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上海建筑考察实习总结报告

上海建筑考察实习总结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7:08:15 | 移动端:上海建筑考察实习总结报告

上海建筑考察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总结报告

经过为期四天的上海之行,我对建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扩展了我的知识面,增加了眼界。四天里,我随组主要参观了上海美术馆、人民广场、1933老场坊、外滩万国建筑群、新天地、8号桥和田子坊等。

一到上海,第一印象是上海的高层建筑。相比较杭州,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高层写字楼数量明显比杭州来的多。上海土地比杭州更加稀缺,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选择向上获得更多的空间。高层,超高层建筑也就得以快速发展。此外,上海也寻求地下空间的开发。地铁的完善,不仅有效利用了地下空间,而且非常好地缓解了地面的交通压力。杭州也在造地铁,虽然遇到了些问题,但是我个人觉得,地铁建设必然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在上海核心区,紧邻东方明珠,苹果的旗舰店就建在地下,通过一个旋转楼梯走下,就进入了苹果的销售场所。地下建筑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很好选择,噪音小,节约地面空间。

上海美术馆落于繁华的南京西路,背靠人民广场与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人民公园毗邻,是一座功能健全、设施先进、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近现代美术博物馆。该建筑建成于1933年,原为旧上海跑马场,是30年代英式风格的楼宇。改扩建工程完整地保留了其原有的新古典主义特色外观,并根据美术馆的功能要求进行了内部改造,在设计上继承了欧式建筑的传统语言,并强调了明快的现代气息,是一座典雅、大方的艺术殿堂。高大的梁柱

上海美术馆

给人一种气势,烘托了高雅的艺术殿堂,不禁让人仰望凝视。在高楼林立当中独显着她的魅力。去的时候里面正在举办以革命历史为主题的油画展,现在都是免费开放,里面装饰简单大方,稍作了现代的装修,大多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面貌。

人民广场被誉为“城市绿肺”的人民广场位于市中心,是一个融行政、文化、交通、商业为一体的园林式广场。广场北侧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北侧为上海大剧院,东北侧为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南侧为上海博物馆,人民大道穿越其中。现在的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在解放前却是远近闻名的跑马厅。人民广场地下商城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下商业中心,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包括地下商业街和地下商场,有两个地面出入口,两架自动扶梯和四座人行扶梯。从人民广场东南端的草坪旁,乘自动扶梯下到8米以下的下沉式广场,步人地下商业街。这是条长300米,宽36米的长街,两旁共有近百家店铺,每间50平方米,店铺皆用玻璃幕墙,地面全部用“印度红”和“蒙吉黑”花岗石。各家店铺布置高雅,有的店内布置成温馨的居室,有小圆桌、休闲椅、沙发等,顾客可以坐下来慢慢地选购。地下商城的设置,使人民公园更加宁静安逸。在公园附近不会看到购物的人群,在公园里休息惬意,远离了喧嚣。广场绿化布置很不错,树木种类比较多,高大水杉,与背后的高层建筑融合在一起,别有味道。

上海1933老场坊

周二上午参观了上海1933老场坊,老场坊位于虹口区溧阳路611号,建成于1933年。由英国建筑师巴尔弗斯设计,1933老场坊共有5层楼高。外部材质以粗糙的水泥为主,开窗较小,主入口一侧有骑楼的味道,柱子造型特别,下窄上粗,檐边呈波浪形。走进其中,空间布局特别,东南西北四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接。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加工车间采用“无梁楼盖”,使用伞形柱支撑,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英国进口混凝土结构,墙体厚约50公分,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在技术缺乏的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实现温度控制。两墙壁之间充满空气,近似真空,没有介质传播,因此能够阻止热量的传播。冬天,内部热量能够减少散失;夏天,外部热量难以进入室内,可以保持室内较低温度。建筑内部空间处理比较有趣,穿插的廊道,阳光从一侧照射进来,造成内部空间错杂的阴影,神秘而幽静。1933老场坊建筑风格系古罗马时期巴西利卡式风格,行走其中,有种迷失方向的感觉。1933老场坊是历史与时尚在昔日的宰牲场里得到一次美妙的交汇,是城市记忆的一次延续。下午参观了外滩万国建筑群。我对外滩浦东发展银行印象深刻。它属于古典主义建筑,大楼是一幢花岗岩垒砌成的古希腊风格建筑。原系英国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大楼门前两侧放两只铜狮。除了狮子还有门灯。高大的柱子置于二层,气势逼人。穿过转门走其中,顿时被眼前富丽堂皇的装饰给震撼了,不走自主地准备拍照。立刻就有一个保安过来阻止。该楼八角形门厅的顶部,离地面20多米高处,有8幅由几十万块仅几平方厘米的彩色马赛克镶拼成的壁画。它宽4.3米,高2.4米,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8个城市的建筑风貌,并配有神话人物形象,还有24幅为神话故事中动物的形态,顶部巨大的神话故事壁画,总面积近200平方米。世纪壁画间有一圈美文,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其象征了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整个世界的和平繁荣”。再走近里面,微亮的光线透过玻璃拼成的穹顶,照射进来,四周屹立着高大的大理石柱,更显庄严雄伟。外滩浦发银行与其说是银行不如说是一座博物馆,里面的美妙建筑艺术应该对外开放,供游客拍摄,让更多的人了解其中。

