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科技处年终总结

科技处年终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6:47:51 | 移动端:科技处年终总结

科技处年终总结

科技工作分析、总结及措施

201*年度XXX的工作即将接近尾声,在XXX的领带以及我处成员的努力下,基本完成了本学期的XXX。虽然本学期的工作在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切实起到了本学院XXX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为及时解决已发现的问题,促进XXX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将本年度我处的工作总结如下:

科研项目数量,质量有所提升

科研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科研经费大幅增加不足

认清差距,找准方向

与兄弟院校比差距大。。。。。。

学院重视,个人努力

二级学院领导。。。。。。

加强交流,拓宽视野

一、理清思路、服务大局

一年来,科技处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处室每个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作风务实,圆满完成了分管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并且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从党组织安排,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法律知识。作为科技处,工作中注重结合自身工作,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将所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践,不断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了党性,提高了政治洞察力,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着力提高科技管理效能

面对科技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科技管理部门如何在科技经费的使用上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何在科技资源整合上实现能量聚变,如何在科技服务上达到效益倍增的目的,我们在实践中积极创新工作方式,着力提高科技管理效能,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在支撑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贯彻顶层设计的理念,抓好重大项目的实施。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重大项目。以前,我们在组织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申报方面,基本是担当“二传手”,报什么项目,就向上推什么项目,这种被动应付的状态,使项目的申报成功率很低,难以争取到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来促进我校的发展。今年以来,我们转变思路,主动出击,从全校发展的大局出发,围绕国家和省科技部门的支持重点,结合我校实际,在重点科技项目的申报组织上积极贯彻顶层设计理念,主动设计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XX项,获批XX项,申报省级项目XX项,获批XX项,共争取省级以上科技经费XXX万元,同比增长XX%。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集中力量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改变了以前在科技项目经费安排上撒胡椒面的做法。在201*年校级科技计划安排中,突出围绕XXX,组织实施了XX个重大科技专项,XX个重点科技项目,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经费占本校科技经费的XX%。重大项目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今年,我校经省科技厅登记的科技成果XX项,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分别为XX件和XX件。2、抓科技示范,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我们把学院科技示范体系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了XXXXXXXXX,经过一年来的建设,学院科技示范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学院科技基建设共投入XXX万元,实施科技项目XX个等等。

3、整合科技资源,联手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去年以来我处改变以往科技部门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主动与学院里的其他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支持,不断整合和动员学院内科技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联手推进科技创新的新局面。三、严肃纪律、整顿作风,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要承担起实施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科技管理部门还必须创新自身的工作机制。“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把科技管理部门自身建设好,才能在发挥科技工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中不辱使命。一年来,我们处投入了大量精力用于部门的自身建设,尤其是通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政务环境优化年和机关效能年等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重点解决了局机关存在的“懒”(作风懒散)、“浮”(工作不踏实)、“差”(政务环境差)的问题,不断提高机关服务效能,形成了有创新活力、廉洁高效的机关工作新机制。

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带动学科及研究生工作推进以科研项目为引领,整合资源,凝练方向

以科研项目为导向,提高师资水平,服务实践教学。

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整顿作风、提高效能

扩展阅读:科技处考核工作总结

科技处201*-201*学年度工作总结

校考核办:

根据学校党委要求,依据《关于做好201*-201*年任期届终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对照《科技处201*-201*年工作目标任务》(河西学院201*-201*年职能部门目标责任书)任务和目标,紧紧围绕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要求,结合科技处主要工作及重点创新工作,现将201*-201*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科技处主要工作和重点创新工作完成情况

根据《科技处201*-201*年工作目标任务》(河西学院201*-201*年职能部门目标责任书)任务和目标,我处共有9项主要工作,2项重点创新工作。

1.抓好科研项目申报工作

任务和目标:做好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全力组织教师投标各级政府、各类科研项目和企业事业单位委托项目,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三年内争取到位科技经费累计达到460-52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项目累计达到5-6项;省部级项目20项;地厅级项目100项。3年内,比以往项目申报数增加30%。

现完成情况:目前此项工作已全部超额完成。三年内争取科研经费累计达到800万元,等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结束,预计科研经费能达到900万元,比原计划超出1倍完成任务;国家项目累计达到14项,比原计划超出3倍完成任务;省部级项目30项,比原计划超出10项;3年内,比以往项目申报数增加60%,比原计划超出1倍完成任务。

