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公务员三年工作交流

公务员三年工作交流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6:59:05 | 移动端:公务员三年工作交流

公务员三年工作交流

滴水成海求进虚怀

三年工作心得体会

岁月嬗递,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中,走上公务员这个工作岗位已经三年了。三年很短,弹指一挥间;三年又很长,我经历很多,实践很多;有苦有乐,有付出有回报;有思想上的洗礼,有工作上的历练。在领导的言传身教、关心培养和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我由一名门外汉逐渐成长为行内人,回顾三年来的成长足迹和心路历程,主要体会如下:

一、要乐于提升自我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我发现自己有的是满腔的激情,缺少的是满腹的经纶,专业知识不熟悉,业务技能不精通,开展工作总觉得缺少底气,效率不高,“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让我认识到要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首先要做一名优秀的学习者,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努力使自己成为本领域业务方面的“行家里手”,做到“张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为此,我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加强学习,提升自我:

一是向书本学。读书可以启智,只有站在智者的肩膀上,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矛盾和纷纭混沌的现象,敏锐捕捉、积极消化、充分吸收各种信息和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推动工作的新路径,为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找到突破口和垫脚石。二是向他人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的经验能让我们更好地快速成长。在工作中,我虚心求教、细心观察,身边的同事在工作当中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方式方法,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向他们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快速熟悉工作。三是向实践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工作中,我经常跟随同事深入到民政工作的主战场和基层最前沿。无论是访贫问苦、信访接待还是调查研究,我都非常珍惜深入实际的机会,坚持多接触群众,多了解社会,多研究问题,不放过每一个调查对象、线索、数据、情节,做到“打破沙锅问到底”,从实践中获取新知,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要勇于磨砺自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刚刚作为加入机关队伍的年轻人,接触基层少,联系群众少,缺乏艰苦环境磨练和社会实践经验,虽然有学历、有想法,但看问题、办事情容易纸上谈兵,化解矛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为了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更要利用一切工作机会磨砺自己。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我觉得具体的就是善办小事,乐办苦事,敢办难事,最终使自己能办大事。善办小事:老子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只有能够把握细节的人,只有能作好小事的人,才能把握宏观,才具备作好大事的扎实功底。工作中,对于会务管理、文件印刷、跑腿送信等小事,我都能认真完成,绝不马虎。这些工作看似琐碎却磨练了我的意志,养成了做事周全、考虑问题全面的思维习惯。乐办苦事:办公室事多人少,除了自己负责的文字工作外,各类台账整理、内网运行、文书档案整理、人事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我也都积极主动去学习,去完成,正是乐于做苦事,我很快熟悉了办公室的各项工作。敢办难事:我的切身感受是只有敢于做难事,才能积累真本领。201*年,领导要求我独立完成《民政专版》的组稿任务,因为涉及到各科科室的业务工作,需要统筹协调各个科室,文字要求又比较高,一开始我有些退缩,后来,我把这件事当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磨练,积极跟各科室对接,敲定特色亮点工作,组织材料,反复推敲,最终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心智也更加成熟,可以更好地积极应对今后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以迎难而上的吃苦精神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

三、要敢于超越自我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离开了开拓创新,不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去大胆地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能导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衰落。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的战略,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也不能固步自封、默守陈规,要弘扬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更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推动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工作中,我感受到了社区“大党建”对提升社区管理的作用,感受到了居家养老,

第一,思维方式要创新。要善于从政治的高度,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工作,力求每一项工作的推进,每一项决策的提出,都有前瞻性、科学性。第二,服务内容要创新。要把握需求,主动设谋。要全面了解机关的工作重点是什么?领导在想什么?需要我们干什么?针对领导的工作需求,主动地参与谋划,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一些问题的处理,提出可操作性强、有参考价值的几种预案,供领导决策时参考。我区大学生村官徐俊正是善于创新,立足于社区实际,独立研发出“镜面传媒系统”,成功投入市场运营,成为社区主体产业的一支生力军。要向实践学习。突出抓调研,不断提高参谋服务水平。要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勤于并善于调查研究,要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意见,力求调研到关键处、参谋到点子上、服务到决策中。要坚持实践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问题重实际,不主观臆断;反映情况说实话,不报喜瞒忧;解决矛盾重实效,不搞花架子。向群众学习,用服务员的态度解决问题。

