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课改总结

课改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5:20:48 | 移动端:课改总结

课改总结

一、新课改面临的问题

做任何事情都要搞清问题所在,才能有的放矢。新课改的教学,我们也需要明白教学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当前的教学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如何应对这些差异与问题?

信息技术课经历了从应用软件的使用信息素养的过程。长期以来,大多数的信息技术课以讲应用工具为主,重点放在知识与技能传授上。即使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与新课改相比,在目标、内容与形式上,差异也是非常大的。(一)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

新课改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也就是说,在新课改下,我们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而是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和技能。(二)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评价能力。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如何教会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三)了解更深层的技术方法与技术思想

新课改在技术内容上更注重方法与思想的挖掘。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我们面临第三个问题就是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术的应用,同时还要了解它背后更深层的技术方法与技术思想,要求我们再学习。

(四)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不同

多年来,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小学与初中之间开课的不均衡,造成新课改面对的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参差不齐。(五)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

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长期采用StepByStep的教学方式,学生习惯于被教师牵着走,即使教师提供了具体要求、详细操作步骤的技术支持,大多数学生也不去看,仍然要问老师,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在提供的技术支持下进行自主学习。(六)信息素养基础不同学生可能会进行文字处理、网页制作等,但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来完成自己的意愿,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教会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处理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愿。

二、教学方式的选择

纵观以上问题,欲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本人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分层教学和分组合作学习是最适应解决个性差异。1、分层教学

(1)按水平的分层导学

教学实施之前,可以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如操作技能、应用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按水平高低分成和两层(类)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分层教学受很多条件制约,实施起来不方便。这种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内容而进行的按类分班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的需要。(2)课堂上的分层导学

对于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在关注学生水平差异的前提下,课堂上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目标水平要求。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例如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态度、能力水平等,课堂上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组织教学。

①设置多级多元的学习目标。

可以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区分为达标、中级、高级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目标维度,同时针对不同智能领域也适当提出一些发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水平要求,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体现学习行为和学习目标的可选择性。根据不同水平要求和学习目标的多元性,设计相应课堂学习任务。设置不同类型的项目作业或涉及不同领域的活动主题,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来达到目标。还可以设计不同水平要求的探究学习任务,譬如同是文本信息加工的学习,水平一般的同学学习文档的编辑排版,主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水平高的同学可以使用不同的字处理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对软件的特点和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文本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共性问题。②小组互助学习。

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根据学生水平层次的不同,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如水平不同的学生结成小组,“强弱搭配”),使学习小组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下,为达到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学习。2、分组合作学习按水平高低分成和两层(类)学生,类(水平高)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因此我把类学生分散到类学生中,以每组-人进行分组。这样虽然有差异,但是优劣互补,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1)小组合作学习

采用异质分组方式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使学习小组为达到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合作学习。例如“互助学习对子”,小组内2-3人组成“互助学习对子”;小组间两两结成“互助学习联盟”;引入适度竞争措施(如评选“优秀小组”或“专家组”),形成“小组联盟——组内(间)竞争”的学习机制。同时可以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小老师”,课堂上交流自己的经验和做法,给水平低的学生安排“学生老师”,让他们在互帮互学中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互教互学、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到。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被认为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辅导的策略方法

对于哪些不愿意完成作业或纪律散漫的学生,课堂上教师不妨多些关注这些学生的态度和表现,多些接触他们,及时对他们肯定和表扬,取得他们的信任并成为他们的朋友。

对于所有小组都不愿意要的学生,我亲自管理他们。有时检查他们的作业,有时要求他们谈谈想法,有时提供一个半成品或范例,教他们模仿着去做,鼓励进步就是优秀,增强学习信心,让他们在班上多些表现自己,到了适当时候,我会把这些学生推销出去。三、教学方法的探索

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改的目标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线,同时兼顾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我尝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活动教学法。

1、灵活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任务要注意以下四点:①“任务”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的任务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任务。②“任务”要有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一定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并适当引导提示。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有显著的效果。③“任务”要有合作性。

设计的任务具有合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与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④“任务”要有生活性。“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设计任务时注重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发现问题,确定学习主题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学习活动主题的设计是关键。一个好的学习活动主题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并经历信息处理的全过程,还可以学习总结一些技术技巧和方法以,加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3、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信息素养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体验提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当然,我们可以让学生上因特网去查找,但网络资源是丰富的、繁杂的,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去筛选,这时需要教师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资源。4、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新课改基础模块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以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主线,而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我们不能像以往那样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教学生如何掌握信息术应用技能上,而要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并在学习活动中时时刻刻应用信息技术。这样一来,我们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四、结束语

