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6:19:06 | 移动端: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朋辈辅导是由受训或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相对于专业心理咨询而言,朋辈辅导又被称为“准心理咨询”(Paracounseling)或“非专业心理咨询”(ParaprofessionalCounseling)。[1]美国学者马歇尔夫对朋辈辅导的定义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过程。朋辈辅导又称朋辈心理辅导。一、朋辈辅导的理论基础

朋辈辅导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本心理学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Theory)[2]。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把创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建立良好的心理气氛放在了首位。罗杰斯认为,辅导的成功并非依赖辅导者技巧的高低,而是依赖辅导者是否具有某种态度。[3]良好的气氛有助于来访者与朋辈辅导员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消除来访者紧张的情绪和隔膜的意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能够通过角色示范(Modeling)来学习,人们的道德思考和道德行为会受到他所观察的结果和他人角色示范的影响。现代意义上的朋辈辅导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美国、加拿大的许多高校和中小学都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和实践。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朋辈咨询在美国学校教育中得到大规模推广,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到生活、学习辅导,拓展出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朋辈心理咨询活动[4]。二、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一)为学生提供了减轻心理压力的窗口

在高校扩招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群体数量庞大。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就业、恋爱、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常常使他们陷于困惑迷茫的境地,感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要是长期得不到排解势必引发心理障碍,造成精神危机。一份朋辈心理互助的有效性调查结果表明:96%以上的同学曾经作为当事人向他人倾诉心事,其中52.7%当事人认为倾诉“使自己情绪好转”,38.2%当事人认为互助“促使自己面对现实和积极行动”。没有人提到“有不良效果”、“没有效果”或“使自己人格发生改变”。[5]设立朋辈辅导,建立了学生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沟通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了减轻心理压力的窗口。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立朋辈辅导的定位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压力宣泄的窗口。在来访者与朋辈辅导员开始交流前,来访者就会被告之这次心理咨询将遵循保密、信赖、中立的原则,打消来访者的思想顾虑,使来访者能够最大限度的把内心的压力展现和释放出来。(二)弥补了专业咨询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随着来访者数量的增加,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业咨询人员越来越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在对来访者咨询内容进行整理研究汇总的基础上,专业咨询人员发现有些来访者咨询的问题并不需要专业的咨询人员进行解答和处理。如果选拔一些优秀的同龄人经过专业培训,也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参照我国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事例的基础上,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朋辈辅导项目便应运而生。在设立之初,朋辈辅导员主要接待不需要专业咨询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的来访者。在起步之后,除受理朋辈咨询者外,朋辈辅导员还开始接待一些向专业咨询人员寻求帮助的预约者。实践证明,这较好地衔接了朋辈辅导与专业咨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朋辈辅导员与专业咨询人员之间开展交流,共同解决来访者面临的心理难题。三、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一)对朋辈辅导员缺乏足够的培训和督导朋辈辅导员从招募到选拔、培训和督导应当是一个严格的过程。如果缺乏对朋辈辅导员的培训和督导,朋辈辅导员是难以胜任此项工作的。尽管朋辈辅导的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相对于专业的咨询人员具有补充性作用,但其仍有自己的专业水准。在朋辈辅导过程中,如果朋辈辅导员缺乏相应的训练,对来访者的问题不能给予正确的回答和引导,甚至会产生负面作用。

(二)学生对朋辈辅导还较为陌生,尚未建立信任沟通的长效机制在朋辈辅导员刚开始上岗的两周,由于缺乏有效宣传和学生们对朋辈辅导不了解,咨询室一度没有来访者。通过对朋辈辅导工作近一学期的回顾和总结,研究朋辈辅导员受理表和工作日志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学生对朋辈辅导还较为陌生,需要朋辈帮助的学生尚未与朋辈辅导员建立信任沟通的长效机制。朋辈辅导还需要做大量的宣传推广工作。四、完善朋辈辅导,拓展朋辈辅导发展的空间(一)选拔具有朋辈辅导员潜质的高成就学生

朋辈辅导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朋辈辅导的水平和辅导效果。因此,选拔具有朋辈辅导员潜质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些学生需在学业等方面具有一定成就并且品行高尚热衷于朋辈辅导事业。这样的朋辈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二)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和督导工作。

