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历史学习方法
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培养兴趣探寻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入门
学生在初中阶段普遍对历史学习不重视。尤其是初中的最后一年,学生基本放弃了历史学习。而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历史学习要以初中掌握的历史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开展专题式和探究式的学习。与初中相比,高中历史学习对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历史学科是高考的必考和重要学科。作为高一新生,该如何尽快转变观念、形成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正确认识?如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尽快实现从初中向高中的转变?如何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与初中相比,新课程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及适应措施
1、学习目标知能并重,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课标》中,对学生学习的目标层次要求基本是“知道”、“说出”、“了解”历史事实的低水平上,而《高中课标》的要求既包括“了解”、“简述”的基本要求,也包括“归纳”、“概括”、“理解”等理解水平要求和“分析”、“探讨”、“评述”等应用水平要求,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并重,尤其注重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方法培养。如在叙述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时,《初中课标》规定要“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高中课标》则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上转变要求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时,既要继承初中阶段系统记忆基本历史事实的方法,又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基本事实进行归纳、抽象和评价等,对历史的认识要从表面的感知接受到较高层次的理解判断。高中历史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作为高一新生,一定要尽快转变观念,形成对历史学习的正确认识,实现从以事实记忆为主到知识能力并重、突出能力培养的转变,实现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理解思考的转变,实现从短时间突击到日积月累的培养思维意识和能力的转变。不能误以为历史学习就是简单的背背记记,要注重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的分析、正确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影响,注重对比联系、归纳总结。2、学习体系采用模块专题式的历史学习体系
高中历史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改变了初中历史课程的编排体系,以模块专题式和中外历史合编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新体系。初中历史分中国和世界两大部分,分别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间段叙述,而高中历史必修部分以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与文化史三大模块二十五个专题形式重点介绍中外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专题为线索,中外历史混编。每一模块和专题独立成体系,但同一模块内的专题,在内容上有着相近的学习目标和内在逻辑联系。模块专题式编写体例是建立在中外编年体例的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的再整合,模块专题式学习也要建立在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并对其中的重大问题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
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高中历史学习之前,进一步巩固以时间为序的历史知识体系,熟悉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规律及重大历史事件。在高中模块专题式的学习中,要注意联想历史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相关事件,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思考历史问题。在学习政治史专题时要注意联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知识,从经济根源和思想文化基础方面分析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从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思想潮流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分析政治事件的历史意义影响等。比如,在学习必修一(政治史)辛亥革命这一政治事件时,我们不仅要分析辛亥革命的发展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冲击和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还要注意思考其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和习俗、以及社会思潮的影响。
不难想象,如果对以时间为序的人类历史知识没有基本的感知了解,我们要对其中某一事件和专题问题进行全面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就很难做到。
3、学习内容侧重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详实掌握,侧重原因、背景、地位及影响的分析。
初中历史旨在引导学生对人类历史发展脉络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对重大历史事实大体感知。与初中相比,高中历史分专题突出重大历史问题和事件的深入学习,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其演变过程的全面分析和科学判断。
这一转变要求高中学生要从对历史事件的基本感知提高到对历史事件的全面认识、深入分析,把主要的精力从了解历史事件的概况转移到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原因的全方位分析、对历史性质和历史地位的准确定位以及对历史影响(意义、作用)的准确全面认识。学习的方式也要实现从阅读记忆到阅读理解分析思考感悟判断的转变。要注意在课堂上按照教师的指引积极主动的思考、大胆敏锐地发现并准确冷静地判断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再从联系入手分析历史事件在人类历史中的坐标,以点带面、发现历史的真实面目。