新课改已经快一年了,对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其实有些问题课改之前本身就有的,或者说新课改使原有的问题更加突出了,不能因为存在问题,我们就否定新课改。新课改的理念是好的,新生的事物都需要一个过程,慢慢成长起来,新课改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深入教研教改,彻底理解新课改内涵,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合理改变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创设一个自主、合作、创新、和谐的新课堂。一、改变教师观念,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如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上的异步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实时的调整教学进度。学生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是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式",真正意义上的"协作式"学习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等特点,不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利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而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观看,这在实际地教学中是行不通的。我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最深的是教师应该首先和学生建立良好地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配合教师,继而主动地去学习。

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相信学生并要加强教学的及时反馈和评价。要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成为导航者、辅导者,落实到每一节课,就是要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为他们的主动参与创造心理条件,现时要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真正做到爱学生、关心学生、服务于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更有说服力,要把学生看成朋友,当作老师,也可以向学生学,让学生向学生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去学,更加有兴趣地去学。注重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细微之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为,促使他们的行为形成习惯。

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探索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以后我想不会再占主要地位,否则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不等于说完全丢弃不用,在任何时候某一种教学模式都会有它的作用,比如说在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时候,如果学生连软件都不会用,何谈设计?如果真的让学生去自学,最后学生也能学会,但是教学的课时设置又不允许我们这样做,所以在必要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要用的,但要用的恰当。

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层次性,确实存在着实行差异教学的可能,而且现有的教学环境也为差异教学的实行提供了硬件保障,现有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也有很多老师们自己经过实践总结出的好的方法,至于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好,还要看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了。

其一,目前计算机教学一般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通过教学多媒体软件,教师可以方便地实施广播、监控、转发等,为组合型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可方便地进行全班教学、分组教学、个别学习、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更有利于个别化的教育。关注全体学生,一是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机会;二是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此,《标准》中提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其二,中学阶段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占了很大一部分内容,而每一个应用软件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有位专家说,一个人一般只用到了某一软件20%的功能,因此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探索的结果并不重要,但为学生提供的探索机会以及探索的过程却是可贵的学习体验。对于那些操作好的同学来说,做完当堂的作业可能就想玩游戏,上网聊天等,对这部分同学可以给他们安排一定的任务(当然适当的放松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但不能没有节制,否则会适得其反):比如充当辅导老师的角色,即能帮助老师辅导学生,又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技能,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差异性很大,一个老师不可能一节课那么短的时间里及时的解决所有的问题,通过学生来辅导学生,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引进竞争和奖励机制,力争上游是人类的本性。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组织一些组际间的竞赛活动,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激发集体荣誉感。

另外现在大多学校都组建了局域网,而且在教材中也涉及到了BBS,而因特网上BBS里的内容设置不统一,有的内容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老师可以自己在本教室建立一个独立的BBS,内容设置上可以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可以请有经验的老师充当版主,在给学生提供学习环境的同时,又可以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还可以充分利用它来进行网络教学,有的学校可能把教学案打印出来发给学生使用,但是学生上完课后可能会不小心的丢掉,每节课都使用,也会给学校带来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可以将教学案利用字处理软件或干脆利用网页的形式做出来,直接放在网上,这样学生上课时就不用带着一迭学案来了,以后上课时,如果以前的知识没有掌握或想复习以前的知识,可以随时查找,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前自学,信息教师还可以把知识的拓展、作业等放在网上,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这样就可以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即帮助了我们的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为学校节省了一部分开支,何乐而不为呢?三、重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观念、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特别是刚接触电脑的同学,更要多加鼓励他们敢于动手,不要怕破坏系统而让他们对电脑产生恐惧感,因为现在的机房大都安装有各种各样的保护软件,即使学生的误操作破坏了系统,也可以很快恢复,通过这些学生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在讲解文件(夹)的操作中,实现复制、移动的操作方法很多,老师可以讲解其中的一种操作或一种操作的一种方法,另外的操作或操作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实践,不要只局限于某一种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很不小心”的操作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效果往往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可以提前告诉学生如果有不同于教材中的方法也能完成预期的目标,一定要反馈给老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老师可以给出几个有代表性或者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题目,一开始题目不要太难,如果太难,可能会让一部分学生感到无法下手,如果有条件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列出不同难度的题目,有目的的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给以提示和指导,但不要说的太多太透,否则就会在不自觉中影响和限制学生的思维范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又考验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也许这种培养一开始很难,但是如果我们长期的进行这种“操作”,我想最后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四、关于教材设置