周三上午参观了上海新天地,这里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合为一体。石库门里弄保留着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风格独特,中外结合。走进其中仿佛回到了那个沧桑年代,然而转出里弄,看到旧建筑周围高层建筑林立,又把我拉回到现实当中。历史文化的轮廓,现代化的内部装饰,组成了这里特别的味道。可以怀旧,可以时尚,穿梭其中,仿佛在时间界线上散步。商业化的处理,使这里生机盎然,有画廊、餐馆、购物场所、电影院......完全满足了人们现代生活的需求,是城市独特的风景线。石库门建筑的清水墙,是这种建筑的特色之一,为了强调历史感,改造保留了原有的砖、原有的瓦作为建材。在老房子内加装了现代化设施,包括地底光纤电缆和空调系统,确保房屋的功能更完善和可靠。在旧建筑中注入了新的生命元素,不仅保护了历史文化遗址,也使其发挥了其更多的功能作用,是旧建筑改建的一次成功尝试。

上海八号桥

下午参观了8号桥建筑和田子坊。上海八号桥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卢湾区建国中路8-9号,占地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1*平方米。园区由20世纪70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成,由HMA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建筑风格内外一致,空间布局美观,保留了原先那些厚重的砖墙、林立的管道、斑驳的地面,使整个空间依旧有着工业时代的沧桑韵味。设置了大量半室内空间,局部二层设置有露天平台,供业主休息。连接建筑体与建筑体之间的桥一下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多彩的玻璃装饰桥体,独立而美观,同时起到便于两边交流的目的。建筑外墙极富有特色,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空间布局合理,走廊上布置绿化,房顶也有绿化,使整个建筑不生硬,给人亲切感。采用将人性化及大自然融合的理念作为空间布局的主题,在建筑的立面上采用多处开洞的设计,有效增加空气的流通。天窗的设置,减少空调及灯光的开启时间,减少整体拍烟系统所带来的格外材料及运营成本。田子坊位于上海市泰康路210弄,一进田子坊就给人居民生活的味道,弯折的小弄,基本保留着原有的建筑风格。现在主要开设商铺,餐馆,艺术画廊等,提高了田子坊的文化品位,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更高层次生活的追求。

上海之行总的感觉是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和成功的旧建筑改造。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地面交通压力,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旧建筑改造,使旧文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现代人生活当中依旧充满活力。这些成功的案例给我们以后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扩展阅读:201*建筑学上海参观实习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学参观实习认识实习报告201*3967吴维芳

实习时间:201*年7月10日至7月14日实习地点:中国上海

参观过程安排:7月10日同济大学

7月11日新天地、田子坊、琉璃工坊

7月12日莫干山路50号、上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外

7月13日八号桥、上海壹号美术馆、复旦大学、陆家

7月14日返程

实习目的: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更好的了解建筑,理解建筑,了解建筑设计的表现手

法,学习新的建筑设计技术。

实习感受:

一.对上海的最初认识

在去上海之前就了解过上海。上海,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最大的外贸港口。有超过201*万人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地区,其中大部分属汉族江浙民系,通行吴语上海话。上海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今日的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上海是201*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城市。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去了上海。