朋辈辅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人员的选拔、培训、跟踪、管理、督导等环节。其中,对朋辈辅导员的培训是关键环节。培训的内容应包括朋辈辅导的基本概念与定位、人格理论和辅导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精神疾病和危机的识辨与转介、朋辈辅导员自我成长等部分,培训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较好,综合运用个人分享、小组讨论、团体游戏等方式,目的在于初步建构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促进学生朋辈辅导员自我成长,提高自我认识能力。[6]培训的主要形式有组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老师对朋辈辅导员开展培训、利用朋辈辅导员例会等形式交流经验、组织朋辈辅导员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等。通过专业老师的督导和校正,使朋辈辅导工作避免和减少失误,回归其原有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比较优势。

扩展阅读:朋辈心理健康

成立背景

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不同文化相互撞击、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扩招、就业形势严峻等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心理困扰不断增加,健康水平日益恶化,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辅导需求加大。虽然目前高校日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如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有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而且在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方面也都注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但是单纯依靠学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单纯依靠专业心理咨询师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倾诉的需求。推广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新手段、新方法,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成为当前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朋辈心理咨询是一种方式方法多样,实施运用灵活、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精神,对促进我国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对朋辈辅导(peercounseling)的定义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

朋辈心理咨询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到二十世纪末在欧美等国家广泛推行,目前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经积极实践已取得良好效果。朋辈辅导员,即与学生群体处于同一等级辈分的、由学生担任的心理辅导人员,这些学生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心理学培训,并有专业教师督导,在周围年龄相当的同学中开展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服务。与专业心理咨询相比,朋辈辅导具有自发性、义务性、简便有效性等特点,从心理学观点来看,“朋辈”由于年龄相仿,在价值观、心理特征、社会背景以及经验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因此,更容易相互理解和沟通,朋辈辅导员能够更好的帮助同学们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间互帮互助,进而实现学生的“自助”成长。,“朋辈”(peer)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通常是指:同年龄者、年龄相当者或生活境遇相似者,他们属于同一个社会群体,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那些从某个社会群体中选拔出来,接受特定的培训和信息,对群体中的其他朋辈提供心理援助,产生积极行为影响的人被称为朋辈辅导员(peereducator)。二、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现实意义

(一)弥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可以缓解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专业心理老师集中注意力关注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从宏观角度指导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朋辈辅导员数量多,可以深入到班级,在日常生活中能及时发现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监察和帮助,发现严重问题及时上报,有助于形成全面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二)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援助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刻变迁,大学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的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从一般的适应性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直到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但是,真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咨询、治疗的学生还是少数,多数是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困扰或应激状态下较短时间的心理紊乱,这些问题可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朋辈辅导员来处理。相比较而言,大学生更愿意接受朋辈辅导员的心理帮助。根据专家研究,当大学生出现心理压力,需要得到心理帮助时,59.4%的学生会选择向朋友和同学倾诉,17.7%会选择沉默,8.6%会选择向可以信赖的老师和长辈倾诉,5.8%会选择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2.7%会选择告诉家长。(三)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改变了以往大学生只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处于被动地位的状况,有利于使大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美好的前景,有利于形成全员参与的立体工作模式。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助人者,在学习了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巧后学以致用,不仅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心理问题,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当自己碰到心理问题时,也可以帮助自己,从而达到助人者自助的效果。

一、朋辈辅导优势与特点

朋辈辅导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生活化。当个体自身无法克服心理困扰的时候,就会转而寻求外部力量(亲人,朋友等)的帮助。学生的心理困扰也不例外,“寻求朋友的帮助”使得这种咨询非常自然地和生活场景结合。

(2)互助性。在朋辈辅导中,咨询者来访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也就是说,今天你是有困扰的来访者,我是咨询者明天我有了困扰,那么那个“你”完全可能就转而成为咨询者。朋辈辅导的这种交互性,大大扩展了人们心理互助的方式和范围。

(3)社区化。在学校,学生通常以专业、班级、宿舍、社团等集体方式联系在一起,这些社区环境中如果随时活跃着提供咨询帮助的人,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将因真正地走入了学生的生活而变得非常便利。

(4)易接受性。有关心理学调查研究表明,当问到“你最喜欢跟谁在一起”时,大多数学生(占60.2%)选择“要好的同学或朋友”。可见,当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首先求助的对象是他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而不是心理咨询员或其他社会工作者。这些都说明“朋辈辅导”更容易被接受。

