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6:30:28 | 移动端: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1、各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根据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

(1)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

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2)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3)性质和功能不同的项目,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出外;(4)财务报表的资产和负债项目的金额、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的金额一般不得相互抵销;(5)当期财务报表的列报,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期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3、财务会计报告的提供对象

本单位、本单位有关财务关系人(投资人、债权人),以及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财政部门、

税务部门等)。、财务会计报告的提供期限

企业至少应当按年编制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的,应当披露年度财务报表的涵盖期间,以及短于一年的原因、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以不同的依据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实际上是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必须依法制止和惩治。6、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依据、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等具体要求,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扩展阅读: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方法

\/ckkt_p16.htm第十六章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方法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会计报表的编制依据、编制方法,以反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编制方法,以及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目的及编制依据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半年末、年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这是一张静态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会计恒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出来。由此可见,资产负债表是根据编报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年初数”栏内各数据,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年末数”栏内所示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该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上一年不一致,应对上年末该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规定加以调整后,再列入本年度该表“年初数”栏内。资产负债表中“年末数”栏内各项数据的填列方法归纳如下:(一)可以根据总账账户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的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大多数项目,根据相应的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包括: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坏账准备、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未交税金、其他未交款、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项目。

(二)需要根据几个账户的期末余额加总后再填列的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有些项目,不是对应于一个会计账户,而是对应于几个会计账户,这些项目需要对对应的几个会计账户的期末余额进行加总,再填列表中。包括:(1)“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填列。(2)“存货”项目,应根据物资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产成品、生产成本等总账科目的期末借贷金额相抵后的差额填列。(3)“待摊费用”项目,应根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若其为借方余额)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填列。(4)“未分配利润”项目,l至11月份应根据本年利润减利润分配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年末编制年度资产负债表时,则根据“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余额直接填列。

如果企业年度发生亏损,则“未分配利润”项目应以“-”号列示。

(三)根据有关明细账的余额分析填列或根据总账账户余额的方向分析填列的项目。资产负债表中有些项目,要根据其明细账的期末余额进行填列或根据总账账户的余额方向填列,这些项目包括:(1)“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在“应收账款”项目反映,贷方余额在“预收账款”项目反映。(2)“预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在“应收账款”项目反映,贷方余额在“预收账款”项目反映。(3)“预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在“预付账款”项目反映,贷方余额在“应付账款”项目反映。(4)“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在“预付账款”项目反映,贷方余额在“应付账款”项目反映。(5)“预提费用”总账借方余额在“待摊费用”项目反映,贷方余额在“预提费用”项目反映。

(四)根据明细账账户的有关内容分析填列的项目。

在资产负债表中有些项目需要根据有关的明细账账户的内容分析后填列,这些项目包括:(1)“待摊费用”科目中,企业的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及大修理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在“长期待摊费用”项目中反映;其余在“待摊费用”项目中反映。(2)“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中,属于流动资产损溢的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项目中反映;属于固定资产损溢的在“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项目中反映。(3)“长期投资”科目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债券,在流动资产类下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项目中反映;其余在“长期投资”项目中反映。(4)“长期借款”科目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在流动负债类下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内反映;其余在“长期借款”项目中反映。

需要说明的是,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已对上述有关项目作了部分调整,具体调整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编制资产负债表要注意哪些问题?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格式有账户式、报告式和财务状况式三种。其中,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列示资产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左右两方的合计数保持平衡。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应用最广,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要求采用的就是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

不论是何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在编制时,首先需要把所有项目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以适当的顺序加以排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就是按流动性排序的资产负债表。它首先把所有项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部分,并按项目的流动性程度来决定其排列顺序。

资产项目按其流动性排列,流动性大的排在前,流动性小的排在后;负债项目按其到期日的远近排列,到期日近的排在前,到期日远的排在后;所用者权益项目按其永久程度高低排列,永久程度高的排在前,永久程度低的排在后。.利润表的编制目的及编制依据是什么?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如月份、季度、半年度、年度)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该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所有收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与所有费用(包括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等),并主要依据会计的收入实现原则和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计算企业在该会计期间的利润或亏损。由此可见,利润表是根据编制期间的损益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填列的。.利润表的编制方法是什么?

