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下派基层锻炼调研报告

下派基层锻炼调研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5:14:20 | 移动端:下派基层锻炼调研报告

下派基层锻炼调研报告

云南省气象局新录用工作人员下派基层实践锻炼调研报告

绿春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情况

编者按:201*年7月30日~201*年2月1日,我到达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气象局实践锻炼了半年,有幸结识了许多哈尼族朋友,深深为哈尼人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所感动,也为哈尼人的发展滞后深感忧虑。在这个验证每一个民族生存智慧和发展能量的是代里,哈尼人如何继承传统、接受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是一个关乎民族存亡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在此,编者不自量力,怀着一颗对哈尼人的赤忱热爱之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略加整理,以谢哈尼朋友半年的热情款待于万一。

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与越南莱州省毗邻,下辖8乡1镇,居住有哈尼、彝、拉祜、瑶、傣、汉等民族,总人口22.3万(绿春县政府提供),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62%,其中哈尼族人口占87.80%。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哈尼人的祖先展现了惊人的勇敢、坚毅和智慧,凭借原始的生产工具,在哀牢山中建构了哈尼梯田这一世界奇观。

过去,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群山阻隔,哈尼人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哈尼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未来的,是现代文明和科技成果不断涌入,对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在所难免。放眼全球,许多彪炳千古的文明纷纷落马,然而,文明不存,民族安在?哈尼人的未来如何,取决于今日的行动。本文以大兴镇的归弄、阿迪,牛孔乡的中拉、平河乡的东哈等村寨为例,调查了哈尼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传入情况,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了哈尼族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

1.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外来文化的影响

1.1双语现象

李泽然和岳雅风在调查了牛孔乡中拉村95户(398人)人家中的62户(202人,是哈尼族)后发现,202人均熟练掌握哈尼语,64人熟练掌握汉语,56人基本能够听懂汉语,7人懂彝语,5人懂拉祜语,4人懂瑶语[1]。笔者在平河乡东哈村过哈尼年期间发现,中老年男子会汉语的比较多,但中老年妇女只有少数会讲或者能够听懂汉语,中年及以下的人基本都会讲汉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部分人讲的汉语并不是云南话,而是普通话,因为这部分人学习汉语的主要渠道是电视。

日常聚会中,哈尼人还是习惯讲哈尼话,笔者在绿春与哈尼朋友聚会期间,一开始大家都讲汉语,一旦聊得兴起,他们都习惯讲哈尼话。在哈尼族为绝对主体的绿春,哈尼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其他民族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大多都学会了哈尼语。

1.2服饰

服饰是哈尼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历史的有形承载符号。哈尼人穿的是艺术,戴的是神话,自织自染的小土布衣服,不仅反映了哈尼族自耕自足的农业生态特征,以黑为美的民族审美观,还反映了宇宙的起源和哈尼族祖先的迁徙史。碧约姑娘

1

李泽然,岳雅风.云南省绿春县牛孔乡双语现象调查研究[J].哈尼族研究,201*,1:54-57.云南省气象局新录用工作人员下派基层实践锻炼调研报告

喜欢戴一顶黑布缝制的小帽,呈六角形,四周钉上小银泡,帽顶中间是一颗大银泡,一束鲜艳的红线从帽顶大银泡处垂开,非常醒目。碧约妇女婚后需改换头饰,改包前部突出,后脑处直拖到臀部的长尾头巾;上衣着黑色的土织布长衫,左右开叉较大;下穿长裤,小腿扎绑腿。不同支系的哈尼族语言不同,服饰各异。服饰不仅是区分哈尼族支系和婚恋情况的标识,也是男女青年恋爱定情等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县政府所在地的大兴镇,除重大节日外,已经很少有人穿民族服装,不过每天都能见到中年及以上穿着传统服饰来赶集。尽管在乡村里,中年及以上妇女都非常喜欢穿传统服装,但传统服饰制作工艺复杂,价格高昂,穿戴不便,T恤、衬衣等现代服饰在日常生活劳动中也越来越受欢迎,传统服饰逐步退守节日庆典等礼仪性场合。历经外来文化的冲击,哈尼族聚居区的棉花已几近绝迹,制作衣物的染料原料在不断减少,随着年轻姑娘大量外出,服饰继承人日渐匮乏。随着数控刺绣技术的引入,哈尼服装已开始流水线生产,很多人开始觉得做衣服还不如买衣服,能够全套配置原汁原味的哈尼族服饰的手工艺人越来越少,现在大部分哈尼人的嫁妆已不再包含传统服饰。保护和抢救哈尼族服饰文化已经迫在眉睫。