朋辈辅导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范围广。朋辈辅导是在同辈、同学、朋友之间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他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寝室、班级中,每天都要与同学接触,因此,能及时地了解身边的人,这样就能够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能防患于未然。朋辈辅导员分布在全校的各个角落,发现同学有什么苦恼或者异常能给予有效的帮助。这样能真正起到监督防范作用,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能够有效地防止校园内不良事件的发生。

(3)利于自身成长。朋辈辅导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上岗,因此,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对自己进行着内部的整合,这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有利于朋辈辅导员自身的健康成长。

与专业咨询相比,朋辈辅导的优点是:

(1)被同辈接纳度高,比较具有说服力与影响力。朋辈辅导员与求助者之间年龄、经历、体验、知识水平相似,容易被求助者接纳。

(2)减少建立关系的时间。同辈之间在相同的情境中学习和生活,相互了解的程度高于师长。在进行朋辈辅导时,朋辈辅导员与求助者之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关系,减少时间与精力的耗费,并提高辅导效果。

二、朋辈辅导工作的开展

1、构建朋辈辅导的工作网络

建立“学校学院班级”的三级朋辈心理辅导网络:学校一级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在学院设立朋辈辅导员,在学生自愿,学院推荐,心理咨询中心选拔的基础上产生;在学生班增设心理委员,心理委员作为班干部之一,在学生自愿、学院推荐的基础上产生。通过不同层面的配合,比较系统地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

2、朋辈辅导员的队伍建设2.1朋辈辅导员的选拔配备

经过学生自愿报名、学院推荐和学校审核两个环节通过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面试对报名学生进行筛选,确定朋辈心理辅导员人选。朋辈心理咨询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朋辈辅导员的潜质,因而朋辈辅导员的挑选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广告招募的形式,对报名者进行面试和笔试,从中筛选出适合的人选。面试主要是通过谈话的形式,了解报名者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及是否有过助人经历,考察是否热衷帮助他人,是否有爱心及为什么担任朋辈辅导员等等一些较为直观的问题。笔试主要是通过SCL-90、16PF测验及自编问卷,对朋辈辅导员精神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倾听能力做评估,最后筛选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人格方面在乐群性、稳定性等因素上较好的学生作为培训的对象,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要及时整理建档,建立高校内部的志愿者数据库,并择优进行初选,确定参加下一步培训的名单。

朋辈咨询员也应该具备共情、积极关注、尊重和温暖、诚实可信等素质。1.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不仅能帮助来访者,也能够对自我保护。辅导员能将来访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过滤,而健康的心态也能感染来访者。2.热情耐心,真诚负责。朋辈咨询员对来访者的问题和行为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有益的反馈,鼓励来访者自发地作出反应。采用共同探讨的方式,并能适当的自我暴露。

3.诚实可信,宽容接纳。不加批评地讨论问题,保持中立态度,充分理解来访者成长道路上遇到了阻力和障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来访者。

4.善于倾听,理智分析。能够认真倾,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不是过早地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并在咨询的过程中用理智的头脑进行分析和判断。5.具有一定的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朋辈咨询是一项助人自助的工作,助人技巧会影响到助人目的的实现。朋辈辅导员应该具有一定心理咨询的知识。

朋辈辅导员作为新生的导航人和领路人,对于新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他们不仅要政治素质好、品学兼优,而且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

奉献精神。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对象及具备的基本条件。选拔朋辈辅导员可以从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中优先选拔,具体说来,朋辈辅导员在以下几个方面应具有较为突出的表现: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政治信念。朋辈辅导员直接与新生面对面接触,对新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朋辈辅导员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给予新生正面指导,增强新生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心。朋辈辅导员在政治上要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优秀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大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作为学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朋辈辅导员自身角色首先是一名学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成绩要优秀,这样才能在引导新生学习方面有说服力,才能更好的帮助新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朋辈辅导员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样才能更好的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开展班级工作,减轻辅导员工作压力。第三,高度责任感和富有爱心。朋辈辅导员肩负着引导新生成才的职责,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具有对朋辈辅导员工作的热爱、对新生的奉献精神和对新生负责的态度。这样才能正确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明白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把责任意识融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同时,朋辈辅导员要充满爱心,只有处处为新生着想,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爱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获得彼此间的信任,增进友谊。