编制利润表,要按照我国企业利润表的格式要求,表中一般设有“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两栏,具体应做到:

(一)表中“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

在编制月度报表时,应根据有关损益类账户的本月发生额分析填列;在编制中期报表时,应将“本月数”栏改为“上年同期栏”,填列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制年度报表时,应将“本月数”栏改为“上年数”栏,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如果上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本年度利润表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报表的“上年数”栏。报表中的“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二)表中各项目主要根据各损益类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分析填列,不能根据这些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因为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收入、费用账户在期末经结转后,余额为零。编制利润表时,还有几点需注意:(l)“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反映企业主营业务以外其他业务收入扣除其他业务成本后的利润,应根据“其他业务收入”减“其他业务支出”总账科目本期发生额的余额填列。(2)“投资收益”项目,若为投资损失,则本项目以“-”号填列。(3)“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反映企业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事项而调整的本年利润数额,应根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总账科目本期发生额分析填列。若为调整以前年度损失,则本项目以“-”号填列。.利润表中的所得税是如何计算的?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求得的。因为,在会计实际操作时,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时常存在差异。其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目的不同。企业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为了达到财务会计的目的,即尽量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它是根据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和收入实现原则来确定利润总额。而应纳税所得额则是实现税收的目的,即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确定企业应缴纳所得税,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显然,税前会计利润的计算严格地受财务会计报告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的限制,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则受国家税法的约束。两者产生的差异一般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类。前者是某些项目在一种计算中适宜于包括在内,但在另一种计算中却要求除外。例如,某些捐赠支出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扣除,但在计算税前会计利润时则可以扣除。且这种差异在以后会计期间不能转回,因此称为永久性差异。后者是某些项目在计算确定某种金额时,包括在不同时期的计算之中。例如,会计政策规定,当产品或劳务已经提供,且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即可将其收入计入会计收益,但税法则可能准许在收回现金后才计入。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中的这些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最终是一致的,但是计入的时期却不一致。这种发生于本期,但能够在以后的一个会计期间或若干个会计期间转回的差异称为时间性差异。

对于永久性差异,在会计核算中,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及会计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十纳税调整增加额一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例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工资支出、业务招待费支出),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例如,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

纳税调整减少额主要包括按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的未弥补的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企业应交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交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采用应付税款法,不管税前会计利润多少,在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额时,均按税法规定将税前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据以计算应交所得税,记入“所得税”账户。无论企业如何核算收入或费用,均不影响记入本期的所得税金额,影响的只是税后净利润。因此,在应付税款法下,“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和财务会计报告上税前会计利润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现适用税率的负担水平。但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主要存在永久性差异,因此,普遍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纳税影响会计法,即计算当期税款费用时,以税前会计利润为基础,但计提应付税款准备时,却以应纳税所得额为依据。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所得税视为企业在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种费用,并随同有关收入或费用计入同一会计期间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在会计核算上,除设置“所得税”账户外,还应设置“递延税款”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金额。该账户借方登记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应纳税所得额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金额;期末贷方(或借方)余额,反映尚未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所得税核算中的具体应用。在企业经营的整个期间内,由于政府会开征新税或者改变企业所得税的适用税率。因此,在不同的纳税年度,纳税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递延税款如何在不同的年度内转销,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目前有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方法从略)。.利润分配表的编制目的及编制依据是什么?

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对实现净利润以及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的分配或者亏损弥补的会计报表。它是一张年度动态会计报表,也是利润表的附表,说明利润表上反映的净利润的分配情况(或净亏损的弥补情况),从而了解利润的分配去向,以及年末分配利润的数额。

利润分配表编制是从净利润开始的,在净利润的基础上,经过三个层次的计算,揭示净利润的分配过程。第一个层次是,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年初未分配利润及其他转入,即可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第二个层次是,对可供分配的利润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以及其他各项基金后,得到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第三个层次是,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减去支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支付普通股股利等后,即为未分配利润。.编制利润分配表要注意哪些问题?