1.3生活习俗与歌舞文化

哈尼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法、习俗和节日,像吃新米饭、祭龙、十月年、长街宴等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同时,哈尼族的节日还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特征,如绿春县城对面的广吗村与县城周边的那倮果村吃新米饭的日期不一致,不同支系十月年的称呼和起止日期不一致,不同支系村寨长街宴的日期不一致等等。在绿春,传统节日的影响和受重视的程度远高于春节、中秋、端午等世俗节日,绿春县还特别设有一周的十月年假期。

在外界,民族文化已成为时尚,在哈尼地区,现代歌舞风头正劲,绿春县城密集的KTV几乎夜夜座无虚席,很多年轻人从乡下赶来城里聚会,唱歌跳舞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KTV的曲目里,《黄连山》是唯一可点的与哈尼人相关的歌曲,但主要是用汉语演唱的,笔者每次参与聚会,都有哈尼朋友会点这首歌,每当唱到“尼玛啊切红格其格,啊都米擦东娘罗雀”一段时,所有人都会跟着唱。哈尼人深深爱着本民族的歌舞,很多女同志在吃饭的时候都会教咿呀学语的小孩唱《车阿米车》、《敬酒歌》、《长街宴》等歌

曲,下班后,还有不少女同志自发前往双拥广场眺民

图1.绿春县平河乡新寨村委会东哈

族舞蹈健身。民族歌舞在绿春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村上寨山神远古生殖崇拜

和影响力。

2.发展趋势及对策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在云南省气象局新录用工作人员下派基层实践锻炼调研报告

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的延续,需要一定的人口和特定的文化。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感叹,美洲的印第安人目前面对的,不是经济或道德问题,而是灭种的威胁,因为他们对现代文明拒绝吸收,因为他们的文化停滞;即使他们目前有保留地,与别人互不侵犯,但是这个保留地是美国政府的,也可以说是白人赏赐给他们的,假如有一天,美国人口增加,需要那些保留地,印第安人的下场将非常凄凉。一个民族的覆亡,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但不是不可能。

这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哈尼人已不用为了躲避战祸而四处迁徙;这又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哀牢山和无量山已难以阻挡外来文化的冲击,广播电视、服装饰品、摩托骑车、电脑网络逐步普及的背后,是哈尼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居安思危,只有继承和发扬好传统文化,哈尼人才能真正才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争得一席之地,才能永远将哈

图2.哈尼人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犹如这深山中的栅栏一尼人的荣耀传承下去。

般,虽有防线,但从未拒绝接纳

2.1语言文字

新中国成立前,哈尼族有完整的语言体系,但是没有配套的文字,民族文化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传承。哈尼族是一个跨境而据的民族,西方学者研究哈尼族语言和传统文化,并创制了多套哈尼文方案在泰国、缅甸等国家推广,在此过程中不断宣扬西方的宗教和价值观念。创制哈尼文对维护国家主权和保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哈尼人的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在哈尼地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有利于哈尼文化的发掘和继承。以大兴镇广吗小学为代表的汉哈双语教学成功地证明了双语教学的可行性。通过大力推行哈尼语的初级、中级和高级教学,扶持哈尼文学创作,培养精通哈尼文的干部等方式,可有效保护哈尼民族文化,并使其得以传承,对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积极意义。

