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氛围 培养居民素质-和谐社区建设总结
谐社区建设总结
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居民素质
宁波市和奉化锦屏街道居敬社区
居敬社区地处奉城北部,成立于201*年10月,由四个居民区组成,共分十二个居民小组。社区总面积0.43平方公里,常住户数3031户,常住人口7389人,共建单位11家。社区建立党委,共有150名在册党员,下设5个党支部,四个居民小区各设立党支部,一个为非公企业(捷达物业公司)党支部。社区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围绕和谐社区创建目标,多方凝聚社区建设力量,着力提高广大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社区201*年被命名为奉化市文明社区,201*年被命名为宁波市文明社区,201*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社区。社区还相继被评为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社区、全国敬老模范社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浙江省绿色社区、浙江省百佳社区居委会、浙江省科普示范社区、浙江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浙江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等称号。总结经验,我们创建和谐社区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创建氛围
1、加大创建力度,建立创建运行机制。创建工作得到市、街道两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了对社区硬件建设的投入,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也形成了同创共建的良好氛围,积极支持和谐社区建设。社区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制订了创建规划,并把责任分解到人,确保落实。
2、扩大基层民主,加强自治组织建设。在调整社区设置、成立新型自治组织、充实社区干部队伍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着手,抓好自治组织建设。一是建立了社区、居民小区、居民小组、楼群四级工
作网络。二是形成了以成员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社区共建理事会为议事监督机构,社区居委会为日常工作机构的社区自治工作机制。三是建章立制,建立了定期报告、居务公开、服务承诺、包区管理、考核评议等居委会工作制度,制订了《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四是做好社区基础工作。摸清基本情况,建立工作规范,使用社区管理软件,基本数据、文件资料逐渐进入电脑,与就业、户籍等部门信息共享,使社区服务与管理逐渐向规范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3、促进资源共享,形成良好共建氛围。建立了社区共建的有效机制,有关部门、社区单位、社区中介组织(包括各群团组织)和居民四个层次的社区共建活动全面开展。特别是11家社区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场所,资源共享,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与居敬小学开展的居校共建。学校向社区开放了操场、教室等资源,为居民的晨练活动和社区的大型会议提供场地。社区为学校的法制教学、少先队开展“走进社区”活动、暑期教学等德育教育提供条件,双方联合开展了“我爱我家”征文比赛、“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社区青少年与奥运火炬手交流会等活动。
二、培育社会风尚,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
1、建立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建立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文化教育委员会、青工委、关工委等组织网络,成立了社区业余党校、市民学校、法制学校、人口学校、老年学校、绿色学校、妇女之家、文艺培训基地等教育阵地网络;黑板报、宣传窗、阅报栏、等宣传阵地网络,并创办了《居敬社讯》。社区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围绕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这一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组织居民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大家谈”、“我看不文明行为”、“无毒社区创建”等活动;举办“党史知识”、“婚育知识”、“法制宣传”等知识讲座。各学校开展了教育培训活动,如“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讲座”、“老年人健康讲座”、“婚育健康讲座”、“学习科学发展观讲座”、“国际国内形势讲座”等。建成了的社区宣传画廊、科普画廊、廉政画廊、电子显示屏等也成为社区居民关注的亮点。《居敬社讯》每月一期共出刊了98期,每期发行1000余份,成为社区内外沟通的
有效载体。发放文明创建、道德规范等宣传资料共3201*余份。
2、着力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建立楼群联络员网络,把握居民群众思想动态、意见建议、人员动向等实时掌握,对小区停车、架空层住人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专题研讨。二是建立包片负责制度以及群众思想工作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伸到居民家庭,基本上做到了思想疙瘩有人解,家庭困难有人帮,邻里纠纷有人劝,事故隐患有人除。三是多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一是积极开展文明楼群创建活动。社区建立了一支350多名的楼群联络员队伍。筹资2万余元,在三个小区的楼道安装了“居民之窗”,还在楼道挂上了公民道德宣传牌。同时,通过制作邻里亲情卡,开展楼群文化活动,发动更多的居民参与楼群建设,极力营造温馨和睦、守望相助的邻里氛围。二是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创新思想工作的载体。如社区妇联的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学习型家庭”等评先活动,讲文明、爱文明的家庭逐渐成为社区中的主流。社区团支部、青工委、关工委联手建立以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网络,开展了“青年文明进社区”、“争做文明小公民”以及“暑期校外教育”等活动。计生协会开展了婚育新风活动。通过积极倡导,逐渐在社区形成了互相关爱、守望相助的良好风尚,居民之中,出现了许多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以及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动人事迹。
三、改造人居环境,营造整洁有序的居住环境