2.鼓励教师多出科研成果,继续做好科研成果奖励申报工作任务和目标:继续完善《河西学院学术研究、技术开发、艺术创作项目与成果分类分级办法》,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多出科研成果,做好科研成果奖励申报工作。3年内,各级各类成果鉴定6项以上,获奖成果30项以上,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40篇以上,其中SCI、EI、ISTP等收录论文12篇以上。(鉴定成果主要由农学系、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化学系等完成)、(SCI\\EI主要由物电、化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农学、机电工程、计算机、数学等系完成)

现完成情况:《河西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河西学院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办法》(修订)已草拟完毕,目前正在征求意见。3年内,各级各类成果鉴定6项,获省部级、厅级科研成果奖32项,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8篇,其中SCI、EI、ISTP等收录论文36篇。以上科研成果均超额完成任务。

3.积极组织申报两个科研创新基地

任务和目标:三年内,申报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微藻)、

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食用菌)。

现完成情况: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微藻)已申报成功,省级重点实验室(食用菌)正在申报。同时,我校申报的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西史地与文化研究中心)获教育厅批准,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在我校建立。

4.积极拓展校地、校企合作途径

任务和目标:积极承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咨询和研究项目,探索和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校地校企合作与服务工作目标:(1)遴选2支各专业、多层次科技服务专家组成常备科技支农团队(主要由农学系设施农业、食用菌完成);(2)组织落实30人(次)专家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前沿动态演讲与人才培训(由教育、经管、机电、农学等系完成);(3)组织多学科专家团,根据河西五地市需求,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现场技术指导与服务,三年累计达到100人次(主要由农学系完成)。

现完成情况:以上任务和目标均已完成

(1)积极探索校地科技合作渠道,拓宽校地合作领域进一步细化与甘肃省社科院、甘肃省锦世化工公司、山丹县人民政府等企业及政府部门合作协议,落实各项合作事项。校地合作工作的不断推进,为凝聚科研队伍、构建科研创新体系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搭建了平台,推动学院科研创新能力逐年提升,科研成果不断增加,拓展了社会服务功能和能力。3年来共签订校地合作协议18项,实际到账经费130.3万元。

(2)山丹食用菌基地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经山丹县人民政府与河西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协商达成协议,双方共同研究制定山丹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联合培养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开发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建成食用菌产业培训基地,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用3年时间,建成规模5000座大棚的优质双孢菇生产基地。

(3)临泽三二村非耕地日光温室

201*年学校与临泽县签订合作协议,在临泽县平川镇三二村大力推广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在荒漠区的应用,以点带面,做好非耕地日光温室的建设,并逐步推开;目前为止,先后指导并培训农民4000多人次。

(4)河西企业家论坛

“河西企业家论坛”是由河西学院经管学院和张掖市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家自愿加入的一个合作平台。自201*年12月“首届河西企业家论坛”成立以来,企业家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很好地履行了论坛的宗旨。目前“河西企业家论坛”已召开2届。本着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推广以及实现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企业的宗旨,与张掖市工信委、张掖工业园区、甘州区工信局及部分企业共同协商确定了5个课题,由校企双方(师生共同参与)进行联合研究,旨在推动张掖区域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实现。

5.切实转变理念,扩大学术交流,提高学术品位

任务和目标:精心组织学术活动,扩大学术交流,让师生开阔视野。学术活动工作目标:1.三年内邀请100名省内外知名专家、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来我校做学术报告;2.积极组织新晋升职称的教师、新引进的人才、返学归来的教师每人做一场学术报告;3.派遣10-12名教师到国内高校做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4.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教学系的配合下,三年内举办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6次省级学术会议。

现完成情况:以上任务和目标均已完成。3年来共计邀请114名专家学者来我校做学术报告;新晋升职称的教师、新引进的人才、返学归来的教师每人做一场学术报告;派遣10名教师到国内高校做访问学者;三年内举办7次全国性学术会议,6次省级学术会议。

全国性学术会议:201*中国文学西北论坛、第一届绿洲论坛、高台魏晋墓与河西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不等式学术年会、第二届绿洲论坛、第一届社会生态学国际研讨会等。