2.2服饰

在民族文化已成为时尚的今天,民族地区风情游,民族文化游备受青睐。哈尼服饰将成为游客购物的首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使哈尼服饰走向市场,第一位的工作是抢救,需要相关地区宗教、文化、科技等部门抓紧时间通力配合,全面整理哈尼族各支系服饰的样式、图案、刺绣工艺,形成典籍、实物样本等对服饰原料的种植、加工,以及服饰本身制作工艺设备等都加以保存。其次,要着力培养哈尼人对传统服饰的感情,不仅从工艺出发,还应从精神层面挖掘出哈尼服饰蕴含的社会学和文化学意义。哈尼姑娘从小学织布、剪裁、刺绣,在此过程中既有感情的投入与寄托,也有技艺的传承。哈尼服饰只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抢救和保护才能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才可能取得成功。再次,要加强研究,大胆创新,推出新工艺、新面料和新图案,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审美需求。最后,依托民族风情旅游培育市云南省气象局新录用工作人员下派基层实践锻炼调研报告

场,认真研究旅游者的购物需求,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从市场需求着眼,推出款式新颖、做工精细的轻便衣服;同时鼓励经营者在各地区建立民族服饰专卖店,选派技艺娴熟的哈尼姑娘,着本民族服饰,现场演示纺线、织布、染色、裁衣、刺绣等工艺,让游客在亲力亲为的民俗体验中感受到哈尼服饰的魅力。民族服饰的开发,必须同民族风情旅游同步发展,以获得“双赢”的经济效益。

2.3歌舞文化

目前,哈尼歌曲和舞蹈的开发远远不能满足哈尼人民的需要,即使在11月30日的长街宴上,广播里放的歌曲还是以彝族山歌为主。各级文化部门应大力培养哈尼文艺工作者,加大对哈尼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扶持力度,出版一批哈尼人民喜闻乐见、旋律优美、制作精美的电视、电影、歌舞和舞蹈音像出版物,在中小学推广普及哈尼歌舞,使新一辈从小受到哈尼歌舞文化的浸染,培养下一代对哈尼歌舞的热爱和创作热情。同时,当地文化工作队伍应创作一批高质量的文艺节目,争取到各地演出,扩大哈尼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社会对哈尼文化保护开发的关注程度。

2.4梯田的传承与保护

梯田文化是哈尼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可以说,梯田存,则哈尼存,梯田亡,则哈尼亡。在长久的贫困面前,许多年轻的哈尼人对梯田失去了信心,纷纷外出打工,很多人离开了家园就不再回去了,离开了人,文化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一种文化,对它的主人必须有价值,否则,主人要它干什么?哈尼梯田要留住年轻人,应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出产绿色有机的生态大米、谷花鱼、蔬菜等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养猪、养牛、养鸭等生态养殖产业,辅以草果、橡胶、八角等特色林果,并打造旅游精品,尽快使哈尼人摆脱贫困。

3.小结

全球化正以不可遏制之势扑面而来,其实质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来整合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弱势民族一旦散失自己的传统,将一无所有。所以,与全球化并行的是各发展中国家和弱势民族对自己文化的强调与保护,这些国家和民族能否坚持住自己的文化传统,就要看他们的智慧与能力了。

在绿春旅游的外国友人常感叹当地民族文化保存的完整程度,并认为哈尼人就该这样世世代代生活下去。哈尼人需要印第安式的保留区,需要别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活下去吗?不,哈尼人的命运应由哈尼人掌控,而不是靠外界的恩赐。每次看到双拥广场上女同志们在跳民族舞蹈,小朋友们在玩滑轮,玩特技自行车;每次听到年轻的哈尼人用DVD上的卡拉OK在家里唱民歌;每次看到哈尼人骑着摩托车,放着劲爆的音乐在柏油路上飞驰而过时,笔者都在想,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和国家有权要求哈尼人充当人类社会的活标本,继承和发扬传统确实在考验着哈尼人的智慧与能力,但接纳现代文明、享受现代科技发展成果也是哈尼人的天然权力。

哈尼人未来,取决于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必须在在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等政策方针的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促进民族的全面进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同时,哈尼族要发展,离不开哈尼族精英和全体哈尼人的努力与奋斗,自强者方能自立!

扩展阅读:精 品[精品]00下派基层锻炼调研报告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下派基层锻炼调研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下派基层锻炼调研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下派基层锻炼调研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8921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