利润分配表中的有关数字,主要来源于“利润分配”科目所属各个明细科目的本年度发生额。所以在编制利润分配表时,应对“利润分配”科目所属各个明细科目的发生额进行分析,然后据此编制利润分配表。

由于利润分配表以利润表最后一个数字“净利润”开始,“未分配利润”终止。而该“未分配利润”数额应与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的未分配利润数额相一致,反映报表与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把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

在编制利润分配表时,企业如因以收购本企业股票方式减少注册资本而相应减少的未分配利润,可在报表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下增设“减:减少注册资本减少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国有工业企业按规定补充流动资本,可在本表“利润归还投资”项目下增设“补充流动资本”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以利润归还借款,单项留用利润等,可在“补充流动资本”项目下单列项目反映。.现益流量表的编制目的及编制基础是什么?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的报表。它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真实地反映企业当期实际收入的现金、实际支出的现金、现金流入和流出相抵后的净额,从而分析利润表中本期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正确地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为了正确的计算企业当期的净收益,合理负担费用支出,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要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在本期入账。以此为基础,利润表中的销售收入,有一部分属于企业的应收账款,当期并未实际收到;有一部分费用支出,当期并未实际支付,期末计算出的净利润并不是企业当期实际流入的现金。因此,有些年份会出现净利润较大,企业却现金短缺;而有些年份净利润较小甚至无净利润,现金却不短缺。企业能够用于生产经营周转的是实际拥有的现金,只有正确地反映企业现金的净流量,才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正确的信息。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概念,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具体地讲,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一般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较小的投资。.编制现金流量表自哪些方法?如何编制?

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量的大小及复杂程度,一般采用工作底稿法、T型账户法或直接根据有关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制。(一)工作底稿法。

工作底稿法是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结合有关科目的记录,对现金流量表的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一种方法。其编制步骤是:

第一步,将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过入工作底稿的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

第二步,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调整分录大致有以下几类:第一类,通过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有关收入和费用转换成现金基础;第二类,涉及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筹资项目,反映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第三类,将利润表中有关投资和筹资方面的收入和费用列入到现金流量表投资、筹资现金流量中去。此外,为了核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末数变动情况,虽不涉及现金收支,也需编制调整分录。

在调整分录中,有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事项,并不直接借或贷记现金,而是分别计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项目,借记表明现金流入,贷记表明现金流出。

第三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中的相应部分。

第四步,核对调整分录,借贷合计应当相等,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加减调整分录中的借贷金额以后,应当等于期末数。

第五步,根据工作底稿中的现金流量表项目部分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二)T型账户法。

T型账户法是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结合有关科目的记录,对现金流量表的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通过“T型账户”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一种方法。其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为所有的非现金项目分别开设T型账户,将各自的期末数和期初数过入各该账户。

第二步,开设一个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型账户,每边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左边记现金流入,右边记现金流出。与其他账户一样,将期末数和期初数过入该账户中。

第三步,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结合资产负债表分析每一个非现金项目的增减变动,并据以编制调整分录。

第四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各T型账户,并进行核对。该账户借贷相抵后的余额与原先过入的期末、期初数应当一致。

第五步,根据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型账户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三)现金收支表法。

现金收支表法是企业根据日常发生的现金收入、支出的具体情况按期(日、旬或月度)编制现金收入与支出报表(一般开设4页)。按现金收支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逐笔逐项登记,于年末按累计的各个项目发生额直接编制现金流量表。其编制步骤是:

(l)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月初余额填入第一页第一行的“本年累计数”栏内。(2)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有关记账凭证和部分账簿的记录,按期(每日、每5日或10日)登记现金收入与支出中的“本月数”栏。(3)按月汇总各个事项的本月数额,将各项目每月汇总的金额填入“本月数”栏下的“合计”小栏内。