四、要甘于奉献自我

有人说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是一种自怜,而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别人的双手,就是一种奉献。三年来的工作经验也告诉我,奉献自我,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只要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

民政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社会困难群众,社会竞争能力弱,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我深刻地认识到群众的疾苦,因此,我能从感情上贴近群众,真正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对待每一个上访群众、每一个咨询电话、每一封群众来信,我都能做到热情接待、热心解答、认真回复,始终满腔热情地解疑释惑,直到群众明白,对于不属于自己部门解决的问题,能帮助群众协调解决的我也积极帮助协调了解,明确地告诉群众该到哪个部门,带哪些手续,不让群众来回跑;在接待思想偏激、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低、情绪激动、期望值又高的上访群众时,对其不能理解的问题或违反国家政策的要求,我也能认真解析,做到用真情去融化、用耐心去劝说疏导,直到群众理解、宽容,等等。看到残疾人员找到工作、困难家庭得到补助、孤寡老人得到妥善安置展露的笑容,我就觉得自己一切的付出都有了意义。其实,每一位公务员都一样,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诚心诚意去完成每一项工作,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做到细心听、用心记、认真办,直到群众满意为止,时刻竭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上是我三年来的工作心得,掩卷而思,深知有些想法还有待进一步成熟完善,有些做法也尚待继续身体力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名新兵,应该要做、必须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上下求索,坚定前行。

扩展阅读:女公务员工作3年辞职 称初中生就可胜任

女公务员工作3年辞职称初中生就可胜任

21CN公务员,铁饭碗,这原本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但刘茜仅仅工作了3年多就选择了辞职。她说,“脱离队伍”是因为待遇不高、成就感低落、工作压力大等诸多因素。刘茜大学读的是师范专业,她本来可以做一名老师,但她201*年毕业找工作时没有一点方向,于是在同校好友的建议下一起选择了报考河北省的公务员,并且最终幸运地成为其中的一员,虽然她以前从未想过要当公务员。

最近一段时间,公务员辞职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让人们一度开始怀疑这份旱涝保收的工作是否真有传说中那么好。不过另一方面,近几年公务员的报考人数却有增无减。官方数据显示,201*201*年,我国公务员的报名人数从74万一路上升到201*年的审核通过人数144.3万。在经历201*年的141.5万和201*年130万的小幅下降后,201*年又首次突破了150万。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郑建君博士的《中国基层公务员心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倦怠现象很严重。

郑建君在报告中指出,作为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直接实践者、执行者,基层公务员的精神状态、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执政水平。鉴于此,郑建君在报告中呼吁,当前广大基层公务员的价值取向、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于工作生活的感受情况,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工作“没技术含量”

回想起当初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情形,刘茜用“幸运”来形容自己的经历。不过她的那名校友则在笔试后就被淘汰。

后来又有选调生,虽然门槛高点,但刘茜的各项条件都符合。她又通过了选调生的笔试。所谓选调生,是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及选拔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面试时,刘茜的父亲希望能托人找点关系帮帮女儿。尽管刘茜坚决反对这么做,但父亲还是背着她找了“没起到任何作用的关系”。刘茜又幸运地通过了面试。

