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总结-后雷强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综合实践总结
机电专业大学生社会实习报告
读了三年的大学,然而大多数人对本专业的认识还是不够,在大二期末学院曾为我们组织了两个星期的见习,但由于当时所学知识涉及本专业知识不多,所看到的东西与本专业很难联系起来,所以对本专业掌握并不是很理想.
今年暑假,学院为了使我们更多了解机电产品、设备,提高对机电工程制造技术的认识,加深机电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几个拥有较多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工厂进行生产操作实习.为期23天的生产实习,我们先后去过了杭州通用机床厂,杭州机密机床加工工厂,上海阀门加工工厂,上海大众汽车厂以及杭州发动机厂等大型工厂,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各厂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等。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传感器在空调设备的应用,电子技术在机械制造工业的应用,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我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了以前单一理论教学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了基础.杭州通用机床厂
7月3日,我们来到实习的第一站,隶属杭州机床集团的杭州通用机床厂.该厂主要以生产m-级磨床7130h,7132h,是目前国内比较大型的机床制造厂之一.在实习中我们首先听取了一系列关于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需要注意的项目,在机械工程类实习中,安全问题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然后通过该厂总设计师的总体介绍.粗略了解了该厂的产品类型和工厂概况.也使我们明白了在该厂的实习目的和实习重点.
在接下来的一端时间,我们分三组陆续在通机车间,专机车间和加工车间进行生产实习.在通机车间,该车间负责人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装配流水线,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平面磨床主要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和整机的动力驱动问题以及内部液压系统的一系列构造.我最感兴趣的是该平面磨床的液压系统,共分为供油机构,执行机构,辅助机构和控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液压系统分成不同的形式.按油液的循环方式,液压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开式系统是指液压泵从油箱吸油,油经各种控制阀后,驱动液压执行元件,回油再经过换向阀回油箱。这种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发挥油箱的散热、沉淀杂质作用,但因油液常与空气接触,使空气易于渗入系统,导致机构运动不平稳等后果。开式系统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闭式系统中,液压泵的进油管直接与执行元件的回油管相连,工作液体在系统的管路中进行封闭循环。其结构紧凑,与空气接触机会少,空气不易渗入系统,故传动较平稳,但闭式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因无油箱,油液的散热和过滤条件较差。为补偿系统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一个小流量的补油泵和油箱.由于闭式系统在技术要求和成本上比较高,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所以该平面磨床采取开式系统,外加一个吸震器来平衡系统.现代工程机械几乎都采用了液压系统,并且与电子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结合,成为现代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设计好液压系统,是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专机车间,对专用磨床的三组导轨,两个拖板等特殊结构和送料机构及其加工范围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学习,我向老师傅讨教了动力驱动的原理问题,获益非浅.在加工车间,对龙门刨床,牛头刨床等有了更多的确切的感性认知,听老师傅们把机床的五大部件:床身,立柱,磨头,拖板,工作台细细道来,如孢丁解牛般地,它们的加工工艺,加工特点在不知不觉间嵌进了我们的脑袋.
在通机工厂的实习,我了解了目前制造业的基本情况,只是由于机械行业特有的技术操作熟练性和其具有的较大风险性,很遗憾地,不能多做一些具体实践的操作,但是观察了一台机床的各个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及其装配过程,使许多自己从书本上学的知识鲜活了起来,明白了本专业在一些技术制造上的具体应用.杭州精密机床厂
7月8日我们到了同属杭州机床集团的杭州精密机床厂,顾名思义,杭州精密机床厂是生产一些加工精度较高,技术要求高的机床设备的大型工厂,主要加工的是机床内部的一些精度等级较高的小部件或者一些高精度的机床,如m级,mm级平面磨床.由于加工要求较高,所以机器也比较精密,所以有些也要在恒温这个环境下使用它们.这样才能保证机床的工作性能,进而保证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在听了工人师傅的讲解后,我明白了一般零件的加工过程如下:
胚料---划线---刨床(工艺上留加工余量)--粗车--热处理,调质--车床半精加工--磨--齿轮加工--淬火(齿面)--磨面齿轮零件加工工艺:
粗车--热处理--精车--磨内孔--磨芯,轴端面--磨另一端面--滚齿--钳齿--剃齿--铡键槽--钳工--完工
精机公司有三个用于加工磨头体的加工中心和几台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的体积小,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加工比较方便,加工中心有一个刀床和多个工作台同时对多个工作面进行加工,不仅避免了由于基准不重合产生的误差,提高了加工精度,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但是加工中心体积大,价格昂贵,而且对环境要求较高,这就提高了产品的成本,一般选择加工经济性较高的零件或者精度要求高的关键零件.