(4)将本月各项目的本月合计数与上月的现金收入与支出报表中“本年累计数”栏内相应栏目的金额相加,填入本月现金收入与支出报表的“本年累计数”栏目。

(5)分别汇总各个类项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并以各个类项的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求出其现金净流量,填入各类的现金净流量一行所对应的“本年累计数”栏内。(6)汇总各个类别的本月现金净流量,计算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额”,并填入本年累计数栏下。

(7)核对本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额”项目。其方法是:以第1页“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初余额”加上第4页“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减少额)”,应当等于在该项目下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其计算公式是: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初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额。(8)年末,根据编制的12月份现金收入与支出报表中各个类项的本年累计数等,正式编制现金流量表。.在实际工作申,如何选择适合本单位特点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中,工作底稿法的优点是能够在一张表内完成编表的全部工作,而且一目了然,便于上下核对。它适用于企业业务量较多的情况下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T型账户法的优点是,核对各个账户的数字正确与否时十分快捷,便于查找错误,而且使用简便,它在企业业务量不多的情况下采用是非常实用的。现金收支报表法的优点是数据取得方便,填列方法简便,有利于明确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加强现金控制,平衡企业财务收支,它适用于我国企业现实的会计工作基础,效果较好。.如间检查现金流量表编制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一)在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根据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簿、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填列工作底稿,在这个工作底稿上需要进行下列内容的核对,以检查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结果是否正确,以便正式编制现金流量表。

(l)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核对。首先,将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期末、期初的增减变动额,及其借贷方向与各自行内的工作底稿分录的借方金额(合计)或贷方金额(合计)或借方金额(合计)与贷方金额(合计)的差额逐一核对,检查是否金额相等,方向一致。然后,将资产负债表项目下各个项目的工作底稿分录栏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分别进行纵向汇总,做到借方总合计数与贷方总合计数相等。

(2)利润表项目的核对。首先,按照利润表各个项目的本期数同各自行内的工作底稿分录的借方金额(合计)或贷方金额(合计)或借方金额(合计)与贷方金额(合计)的差额逐一核对,检查是否金额相等,方向一致。然后,分别对利润表项目下各个项目的工作底稿分录栏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分别进行纵向汇总,做到借方总合计数与贷方总合计数相等。(3)现金流量表项目的计算和核对。首先,把现金流量表每个项目的工作底稿分录栏内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分别加总,再相减,以计算出各个项目的本期数,并把它填列在“本期数”栏内;然后,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大类计算出各自的现金流量净额,并填入“本期数”栏内。(4)对现金流量表项目工作底稿栏内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分别做纵向汇总,其结果应为: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根据其稽核结果以及借方合计数与贷方合计数各自平衡,来证明所编制的工作底稿在数字上是正确的。在计算和调整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有关项目的金额上,是将补充资料第二部分“将净利润调节为经济活动的现金流量”的内容,把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部分是按照另外一种列表方向,即“间接法”来反映现金流量的变化的。在运用工作底稿技术中的调整分录方法中,利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有关业务资料,编制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调整分录,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类项的金额,它须与直接法工作底稿的计算结果相等,以证明调整分录的正确。在此基础上,正式编制现金流量表。

(二)在采用T型账户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要设置T型账户,分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各个项目的变动。

首先,要设置T型账户,将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的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差额,以及利润表各项目数额,过入相应的T型账户内,还需增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等T型账户;然后,分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各个项目的变动额,编制调整会计分录。检查其结果是否正确的步骤为:(l)根据上述编制的调整分录登记有关T型账户,并进行核对。经核对,各个账户借贷金额相抵后的余额与原过入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方向一致,金额相等。(2)将上述调整影响现金流量的分录分别登记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等T型账户内,此时,他们的借方金额合计与贷方金额合计都有差额;然后,将上述三大类T型账户的借贷方差额,分别转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型账户内;结转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四个T型账户均结平,以证明调整分录的正确。(3)根据上述四个T型账户的结果,正式编制现金流量表。.除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外,是否还需要编制其他报表?如果需要还有哪些?如何编制?