1、完善社区管理工作。为营造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我们三管齐下,加强小区环境管理工作。一是建立了日常保洁护绿等管理队伍。物业小区配备了物业清卫工,绿化工;非物业小区配备了社区清卫工。另外还建立了以物业小区保安为主,社区志愿者义务参加为辅的卫生巡逻队伍。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经常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清除乱张贴,打扫环境死角等志愿者活动。三是开展经常性的整治活动。我们与城管、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联合开展多次小区综合执法活动。
2、加强社区环保工作。我们在和谐社区的创建活动中,更加重视社区环境的建设。一是加大了宣传力度,开展环保讲座活动,制作固定的护绿标语牌等。三是建立了以居民骨干,社区党员为主的环保志愿者队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保活动。还与居敬小学等学校联系,开展了青少年护绿活动。四是适量投入,改善硬件环境。
3、健全社区综治网络。加强设施建设,对小区进行了半封闭管理。建起了社区警务室、综治室、司法服务站、交通管理站等三室二站设施,配备了社区民警和社区综治负责人员,成立了15支群治群防队伍,形成了社区保安、夜巡队等专职队伍和志愿者组成的义务巡逻队,实行了治安全天候管理。为提高综治人员和队伍成员的整体素质,或由社区民警担任师资,或请消防、律师等有关专业人员讲课,多次组织社区保安等治安骨干上培训课,并进行考试。
四、开展文体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
1、加强阵地建设,完善硬件设施。建立了社区综合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建起了社区门球场、露天舞台、健身路径。为给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晨练场地,社区内居敬小学的操场、保险公司的球场等资源也向社区居民开放。硬件设施的完善,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
2、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文化活动。社区通过参加上级培训等措施,建立了一支热心社区文化的文化辅导员队伍,并以他们为依托,或请有关专家,举办文艺讲座或培训活动。如腰鼓队、秧歌、太极拳、中国竞技麻将培训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3支文体队伍,如:太极拳、扇子舞、中国竞技麻将、腰鼓、健身球、激灵圈、门球队、象棋队、围棋队、乒乓球队、中老年舞队、羽毛球队、秧歌队、桥牌队等,其中对重点团队加强扶持。如为腰鼓队、秧歌队做了队服等。各团队都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和组织人员,为下步建立活动角,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打下了基础。
3、加强志愿服务,促进公益活动。积极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区利用在职党员多,高素质居民多的资源优势,建立了党员、居民骨干为主的社区志愿者队伍,目前共有志愿者500余名,除了参
加经常性的公益服务,如“义务植树”、“你丢我捡”、“清除乱张贴”、“义务巡逻”以及上街服务等公益活动,丰富社区服务作出了贡献。
和谐社区的创建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党员骨干和广大居民的密切配合下,在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社区工作者的团结协作下,社区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居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宗旨,以求实求新的工作态度,继续围绕创建和谐社区这一目标,不断推进社区各方面更上一层楼。
扩展阅读:小板桥街道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小板桥街道和谐社区建设工作
情况汇报
按照上级要求,我街道把小板桥社区列为和谐社区示范社区。小板桥社区按照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详和、保障有力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了各项工作,创建和谐社区,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建情况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按照昆办通201*90号《关于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专题调研的通知》、官社建办通201*8号《关于报送和谐社区调研材料的紧急通知》及官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1*1号《关于转发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和谐社区创建要求,我街道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及时制定了各阶段的工作目标。
(二)加强组织领导,在制度建设上有新突破
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始终把和谐社区创建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一是健全机构。成立了以街道书记陶平为组长的和谐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指导和谐社区开展创建工作。二是强化制度建设。确保工作开展有指导、有落实、有考核,整合社区各方力量,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三是充分发扬社区民主。社区居委会坚持依法自治,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在社区居委
会换届中,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的居委会班子,团结奋进,热心为社区群众服务,为社区居民办了大量实事。社区居委会通过召开社区居民会议、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广开言路,使居民群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积极为社区建设献策出力,自发参与社区建设。积极建立完善社区组织体系,组建了社区团工委、调解委员会、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青少年帮教小组、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小组等各类组织机构,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社区基本情况