在精机公司的实习中,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关于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在这次实习中,感触最深的是了解了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它是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集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机、通信、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等特点,是尖端工业所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数控机床都是出自国外先进制造商,无论在数量上,精度,性能指标上,中国制造业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我们奋起直追.
上海阀门厂&上海大众汽车生产有限公司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乘车去了上海,因为时间比较紧迫,所以这次上海之行应该以参观为主,在上海阀门厂的时间比较短,也很难获得比较理想的实习效果,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参观,多少令我们了解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我想,这也是本次上海之行最大的收获.
就目前来言,汽车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运用开看,如何将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更好的结合,实现机电一体化,将是日后一端时间机械发展的重中之重杭州发动机厂
我们此次实习的最后一站是杭州发动机厂,在此次实习中,在杭州发动机厂的时间最长,历时12天,分别介绍了x6130柴油缸体的加工工艺(分为面加工和孔加工),凸轮轴孔的加工,数控设备的加工特点,分类及具体运用,曲轴的加工工序以及发动机的具体工作原理.在最后一天,我们还参观了其铸造部,参观了其铸造生产过程.在该厂的实习中,深刻明白了数控机床的生产中发挥的切实作用,以及目前社会对数控机床及数控人才的急需,而在一些重要数控产品,如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铣床、高速高精高性能数控机床等的需求上,决不能过于依赖进口.
历时将近一个月的实习结束,该次实习,真正到达机械制造业的第一前线,了解了我国目前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也粗步了解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更快更紧密的融合到各个领域中,而这一切都将大大拓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它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四个化”: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人的智能与机器智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借助于信息使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
当然机械制造业的四个发展趋势不是单独的,它们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会使它出现新的发展方向。前面我们看到的是机械制造行业其自身线上的发展。然而,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部分,它也将和其它的行业更广泛的结合。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重要性表现在它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它将使人类不仅要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要从繁琐的计算、分析等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精力从事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智能化促进柔性化,它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的判断与适应能力。当然这一切还需要我们大家进一步的努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1由于是同组合作,所以在实习程中团队精神就尤为重要,首先要拟订准确的计划,分工明确,在测量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考虑同组人的工作,尽量要为别人带来便利。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2在实习前一定要及时预习测量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在实习过程中要听指导教师的安排,避免由于测量方法错误而造成的错误和误差。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3业内计算必须要非常仔细,因为没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体的错误,误差的检验也是很重要的,一切数据都必须控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四等水准测量和纵断面水准测量以及场地抄平均需检查限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由于天气炎热,起初我对这次实习抱有排斥的态度,但是当我看到同组同学都在认真的测量,认真的实习的时候,我就被感染了,跟随他们一起加入到测量中,争着抢着操作仪器,把握每一个提高成长的机会。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但是通过大家的团结努力,我们还是十分顺利地完成了测量。多天的合作下来,每个同学的脸都亲切了许多。当所有工作做完的时候,大家一起回顾最初的苦,才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坚持走过来了,成果拿出来了,大家的心里比什么都甜,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习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扩展阅读:雷强
企业管理论文-现代企业无为之道
雷强
“无为”思想是《道德经》的精髓,也是道家学说提供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办企业,乃至治国、兴邦、治世的一个基本原则。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对企业而言,提倡“无为”就是摆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发展生产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社会造福,为人类服务。首先应是“舍”,然后才是“得”。因为“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也包括市场经济的规律,“有为”则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无为”。那么,企业怎样才能“无为”呢?现代企业立业之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老子用水的形象和水的品格来阐述“道”的一些表现形式,借此传达“道”的一些普遍原则。
水的品格中有哪些适合于提炼为现代企业品格、上升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之“道”呢?