4、史学观念全球史观,侧重中外历史的综合联系。
初中历史课标分中国和世界两部分分别叙述,便于学习和把握。但把中国和世界割裂开来,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正确历史意识和观念的形成。高中历史坚持全球史观,以专题为线索,把中国融入世界,把中国作为世界的部分进行讲述,注重中外历史的整合与贯通,便于学生科学历史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如必修政治史部分,将“新中国的外交”作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专题的一部分,在世界大背景下叙述中国外交。
这一差异要求学生在升入高中后,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树立全球意识、整体意识。不能习惯性的把中国和世界并列甚至对立起来,要牢固树立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的观念,明确中国文明的演变与世界其他文明紧密相连。另一方面要校正思维方法,把中国历史问题的分析放到世界文明的大背景中,注重中外历史的联系与比较分析,总结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与相互作用。如学习明清时期的中国历史,我们要注意联系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联系资本主义文明的崛起,进而对比中西文明的发展差异、分析二者之间的碰撞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5、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新型历史学习方式的培养
高中新课程的历史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体验和合作。要真正让学生自己学习历史,而不是让学生等待老师来灌输。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阐释和判断;能独立的预习阅读、发现问题、发现历史问题之间的联系。
高中的历史学习,除了接受课本和老师提供的一些基本知识方法外,还要注重探究学习,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对历史知识深化理解、迁移整合,探究规律、总结认识。
体验学习就是要在深刻认识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其蕴涵的情感价值进行体会,与历史产生思想的共鸣,如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合作学习就是学习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合作,开阔自己的思维,借鉴他人的结论、思路和方法,完善自己的方法结论。
二、高中历史教与学的基本模式及学生应对1、课前自主预习、整体感知。
与初中相比,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进度快、容量大,必要的课前预习是提高历史学习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是高中历史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环。
课前预习首先要理解把握《课标》对相关部分的学习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许学习实效性。其次,根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设计问题。阅读教材时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的叙述线索,对其进行提炼概括。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课标》规定的知识能力、方法过程与情感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不能只顾知识点。
再次,解决问题、强化记忆、记录疑惑。在课前预习阶段,结合教材、运用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所设计问题的基本解决思路,并作简要记录。对教材上叙述明显的问题,尤其是侧重识记的内容,要注意强化记忆。同时,在预习时阶段要突出重点,对疑惑之处做好记录。
最后,还要思考将要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与前后知识的联系。2、课堂教师引导下的师生探究
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训练方法的主要载体,课堂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与主动配合。
课堂的教与学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围绕《课标》的目标要求展开。
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分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要努力体会并准确把握学习目标要求。
其次,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师生探究和教师组织的同学之间的探究中,在探究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最佳的问题解决思路和语言表达,进而逐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路。很多同学不愿参与问题的思考讨论中,只记住讨论的结果。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颠倒了主次,丧失了学习和提高的大好机会。再次,在课堂上学生还要有强烈的识记意识。识记就是理解记忆。课堂上学生要对基本史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基本掌握。边看边记、边思边记、边听边记等。不能误认为上课听,下课再记。高中的课时和学习任务安排较紧,要做到当堂的学习任务基本上在课堂完成。最后,如果课堂上还有遗留时间,还可以进行巩固训练或自我检测。3、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深化。及时复习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课后复习首先要优化知识体系、深化知识理解、强化基础记忆。
其次要对问题的解决思路和结论的生成过程进行回顾,总结一般规律和思路方法。
再次将本部分知识,与前后知识联系比较,进一步明确本部分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还可以设计综合性问题、并试图解决,以融会贯通、完善知识体系、温故知新以及提高综合对比分析问题能力。
另外,同学们还要注意进行阶段复习。
三、高中历史学习基本问题解答(一)如何科学使用教材
1、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要明确教材是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材料和载体,而不是知识和能力本身,学生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教材上各种感性材料进行理性的的思考、判断和归纳,发现知识,掌握知识;通过阅读教材发现提炼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不能以“本”为本,完全依赖教材,很多学生在考试时,只是把教材的内容搬到试卷上,成绩较差。2、重视教材的目录和引言。