小板桥社区地处昆明市东郊,既是小板桥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又是连接昆明新城和老城之间的主要交通枢纽,辖区面积2.16平方公里。居委会下设8个居民小组,现有常住人口4756人,流动人口12500人;其中,60岁以上人员占总人口数30%,18岁-60岁人员占总人口数60%;在职人员1210人,其中,机关单位人员110人,企事业单位人员500人,非公单位人员600人;社区党总支下设1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11人。驻社区单位28个,其中,机关事业单位9个,部队4个,企业4个,社会团体3个,学校4个,商业网点4个,卫生服务机构2个,文化体育场馆2个。
(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为构建和谐社区,小板桥社区群策群力,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基础建设,先后改造和新建了多项社区基础设施工程,社区居民生活和社区工作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小板桥社区基础设施设备完善,设有两委一站办公用房面积3100、一站式办公大厅面积100、警务室面积160、老年活动室面积1000、综合活动室面积201*、医疗室面积10000、图书阅览室面积50、室外活动广场面积6000、室外展示栏(设信息、公示、宣传、报栏等服务)10个、电话16部、彩电7台、DVD7台、照相机10部、电脑10台、传真机1部、复印件1台、打印机5台、网络畅通(电信宽带2M)。
二、总体工作(一)居民自治
有健全、规范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社区居民参选率、居民代表出席率均为100%。201*年按照区社区换届领导小组工作要求,社区对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全部进行了换届,依法选举社区主任、副主任、委员、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建立一社区一支部(总支),实现社区党组织党员工作全覆盖,成立了社区两委一会一中心,一年召开两次居民代表大会,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保障居民知情权。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社区居民对《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知晓率达100%。社区居民自治参与率为100%,群众意见处理率为100%,居委会年度完成率98%,居民建议和意见落实率及居民对居委会工作满意率均达95%,居民对“四个民主”的满意率均达90%以上。居委会每年定期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两次,社区居民听证会每年
举办两次,居务财务每年定期向居民公开两次,协调居民纠纷和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若干次。
(二)管理有序
有针对性地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对社区居民,通过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宣传公民礼仪,使“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逐渐转化为社区群众的自觉行为;对未成年人,通过在学校、社区开展模拟法庭、手抄报、唱法制歌、大手拉小手、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实现公民道德教育从小抓起;对流动人口,利用宣传栏、宣传单和各种咨询活动深入宣传婚育、安全防火、科普、法律等知识,提高外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社区归属感。驻社区共建单位每年为社区办实事若干件。现有社区民间组织3个,居民组织的登记备案率为100%,居民对物业管理能力满意率为90%。
(三)设施完善
按照社区建设要求,社区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并设置公示栏,社区居委会始终牢固树立“服务群众,奉献社区”的思想,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一是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社区建有文化站、计生服务站、人民调解室、老年之家、社区警务室、社区小游园等服务和活动场所,积极拓展居家养老、医疗卫生、就业再就业等社区领域。为方便社区居民生活,社区内设有具规模的超市4家。其中,社区人口普及计划生育率达90%,居民对社区服务满意率为95%。二是健全社会保险体系。为78名人员办理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为1950人办理了重大疾病保险,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
1个,社区“三无”(无法定赡养人、无固定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老人照顾率100%,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建档率100%。社区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率达到100%。三是把再就业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来抓。针对社区居民群众文化不高、劳动技能缺乏的特点,积极开展失地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共培训失地人员230人,教育动员失地人员转变择业观念,多渠道就业,近两年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35人,为6名失业人员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和贷免扶补就业资助,受到居民群众的好评。四是积极开展社区互助活动。积极组建青年志愿者、义工队伍开展助老、助学、助困活动,发动居民参与为重症儿童送温暖、为贫困地区捐款、抗旱救灾、抗震救灾捐款捐物等活动,营造了社区友爱互助的良好氛围。
(四)治安良好
社区治安稳定有序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有了良好的社区治安稳定,社区建设的其他工作才能有序开展,社区居民才能安居乐业。为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平安创建”作为社区工作的切入点,确立了“平安先行,整体提升”的发展思路,平安创建成效显著。一是完善基层基础工作。社区投入资金升级改造社区消防设施,社区消防建设更上新台阶。设立社区警务室16个,实施民警社区驻点、巡防制度,确保警力下移、前移,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及“打黑除恶”案件,促使发案率下降20%。并在社区成立综治维稳、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社区联席会议,通报社区治安稳定情况,就社区突出、棘手问题进行商讨,研究对策,及时上报处理。民事纠纷调解