一、利他:水利万物而流,企业利万众而立
水之道是:水利万物而不争;企业之道是:企业利万众而不争则久立。水之所以为万物所需要,是因为水能够给万物带去它们所必需的实在的利益。如果水不能给万物带去利益,万物也就不需要它了。因此,企业首先需要掌握的经营之道在于:怎样使企业自身成为社会和人类的普遍需要。
任何时代,立业必须立在人们最普遍、最实际、最迫切、最不可缺的利益需要上。有些初涉商界的人士不懂得这一点,他们把立足点放在自己的利益需要上,为此,不惜使用坑、蒙、拐、骗、夺的手段,这样的企业即使短时间内看上去有一些起色,但终归久不了。企业的位置和作用在于为公众主体创造利益,就像水使万物得到利益一样。这才是企业的立业主道。二、不争:立于不争而无尤,立于不争而有成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个“不争”,是指水滋润了万物,却不从万物那里争取任何利于自己的东西,没有私利可言又与世无争。将“不争”用作现代企业立业的参考点,最重要的就是:立业当立于无竞争领域。这就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回避有竞争的领域,寻找“无竞争点”;这种对“无竞争点”的寻觅与探索,就是研究万众的潜在需要。这种需要是未被满足的需要,这样的需要就是广阔的市常由于还没有别的企业向人们输送他们所需要的利益,因此,也就还没有竞争。立业真能立在这样的点上,也就合于企业的“立业主道”了。
许许多多成功企业的成功之处,大抵都包含了“立于不争”的奥秘,同时印证了“夫唯不争,故无尤”。
所谓“无尤”,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别人、对别的企业而言,没有去骚扰,没有去争夺;二是对自己的企业而言,不费心争斗,专心一意干实在的事业,自己和自己的企业也“一帆风顺”,没有什么烦忧。三、居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因此说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认为水的这一德性几乎就是体现着“道”的精神。水的这种谦下的品质,也可作为现代企业立业的参照点。
首先,众人不愿涉足的区域,更有可能是无竞争的区域,易于找到立业点;其次,众人不愿干的事情,总得有人干,这种局面中一定包含着许多对我们的需要和召唤,而这些潜伏着的、没有人去设法满足的利益需要,恰恰是我们立业的根本点;再次,众人都不愿干的事业,你把它千起来而且干咸了的话,自然易于从众人那里获得支持和回报,利于立起长久的大业。
那么,企业为万众制造利益,把“利于万众”作为企业的天职,企业自身的利益谁来管呢?企业没有利益又怎能运转下去呢?回答其实很简单,水养育了我们,我们不也是在用生命保全水吗?你为万众谋利益,万众都要回报你!万众甚至愿意多给你一点,只要你真的能给他们带去实在的利益。
有了成就不骄横、不居功,应每时每刻检讨自己。哪些想法、作为对社会有利,有利的继续做,有害的就停止想、停止做,这就是“居下”。四、忍让、融通、知迂回、无损:流畅的立业之道
水无论流向哪里,遇到阻力则自行谦让:正面流不过去就向左面,左面流不过去又向右面。水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能滴水穿石,能利万物,也能毁掉万物,能移山倒海,也能载舟沉船。水的这些特点,相当于承认客观条件的相对合理性,调整自己去适合于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这是对天地间万事万物及其大道有所觉悟之后,才拥有的一种通融的立身处世态度,包含着任何事情都不去强求的“无为”精神。
这就是“让”、“不争”、“不强求”带来的利益。现代企业如果能做到像水那样懂得忍让、顺应、融能、迂回的话,立即就能找到自己现在的位置,然后顺流而下,进入未来的位置。因为忍让、融通、迂回带来的恰恰是无阻无碍。水的这种“美德”给我们企业立业的启示是:不可强求,一切要从主客观条件上去讲究顺应,而且,主要是尊重客观,调整主观。企业当着重领悟一种“流畅的立业之道”:在各种客观的阻碍中,领悟无阻无碍、流畅通达的立业主道,顺应客观规律而立业。
五、流水不腐,本性不变
流水不腐,引申到企业的立业,就是要不断地寻找新的立业点,更新为社会服务的方式,不断地寻找“造福人类”的新途径,像水那样在从容不迫地“无为”,始终保持流动的活力。
企业的“立业”过程,也应当是一种“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象的流变可以千差万别,但企业的本质不可变。惟其如此,企业在这个“活”的过程中才能始终都有一个本质上的方向,也才能够真的“活”下去。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中,始终坚持以“造福人类,服务社会”为企业自己的本性却不能变。因为企业的本性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真正本质的导向。与之相比,所谓“以市场为导向”只能算是谈到了皮毛,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可能产生误导。因为市场变化在这里只能被当作客观条件的演变来看待,企业应当对此做出应变,但这种应变也应出自一个更加本质的立常因此,应变就是应变,不足以被理解为“导向”。否则,如果企业跟着现象走,恰恰容易晕头转向,迷失自己。所以,有时我们觉得那种倡导“以效益为核心”的提法是不够准确的。如果改为倡导“以是否对社会真的有利为依据”,也许更为准确。六、柔能克刚,柔比刚好
