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蒲玉)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蒲玉)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7:02:51 | 移动端: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蒲玉)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蒲玉)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

思南县大盆水小学蒲玉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更新正

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新课标的推出,要求我们更新观念,与改革同步。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角色转变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怎样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这个学期研究的重要课题。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二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我在教学“线段”的认识时,如果为了背出线段是什么,画一画线段,那不是难事。但线段的教学,更重要是结合情境,感受线段,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得空间观念、观察想像力和探索问题得能力。所以,从一开始用消防员滑铁管引入,到最后小明从家到学校得线路结束,整个课自始至终,由近到远都与生活实际、情境问题密切地结合,使学生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线段以及与线段有关地简单问题。

因材施教,减少坡度,保持兴趣。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差生就好象公路上的烂残车,不堪负重,如何使这部烂残车平稳地行使呢?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烂残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值得注意的。

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高”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同学自己互相量身高,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位数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读、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四、巧妙渗透环保教育,关心环保。

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应用题,如书本第18的例3:“学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在完成书本知识的教育外,还应该教育学生做完纸花后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培养。

由于本人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存在不足之处,一切还在探索当中。展望未来,争取通过努力的耕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扩展阅读:蒲玉

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起来

思南县许家坝第二小学蒲玉

【摘要】:科学教学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科学教学既能呵护孩子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又能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持续兴趣呢?本文结合课例提出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起来,让孩子们心动在课始,行动在课中,情动在课后!

【关键词】:科学教学心动行动情动

科学教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探求大自然科学的秘密。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科学教学既能呵护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又能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持续兴趣呢?我认为科学课堂需要顺应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动起来,在动中学习浅显的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在动中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科学地看问题;在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敢于大胆猜想、敢于创新。下面我结合《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起来。

一、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使课堂有效,让学生积极参与,首先得让孩子们心动。因此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高度关注和感兴趣的一些因素,让孩子们心动起来,激发他

们的学习热情。我在《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节课的开始,就呈现了一个信封,神秘地告诉学生:“信封里有一张纸,是我特制的一封密信。”

师:谁愿意上来拆开密信,告诉同学们老师写了什么?(学生上来打开没看到什么,摇摇头下去了,换一个学生上来,依然如此)

生:老师,你根本就是什么也没写,还耍我们!生:就是,就是。(学生们马上附和)

师:我的密信是用毛笔蘸着粘稠的白米粥上层的液体写下,然后晾干的。

生1:噢,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生2:这个好象在哪里听说过,好象用什么药水涂上就显现出来了。

师(赞许的目光):这个孩子知识面很渊博,确实涂上药水就能看到密信内容,大家想不想看看?

学生(齐):想!

从学生好奇的表情中,我知道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学习兴趣也高涨了,这时我取出碘酒涂在纸上,纸上立刻就显现出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今天的课题)。哇!全班孩子都惊讶地喊出了声,“这是什么神奇的药水?”“为什么涂上药水就会出现蓝色的字?”┅┅孩子们的问题一串串冒出来,这些问题把学生的求知欲推上了顶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刚才老师使用的药水就是碘酒,碘酒有什么作用呢?它涂在纸上为什么就会显现出老师先前写下的字呢?是碘酒和纸发生反应了吗?在这节课上,老师将让大家亲自用碘酒去探究一下原因。

对自然科学的求知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这样一个勾起强烈探究欲望的课堂上,孩子们哪能不心动?