率达100%,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0%。二是实施联动整治制度。街道、公安、城管、工商、治保、居委会联合行动,积极配合,根据收集到的治安线索、管理中存在问题集中整治,使社区环境不断得以提升。三是抓好安全防火工作。在辖内学校、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应急救援演练,利用社区宣传栏大力普及防火、防灾知识宣传,提高了社区单位和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四是在平安建设上下功夫、想办法,全方位编织“四张网”:一是群防网,整合社区民警、治保、联防等力量,依托辖区联防联动岗亭,实行24小时网格巡查、区域联动,有效地防范犯罪。二是技防网,依托辖区视频监控摄像头,全天候监控治安、防火情况。三是信息网,建立社区综治维稳信息员制度,建立社区居委会、辖区单位(企业)、商铺和社区居民“四位一体”的“报料网”,真正发现问题,及时整治隐患。四是物防网,因地制宜,增加各种防范设施,使“两抢一盗”及“打黑除恶”案件得到有效遏制。
(五)环境优美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模范城市、国家环保城市为契机,强化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社区环境景观建设,为居民群众营造一个优美、整洁、卫生、文明的生活环境。“门前三包”责任制签约率为100%,垃圾入箱(桶、袋)率为100%,新建社区绿化占地面积为35%,环保知识普及率85%,居民对环境满意率达90%。社区建成了多个多功能小游乐园,并积极开展绿化工作,在卫生保洁方面已建成8个公共环保厕所,31个公共垃圾房,对辖区内入滇河道
进行整治,城中村整治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无序建房得到遏制,社区环境干净、整洁、优美。
(六)文明详和
居民崇尚科学、热爱学习、邻里和睦、团结互助,我社区已创建成区级文明单位,各中小学均建立了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利用春节、敬老节、三八节、儿童节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充实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加强了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沟通联系,利用节日对老年人、少年儿童进行节日慰问。其中,社区精神文明宣传教育覆盖率为90%,社区居民参与精神文明教育率为85%,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或宣传橱窗10处,社区每年开展文明楼幢、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次数每年1-2次,社区根据居民的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教育培训活动每年4-5次,社区市民学校或教学点2个,社区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80%,社区业余文化体育活动辅导员为8人,社区每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3-4次,社区居民对和谐社区建设满意率为90%。
(七)保障有力
社区规模趋于合理,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通过换届选举,一批有事业心、工作热情高、工作能力强、政治素质好的人员充实到社区岗位上。社区党建工作覆盖率为100%,党支部每季度召开党员议事会1次,党员每年参与帮困、助残、敬老等活动3-4次,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各项活动率为90%,社区共驻共建协议率为80%,社区单位文化学习、文体教育、休闲娱乐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率为80%,居委会成员按社区规模配
备相应人数,社区专职社会工作师3-4人,居委会成员20人以上,缴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金率达90%,社区工作者每年参加各种培训时间7天以上,社区工作者均持证上岗,居民对居委会成员和社区工作者的满意率达95%以上,社区专职工作者大专以上比例为60%,社区专职工作者接受社会工作培训率为100%,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每百户超过30,居委会配有电话、电视、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拥有率为100%。社区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待遇经过多次调整,比过去明显提高,办公经费基本有保证,工作条件明显改善,几年来通过政府协调、社会赞助、社区自筹等途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的面积达到250平方米以上,并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开设了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等活动场所,以“和谐社区”建设为载体,完善了社区工作网络,社区医保网与市、区医保联网。
三、社区特色
小板桥社区居委会地处昆明市东郊,既是小板桥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又是连接昆明新城和老城之间的主要交通枢纽。由于社区区位的特殊性,小板桥社区正处于城市化变革的过程中,社区进行城中村改造,巩固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不仅是社区生活环境的变化还有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变革。为有效引导社区居民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小板桥社区建立了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室的建立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倡导了社区居民的文明生活方式,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小板桥社区文化活动室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设有棋牌室,健身房,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室,党员活动中心等,
并在文化活动室的后面建有休闲公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优美的环境吸引了社区老幼来此休闲娱乐。位于文化活动室中央的大舞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健身设施为社区居民提高身体素质提供了基础。总之,小板桥社区依托社区文化活动室,调动社区居民提高精神生活品质的积极性,着眼于未来,社区文化活动室将充分挖掘资源,创新工作特色,形成“一社区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创新模式。