在老子思想中,“柔弱”是万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是真正有力量的象征:“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这里面包含了应由我们企业去从中领悟的“柔弱之道”,也是企业的立业之道和发展之道。企业的柔弱之道,并不是说它软弱可欺,而是说它柔顺、通达、善于顺应,没有死板的自我意志,以主客观的融洽与吻合为上,能发挥出“无为”的作用,能在流畅的过程中发挥真正的活力。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还望我们的企业能常作水观,常领水德,常悟水道。于水的生动形象中,各自终有所获,获得与大道相通的大利益。现代企业的长存之道
天长地久,是我们每个人都十分熟悉的美好词汇。在老子看来,天地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天地“不为自所生”,所以“能长生”。天地生养了一切,但却没有一点是为天地自己作考虑,没有一点是为了利于天地自己的。所以,天地才得以长生不老。
老子的“天地之道”对企业的长存有什么借鉴意义呢?一是“夺缺社会者最终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练“空手道”的企业纷纷倒闭甚至落入法网。为什么?因为它们专门“自生”,一点也不“生他”,违背了天地之道,从而也违背了入世之道,违背了企业之道。所以,即使玩到了十几亿、几十亿的规模,也一样是要倒台的。
二是企业存在的原因和实质是为人类谋利益。
有的人对改革的到来毫无思想准备,错误地认为改革对他们来说就是去找钱,找钱的途径就是办企业。但其实,从企业角度讲,改革是刺激每一个企业发挥自身能动性,去加速社会财富的创造。改革不是鼓励企业放弃财富的创造去不择手段地直奔金钱,更不是要求企业扭住自身利益不放。企业的“赚钱”只是企业的表面现象,企业得以存在的原因和实质,是为人类社会创造财富,是脚踏实地地“造福于人类,服务于社会”。这是“天地之道”约束下的“企业长存之道”。三是应该用公众利益来把握供求关系。
我们的企业在供求关系的演变面前,就像在镜子面前一样。我们到底是真心实意地把社会、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还是做做样子,自欺欺人,在这个镜子面前都将一目了然。而且还要落实在你的成功或失败之中。这是一种必然。因为市场是社会的,是公众的。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只能是一种服从的关系。企业应当放弃一切来源于自身的企图,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以“无我”为前提、以“不自生”为前提,去观察、分析、体会社会的需要、公众的需要,然后才有可能成为市场需要的企业。
四是要实现对“私”的超越。
不自私反而能成其私,是老子思想的重要一点。很多企业之所以很快就销声匿迹,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主把“私”字看得太清楚了,不明白“私”这个东西在入世间只是一个幻觉。
很多长青企业总裁们,名声和实力都很了得,然而他们有的坚持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有的坚持用饭盒从家里带简朴的午餐,从不挥霍浪费。为什么?因为他们很明白企业的一切都是社会的,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而已,并没有独立的“私”字可言。这是天道的本质,企业没有真的可以谋求的“私”。
企业长存的奥秘,在于完全超越了“私”,回归到没有“公”“私”对立的境界。这样,抛弃了“私”的幻觉,也就“清静”无欲了,“无欲”也就“无为”了,“无为”也就能顺应自然了,企业也就融入道、融入社会了。现代企业的信仰之道
现在,很少有人再谈信仰了。似乎到了市场经济时代,信仰没有用武之地了。都以为只需要学会一些短期行为,随时作一些简单的、甚至是机械的应变就行了。
这显然是一种人生的失误。市场经济说到底,是将消费公众推到了最为尊崇的位置。因此,市场经济的建立,并不是放松了对企业的要求,而是更加强化了对企业的要求,是判断企业正确与否的照妖镜。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在于创造出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环境。对企业而言,有一个对改革之道进行体认、达到自觉服从的课题。把与改革之道完全同根、同向、同道、同德的“为人民服务”这个纲领当作我们企业自身终极不变的信仰。
