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考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1.空气成分的发现。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考点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4P+5O2
2P2O5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实验成功的关键1)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2)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实验讨论1: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不能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a)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
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
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实验讨论2: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a)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b)装置漏气,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考点3.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O2,呼出气的主要成分是CO2,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
考点4.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冰水混合物、水蒸气、铜锈也是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铁锈、加碘盐、天然气、自来水。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特点: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能用化学式表示的所有物质)。但是,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考点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用途】①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这一点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②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③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④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条件下显示超导性能。2.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的总称)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稀有气体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①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②用作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③用于激光技术;④氦气可作冷却剂,制造低温环境;⑤氙气可作麻醉剂。3.氧气
【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在高温时可与硫铁磷作用,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用途】气焊、宇宙航行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急救、液氧炸药、炼铁、炼钢等。考点6.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烟尘(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是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源包括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大有害气体),还包括工业废气等方面。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2)空气污染的危害:造成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和防治: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禁止露天焚烧垃圾,露天烧烤等。
(4)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考点7.氧气的化学性质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S+O2
点燃点燃CO2
SO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⑶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
点燃2P2O5
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⑷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2Mg+O2
点燃2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点燃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⑹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点燃爆鸣气)2H2+O2
点燃2H2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
⑺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内有水珠。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⑻加热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色,管壁有水珠,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考点8.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C+=ABC(多变一)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有氧化性。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4)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剧烈氧化会发光、放热,如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放热较少,但不会发光,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铁生锈等。
考点9.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
(1)反应原理:
①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3
MnO2△△2KCl+3O2↑
通电
③水通电(正极O2负极H2,体积比1:2)2H2O=2H2↑+O2↑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步骤:
①查:连接仪器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棉花不要离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并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④点:点燃酒精灯(预热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⑥移:把导管移出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如果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如果需要较干燥的气体,请不要使用排水法。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撤酒精灯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4)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5)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气体是氧气。(6)验满方法:
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满;
②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考点10.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ABC=A+B+C+(一变多)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考点11.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触媒):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在生产中有重要作用。注意:
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产率。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其反应过程中有可能改变。
c)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同一化学反应也可能有几种催化剂。
d)二氧化锰只是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里作催化剂,在其他反应里可能不是催化剂。考点12.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扩展阅读: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教材概览]
(1)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标准: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起始阶段。
(2)本单元是继入门篇“走进化学世界”后具体地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角度系统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最基本的化学概念的开始。其三个课题的研究对象: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包含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物质的性质、反应、制取等知识。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由反应原理到实际操作,难度和要求逐渐提高和具体化,为今后学习单质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世界的三个台阶。(3)本单元是学生第一学习的单质化合物知识,学生感性认识丰富、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其中贯穿了最粗线条的物质分类和物理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分类,能直接观察的实验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无界限,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多)可获取经验的途径多,不会形成太大的分化。