四、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自治是社区基层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和措施,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本质要求。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媒体、社区宣传栏、宣传手册等方式,对和谐社区建设的意义和相关要求进行持久、广泛地宣传,让社区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和理解社区建设,形成“人人关心社区建设、人人支持社区建设、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发挥居民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主体作用,树立居民是和谐社区建设主体的意识。社区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内容丰富的各种社区服务,加强与居民的联系,做到经常走访居民,了解民情,提高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知度,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真正把社区建设成广大居民的和谐家园。
五、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管理全覆盖网络体系(一)坚持居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建立了党组织,以党建为龙头,推动居民自治工作逐步深入,形成“纵
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按照居民自治原则,民主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201*年居委会换届,在100%的社区中进行了换届选举。建立了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居民代表会议、议事协商会议、民主评议等工作制度,保证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管理、决策和监督权。社区各小组有居民自发组成的舞龙、舞蹈、合唱、太极等队伍,利用社区(小组)广场等设施开展活动,自娱自乐,定期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联欢晚会和各种主题活动,吸引居民广泛参与。
(二)突出以人为本,积极拓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和谐。建立了社区、小组纵向服务体系,社区、小组两级已建立了规模不等的服务中心,开通了社区信息服务综合平台。社区已设立便民服务站,开展“一站式”服务,方便居民办事。社区将“民思我想、民需我做”的工作理念贯穿于社区服务工作中,积极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与救助服务,为下岗再就业和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为残疾人康复训练提供帮助,为社区老人提供敬老、养老服务。社区设有警务室、卫生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指导站等便民机构,并通过促进居民创业,引入民资开设各种便民服务网点,建立社区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志愿者队伍,开展居民间的自助互助服务活动。社区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不仅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也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的凝聚力。
六、未来社区服务全覆盖
一是以社区党建为龙头,实施覆盖工程,构建“党群干群和谐”。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以“党建促创建”的原则,形成了以社区党支部为纵线,以辖区单位党组织为横线的“条块结合、纵横互动、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组织建设格局。结合社区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社区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积极发挥好社区党员的作用,通过开展“党员模范楼栋”、“认领社区绿地”、“每月奉献一日”等诸多活动,影响带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使“社区是我家、建好靠大家”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形成人人为社区着想、人人为社区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二是以维护稳定为前提,实施平安工程,实现“辖区秩序和谐”。社区从辖区实际出发,健全完善治安防范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社情信息网,不断充实和完善专兼职群防群治队伍。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加大矛盾纠纷调解力度,将人民调解工作延伸到楼院、楼栋和家庭,聘请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等为矛盾纠纷排处信息员和调解员。
三是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实施民心工程,推动“人际关系和谐”。狠抓教育学习,切实搞好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功能,转变服务职能。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社区内部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和服务。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对社区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建立扶贫帮困救助体系,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形成长期帮扶的救助体系,号召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困难救助、就业援助和社会互助活动。开辟“一站式服务”,深入开展科学、法律、卫生、文化、道德进社区活动,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增强
社区工作服务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积极为他们解难事,让居民足不出户、足不出社区就能解决民生问题。完善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服务。
四是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实施素质工程,促进“文明建设和谐”。小板桥社区依托社区文化活动室,调动社区居民提高精神生活品质的积极性,着眼于未来,社区文化活动室将充分挖掘资源,创新工作特色,形成“一社区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创新模式。
小板桥街道办事处
201*年9月13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营造和谐氛围 培养居民素质-和谐社区建设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营造和谐氛围 培养居民素质-和谐社区建设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