第四,健康的心理素质。朋辈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要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要学会悦纳自己,又要理解宽容别人,还要热心助人。朋辈辅导员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给予新生积极影响,才能发现有心理问题新生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行为,增强新生心理素质。

2.2朋辈辅导员的培训

朋辈心理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因此对入选的志愿者要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基本知识、大学生心理发展知识、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技术的培训。必要的知识培训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在专业心理老师指导下阅读心理咨询的书籍等方式进行。心理辅导技术的培训主要通过现场培训、在心理老师指导下做模拟咨询、在来访者同意时观摩心理老师的咨询过程、在团体辅导中做心理老师的助手等来进行,并在实践中感受、体会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和技术。朋辈心理辅导技术培训主要内容包括:耐心而积极的倾听、情感反映、总结和探索、自我表露、解释、对质等。服务技能培训

初步培训目的是让报名者对朋辈辅导工作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设置、服务对象、辅导理念等方面有初步的理解,培训内容内容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咨询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精神疾病识辨与转介、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目的在于初步建构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提高朋辈辅导的胜任力、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此阶段的培训力求知识面要宽,内容应该强调实践性、专业性和系统性,培训方式宜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情景模拟、团体辅导等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宜多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个人体验分享、小组讨论辩论、心理训练、心理测试等。时间可安排在周末或晚上,以避免跟同学们的正常学习发生冲突。培训的教师可以是本校或外校专门的从事心理学研究或心理咨询实务的教师。三、培训的具体内容(一)自我分析与自我体验

1.咨询员的自我分析、个人的评价(包括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及个人效感的提升。助人者首先应对对自己有清晰、正确的认识。

2.自助的意识及技巧,包括自我管理技术、自我调控技术。(二)知识培训

1.心理学基础课程,如人类学习理论、行为的社会及文化因素、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心理学流派的主要理论及知识,包括认知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神分析学派的简单的理论要点。2.教育学基础课程,如学习辅导技术、特殊学生的教育等。

3.职业心理课程,如朋辈辅导员的任务和职责、职业道德、保密规范、咨询伦理与法律等。(三)技能培训

1.咨询技巧,包括起始技巧、倾听技巧、分享技巧、诠释技巧。

2.团体动力、过程与咨询,包括团体咨询、团体指导、团体协商。朋辈咨询员应掌握一定的团体辅导的技能,在学生中开展一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3.心理危机干预能力。鉴于近几年来校园危机事件的频频发生,朋辈心理咨询员应学会对周围危机事件警觉、应对的方法,协助学校处理危机发生后的心理干预工作。干预技术,包括消退与强化技术、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法、示范法、领悟法、角色扮演

4.精神疾病的辨识心理诊断与干预,如心理教育测量、行为矫正技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青少年性格测量、咨询会诊、神经心理测量等。

5.转介的意识和能力。朋辈辅导员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的局限性和自己所能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在遇到自己力不从心或无法处理的问题可以做一些转介工作。比如,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向有经验的人或者专业人士请教、劝导或建议来访者向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求助。

对于选拔出来的朋辈辅导员,学校还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朋辈辅导员工作方法、心理健康知识和危机处理方法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培训过程要充分调动朋辈辅导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朋辈辅导员工作的兴趣,使他们对朋辈辅导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服务广大新生。2.3(三)督导

高校的专业心理老师要对上岗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督导。督导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促进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个人成长。由于他们在做朋辈心理辅导的过程会接触很多的消极情绪,如果处理不好,他们自身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他们本身出现心理问题时,专业心理老师要帮助其恢复心理健康。第二,有效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提高心理辅导技能。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科学,是一种基于经验的艺术,心理辅导中的很多奥妙都是在督导的互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第三,帮助朋辈辅导员及时调整辅导策略。朋辈心理辅导员因为自身经验不足等原因,在辅导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困难,以至于很难使辅导继续进行下去。这时,专业的心理老师要帮助其寻找原因并修正辅导策略。

相较于朋辈辅导员,学生心理委员的数量要更多一些。在管理上,也有其特殊性,实行的是双重管理:

一方面,要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一方面,在具体的工作上,也要接受校、院心理咨询人员的指导。辅导员负责日常管理,校心理咨询中心则应有专人负责业务上的监督和督导。在学生数较多的大学,心理委员的管理也可以由各个学院的心理指导小组负责,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则负责具体个案的指导。心理委员的管理重点在于激励机制和督导机制的建立。