企业除需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主要会计报表外,还需要编制其他有关会计报表附表。

会计报表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其中,反映经营成果的附表除利润分配表外,还包括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分部报表等。反映财务状况的附表主要有: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等。在企业,尤其是从事产品制造、加工的工业企业,加强成本控制,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绩效水平十分重要。还需要编制成本费用方面的会计报表,例如,商品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存货明细表、固定资产变动与结存表、在建工程明细表以及有关各种费用明细表等,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分析的使用。以下主要介绍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及分部报表。(一)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反映企业各项减值准备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该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通过该表提供的信息,可以了解企业一定期间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及其余额情况,分析其变动原因及预测其未来的变动趋势。

该表按照资产减值准备的类别,分别设立八类项月,每类项目又分设“年初余额”、“本年增加数”、“本年转回数”和“年末余额”四个栏目,各项目分别根据“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科目的年初余额、年末余额及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二)分部报表。

分部报表是反映企业各行业、各地区经营业务的收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资产总额及负债总额的报表。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业务分部报表和地区分部报表。凡是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一的,应当纳入分部报表编制的范围:(l)分部营业收入占所有分部营业收入合计的10%或以上(营业收入指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分部营业利润占所有盈利分部的营业利润合计的10%以上,或分部营业亏损占所有亏损分部营业亏损合计的10%或以上。

(3)分部资产总额占所有分部资产总额合计的10%或以上。

分部报表应根据企业所属的各个子公司、分公司或分部提供的报表中的有关数据分析填列。如果母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一并提供,本表只需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上编制。分部报表中的“对外营业收入”和“对外营业成本”是指各业务分部对整个企业以外的单位销售所产生的收入、成本;“分部间营业收入”和“分部间营业成本”是指各个业务分部之间的销售业务所产生的收入、成本等。

对外销售成本与分部间销售成本,可以按照对外营业收入占全部业务(地区)分部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进行分配。企业对于成本的分配,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法在各分部间进行分配。

报表中的各分部资产总额,是指各分部在其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并可直接归属于各该分部的资产总额;各分部负债总额,是指各分部的经营活动形成的,并可直接归属于该分部的负债总额。.会计报表附注何时需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一般在编制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编制。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需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从其规定。

会计报表附注包括所有在会计报表内未提供的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有关的、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会计报表且可以随同会计报表一同报出的重要信息。会计报表附注一般包括企业简介、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主要的会计政策、会计报表项目注释、分部情况和重要事项揭示等内容。编制时,没有统一的格式及要求。(一)关于不符合会计假设的说明。

如果违背了基本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须予以披露,并说明原因。例如,本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目前已资不抵债,濒临破产边缘,因此在会计报表的编制上,不采用持续经营假设,而根据清算会计的原则编制。(二)关于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会计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披露会计政策是会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发生变更时,企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政策变更内容、理由、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理由、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及更正金额。

(三)关于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注释。

除需对应收账款、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作出明细说明外,对少见的报表项目或报表项目的名称反映不出相关业务性质或报表项目金额异常的需要说明其原因(例如,当企业资产、负债项目出现负数时),以及会计报表中无法表述的重要项目作详细说明(例如,关联方如为企业时,不论他们之间有无交易都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四)关于重要事项的揭示。

对于承诺或担保事项(例如,对债务单位提供担保)、或有事项(例如,未决诉讼、已贴现商业汇票)、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例如,已确定获得或支付的赔款)、重大资产转让或出售以及重大融资和投资活动等,均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会计报表编制完成后,如果在报出之前发生对上期调整的业务,应该如何处理?

企业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报告年度损益的事项,以及本年度发生的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的调整应当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指对企业本年度发生的影响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所作的调整。企业调整增加的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减少的以前年度亏损,借记有关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企业调整减少的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增加的以前年度亏损,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企业由于调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减少以前年度亏损而相应增加的所得税,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由于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增加以前年度亏损而相应减少的所得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经过上述调整后,应同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借方余额,作相反会计分录。结转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应无余额。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应调整本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或上年实际数,企业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调整报告年度损益的事项,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9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