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小学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6:18:01 | 移动端:小学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1、根有直根和须根;直根的特点:有明显主根和侧根,须根的特点: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细和长短相近,看上去像一把胡子;直根:白菜、大豆、蒲公英、芝麻,须根:稻、洋水仙。

2、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根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深、广、多。

3、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大豆、白菜等属于直根系,它们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玉米、水稻是须根系,它们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了许多像胡须一样的根。

4、植物根系生长特点与环境有关: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在沙漠中的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能较好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吸收水分。

5、从根的顶端到生用根毛的一段,就是根尖。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分为根毛;根毛的功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分泌酸类物质、溶解土中不易溶解的养分。6、植物茎的作用:吸收地下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等。

茎的形态:a、按质地分:木质茎和草质茎;b、按生长状况分:直立茎、缠绕茎(自身缠绕)、攀援茎(卷须攀援)、匍匐茎。茎的特点:有叶、节、芽。7、为什么树怕剥皮:植物体叶子制造的养分要通过树皮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切断树皮,养分运输通道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和叶也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8、叶片有互不遮蔽的规律,叫叶镶嵌,这样的规律有利于叶片尽可能吸收更多阳光。

9、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和氧气。10、几乎所有的生物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除了要进行呼吸之外,它们的叶片在阳光照射下,还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放出氧气。

11、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

植物的绿叶可以把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和从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利用太

阳光的能量,制成养料和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③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④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作用。光合作用分为: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12、根据花的构造,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缺少其中一至三部分的,叫不完全花。生活中常见的完全花有木棉花、白菜花、萝卜花、油菜花、茄花、蚕豆花、梨花、桃花、柑橘花、牵牛花等;不完全花有百合花(缺花萼)、南瓜花(属于单性花,缺雄蕊和雌蕊)、黄瓜花(属于单性花,缺雄蕊和雌蕊)、鸡蛋花(缺花萼)柳树花(缺花冠)。13、花各部分的作用:a)花萼保护幼嫩的花蕾b)花冠保护雄蕊和雌蕊c)花瓣:虫媒花花瓣鲜艳吸引昆虫传粉,风媒花花瓣很小或退化有利于接受花粉。d)雄蕊:雄性生殖器官e)雌蕊:雌性生殖器官f)胚珠:发育成种子g)子房:发育成果实。14、果实是由种子和果皮两部分组成的;种子可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

果实是被子植物独有的繁殖器官,一般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成。

果实的形成:植物开花的时候,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

程叫做传粉。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以后,开始生长出花粉管,伸进子房里,钻进胚珠里,里面的物质流进胚珠里,叫做受精。胚珠受精以后开始生长,渐渐长成种子。同时子房也开始膨大,形成果实

15、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最小生命体)。

16、牛奶制成酸奶的关键一步是加入乳酸菌,乳酸菌的最适温度是35~40℃。制作酸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a、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b、卫生,所有器皿都要进行消毒处理。

17、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是病毒。

18、细菌的基本形态:杆状、螺旋状、球状;细菌的特点:每一个细菌都由一个细胞组成

19、酵母菌是面团发起来的真正原因,它不属于动物和植物,它属于真菌。它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可以分解淀粉,释放二氧化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20、真菌的形态:由菌丝组成多个细胞个体;真菌的结构:细胞中有细胞核、菌丝;真菌的繁殖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21、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衣服或者食物发“霉”,这就是霉菌。霉菌生长的环境与温度、湿度和光照有关。霉菌的颜色有白色、黄色、黑色。霉菌生长环境共同点:潮湿、温暖、阴暗。防止霉菌生长的方法:保持干燥、降低温度、有阳光、高温煮沸、加糖或盐腌。冬虫夏草属于真菌。

22、一个简单的电路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电池、导线、开关、灯泡。即当小灯泡亮起,灯泡、电池和导线形成一个闭合回路,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电路。23、我们通常用开关控制电灯的亮与灭;开关的种类很多:手动控制开关、声控开关、触摸开关、光控开关、红外光控开关等。

24、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有两种连接电路的方法:a)串联:把用电器通过导体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所组成的电路b)并联:把用电器通过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

25、化学电源俗称电池,是由伏特发明的。避雷针是由富兰克林发明的。26、电路中存在电流的条件:电路必须是回路、回路中有电源27、安全用电:①身体不要触及电器带电部分;②电线霉烂或电器破损时,应停止使用;③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

28、当一种材料接入电路小灯泡发光就说明这种材料容易导电;当一种材料接入电路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这种材料不容易导电。像铅笔芯、铁、钢、铝等容易导电;橡皮、橡胶、干木棒、塑料等不容易导电。29、能够吸引磁性物质(铁、镍、钴及其合金)。磁铁两极磁性最强,中间磁性很弱,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北极(N)。异性磁极相互吸引,同性磁极相互排斥。例子:磁悬浮列车。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磁力越强,相反越弱。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0、电磁铁的构成:铁芯、线圈;在铁棒上绕上导线,通电后变成电磁铁,电磁铁和磁铁一样能吸铁有磁极。增大电磁铁磁力的方法:增加线圈的匝数、增加电流强度、增大铁芯的体积。要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可以通过改变绕线方向或电流方向。

31、要使自行车、风车、电车动起来,就需要能量。任何物质工作时都需要能量。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如:电能能使电动机转起来;热能能使水温升高;光能能让绿色植物制造淀粉。

32、影响水轮转动速度的因素:水量、水位落差、水的冲击点33、地球分为a)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b)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34、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5、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发生褶皱、断裂,使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这种自然现象叫地震。地层深处岩石断裂产生震动的地方,叫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是震中,通常是地震最强烈的地方。地震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36、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还可以引发海啸、山崩和火灾等,造成更大的破坏,;从地震开始到房屋倒塌只有几秒到几十秒。

37、地震时在室内要迅速躲避到结实能够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迅速躲避到易于形成三角形空间的地方,如墙角、家具旁等。不可以跳楼、跳窗。在室外要迅速跑到开阔地带躲避,不要跑到大楼或者高大建筑物内,要避开高大建筑物。

38、地下熔融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叫火山喷发。39、火山喷发和地震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岩浆、气体和碎屑等从火山口喷发出来,场面惊心动魄,极为壮观,却又令人害怕。

40、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河流熔岩流;地层深处压力极大的气体会带着岩石碎块和无数细小的碎屑冲上天空,形成危害极大的火山灰云。

41、石头长期在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逐渐破坏,这就叫风化。

岩石被风、水、冰或者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42、石笋、钟乳石、石柱都是石灰岩沉积形成的。所以岩洞里石笋、钟乳石和石柱都是不断长大的。

扩展阅读: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第一单元

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第二单元

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6、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7、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镓)。

9、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10、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1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12、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3、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4、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5、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

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确地知道时间。2、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4、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

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

5、(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位置的变化而计时的。

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7、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8、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9、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10、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11、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重物的重量、拉开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12、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第四单元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4、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6、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7、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8、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

9、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10、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1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12、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即(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发生了变化。13、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14、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最热,南北两半球阳光是斜射的,所以春秋季气温适宜。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17、地球的运动: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地轴)且倾向于北方,大约(24)小时为一周期,可以用(傅科摆)来证明,产生了(昼夜交替)、(北极星不动)等现象。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太阳)转,(一年)为一周期,可以用(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来证明,产生了(四季)、(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18、在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日照冬短夏长)、(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等。

19、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9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