(1)激励机制。可以建立心理委员分级制度,不同级别接受不同的培训,由学校发相应的聘书。表现优秀、综合素质较高的心理委员可以接受高一级的培训。每学期均应进行考核,同时,在期末的评奖评优中,也可以予以考虑。

(2)专业督导和同辈督导机制。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人员应定期对心理委员进行督导,提高心理委员的专业素质。这种督导分专业督导和同辈督导两种。有条件的大学可以借鉴美国威奇塔大学对朋辈辅导员的管理经验:每个月召开一次心理委员经验分享会,为心理委员发放相关的资料;要求心理委员每周向活动委员会提交辅导时间、内容、地点和辅导对象的表现等各种记录。督导的作用是:一方面使心理委员对自己的辅导能力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不断提高辅导水平。如遇到无法辅导的情况,及时将辅导对象转介给专业辅导老师或其他辅导员。另一方面便于活动委员会对心理委员的表现进行过程和总结性评价。朋辈咨询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咨询模式,它在中国的本土化模式心理委员制度也必定会对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巨大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总结。

2.4朋辈辅导员的工作考评

班级朋辈辅导员和宿舍朋辈辅导员都是志愿者,他们在协助管理、指导新生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学习以外的时间,因此,学生工作部门要通过制订“朋辈辅导员”考评细则,明确朋辈辅导员的工作目标和责任,重点对朋辈辅导员自我总结、工作记录、工作业绩进行考评,并参考班级、宿舍学生评议情况。考评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激发朋辈辅导员对工作的热情和自信。朋辈辅导员通过新生乐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日常学习生活。朋辈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的有益补充,能够有助于拉近学生工作部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然而,由于朋辈辅导员工作存在特殊性,在新生中配备朋辈辅导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是加强新生管理和教育的新模式,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不断实践和探索。

4.心理委员工作的开展

心理委员有4个职责,其日常工作主要是信息收集和信息传递,应定期向心理咨询老师汇报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因为是双重管理,所以班级同学的思想动态也要向辅导员老师或者班主任做一个汇报。心理委员也有心理干预的职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介入分3个层次:(1)发展性辅导,面向全体学生。例如入学时的适应、学习方法、人际关系能力等。(2)预防性辅导,面向部分学生。例如厌学症、考试焦虑、学校不适应等。(3)治疗性辅导,面向特定学生。例如情绪障碍、人格异常、学习障碍等。班级心理委员以前两个层次的介入为主,对于需要进行治疗性辅导的学生,心理委员应及时予以转介。如果心理委员主动介入同学的问题,就会产生咨询伦理方面的问题。但是,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咨询师,而这种朋辈咨询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在遵循的助人伦理上与心理咨询并不尽一致。笔者认为,有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维护受助者的利益,要保证受助者从咨询中受益,至少不能受到二次伤害。从此点出发,心理委员在助人时要遵守保密、公益性(不能利用这种助人关系为自己谋取私利)两个原则。同时,在工作中也要注意心理委员的自我保护,这也是常被忽视的一点。即使经过比较系统的培训,他们的能力还是有限的。要让心理委员意识到自身能力的有限性,避免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从而导致严重的挫败感。因此,必须要求心理委员做好完备的工作记录,并定期向心理咨询专业老师汇报。这一方面是督促他们,另一方面也是对心理委员的一种保护,如果发生什么意外情况,记录可以成为证明心理委员工作规范的一个有利证据。

另外,不能让心理委员承担一些监护职责。比如,如果发现某个学生有自杀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快通知学生的监护人到校,或者请相关专业人士予以帮助,而不能让心理委员或者其他学生来看护。否则,万一出现问题,会导致这些学生心理上严重创伤。当心理委员不能解决相关问题,或者自己也出现了因不能解决问题而导致的无力感、自责感等负性情绪时,要积极与督导(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联系。

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辅导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队伍的重要基石。他们下能联系同学、服务同学,上能与辅导员、班主任进行沟通,对同学间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了解,能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及时化解同学遇到的实际学习和生活问题,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新生适应、宿舍人际关系、学习问题等,可以适时开展心理主题班会等团体辅导活动〔6〕。