这是一个让我们了解建筑的好机会,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更好的领略建筑艺术的魅力。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艺术不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实用事物之附属品的时代,我们日益懂得欣赏音乐、绘画、雕塑及文学,他们都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欢悦。我们把艺术的享受掺和于日常生活之中,并在所有的用品、衣着乃至食品中引入了美工设计,然而,仍然有一种艺术欢悦的渊源很少为人所察觉,一种凡是有人居住的场所均能遇到,一种我们芸芸众生每天路过却茫然无知的作品,这就是我们周围的建筑,建筑的艺术。所以了解建筑并

发扬是我们必须做的。

二.参观上海

1.学校类建筑同济大学

我们参观了同济大学四平校区,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建筑,游泳馆、中法中心、旭日楼、建筑系馆,工业设计楼等等,作为一名建筑学学生,向往一个优秀建筑人才辈出的名校,就

如同半枯渴的草苗希望见识湖边芦苇的优秀与幸福。同济大学整体是一个环境非常优美,校园里充满安静研究学生的大学。同济大学建筑馆详细介绍:

建筑系馆很真实,都是以材料最本质的面貌展现的,裸露的清水混凝土,树脂地面,顶上通过金属包裹的管道,都给人冷冰冰的感觉,但这也许也是设计师的一种理念,让建筑系的学生感受最本质的材料特性。

同济大学建筑系馆由三部分组成:文远楼、明成楼和C楼

1.文远楼

文远楼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处理,从从空间组织到结构形式,都大胆成功的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A.不对称的体量设计文远楼的整体方案从平面布局到整体形态塑造,完全是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经典体现,非对称功能的平面原则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平面按功能灵活布置,立面则为不对称设计,大空间则位于建筑的两端,中间为教室和办公等小空间。靠着入口处为阶梯教室,有利于疏散,在主立面上开窗,直接反应教室起坡状况。外部体量灵活组合,体量纵横虚实处理得当。以大面积的玻璃窗来显示无承重墙的框架结构,用简洁平整的立面来突出玻璃、混凝土、钢筋的材料特点,几何长方体的组合叠加,暗示建筑的功能分区。2)内部空间简洁内廊式布局

文远楼建筑内部流线简洁流畅,走廊、楼梯宽阔,并在细节处施以装饰。建筑内部由中间的走廊串连起各功能空间,是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做法。

2明成楼

明成楼体量雄浑,外面饰有废铁屑与陶土烧制成的深红色面砖,也被大家称之为红楼。(1)不对称的体量设计

平面看上去基本对称,但由于主入口并不是对称放置的,造成了空间中心的偏移。依据不同的内容及活动进行组织布局。以进厅为主核心,东面是三层教师行政用房,围绕着一个次核心多功能厅布置办公用房;西面是两体段四层教室及教学辅助用房,两体段中间底层为图书馆,二层为中庭,中庭西部为阶梯教室兼会场。形体上高低错落,变化有致。(2)丰富的室内空间营造三个围合的内院

明成楼的图案是围合式主题的平面布置基础上的变异。中心消遣的建筑体量是明成楼的突破。建筑的平面由于地形的限制,布置成了三个围合的空间,中间是进入门厅后围合的露天内院;西边是教室、图书馆和报告厅围合成通高的钟庭;东边是周边布局设计的办公区,在一层围合成一个展览空间,屋顶开启天窗。三个围合的空间处理手法截然不同,体量上的对比以及空间标高的不同,使得室内空间非常丰富。明成楼在空间格局上形成在建筑长向的序列空间,但建筑师却把交通流线垂直于序列空间设置,有意打破建筑的空间序列。在功能上建筑分为两个区域,一是教学区,另一个是办公区,由两个围合庭院组成。与文远楼有异曲同工之处是入口空间的中心偏离,由于有体量高矮的对比,形成了非对称的透视效果,使入口给人以侧面进入的感觉。(3)设计别致的楼梯

垂直交通联系的元件楼梯从主体中分离出来,使其可通达屋面,做成整体体块的装饰件,这一点在C楼的设计中有所延续,只是明成楼的楼梯在端部采用1/4圆处理,显得与众不同。