现在在课程改革的试验省区里,用着不同的试验教材,教材的统编订是受编订者认知水平来进行的,而教材的编订者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地区的学生的基础而编写,这也就给某些使用者带来一定的麻烦,因为全国的学生的水平并不一致,有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并不一定要完全依据教材,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有的内容需要从头学起,教材上没有的,需要我们老师自己去做,自己给学生去补充,有的内容可一带而过,或者干脆不讲,这就看当地的学生水如何,但不管怎么样,课程改革最终目标是不能变的。

将“实践探究”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材中有很多的诸如“讨论交流”、“实践体验”和“综合探究”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些奥秘。另外有的部分内容次序需要调整,比如在我们用的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电子邮件收发一节,如果学生还没有申请,怎么去收发,所以我们应该把申请电子邮件往前挪一下,然后再进行收发的学习,这样就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了。有的章节(浙教版第七章)我们完全可以把内容分散到其它章节的的学习中,比如把和信息有关的内容放到第一章,网络道德规范放到和浏览网络有关的章节中,配合具体的场景讲解要比单纯用文字解释好多了,当然这要根据个人的教学方法来定了。五、学生的学业评价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单纯依赖考试成绩,而是综合评价,其中过程评价占主要地位,教师要将教学评价的设计和规划融合到教学设计中,使其成为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仅注重“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和规划转变为“教-学-评价”过程的全面设计,确保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作用,通过全过程评价发挥评价对教学与学习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全过程评价可简单的分三个步骤:安置性评价(教学前)、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教学过程中)、总结性评价(教学后),具体内容可参考有关书目,我觉得的对于总结性评价不一定非要通过终结性测验(考试)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学生完成教师所给的任务的质量进行评价,让学生综合利用其所学知识来完成任务。通过评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的进行评价反思和改进教学效果,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有些时候教师一个人不一定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但那么多的学生可以发现,所以我觉得在教师评价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来评价一下教师,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我觉得最好在学期开始前进行一次调查,看看学生对评价有什么的建议,将学生的提议集中起来,对于好的建议可以加以采用,不要简单的通过学校和备课组成员单方面决定,至于具体怎么实施,要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有关规定结合教材的设置和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评价方法进行,不能一概而论。

以上只不过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的一点启示,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希望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交流,不断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有了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借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加上我们不懈地努力探索和实践,我想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上我们一定会有很大的突破和发展,培养出能学习、会学习、爱学习的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扩展阅读:课改材料总结

敢立课改潮头唱新歌

马兰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

一、精心准备,为课改保驾护航(做好一切保障)1.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强化课改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行政领导、课改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课堂教学改革组、集体备课组、大课间活动组、3+N活动组、课改督导组对课改工作进行组织管理。2.完善了课改方案、制度,督查工作的落实。

学校研究制定了“课改再启航工程”实施方案、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大课间活动方案、“3+N”活动方案、集体备课制度、学习小组评比制度、课改考核评价制度等,并在实施过程中得以充实和完善。3.加大宣传的力度,课改氛围浓厚。

学校先后召开了学生会、家长会,发放了课改告家长书,悬挂宣传标语、喷绘,办课改板报、制作课改展板,楼道悬挂课堂“五必须”、教师“四带进”、学生“八会”,教室里各班创新设计,开设课改专栏,校园处处营造出浓厚的课改氛围。4.加强理论的学习,积极投身课改。

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新课程理论、学校“课改再启航”方案,教师能正确理解掌握新课程理念,能自觉践行新课程理念,积极投身新课改中。

二、研培结合,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校本培训促发展。本期进行校本专题培训6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7次,使老师们有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有了现代教学技能上的基础,从而为边实践边提高地实施课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研互动共前行。

(1)、教导处收集、整理、印发了课改相关资料,为教师扫清各种障碍,增强课改的信心;

(2)、建立了万中课改QQ群,提供了教师交流的平台;

(3)、购买教育资源网站,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目前,我校初一、二所有教师均能正确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4)、“以课促研,以研促教”。本期我校举行课改示范课3节次、观摩课10节次、课改过关课20节次、课改教研课5节次、县竞教课2节、“三新”示导课1节,并开展了联合教研活动。课改年级教师人人上过关展示课,课改领导小组听课评课,并写出评课总结。课后的评课、议课,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并写好反思。