(1)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和培训

班级心理委员一般在学生志愿、班级同学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其基本素质要求为:对心理学感兴趣、对人热心,愿意比他人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宽容、待人耐心、人际关系良好;个性真诚、情绪稳定;观察力、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朋辈心理教育以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为依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一是向班级同学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基本常识;二是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主动开展心理主题班会等团体心理辅导工作;三是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做好每月班级心理健康状况报送工作;四是对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扰的学生给予支持、安慰、开解等;五是配合和协助心理咨询专职教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等。

为确保班级心理委员能在朋辈心理教育中切实发挥其作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需要给予班级心理学员必要的、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本研究对班级心理委员课程式培训的内容包括:(1)大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和心理疾病基本知识;(2)精神障碍的主要表现与识别方法;(3)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相关理论;(4)朋辈心理咨询的一般技术,如尊重、积极倾听和共情等;(5)团体心理辅导与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和实施。所有心理委员在培训结束后需参加考核,成绩合格者由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颁发“心灵使者”证,方可持证上岗。(2)班级心理委员的督导

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庞大,为保证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对心理委员工作的督导工作必不可少。极督促班级心理委员做好每月班级心理健康状况报送工作,定期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在职培训,如开展相关心理讲座,举行心理委员座谈会等工作之外。将班级心理委员的每月工作总结与感想作为一个固定作业,并将之与每年优秀心理委员的考核评比相结合,成为我校心理委员督导工作的一种新探索和新尝试。2.朋辈心理咨询

朋辈心理咨询是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第二个层面,主要是对有较重的心理困惑,却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求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的部分学生提供服务。主要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发挥其作用:一是在朋辈咨询室定期接待学生来访,帮助同学处理一般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协助专业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二是识别心理障碍、神经症及精神病,及时做好危机情况汇报工作;三是协助心理咨询专职教师进行危机处理及预后工作;四是开展团体咨询活动;五是做好电话咨询及网络咨询留言回复工作。(1)朋辈心理咨询员的选拔和培训

与班级心理委员相比较,朋辈心理咨询员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掌握系统的心理学知识,有较好的心理学基础,懂得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技术和基本方法,因此我校朋辈心理咨询员均从心理学专业高年级学生中选拔。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对报名者进行相关问卷测试和团体面试,从中选拔出适合朋辈心理咨询工作的学生。一般认为,朋辈心理咨询员应具备共情、积极关注、尊重和温暖、诚实可信等素质,同时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基本方法有较好的把握。

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培训均采用课程式培训的形式,对于个别咨询的基本技术与团体咨询的基本实践操作进行系统式的训练。课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为主,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心理剧等多种形式让朋辈咨询员在体验中感受、深化朋辈咨询的理念与具体方法。并在上岗前安排见习咨询,由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对朋辈咨询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个案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通过现场观摩实际咨询过程,提高其朋辈咨询的实际能力。(2)朋辈心理咨询员的督导

我校朋辈咨询员的督导以导师制的形式展开。即每次朋辈咨询员为学生提供朋辈咨询服务后做好个案记录,由专业教师及时督导,并对朋辈咨询员在咨询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安排集体讨论、分享,提高朋辈咨询的技能,更好地把握咨询的方向。对朋辈咨询员由于咨询产生的一些困扰也予以及时关注与解决,保证朋辈咨询员能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朋辈咨询的工作中去。关于电话咨询和网络心理咨询部分,也由心理咨询专职老师不定期地对朋辈咨询员进行指导和探讨,进一步提高其专业水平。3.朋辈心理互助

大学生心理社团成员具有来源广泛、与同学联系紧密、充满热情、志愿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等突出优势,近来年逐渐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势力。大学生心理社团能起到朋辈心理互助作用,可以成为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第三个层面,在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中发挥其补充作用。

我校的心理社团主要有校心理健康协会以及各二级学院下属的各种心理健康社团。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近年来联合这些社团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心理知识普及活动。尤其是每年联合举办“心理健康月活动”,通过心理讲座、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电影赏析、现场问卷测试以及心理班会、心理剧观摩等活动,在全校师生中产生积极的影响,普及了心理知识,充分达到了朋辈心理教育的效果。由校心理健康协会定期主办的“心理沙龙”(心理互助小组)工作,就入学适应、压力应对、人际交往、情绪管理以及职业选择等问题展开自由的交流和讨论,使朋辈之间的思想情感得到充分的交流和释放,也进一步达到了促使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效果。

