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听课小结及建议

听课小结及建议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6:13:47 | 移动端:听课小结及建议

听课小结及建议

听课小结及建议

闵卓

201*年上半年,我在学院里先后听了18课时的教师讲课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验课的考试,这些都作了记录;另外断续听了七八位教师的课未作记录;还听了3位新开课教师的试讲,也未在此本上作记录。我听的课程涉及到新闻系、经济系、艺术设计学院、管理系、信工系、德体部;既有公共课,也有专业基础课,还有专业课;教师有专任教师,有兼职教师,还有学科带头人;年龄层从70多岁,60多岁,50多岁到40多岁、30岁甚至20多岁。

总的印象有以下几点:

1、教师都比较努力。讲课能够抓住与高职学生相关的重点,能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演示技术手段;

2、学生对听讲的课,有近半数的人喜欢趴着打瞌睡;但同样是这些人,遇到需上机动手或需亲自绘画设计时,都动起来了,也都能先后学会一些技术。

3、一些年轻教师对讲课布局比较疏忽,使学生对课程的内在联系和关键要点不大清楚,某些教师的课程信息量不够。

对今后的课程改革有以下几点建议:

1、讲课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多一些与学生的互动。仅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行课堂设计,或是课程设计,每节课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从了解背景材料,到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等。理工科的原理课要多介绍该公式的来源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

应用价值、案例,增进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技术性课程要与成果结合起来。如艺术设计学院罗运来教授讲授电脑美术方面的课程,他帮助二年级学生掌握了三维动画的高新技术,做出了用画卷展示毕业班设计作品的三维动画成果。我们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一定要在真本领上下功夫,做出特色。

3、继续强化人文素质课程。在做人、做事和创新创业方面给学生更多的指导帮助。

4、从今年下半年《高等数学》等课程开始,进行最低课程标准的改革实验。

5、继续推进模块化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在各个课程中的实践;进而推进整个学校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建设。

6、各教研室能经常组织集体备课,这是传帮带、创建精品课程的重要路径。

以上建议当否,仅供参考。

最后,我要感谢教务处、感谢吴督导对听课制度的坚持和落实。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不断改进提高,我们钟山学院的教学质量一定能向一流的水平冲击!

201*年6月12日

扩展阅读:听课心得与建议

听课心得与建议

关于“教育理想”的思考

“教书育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对学生素质的提升,一是通过课程内容,二是通过教学方法。其中,课程内容取决于大纲、教材和教师,它的育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教学方法却只取决于教师个人,其育人作用则有较大的变数。而且,内容的育人作用,需要通过方法才能实现,内容虽是主体,但方法才是关键。所以,教书育人除了体现在“为人师表”,更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当然这二者又密不可分。态度决定成败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如何育人的呢?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态度、思维和情感。首先是“态度”。态度存在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例如,面对一道题,是为做题而做题,简单就给出答案呢,还是为学习而做题,非得把过程弄清楚呢?是大而化之、草草了事呢,还是仔细审题、一丝不苟呢?是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才相信结论呢,还是不顾事实,只管死记结论呢?……这些都是态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态度决定成败”。态度不是用语言讲出来的,是表现出来、流露出来的,是在内心里坐阵指挥行为的。从对知识的态度、对问题的态度、对论证的态度、对探索的态度、对质疑的态度、对真理的态度,到对理论与实践的态度、对成败与得失的态度,再到对工作与学习的态度、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等等,无一不决定人的行为。凡事抱定一个正确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对学生的态度施加影响。这是很有意义的教书育人,它比空洞地讲述如何做人有用得多。

教学中,最应培养、也最能培养的基本态度(亦称科学态度)是“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它可使学生受用终生。我们学校有不少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大家不妨彼此听听课,细心感受一下态度在教学中的作用(观察别人比凭空想象更容易得到启发)。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十分可贵。

回想从小学到大学所遇到过的老师,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多半是他们的态度。几十年了,这些老师当时讲过些什么,现在记不起多少了,但他们的态度却鲜活地留在我的心里。老师的态度,有时比他说的话都更有作用。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乃是教书育人大有作为的主体任务,也是教书育人区别于其它形式育人的主要特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吸收物质营养需要消化,人吸收精神营养则需要思维。思维类似于消化,但也有着重要的区别,肠胃的消化是无意识的、被动的、是先天赋予的,而头脑的思维却是有意识的、主动的,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思考的材料(知识)+思考的机制+思考的结果(知识)”就构成人的“思想”。我们说一个人“有思想”,就是说他具有丰富的知识、深刻的思维和自己的见解。