3.C楼

C楼主要为教研展览用,内部有咖啡厅、书店和设计院,他偏在校园的一角,在二楼与明成楼相连,前面有一个下沉式广场,主入口通过一个拱桥进入。它的核心是居中贯穿东西的连廊系统,它是一个多孔的系统,其中包含了一部贯穿整栋楼的直剖楼梯,以及一系列的上下贯通的光井,充足的有些肆意的天光和连续弥漫的空间,使他成为了师生交往的场所一个充满不连续情节的随机空间,他容纳了所有的可能性。

同济大学工业设计楼是同济校园里相对来说最新的一栋楼房,一共21层,在同济校园

里显得高大耸立,十分抢眼。他的内部空间也很有意思,大楼中间一通到顶,解决了大楼内部的采光问题,相当于一个室内庭院,但为了解决大楼楼上向下观看的眩晕感,大楼在室内庭院中间的某一部分用帆布做隔。

相对于新馆来说,老馆更多是往届作品或模型的展示,第一层就非常抢眼的色彩构给成,一个优秀的作品往往更能激发人的创作欲望,大胆夸张的色块与体块交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新馆外围的一条小沟上仍摆着桥梁作业,我试着想走上桥,可始终就有些害怕没有走过桥。新馆的各种立面都各有特色,金属与玻璃的配合恰到好处,新馆中还有下沉空间一层,一对母子在其中的钢琴上玩耍,叮叮咚咚中旁边便是建筑书店和供学生小憩的咖啡厅,再往上便是一个类似与玻璃盒子的休息室,室内栽种着稀疏的竹子,一个静字自然而然浮现在人的心中,在休息区的抬高平台上摆满了学生的立体构成和空间设计作品,让人赞叹不已。我还偷偷跑进了他们的专教,见识了不同的材料连接方式,还看到了他们直接用马克笔和钢笔在硫酸纸上设计的草图。

同济大学给人的是一种新时代建筑的气息,很不同于天津大学的整体氛围。在新馆的一排排一间间模型架中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我还看到了Revit的获奖作品,其实看着那些被同济大学学生不怎么再看几眼却被远方的我们艳羡着的模型,我明白了建筑不可能模仿也不可传承,能模仿传承的是一种内在的核心的理念,而模型,甚至建筑实体都只是一种单纯的表现、表象,单纯

就模型或建筑体并不能改变什么,所以才会有“建筑永远是残缺的美”的说法,而那些珍贵的理念精神加以实际与创新,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到的。

2、改造类建筑

新天地: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新天地。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游景点,它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首次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一步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则非常现代和时尚,亲身体会新天地独特的理念,这有机的组合与错落有致地巧妙安排形成了一首上海昨天、明天、今天的交响乐,让海内外游客品味独特的海派文化。

上海新天地坐落在市中心,淮海中路南侧、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毗邻黄陂南路地铁站和南北、东西高架路的交汇点。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中西融合、新旧结合,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

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展现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是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以中西融合、新旧结合为基调,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它是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场所。上海新天地就是由石库门建筑与现代建筑组成的时尚休闲步行街。是一个具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其中中共一大会址就在这里,在南里和北里的分水岭-兴业路-是中共“一大”会址的所在地,沿街的石库门建筑也将成为凝结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城市风景线。

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新天地虽然从外表看并不是很新的建筑,但是其实那些古旧的建筑外墙都是一块砖一块砖经过处理的,其实建筑内部的结构都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处理历史建筑的时候,开发商甚至为了保护一片墙上的爬山虎特地请了专家做出保护工作的方案,就从这点上就可能看到上海人对历史以及古迹的重视,至少在上海,老房子是被认为有保护价值的,而不像北京的一些老胡同。这点非常值得反思和学习。

8号桥

8号桥,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卢湾区建国中路8-10号,占地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1*平方米。园区由20世纪70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成。为了将8号桥真正建成一个国内外创意行业交流、推广、传播的平台,成为一个多功能的时尚创作中心,改建工程在功能上做了极大的调整,同时内部公共空间的预留以及对于租户的严格筛选,使得这里建筑风格内外一致又各具特色,在力求创造出艺术化空间的同时,也落实了实用性。改造中,原先那些厚重的砖墙、林立的管道、斑驳的地面被保留下来,使整个空间充满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沧桑韵味。整个园区由7栋建筑构成,在房屋构成方面没有做大动作,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布局。在设计中,没有一味追求建筑面积,而是更多地在其中设置了大量室内、半室内和外部公共空间。因为进入到园区的业主都是室内设计、雕塑等艺术设计类客户,因此尽可能地提供交流的平台和丰富的公共空间,让人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交流变得非常重要。