三、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效果探析

本研究对于朋辈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估采用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对朋辈心理教育工作效果实施过程评估,即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填写个人工作小结和感受,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对于朋辈咨询员的工作效果实施效果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实际得到协助的程度;(2)对于咨询员刚才工作的评价。每个项目有9-10个问题,采用六级评分方法,对上述两个项目进行定量评估。

1.朋辈心理教育的效果

首先,对于班级心理委员整支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成长有极大的帮助。例如有同学在感受谈到:“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助人常乐。其实帮助别人不仅快乐,而且也是在帮助自己,为别人解答困难时自己的难题也相应的得到了解决,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在心理委员的工作中,我感觉做到了一个最本质,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耐心倾听。比如以前我都很习惯说:“如果我是你,我会”,我错误地把“共情”理解为“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经常非常“体贴地”为别人出点子。现在我才知道这是朋辈辅导中地一大忌讳。”另一位同学提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但我都要和他们相处。在朋辈辅导的过程中,我突然感受到两个字:宽容。”

其次,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对于丰富班级同学的心理卫生知识、促进班级同学和睦团结、提升全班同学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有位工作了三年的心理委员,在其工作总结中谈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现在班级的同学都很上进,有的在准备考研,有的在为找工作而准备,还有的在为飞越重洋而奋斗!大家都有自己人生的精彩打算和宏伟计划,都在为自己的人生梦想而努力。在集体生活中,尤其是在大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了紧张与繁忙是我们每天生活的特别写照,在频繁的人际交往中有误会和摩擦也是再所难免的事情。因此,在大学时代的校园生活和学习中如何温馨的与他人相处是我们在跨入社会工作岗位前最重要的课题,而且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2.朋辈心理咨询的效果

对于朋辈咨询员为广大学生提供的咨询服务效果,本研究通过让来访学生在咨询结束后填写《晤谈感受表》的方式来进行评估。在“实际得到协助程度”上,接受朋辈咨询服务的学生80%表示“减少了自己的担心、焦虑或不安”,“了解到自己的观念不一致或知行不一致的矛盾和冲突”;60%的同学表示自己“通过咨询增加了解决困难的信心”;45%的同学表示自己“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技巧或方法”。在“对于咨询员刚才工作的评价”上,80%以上的同学表示“在谈话中,觉得自己被尊重、被关心”、“咨询员是完全可以信任的”“咨询员对我的困扰可以了解”。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朋辈心理咨询对于需要求助的大学生的有效帮助可以得到初步的体现。

我校近年来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证明,朋辈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显著成效的。但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各方面均未完善。因此,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及解决。如朋辈辅导员的素质培训的有效性、朋辈辅导工作不同层面的效果分析等,由于研究实际工作的局限,以上几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仍需要后续工作展开进一步的实证统计分析和研究。

一、朋辈心理辅导及其特点(一)朋辈心理辅导概述

朋辈心理辅导起源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学校针对大学生的咨询与辅导服务因专业人员缺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1969年威兰德发表了首篇朋辈心理辅导领域的论文。随后,在美国、加拿大许多高校、中学都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和实践。[1]在我国,朋辈心理辅导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受到有关学者的重视,浙江、广州地区部分高校最先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尝试。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在转变和更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观念与方式,纷纷引进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使其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普遍认为,朋辈心理辅导

(peer-counsel-ing)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形式,是指由受过训练或受过督导的非专业人员(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周围年龄相当者中开展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服务,就当事人提供的情况和要求,与当事人一起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商讨,帮助当事人更有效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朋辈心理辅导主要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认为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一切助人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可以把朋辈心理辅导理解成是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活动,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只是带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心理助人活动,是“准心理辅导”(Para-counseling)或者“非专业心理辅导”

(ParaprofessionalCounseling)。朋辈辅导员主要是给予当事人安慰和支持,基本不涉及深层心理问题的处理。就高校而言,大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助,主要是指同学之间相互的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其目标是通过有效辅导,最终实现当事人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半专业”的心理助人模式,它具有以下特点:1.友情效应

