自主地探究,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的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

三,结合思维训练,强调合情推理,调整证明的要求,强化理性精神。1、加强几何语言的训练与画图教学,是空间与图形顺利进行推理的前提。

对初中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几何语言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还是比较画几何图形,教师应有充分估计,在教学中不能急躁,要循序渐进。从画图的角度来吸引学生喜欢几何,感受几何,慢慢入门。

2、培养学生的合情与演绎推理能力,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循序渐进。

初中三年级整体一个要求是合情推理。初一是要求能用语言表达推理,不过分注重格式。初二形成推理格式。初三可简化一些推理步骤。另注意合情推理并不是不要逻辑推理,而只是在教学中不要要求太高,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总之,通过这国培数学的学习,发现我们在实施这一节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用符合学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去进行教学。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8817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