育人首先就是要培养有思想的人,只有有思想,才能辨是非、有创造,也才可能进一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启发式教学,就是坚持促进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乃是坚持教书育人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有人以为,人有了思想就会离经叛道,就不听话、不守规矩。其实,刚刚相反,有思想的人,才更能理解规矩的重要性,更能自觉遵纪守法。而幼稚的人,认识肤浅,容易冲动,喜欢瞎起哄,甚至被人利用,于社会不利。

关于启发式教学,许多老师都做得非常好,无法一一列举,我还是举我的老师吧,他叫陈重穆,后来成了西师大的校长,听说他对当校长并不感到那么愉快,但他确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

在我的大学老师中,陈重穆教授最让人难以忘记。陈先生学识渊博,思维敏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当时是数学系的主任,教过我们的《概率论》、《高等代数》,对我们总是平等相待,循循善诱。

有次陈先生来班上答疑,师生围坐在教员休息室里。我向老师诉说,对于“概率空间”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陈先生想了想,鼓励我先说说自己的基本看法。“怎么说呢,它有点象个研究平台,使得概率研究更加数学化。”我努力把模糊的感觉说得更清楚。“你的基本看法是对的。之所以感觉似懂非懂,是因为抽象和直观还尚未很好融合。”陈先生顺着我的思路进一步引导说,“打个比方,这里有一堆棋子,倘若对它定义围棋规则,它就成为围棋空间;倘若对它定义跳棋规则,它就成为跳棋空间;倘若对它定义五子棋规则,它就成为五子棋空间。只有规则,不成其为空间;只有棋子,也不成其为空间。但重要的是规则,棋子只是规则的载体。”“棋子只是规则的载体”,说得太好了,我豁然开朗,顿时出现许多联想,对线性空间,群、环、域,都有了感觉,既抽象又直观,还忒亲切。

陈先生还进一步阐述说,数学以抽象和严谨著称,但是任何事物都既对立又同一,数学不仅需要抽象和严谨,也需要具体和直观。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反反复复,使认识螺旋式上升,不断深化。陈先生的这番话,曾推动我立志做数学普及工作。我很想能将深奥的数学理论,讲得既通俗又深刻,使更多的人能喜欢。然而,人生的路很难完全由自己掌控,这个志向,只能放到下辈子去实现了。陈先生的回答,好就好在给学生以宽敞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充分想象的可能。这就是鲜活的教书育人。健康情感的培养

“健康的情感”是人全面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思考过程、研究过程,还是一个情感过程。人的情感很重要,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体现了人的价值取向。教学过程归根结底,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教师兴致勃勃地带领学生探索思考,讲起课来如数家珍,对其学科的热爱溢于言表,如此等等,就是无形的教书育人。

努力培养学生从爱发问、爱思考、爱学习、爱钻研,到爱科学、爱真理。崇尚真善美,厌恶假恶丑。在诸多的热爱中,以爱人民最为重要。而我们的学科教学,常常重在培养爱科学爱真理,但这并不矛盾。真正爱真理的学生,是会爱人民的,因为爱人民本身就是一条真理。“教书育人”把“育人”作为最终目标(也可称为是“教育为人”),因而,它是教育的理想、教师的理想。这一理想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为人民”,二是“为学生”,三是“为自己”。教书的目的当然包含“为自己”:为挣钱养家糊口、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追求幸福的生活。这固然是“钱”的问题,但不只是“钱”的问题。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教学工作”自然就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教学愉快,生活才愉快;教学痛苦,生活也痛苦。教学成功,生活才成功;教学失败,生活也失败。同时,教学毕竟是工作不是生活。生活质量要的是主观感觉,别人说了不算;但工作质量却需客观检验,自己说了不算。所以,教学不能只讲自我感觉,必须追求客观效果。“学生”是教学工作的对象,也是客观效果的要项。所以,“为学生”是教学的核心目标。“为学生”:为学生的学业、为学生的品行、为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有个好工作,能过上好生活。为学生能做个好公民、好干部、好领导,为人民好好工作,别欺压人民,别贪污腐化,好好为人民谋利益。

想想吧,今天他是你的学生,你还有机会多嘱咐他两句,将来他成了你的领导,你想说还没机会了。“为人民”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为学生”既是为学生个人,更是为人民大众。我们为学生,主要是因为学生将来愿意且能够为人民造福。没有人愿意培养危害社会压迫人民的坏人。虽然我们无法决定学生的将来,但我们必须尽自己的一份心。让我们平心静气,仔细思考自己工作的意义,树立起美好的教育理想,让它成为我们生命的一种力量,成为我们快乐的一个理由。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听课小结及建议》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听课小结及建议: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听课小结及建议》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9456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