朋辈心理辅导所反映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同学与当事人之间的友谊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辅导的沟通和深入,是其他关系无法代替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本身对各年龄段同学情绪变化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辅导原则、辅导技巧,因而又比简单的朋友疏导更为有效。2.时效性强

专业心理辅导过程首先需要辅导员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并对当事人有一定了解,这需要较长时间,而朋辈心理辅导员所花的时间要少许多,他们就生活在同学们的身边,很容易为同学所接受,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此外,朋辈心理辅导员往往与当事人共同生活和学习在一起,同学之间的问题,他们可能发现得比老师还早,对实施监督以及改善环境都极为有利。3.简便易行

与严格意义上的心理辅导相比,朋辈心理辅导受时间、地域、语言等因素的影响较少。在与同学的共同生活中,只要朋辈辅导员发现问题便可随时随地进行辅导,既不需要预约时间和特殊的场地,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可见,朋辈心理辅导员与当事人大多是年龄相近、有着共同价值观念与生活的朋友或同辈,具有鸿沟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等先天的优势。[2]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索

实践表明,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并加以积极引导,心理互助的效果是明显的,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意义不可低估。

(一)构建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网络

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网络,即学校一级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学院一级成立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在每个学生班级增设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原则上在学生自愿、辅导员推荐的基础上产生,归入学院一级朋辈互助队伍中,并给予必要的系统培训。这样一个多级心理教育阶梯,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不同层面,比较系统地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中得以普及化和规模化。(二)选拔和培养朋辈心理辅导员

一支合格的朋辈辅导员队伍是开展朋辈心理互助的前提,因此对人员的选拔、培养和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特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专业知识和技术;对心理辅导工作有浓厚兴趣与热情,有责任心;具有相对稳定健全的人格,为人真诚,亲和力较高,善解人意,关心他人;思维清晰,善于倾听;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组织学生团体活动的经验等。招募时,通过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面试对报名学生进行筛选,兼顾考虑性别、专业、年级、班级、宿舍等因素,确定朋辈心理辅导员人选。招募后,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基本知识、大学生心理发展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培训,特别注意增强情景性体验。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见习和实习,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模拟咨询,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体会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提高心理咨询的技巧,培养处理实际问题和偶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经常性召开例会交流咨询技巧、进行案例分析,观摩心理电影、开展专家讲座、沙龙讨论、读书报告等,不断提高心理辅导的相关技能技巧。另外,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还要定期对朋辈辅导员进行督导,并建立和完善效果评估与激励机制,注重对他们的考评与奖励。

(三)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下,根据求助对象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团队,通过共同探讨、训练和引导,促进团队成员共同发展,解决求救对象存在的心理问题。团体辅导主要以生动活泼、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为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潜移默化性。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所普遍关心或部分同学所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效的,如怎样提高自信心,如何处理宿舍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情感问题等,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往往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创设宽松的氛围,也有助于相互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朋辈个体辅导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可以实行轮流值班制度,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辅导和面谈等形式进行。通过个别辅导,及时帮助同辈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矫正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发生。而倾听者在助人的同时也升华了友谊,改善了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促进了“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朋辈个体心理辅导不同于专业的心理辅导,在专业水准、方法上和专业的心理辅导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且有的同学有了心理问题时可能害怕和老师谈,而一味地相信朋辈互助,这样就很有可能造成贻误。

(四)广泛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与心理特色活动。依托朋辈团体开展各种心理互助活动,这是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带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编印刊物、橱窗、板报、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月(周),举办朋辈心理讲座、朋辈心理剧、朋辈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演讲征文、趣味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赏析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调适技能,营造“关注心理、关爱自我”的校园氛围。(五)注重建立基层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机制

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是深入班级和宿舍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中坚力量,他们立足于本班,及时反馈同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承担着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后期跟踪工作: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向同学们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援助设施;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主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当发现有学生处在心理危机、应激状态或发现心理明显异常学生时,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反应情况,或转介当事人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同时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后期跟踪与援助工作,便于及时发现有关情况,帮助其恢复心理功能和保持心态平衡;建立定期反馈制,每隔两周或是一个月,班级心理委员要以书面形式向学院朋辈心理辅导中心进行信息反馈,其内容包括:同学们关心的学校适应、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班级管理、恋爱等问题;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等级评定,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心理干预方式。通过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不仅使得同学们的各种意见得到反馈,把某些可能的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而且也为朋辈心理互助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9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