二、行动让学生在亲历中感知

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尽管是高年级的孩子了,他们还是不喜欢枯燥的讲解,希望课堂上能有尽可能多的时间亲自动手实验或观看老师操作。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心动,而且还要让学生行动。要让孩子们通过对具体的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达到有所感受,有所体验,要让孩子们自己去活动、去操作,让孩子们亲历探究活动或者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在亲历中感知,会让孩子们记忆深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能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思考,得出结论,达到认识自然现象的目的。

在教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中,在观看了老师操作的米饭遇碘酒和淀粉遇碘酒两个小实验后,孩子们知道了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变化,这种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这还仅仅是老师的操作,孩子们早已经跃跃欲试,希望自己亲自尝试一下这种神奇的变化。于是我让孩子们拿出课前分组准备好的食物,再给每一活动小组分发碘酒、滴管和实验记录表格。课前布置准备材料时,孩子们的热情就很高,额外带来了好多蔬菜和水果,

甚至还带了一些糕点食物,分组操作开始前,我让各组孩子都先进行大胆猜测,然后再逐一进行实验。活动过程中,欢呼声此起彼伏,笑声不断,全班孩子都在愉快的活动中快乐地探究。

分组活动后,请两三个小组指派代表带上实验成果和表格,展示结果,呈现结论并加以分析。在大家的补充和整理下得出玉米、土豆、红薯等食物都含有较多的淀粉,滴上碘酒后变色非常迅速且明显;而黄瓜、洋葱、西红柿、菠菜等食物中均未含淀粉,滴上碘酒后没有变色。孩子们看着自己的活动成果,一个个露出灿烂的笑脸。从孩子们灵动的眼神中我不仅看到了他们抑制不住的兴奋,更看到了他们学会了如何从实践中寻找科学,如何让科学更好地服务生活的方法。

三、情动引导学生拓展和创新

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模仿到半独立的过程,通过在观察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等途径来培养他们探究科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发展他们对科学活动的预见能力,使孩子们通过探究,在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各方面都获得了发展和提高。

在《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的课堂中,让孩子们亲历寻找含有淀粉的食物的探究过程,培养他们勤于探究、乐于合作、敢于交流的科学态度,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实验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科学记录能力。小学生的科学课堂需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才得以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敢畅所欲言。在本课的结尾,我向孩子们展示

了一份网络资料《淀粉的作用》:

淀粉里主要含有碳、氢和氧三种元素。淀粉吃到肚里后,就会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同吸进的氧气化合产生热量供给人体肌肉运动和其他器官的活动保证人生活的正常进行。

美国马里兰州大学教授苏登博士研究发现,米、面及黄豆等豆科植物中含有一种叫IP6的化合物,这是一种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并能使肿瘤缩小的自然化合物。淀粉食物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防肠癌的:

一是当淀粉进入肠道后,肠道细菌就会吞食淀粉而大量繁殖,这有助于增加粪便的体积和重量,促使结肠内容物排泄,加速可致癌的代谢物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二是淀粉在结肠内被发酵酶作用后,会产生大量丁酸盐,这种丁酸盐能直接抑制大肠内壁任何可能致癌的细胞产生。由于淀粉类食物与蔬菜、水果一样具有防癌抗癌作用,所以,有关专家建议,除米面食物外,还应多吃含淀粉的食物等。

孩子们吁然,原来淀粉食物还有防肠癌的作用。那么淀粉还有没有其他特别的功能呢?孩子们议论开了。科学课解决的就是科学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在课堂上一一得到解决,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让他们带着尚未解决新问题走向课外,这样的情动,才能使学生对科学课保持持久的兴趣,这也对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一种拓展,于是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在课后向书籍、网络等媒体寻求答案。

班上有个孩子就是因为我在科学课上表扬她能细心观察并能结合身边的环境来解释自然现象而沾沾自喜,在日记中情真意切地写下了一则《我最爱的一门功课科学》,让我为之感动。每当看到孩子们对实验结果的那种惊讶的眼神、每当看到孩子们对科学结论的那种渴求的目光,我怎能不将心动、行动、情动在科学课中进行到底呢?

众所周知,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因此我们平常的科学课,需要老师的引导,需要孩子们的热情参与,当然更需要师生的合作,让孩子们心动在课始,行动在课中,情动在课后!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蒲玉)》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蒲玉):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蒲玉)》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9901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