有了这个正当信仰,人的行为就是活的,企业的行为就是活的。建立正当信仰,始终是现代企业“企业主道”的重要内容。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民都是社会的主体。不为人民服务的人,不为人类奉献的人,人民是不会让他参与社会事务的,而会被人民所淘汰、唾骂。这就是我们要把“为人类奉献”当作企业立业主道和发展之道来对待的原因。在当今时代,企业行为是人们参与社会事务最主要和最普遍的形式。办企业的人应当意识到,我们想办企业,是想以更有力的方式为众生服务。
为什么说应当把“为人类奉献”当作企业信仰?为什么说这是企业主道?首先,只有用“为人类奉献”的企业之道,才会牢车把握住市场需求。生产企业没有人民的服务需要,你为谁生产、为什么生产?你的企业又怎样存在下去呢?一些厂家基础很好,产品旺销,说明人民生活需要,但如果企业没有树立信仰,没有把“为众生造福”上升到信仰的地位来加以尊重、保护和固守,结果必然是把整个牌子都给砸了。表面上看,这是被不好的产品、不好的企业行为给砸了牌子,但从根本上说,也是忘记了“为众生奉献”是根本的结果。
其次,缺乏信仰指导的企业行为容易触犯法律。我国每年都在出台新的法律法规,这些法规越来越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完善。对企业而言,这些法律法规的主要作用和意义,就在于“检验”企业行为。但是,要企业家精通法律体系是不现实和不必要的,企业家的精力、时间投放在市场研究、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等企业活动中。那么,企业究竟用什么东西来统帅企业行为?这就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企业信仰。这个信仰必须要与社会法制的总体精神完全相通,同时要与市场概念中人民的利益这个永恒不变的市场本质相通。因为这样的信仰统帅下的企业行为,才能最终经受法制与市场的双重检验。要把“为人类奉献”真正形成企业信仰,要理解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不得不然。我们想办企业,想在入世间有所作为的话,我们的行为绝对不能构成对他人正当利益和广大公众利益的侵犯,否则必然会受到市场之“道”的惩罚。所以,“为人类奉献”对企业而言,首先是“大道自然,不得不然”的事。
第二层:欣然而然。领悟到为众生服务是我们企业不得不然的事之后,我们很快就能得到“大道”的支持,就像船帆顺应了风向一样,“道”的力量会推动企业小船作一番与“道”相应的航行,产品(或服务)因为合于人民的利益需要而受到市场的接纳,市场回报和支持企业,人间各种正当因素都支持、围绕企业,风调雨顺,良缘丛生,非人间的各种正当因素也在冥冥之中支持和保护企业。这个时候,企业应当体察“大道”之“恩”。“领恩”后的企业,做起“为众生奉献”的事来,不再是出于不得不然,而是欣然而然了。
第三层:自然而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悟到这个层次,“为人民服务”已不再需要任何道理的支持了。企业为人民服务纯属自然,同时也是社会规律、时代潮流。到了这个层次,可以叫做正当信仰了。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支撑,也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动摇了。所以,叫做正当信仰。
现代企业管理之道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流传甚广。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家们,而且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重要人物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是治理一个国家就像煮小鱼一样,只能将调味、火候放得适中,文火烹煮,不急不躁,这样煮出的东西,色鲜味美;如火候不对,下锅后急于翻动,东一下,西一下(“有为”),最后煮出的东西一锅糟,色、香、味什么都没有了,肉也碎了。
企业老板治理企业,道理就跟烹煮小鱼一样,不要常常翻弄。因为一个工厂几个人至上万人,如果制度朝令夕改,大家的行为无所适从,不知该做什么才好如果制度稳定,职工心情稳定,就会专心于工作,出大成果。
尽管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都在变化,企业生存大小环境、软硬环境都在变化,但企业规章、大原则不能变,只能因时间推移、市场演变和大孝软硬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小调整”和“小改变”。企业只要抓住了大的原则,制订了大的、基本的规章制度,使企业有了一个正确的、基本的运行轨道,在通常情况下,就应当坚持“以不变应万变”。只要基本的东西是符合道的、正确的、较为完善的,就不要轻易去“翻弄”它。以无事取天下