6.推进学科评价体系建设

任务和目标:做好省级重点学科自评,组织开展新一轮校内重点学科遴选工作,组织申报新的省级重点学科。把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与硕士点学科建设遴选工作结合起来,有力推动我校硕士点学科建设,在学校“十二五”期间,争取申请成功1个硕士点。

现完成情况:根据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科技处组织了20201*年校级重点学科检查验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区域经济学、有机化学、基础数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英语语言文学(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更名为基础数学,植物学更名为农业资源与环境)6个校级重点学科通过验收,继续确定为我校201*201*年校级重点学科。同时批准成立了3个新的校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理论物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个扶持学科(企业管理、汉语言文字学)。

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点暂未申报成功,争取在“十二五”期间申报成功。

7.完善校内研究机构运行机制

任务和目标:完善校内研究机构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开展校内研究机构(所)评估考核工作(每年考核一次),使校内研究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完成情况:目前正在制定校内研究机构(所)评估考核评估办法。

8.加强科研立项管理工作

任务和目标:切实做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中期评估检查工作,保证科研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督促到期科研项目及时结项。严把科研经费使用关口,做到合理开支。

现完成情况:3年以来共办理结题项目68项,审批科研经费400多人次计300多万元。科研管理材料全面规范,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还得到了教育厅主管部门领导的肯定,科技处被评为甘肃省高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

9.进一步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任务和目标:以研究所、科研创新基地、重点学科为依托,组建18-22个科研团队。

现完成情况:为了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推进我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增强我校的学术创新能力,提高我校的学术创新水平,鼓励和支持我校教学科研人员团结协作,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多出高层次、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创新的科研人员和团队从事原创性研究,增强为地方区域经济的服务能力,为我校申报硕士学位点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处积极组织各系各部门组建科研团队,共成立24个科研团队。

10.难点创新工作

(1)任务和目标: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科研立项,特别是

国家级项目的申报立项是难中之难。要解决好这一难题,一是计划邀请23名科技厅、省内高校的科研管理干部、项目评审专家做项目申报专题辅导报告,指导老师们做好项目的论证及申报书的撰写等工作;二是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制度,鼓励、调动教职员工申报项目的积极性。

现完成情况:为鼓励、调动教职员工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在《河西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加大科技投入,从目前的120万,逐年递增20万,到201*年,争取达到200万。同时,为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给予适当的配套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它国家级项目,配套经费比例为1:α;(α为0-1.0,视学校财力而定,下同);教育部部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其它省级项目,配套经费比例为1:0.8α;省教育厅等厅、司、局级项目,配套经费比例为1:0.6α;自筹经费项目理工科类学校配套资助3000元,人文社科类学校配套资助201*元;凡通过科技处提交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国家级项目,每项资助201*元的项目启动费。省部级项目每项资助1000元的项目启动费。

(2)完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机制(如劳动报酬、科技投入等),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任务和目标:完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机制(如劳动报酬、科技投入等),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现完成情况:学校制定了《河西学院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方案》,从制度上保证了完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机制。

(3)评建工作圆满完成。自学校启动评建工作以来,科技处全体员工在院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找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结合点,不断提高科研工作质量,强化科研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手段,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团结协作,使得科技处评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学校实现评建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其中,科技处编印的《河西研究课题指南》、《科研成果目录汇编》等材料,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二、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发展措施(一)学科建设具体措施

为争取到“十二五”末率先立项建设教育硕士、农业推广和生物工程等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点,以及与兰内高校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为我校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加强经费投入,包括人才引进、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购置以及项目配套经费支持等,使这些学科更快、更好地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鼓励我校教师兼任硕士生导师,为申办硕士生学位点打下基础为促进我院学科建设,促进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的开展,规范我院与院外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依据《河西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实施办法》,我校将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我校教师到校外兼任硕士生导师。

(1)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生活补助从导师的课题费中开支,具体标准按照《河西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框架执行。同时,我校免费提供方便的住宿条件。

(2)按照《河西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完成的以挂靠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我校为第二署名单位的若干篇论文等科研成果,可用于兼职硕士生导师作为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成果,参与考核、评奖、职称晋升等。

(3)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在我校学习期间,兼职硕士生导师指导硕士的工作量,按照每名每年60学时标准核算。