3.集体备课重落实。学校每周举行两次集体备课,周二初一、周四初二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倡导在集体备课中做到"四优"、"五备"。"四优"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反思"内容;"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每次集体备课由分管领导考勤,备课组长组织,主备教师主讲,同学科教师讨论。力争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体备课形成《导学练》初稿,修改后交教导处审阅,形成《导学练》正式文稿,在同年级中使用。

三、立足课堂,“三段八步”指导教学。

在课改中,我校强化质量意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始终以“三段八步”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线,以各科“导学练”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提升,从而推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1、“三段八步”之内涵:

三阶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提高。八步骤:创设教学情境、出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学习小组交流、学习小组展示自学成果、教师点拨升华、巩固训练、课堂小结反思。学校要求教师按照“三段八步”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要求课堂做到五个必须:课堂必须是情感的课堂、快乐的课堂、互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丰富的课堂。要求教师四个带进;把微笑带进课堂、激励带进课堂、趣味带进课堂、科技带进课堂。要求学生八会:会整合信息、会读书观察、会讨论研究、会提问质疑、会动手操作、会检测评估、会分析总结、会反思创新。

2、加强小组建设,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支撑。

(1)、搭建竞争平台划分小组。要求各班选拔时以学习成绩为主线,兼顾到性别、性格的内向与外向、遵守纪律情况等因素,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织方式,合理分好小组,选拔好大组长。大组长是小组的核心,是小组的领头雁,必须素质过硬、品学兼优,组织能力强。我校各个班通过竞争的方式选出812位大组长,再分别选出语文、数学、英语、纪律、清洁、安全等小组长。每个小组以组长为核心,组建24人的骨干力量,用骨干力量带动影响全组。刚开始时学习任务主要由骨干力量解决,再在全组共同学习完成,后逐步到各组每个同学必须展示。

(2)、制定出小组评价细则(3)、落实小组评价结果。

每节课由专人进行登记,按3、2、1分队小组进行评价,每天做好总结;每月可从课堂、德育、环保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出“课堂之星”“德育之星”“环保之星”;期末结束时评价出该期综合之星。

四、延伸课外,各项活动大放异彩

1.大课间活动朝气蓬勃。针对室外活动,学校艺体教师编排了武术康体拳、舞蹈《春天的旋律》、徒手操、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准备动作、放松动作,各班还编排了自主PK活动;室内活动开展了手语表演、诗歌朗诵、眼保健操、象棋、跳棋活动,让学生劳逸结合,蓬勃向上。

2.“3+N”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根据实际共设置20个兴趣小组,每个学生选择了一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安排有组长和辅导教师,各组都订好训练计划,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课开展活动,要求每组按辅导教案进行训练,学校考勤、督查。本期已开展14次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学、乐中学、学中乐。

3、“安全”“德育”系列活动如火如荼。五、注重评价,调动师生课改热情

我校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我们制定了评定表格,灵活设立评价项目,恰当确定评价内容,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鼓励教师注重即时评价,运用“成长记录”,关注学生成长,实现评价过程、教学过程与学生成长的统一。还倡导关注差异,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把握评价的激励性功能,让学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

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考核,我们改变以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做唯一的做法。而将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新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相结合。全面、客观、公正评价教师,并与绩效工资挂钩,极大地调动教师的课改热情。六、辛勤耕耘,初闻课改梅花之香

1.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一改过去那种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形象,而是走到学生中间去,聆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更多地展示自己的个性。

2.“三段八步”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初见成效。“三段八步”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灵活运用使课堂更活跃、更有趣、效率更高,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质量。

3、“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得以真正实施。室内外有序的大课间训练,丰富多彩的“3+N”活动,既增加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又拓宽了其视野,提升了能力。尤其是各班独具特色的小组建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缩短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如今的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

4、建立了师生共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现在,我们很多教师都感慨地说:“上完一堂课,又跟学生学了不少知识”。这在过去是很难听到的。学生的积极参与,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如数学上的一道题,教师考虑了几种解法;而在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的远远不止老师想出的解法。正因如此,师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是教师们的普遍认识。

5、家长对课改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课改刚开始时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部分家长持怀疑态度,现在各种事实让他们放了心,全力支持我校的课改工作。

总的来说,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教师的角色开

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单师型向综合型教师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我们深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我校的课改再启航工作一定会再上新的台阶,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课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课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课改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89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