注意结合教材的目录、单元引言和课前引言,把握知识线索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系统掌握知识。目录、单元引言和课前引言是对对相关知识的概括和提炼,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学习和复习一个知识模块之前,学生应先通过浏览教材的目录,了解模块知识的主要内容及内在关联,通过阅读单元目录,进一步明确各单元知识之间的关系和每一单元知识的主要内容。3、正确对待和利用教材的大字、小字、图片(图表)、小注及其他信息材料。
很多同学看书只是看大字部分,对教材上的其他材料视而不见,认为小字部分和注释等无关紧要。一般来讲,大字部分是正文,小字部分、图片(图表)和注释是对正文部分的说明或拓展。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一要关注非正文部分,尤其是与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有关的非正文部分;二是要注意从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中归纳获取更深刻具体的结论,强化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三是结合小字部分或图表(图片)提炼设置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自主解决,训练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要注意在教材上记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的痕迹,以逐步深化对知识的掌握。
在阅读较教材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将自己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思考、发现的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理解问题的更多角度等记录下来,注意把自己所认为的重点知识和对知识的提炼整合标识出来,把自己总结出来的经典问题和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要注意用不同颜色的笔体现不同时间对知识
的理解思考情况。
5、注重利用课后的习题或思考题,进一步强化知识,提高能力。课后习题一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基础性,质量较高。
(二)如何准确高效的记忆历史知识
识记能力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快速持久的记忆是历史学习所必需的,记住很快就忘也是很多同学所苦恼的。
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一要做到理解记忆,“识记”而不是“死记”,要先下功夫对知识理解琢磨,明确了它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及与其他知识的关联后,再开始着手记忆。
二是要注意系统记忆,历史知识和问题纷繁复杂、头绪众多,只有系统的记忆,才能提高记忆的效果,才能在考试时快速准确的调用所需要的知识
三是要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巩固、反复记忆。遗忘是正常的,而避免遗忘的基本方法是及时巩固、重复记忆。要在每一节课后要对课堂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强化理解和记忆。一单元或一个模块内容学完后再及时对这一部分知识及时系统复习。另外要想减少课下的复习时间,就要努力提高课堂的效率。重复是记忆之母。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四是要注意化整为零、各个个击破、分散记忆。很多同学平时不用功夫,一到考试之前就感觉时间不够用,背不完、记不住,一个月所学的内容可能需要几天才能复习一遍,一个星期所学的内容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巩固好,可是一天所学的内容在课后及时复习,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巩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掌握、当周的知识当周掌握、当月的知识当月掌握,注重积累。(三)历史课上如何做笔记
上历史课记笔记要注意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记知识的线索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二是记对重点知识和问题的理解;三是记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四是记对繁琐知识的系统归纳线索;五是记课堂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拓展延伸;六是记本课知识与前后及相关知识的关联之处。
上课记笔记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突出实用性原则,不一味追求环节的齐全和书写的美观;二是针对性原则,要明确哪些内容教材上有,哪些没有,避免记教材上有的内容,浪费时间。三是机动性原则,在笔记本的一边留出空白,以便为课下完善笔记和在以后的复习中对笔记进行补充;四是充分利用原则,在课后对知识的复习巩固中注意翻看笔记、消化吸收,使其真正对知识掌握起作用。
扩展阅读: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浅谈
经常听到文科班学生抱怨历史学科难学,认为历史知识太多记不住,或者是历史知识点也知道,但考试成绩总不理想等现象,反映出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了一些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供大家参阅。一、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那么怎样培养兴趣呢?举个例子:学中国古代史中关于各朝代的君主治理国家的措施,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当时的君主,设身处地,自己会制定怎样的治国方略?然后与当时的措施比较,这样就使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起来。二、学会阅读教材
1.读书之前应该对教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高中历史教材从形式讲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目录和大事年表。目录是各单元、各课知识的总纲,大事年表是简明的大事记。这是全册课本的总体框架。应从宏观上把握。(2)单元导人和课导入。单元导入包括本单元内容概括介绍、学习要点和学习建议,便于学生抓住一个单元的核心问题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课导入包括导人语、探究的主要问题和重要概念,有利于学生抓住本课的重点。
(3)正文内容和辅助内容。正文部分是课文的主体,是考试命题的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一新生历史学习方法》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一新生历史学习方法: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