2.增加专项经费,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按照甘肃省相应的管理办法,保证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经费投入;省级重点学科每年5万元,校级重点学科理科每年1.5万元,文科1.0万元;校级实体研究所每年0.5万元,二级学院研究所每年0.1万元。

3.确立重点学科研究方向

到201*年,重点学科必须有2个以上的研究方向,每个方向必须有一个教授或博士学术带头人。

4.改善省级重点学科等的办公条件

学校给省级重点学科、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校级实体研究所配备办公室和专门的兼职工作人员(享受相应的津贴待遇),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科学研究发展措施

1.设立校本项目,全面提升教师科研水平与申报项目的积极性目前我校设立的校本项目共有三大类,由教务处负责管理的教学研究项目与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由重点实验室负责管理的面上项目;由科技处负责管理的校长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硕士生导师项目。这三大类项目的实施,教师由不会写项目申请书到写出标准的项目申报书,教师由被动参与一个项目到积极主持一个项目,极大的激发了我校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

2.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国家级、省级项目评审人为我校教师做科研项目申报讲座,全面提高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与能力。

我处积极邀请国家社科基金会社会学学科组评审委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敏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陈宗振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卢小泉教授、省科技厅计划处副处长王芳、副校长张有明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钟进文教授等专家学者为我院教师做了一系列关于如何申报项目,以及项目申报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申报经验和研究实践,做了详细的论述,增强了教师申报项目的信心,提高了教师申报项目的能力。

3.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申报项目

为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科研项目的研究质量,争取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申报的国家级项目给予项目启动费,凡通过科技处提交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国家级项目,每项资助201*元的项目启动费。省部级项目每项资助1000元的项目启动费。

加大科技投入,从目前的120万,逐年递增20万,到201*年,争取达到200万,保持基础研究优势,促进技术开发成果产生;制定科研经费配套办法,为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给予适当的配套经费。

4.制定《河西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积极组建科研创新团队,搭建平台,利用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高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能力与水平。

为提高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能力与水平,我处制定了《河西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并初步成立了24个科研创新团队,凝聚并稳定了一批成果突出的科研人才,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培养和扶持了具有创新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同时,可以整合资源、巩固优势、强化特色,以优势人才、重点研究方向为依托,为争取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打下基础。

5.充分利用现有科研管理办法,提高教师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河西学院学术研究、技术开发、艺术创作项目与成果分类分级办法》与《河西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我校主持的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予以配套资助,加强科技工作内部管理同时,运用科研津贴的发放,双管齐下,鼓励教师积极申报项目。

6.增加学术交流经费,积极举办学术活动

举办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邀请外来专家讲学,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使之在学术信息、学术研究与学术前沿等方面与国内外领先水平保持同步。学校每年计划学术交流费10万元。

(1)由我校主办或承办的大型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除向与会专家收取正常会议费外,同时,学校将给每位与会专家资助200元;

(2)由学校、部门邀请的校外著名的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来校作学术报告,每场次分别给予1000元、900元的学术交流费;

(3)每年给校级科研团队资助201*元的学术交流费,用于参加学术会议。

三、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深刻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学会用科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及管理知识,不断熟悉业务工作,做到业务精通;提高工作职能,用管理学理念指导全校科研工作,以科技手段高效能进行工作,更好地为全校教职员服务。

2.力争在国家级项目申报中取得更大突破。高度重视各种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尤其是国家级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3.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与奖励制度,建立完善良好规范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

4.做好已有项目的监控管理工作。加大应用成果的转化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科技合作、服务地方的水平和能力。

5.全面落实评建工作整改方案。围绕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反馈意见,评建工作整改落实方案以及整改任务部署安排情况,科技处制定了评建工作整改落实方案,其中科技工作会议的召开是为评建工作整改落实提供了契机。在本次召开的科技工作会议上,重点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确科研方向,科研如何为教学服务、如何为地方文化经济建设服务,在广泛征求教职工和河西地方政府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河西学院科研课题指南》,瞄准河西区域重点产业以及文化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二是理顺科研基地机制,解决省级科研平台、校级实体研究机构的办公场所,配备专兼职办公人员及人员待遇(职务与津贴)等问题。

二一二年十月十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科技处年终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科技处年终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科技处年终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9759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