后来培训时,刘茜意识到通过选拔者大部分都有一点背景,差点的也是“父母一方有一个是公务员”;再后来分配工作时,刘茜才知道,自己所在的单位已经几年没有进过新人了。同事们都在猜测这个24岁的女大学生到底有什么背景。而当刘茜一脸无辜地表示自己的父母不过是普通农民时,同事们更加疑惑了。这让刘茜第一次感受到背景对公务员的重要性。培训结束后,刘茜拿着一纸红头文件开始了自己的选调公务员生涯。她被分配到河北省石家庄市下属某乡镇工作。按照选调生的相关规定,在基层锻炼几年后,她才能被调回城里。在刘茜看来,选调生多少有点“上山下乡”的意思。工作单位跟刘茜想象的差别有点大。最让她无法接受的是工作时间单位每天早上8点半上班、点名,但差不多到10点多的时候,八成左右的同事就提前下班回家了。下午没有明确的上班时间,“因为基本没人上班”。

由于离家远,刘茜就住在单位宿舍。她每天早上8点半到办公室,先打扫卫生、打开水,然后坐下看书;下午2点到办公室,接着看书。

“办公室大多时候就我自己”刘茜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有些无奈和落寞。一些老同事劝刘茜下午没事就不用去办公室了。

坚持了一个多月,刘茜也开始入乡随俗“忙活自己的事情”了。她每天把大量时间都用在上网、绣十字绣上,在乡镇做公务员3年多时间,她绣了五六幅作品,“还有两米多的大部头”。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刘茜突然觉得自己的工作枯燥极了,每天就是打字、做报表这些事情,“初中生就可以胜任,没有技术含量。”她坦言,这样的工作远离了她的初衷。薪酬方面,最开始刘茜的月工资只有700多元,不过很快就涨到1300多元,到201*年底她辞职时,已经有201*元左右了。

“如果按照性价比来算,工资少了点。但仅仅做这点工作,其实工资还是很多。”刘茜时常这样跟朋友开玩笑说。

尽管工资不高,但刘茜还是利用攒下来的钱回家把家电整个换了个遍那段时间,她一直过着“吃饭不花钱、娱乐没地去”的日子。“成就感低落”

刘茜所在的单位,由于分工极不明确,常驻单位的几乎只有她一个人,以至于在后来的工作中,她经常会半夜被抓起来救急。

写材料、打字这些简单的事情刘茜都能接受,工作不爱拖延的习惯则给她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我们部门60%的工作都堆在我头上,就因为我不习惯拖延,总想着赶紧干完就算了。”

刘茜经常遇到来单位办证找不到人的百姓,“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可是每次我都得跟他们说他们要找的人开会去了,或者学习去了。”其实那些同事都回家了,或者办自己的事情去了。刘茜看不惯这种做法,只要能帮忙的她都尽量把事情办了,这让她的工作越来越多。两年后,刘茜才明白,单位的活儿没有干完的时候。她不得不学习其他同事,工作也开始变得爱拖延起来。

如果不是压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太多,这样的生活确实挺好。“但前提是特别适合50岁的我,可是我才20多岁。”刘茜认为她不该过这样的日子。她辞职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其实在工作的第一年,刘茜就想逃离。

刘茜决定辞职,跟她的男朋友在北京、两人两地分隔也有一定关系。“因为我总是隔一两个月就能感受一次大都市的冲击,对比太强烈。”她说,自己每次从北京回来,就有跟世界脱轨的感觉。她认为待在那个小地方,很多东西都接触不到。工作3年后,刘茜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继续浪费时间和青春了。工作倦怠也成了困扰她的重要原因。201*年底,她终于选择了辞职。

刘茜自认为辞职后感觉挺好,“倒真有点后悔辞职太晚了。”她认为自己最好的年华都浪费在了之前的工作上,非常不值。尤其是那份工作不仅不能给她带来学习的动力,也无法提供明晰上升的空间,特别是对她这样毫无背景的农村孩子来说。这是刘茜说服家人自己辞职的理由。

《中国基层公务员心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79.89%的基层公务员或多或少存在轻度工作倦怠的现象,而表现出重度工作倦怠的基层公务员比例为6.40%。

上述报告称,从工作倦怠的具体表现来看,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三个因素之间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具有密切的关联。在人数比例方面,“成就感低落”因素的检出率最高。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公务员三年工作交流》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公务员三年工作交流: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公务员三年工作交流》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9866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