8号桥的改建工程只花了约半年时间,时尚生活中心独特的、富于创新的理念把老旧的厂房改头换面。所有改造工程包括在旧建筑中注入新元素,新旧结合的创造,增加室外、半室外空间,提供更多自由及交流空间等等。其中8号桥最独特的地方有以下几点:桥

连接房子和房子之间的桥是8号桥在建筑上最动人的设计之一。整个8号桥由7栋房子构成,在房子的二层,设计师以桥作为连接,连通了每一栋房子,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了一个最好的平台。整个园区一共有四座桥,每座桥的造型均不同,极富工业感的铁桥是在厂房原来的设施上扩展的。有着绿色“门”字造型的天桥,是一个放大版的8号桥的logo,非常现代。

外墙

丰富细腻的外墙最能体现建筑上新旧结合的设计思路。设计师表示,与泰康路或苏州河本身就富有特色的建筑不同,原来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非常普通,因此对于旧的元素不能仅仅采用保留的方式,还应该进行更深入的发掘。

设计师摒弃了原厂房的白粉涂墙,拿来从旧房子上拆下来的青砖重新组合,并进行一番艺术处理,以凹凸相间的砌造方式突现了墙面的纹理,例如沿街1号楼的墙面增加了不锈钢及反光玻璃贴面,夜晚的时候,整个墙面熠熠生辉,很有现代感。2号桥的立面原来是联排的窗口,现在把它做成窗的错落排列,并配以大块面的玻璃。7号楼是网状打孔的装饰立面,整个形象显得时尚大气。木质走廊

在连接3号楼、2号楼与1号楼的室外、半室外走廊上,设计师选用了未经处理的木条铺设成地板及装饰外墙。暖色的原木为室外环境增加了无限温暖的感觉,同时亦在视觉上赋予了这个区域强烈的个性特征。公共区域

喷泉广场五号厅中的空间展示墙

在8号桥,除1号楼大厅外的所有室外、半室外空间都可供租户免费使用。在这些环境中,可以添设咖啡茶座、进行作品展示、时装走秀、举办大型综合活动,是人们最好的交流平台。其中由三个错落的空间中的平台组成的1号楼大厅,则可以依照需要分别用作演讲区、表演区或者贵宾区,功能上的设计非常周到。

目前,8号桥的所有楼层已经出租,众多创意类、艺术类以及时尚类的企业成为了这里的首批租户,其中包括海内外知名的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制作、画廊等等,良好的创意氛围和国际化的交流平台成为吸引这些业主的最重要原因。

8号桥的租户们认为聚集方式是8号桥最独特的地方。相比苏州河仓库区鲜明的中国艺术家聚集的氛围,这里更国际化,聚集了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更像是一个世界的窗口。8号桥之“桥”,寓意为不同创意产业提供一个丰富交流平台。这个改建后的旧工业厂房由此成为一个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代,连接着国内外的时尚、创意、文化和设计,也连接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莫干山路50号

苏州河穿越了上海的繁华和喧嚣,也见证了上海的发展和变化。M50创意园就在这条S状的苏州河的最曲处,远离城市的嘈杂。它坐落在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莫干山路50号,占地面积36亩,拥有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41606平方米。是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为完整的民族纺织工业建筑遗存。园区目前已有来自英国、法国、美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十多个省市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入驻,是目前上海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基地,是市府确定的11个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M50紧靠苏州河畔,完整保留了上世纪30年代90年代各具特色的民族纺织工业建筑50余幢。传统的砖木、砖混、钢混构架,典型的工业建筑结构,高畅建筑结构,高畅明亮的厂房,错落有致。在政府和各界企业的支持下,M50以初具规模。园区以视觉艺术时尚创意为主题,以优良的服务和优美的环境吸引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入驻。

M50在成为上海艺术地标之前,只是一片被遗忘了的旧厂房和破损不堪的上海老式民房。这里的破旧与古老似乎已与发展中的城市格格不入。但是,就在几年前,一群充满艺术细胞的创造者发现了这里,原本将慢慢腐朽的地方注定要遇到一次重生。这里有被遗忘的安静、有廉价的房租、还有足够大的空间,这些在当时都成了艺术先锋者在此地尽情发挥创意的先决条件。