从“道”的立场上看问题,你会发现:世间万事万物之所以生生不息、充满生机,是因为万事万物都在“无为”之中顺应了规律、顺应了“道”的缘故,不是“争”的缘故,而是共同自觉遵守自然规律,和谐相处。因此,现代企业的外部关系不是“竞争”而是“竞赛”。
企业要顺应市场规律,要紧的并不是在市场上找对手与之相争相斗,而是各自去认识这些规律,做到自觉地服从和顺应这些规律。市场的真相是接受真实、有价值的奉献,社会众生急需的产品就是有价值的奉献。这里,衡量和检验的标准,不是谁比谁更会“争”,而是看谁找到了市场的奉献点,并拿出了实际的奉献,说穿了,就是看谁更能自觉地、全心全意地顺应客观规律。对企业而言,最明智的市场谋略应当是“以无事取天下。”
在市场领域,“以无事取天下”,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而是说不要去“争”。“争”会导致自我混乱,使自己脱离市场根本,把人力、物力、财力投到了“奉献”之外。明智的企业,应当在“不争”上下功丈,自己去了解市场新的、未被发现的利益需求点,在公众的“利益需求点”上做文章,设法去满足这些尚未被市场认识到的潜在需求。
“以不争取天下”,这是市场本身的规律。不与任何企业竞争,只与他们竞赛,“以无事取天下”,这是企业无为的外部模式。我无为而民自化
在企业的内部运行管理中,除了“企业信仰”、“企业宗旨”、“企业理念”等基础软件系统应当正确、坚定、长期稳定外,实际运行系统还应该围绕质量标准,制订出操作规程,即工作标准;然后,根据组织机构制订的管理流程和针对工作标准,制订操作法,让每一个岗位均有可操作性、可控制性。这之后,应让职工在企业的内部运行中“自化”,企业领导层无须过多地干涉他们,因为制度、原则、操作规程都已经建设好了,企业的运行也就有了基本的轨道了,只要在这个轨道上运行,结果自然是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去过多地干涉的话,反而会出乱子。
在各项制度建设完成以后,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就不是很多了。剩下的问题主要就是疏导了。哪一个环节有什么不畅,疏导疏导就通畅了,这种疏导往往是情感性的、思想性的,所以我们说,感情必须要在制度下才能适当运用,其目的:从生产者角度讲,是要让员工发挥才干,发挥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能力;从生产本身的结果讲,就是要多出、快出高质量的产品。领导者的“无为”艺术
首先,企业领导应尊重规律,尊重“道”。
企业领导人应当崇尚规律,崇尚对规律的顺应。要“以顺应规律为重”,不能以个人欲望为重。不仅如此,企业领导还应亲自参与顺应规律的工作,并在这项工作中亲自主持“火候”。“烹小鲜”并不是一点也不翻动,该翻动时,还得翻动。企业家必须亲自站到规律面前去,引导企业行为朝着顺应规律的方向发展。企业处逆境时,只要根本上是对的,就要沉得住气,积极创造转化的条件,使之向正面效果转化。而企业处顺境时,也要明白“有”可以变为“无”,因而不骄不躁,清静无为地去根据规律办事,创造相应条件,化解矛盾。其次,企业家在用人问题上,也不可过分“翻弄”。
一般而言,企业在发展干部队伍时,先就应将干部的基本素质、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看清看准。经认真考核、试用证明其胜任并合符企业道德要求的,就应大胆任用,只要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就应长期使用,支持其开展工作。对那些过不了考核关、试用关的,或者过不了道德关的,坚决不用。“治大国若烹小鲜”,用在企业用人问题上,就在于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任人惟贤,创造宽松、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
第三,企业家在项目选择上,也应采劝无为”的态度立常
确定一个项目究竟是该上还是不该上,应依据“是否是社会众生的迫切的利益需求”这一准则来决策。属于社会众生的迫切需求、急众生所急的项目就上,而且不要轻易改动,就应按照既定的道路,脚踏实地,坚忍不拔地前行。相反,这山望着那山高,成天忙于变更项目,过分有为,也就违反了结果一定是“一包糟”。
“烹小鲜”的规律,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总结-后雷强》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总结-后雷强: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