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培训心得回顾与总结
物理培训心得回顾与总结:如何诞生了三天学完物理书的课程?
第四主科,长沙元认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彭逊老师
201*年7月,当结束了第一期三天学完一本书,初二上册的内容时,有2位同学留言问老师:这个课程是怎么研发出来的?怎么会有这么“变态”又这么好玩加这么神奇的东东出现?
当时临近放学,没有时间回答,只是回想PPT中有过一句经典的希波克拉底说过的话:“一切尽在脑中”。今日回顾一下,《三天学完物理书》已经陆续开了5轮,河西的几大名校的初中生不下20人,还有部分执着于教育的全职家长,以及同行中资深的物理教师、学习方法教师,接受了知识与思想的强风暴般的洗礼。为何会诞生这个课程呢?有几个方面的机缘。
首先是我本人初中时代、高中时代,物理特别拔尖,一天到晚都在思考物理现象与物理规律。从天文地理到人体人脑。而且卓有成效。在没有任何辅导的情况下,差一分就是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一等奖。
其次,在201*年和李卫老师(政法频道心理顾问,潇湘晨报心理专家)一起合作“第四主科”学习辅导以来,发现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遇到了相似的学习瓶颈知识底层的意义系统存在理解、贯通的瓶颈。尤其是第四主科有位老师辅导一位长郡初一的H同学理科,无论怎么讲解知识,都难以掌握。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激发我琢磨这位H同学的大脑思维运转过程中的瓶颈点。
而此时,我正在给慧通教育的老师们进行教师培训,其中有一个深度培训的内容我反复在修改和斟酌,就是人的知识习得的机制,知识表征的机制,概念形成与启动的机制,学习状态的评估。在做教师培训的备课过程中,我顿悟到:可以直接把教学和思维原理,结合具体的学科直接呈现和做成范例,这样对教师的培训效果就会理论与实践兼备。
于是,结合我自身的学习体会,我备了一门初一数学的轴心课程,发现和很多文科老师一讲,马上就能理解若干数学原理。但因为个人学习经验和天赋知识的限制,其他的数学内容就很难备下去了。难以成为一个系统,也就没有“杀伤力”。当然,当时已经足以做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了。
因为数学轴心课程的引发,我对一个家长说,数理化都可以备成轴心课程的形式。课程将成为比预科更系统,比拔高班更深刻的通用贯通课程。但过去半年了,一直没有花精力闭关研发。
直到201*年6月暑假快来了,家长在催问我们会不会有轴心课?而且当时还提出2天学完一本书的口号,这个家长非常喜欢,就直接预定这个课,并承诺帮我们招第一次课的学生。盛情难却,我开始了以周为单位的闭关研发。经过N轮的内部试讲,加上几次整体的大改,无数次的细节优化,终于:初二、初三的物理三天学完一本书的课程,以集训营的形式成功举行了。
集训营的教学,围绕尖子生轴心思维(以车轮的轴心为类比),调动学生的认知热忱,狂热的学习三天物理课程,达到前所未有的刻苦与投入的学习状态。每次课程结束,我本人则在三天课程结束后非常疲惫,可以听到自己的血液在脑海中涌动的声音。但课程教学本身的愉悦感,是伴随着从初中以来的物理学习与思考的美好体验而天然迸发的,所以也乐此不疲。
热爱+专注=敬业+专业,这个小公式,可以作为物理课程研发与讲授的心得总结。
扩展阅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物理培训心得回顾与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物理培训心得回顾与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