其实在上海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并不完全是建筑,更多的其实是自己内心的改变,尤其是在参观M50的时候。

我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在我极度迷惘的大一,建筑并不是指引我走出困境的唯一,而更大部分是旅行和艺术,在旅行中可以释放自我,而且可以切身实地体会空间与视觉的直观表现。而艺术恰恰是旅行的另一个方向,一件有内涵的艺术品可以让你原地不动思绪甚至身体也仿佛置身于某个空间或意境中。这让我觉得,建筑并不是单纯的空间、造型、环境,就像安藤在他的书中所说,很多建筑师在更多的意义上是艺术家,而建筑家与艺术家之间的交流甚至比建筑师之间的交流更频繁。我想大概是因为说到底建筑是有繁多条件规则限制的艺术,而真正的艺术没有条框没有法规没有什么审核,是一种灵魂的自由。而当我在M50中时,看到更多同学置工作室中的作品于无物甚至表现出一种不屑一顾,只对M50单纯的改造建筑感兴趣,所以他们很快就逛完了,离开了,而我却对很多的画作和雕塑久不能释怀,难以从其之前移步,甚至错过了和小组一起吃午饭的时间。

但是老师在之前向我们推荐这里时也没有对其中的艺术品做什么介绍或特意指出需要我们去欣赏。这直接导致了我在一下午对上海美术馆的参观中都有种提心吊胆的感觉。但是艺术馆和艺术品的魅力还是让我一次次驻足,我不明白也不想明白,那些自认为自己的建筑作品是艺术品的人,在上海美术馆中看到林风眠、吴冠中、丰子恺的真迹时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把他们的作品当做一种单纯的涂鸦而粗粗略过时,在他们这样毫无艺术欣赏鉴赏素养的心中,自己的建筑的艺术定位会是怎样的一个水平。我只知道,能让我为之惊叹、兴奋、铭记的绝对不会只是建筑,那些叹为观止的艺术品更应该是灵感的源泉,而没有源泉的建筑师充其量也不过是善于模仿罢了。

在老师这样非常不明确的态度中我不愿否定自我,我选择相信梁思成把自己的学生一次次赶到美术馆或者展览馆的做法的目的。但是,这也只是我自己的信念,我想我不需要谁去说服我到底是对是错,所谓成长,就是在一次次自我否定与肯定中经历的苦痛挣扎,我不怕时间的证明,我总有一天会自己知道答案。

三.总结

上海,作为我国最前沿的城市,无处不充满了先进的思想与理念,在建筑方面,更有着许许多多颇具代表性的地方。上海,是一个中国先进文化展示的平台,也是各种尖端思想与理念的实践基地。作为建筑学的学生,上海是最合适的认知实习的场所。这次为期一周的实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东西,让我大开眼界。领略到上海建筑的别样风格和高楼大厦的工程建造技术,全新的技术、全新的面貌,真的受益匪浅,得到许多新的设计灵感。另外,上海市的规划布局让我也很惊叹,新老建筑结合的天衣无缝。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建筑工程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通过实际的接触才能真正身临其境感悟建筑、体会建筑,欣赏城市、享受城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说得没错。以后要更多的关注身边和其它的地方的建筑。实习实质是毕业前的模拟演练,在即将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即,这样的磨砺很重要。因此把握机会强大自己这样才能真正使所学有用武之地,才能有更好前途。

上海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城市,它有着它独特的冷漠和热情,它的内在的矛盾冲突以及从另一方看到的完美融合和交错,它的繁华与奢靡,它的风土人情,都给我带来了不仅仅是眼睛的盛宴,更多的是内心只有自己才知道的改变。还有太多太多可以描述的震撼与感动,只是笔耕太浅,无所说起更不用说用文字了,感谢这次实习,让我如同一个从蛋中孵化的雏鸟,第一次触碰到了时代与建筑交错的空气,给了我继续坚持的勇气,让我走下去,睁开眼,看世界、创造世界。

建筑认识实习上海建筑

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建筑认知上海建筑专业:建筑学

年级班级:建筑学11级1班学号:201*3967

姓名:吴维芳

指导教师:曹海婴严敏刘源实习时间:201*.07.10-201*.07.14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上海建筑考察实习总结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上海建筑考察实习总结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上海建筑考察实习总结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9953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