[知识结构透视]装置
组成及含量氧气含量的测定药品
操作
混合物空气各成分主要用途宝贵资源误差分析
污染及保护
物质分离物理性质
性质化学性质(化合、氧化反应)
纯净物氧气制法实验室制法(原料原理装置收集操作分解反应)
工业制法
催化剂
物理变化概念
实例变化概念
化学变化类型(化合、分解)
实例[单元目标聚焦]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并初步应用;了解基本概念“物理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及其本质特征,能够区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理解由氧气的性质决定的氧气的用途;初步学习探究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其方案选择;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用心爱心专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感悟:实验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细节决定成败。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描述事物的能力、(如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同一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活动中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各种制氧气方案的比较、鉴别,学会选择最佳的原料、条件、原理、装置从而掌握上述三个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在观察制取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空气质量的调查、对教材p26图2-8的解读知道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空气的污染源、严重危害及防治,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通过硫的燃烧实验进一步感悟绿色化学的含义,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探究实验和学习空气组成发展史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作风。[重点难点扫描]
重点: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氧气的含量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化学性质、化
学变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催化剂的概念。
难点突破:在充分交代实验所采用的药品、装置及理由、原理的基础上做好对比实验(每一个实验测量一个变量)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从而理解整个实验的意图原理,并感悟到化学实验要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的正确。
抓住关键词理解训练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如“燃烧”“能燃烧”,前者是动词,描述一种变化过程化学变化,后者是动词前加了助动词“能”或“可以”或“会”则描述一种属性化学性质;通过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交叉关系的集合图对应举例理解二者的关系。
设置与催化剂的概念相关的问题台阶若干个层层推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领悟概念的内涵,消除问题正确理解什么是催化剂。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要研究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是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的。通过小学自然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下册第十章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探究活动: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以及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学生对空气又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因此可从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架构新的知识体系。
学习了课题1之后,学生会对氧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在空气中的含量、如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但这还不是系统地对物质性质及相关反应的认识,气体的制取对学生来说尚属首次,知识点上是空白。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具体物质入手为学生们展现学习、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及研究物质就是要研究它们的性质、制法、用途、存在等,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两个方面,制法包括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两个方面,化学性质必须通过相关的化学反应来认识,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提供样式和范例。在教给氧气制法的同时,教给学生制取一种物质时对方案的最佳选择原则:即原料条件的最佳经济效益原则;过程方法的最简便易行原则;原料过程产品的绿色环保原则,为今后解决相关问题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此教师也应教育学生
用心爱心专心
评价任何一个实验方案要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不可绝对化,我们通常选择的是主导方面较优秀的方案。同时指导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备的化学实验技能。[实验与活动分析]
本单元课文内共有10个实验,建议再补充两个:加热分解氯酸钾、加热分解高锰酸钾。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可让学生分成小组参与,边实验边探究。用各小组控制多个相同变量、测量一个不同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红磷换成别的可燃物或装置不密闭或红磷不足量或未等装置冷却就观察水面变化等进行对比思考以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及药品的选择和装置操作的要点。
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可在老师做完[实验2-5]之后由4个学生协助同时进行演示:常温下双氧水加二氧化锰加热分解氯酸钾
加热分解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学会对实验室制取物质方法的选择。本单元课题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新教材的实验设计实验误差过大(为什么要替换原钟罩实验?)主要有止水夹前后的导管内的氧气很难参加反应、盛水烧杯内水的多少与导管在水中伸入的深浅都会影响水的倒吸的程度、燃烧匙这样装配使伸入瓶内的速度受到影响部分空气未反应就已因受热而溢出瓶外。故有条件的学校仍可利用钟罩进行实验或做如下改进:将25毫米直径(大一些更好)试管截去底部(口用橡皮塞塞好)替代钟罩,烧杯装水替代水槽,将试管直接放在烧杯中(橡皮塞上穿一燃烧匙,内装红磷)与原教材一样,装置和操作更简单,现象也明显,液面上升高度几乎就是理论值。要提醒学生实验刚开始时烧杯中水面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燃烧红磷的集气瓶中事先是否装水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估计是为了迅速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和加快冷却反应容器的温度)以往几乎所有相关该装置图的中考题(包括04年课改实验区的中考题如潍坊、四川、南宁等)集气瓶中都没有画水,实际操作中也不一定需要,而《教师教学用书》却说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提出疑问。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为何选中红磷,一般解释是其燃烧产物为固体。其实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红磷燃烧几乎能消耗密闭容器中的全部氧气,而其他可燃物却不行。如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从21%减少到17%,木材就不能继续燃烧;低于16%,大多数液体燃料的火焰就会熄灭;低于9%,煤炭的燃烧停止;接近零时磷才不能燃烧。所以,实验时红磷要过量。这与《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说法有悖。教师分析实验误差时要注意不要用一般的情况套用到红磷这一特殊的物质上。
本单元课题2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教材上略做改进,这是消除二氧化硫污染的环保措施,《教师教学用书》上说集气瓶中装的是水,实际上装碱溶液效果更好。此处要向学生交代清楚,从此明白化学反应必须注意环境友好环境保护。还可启发学生想出该反应其他的吸收二氧化硫的办法,如在集气瓶口放装有吸附性物质的沙包等(人防课中学过相关知识)。原细铁丝的燃烧用铝箔替代,铝确比铁活泼但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实验前要将表面的氧化物打磨尽并裹在粗铁丝(不可太细否则被点燃)上呈小红旗形,(其余要求步骤与铁丝燃烧一样)现象明显、效果较好、成功率高。课题3出现催化剂的概念。上新课前可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少许一点即可)有机物如土豆、动物生肉、动物鲜血、红砖粉,做双氧水分解实验时加入看能否起催化作用,加宽加深对催化剂的认识。
催化剂不能使一个不能发生的反应发生,它只是改变能发生的反应的反应速度。但是新教材中p34说“在实验(1)中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是指在常温下的过氧化氢
用心爱心专心
溶液)实际上木条不能复燃,不能说明没有氧气放出,只是氧气量很少不足以使木条复燃,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会缓慢分解放出少量氧气,书上这样讲会使学生误解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那么在实验(3)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了二氧化锰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放出,岂不是原不能发生的反应加了催化剂反应就发生了吗?这样描述偏妥,课上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对教材进行质疑、纠错,训练批判性思维而不盲从。权威也会出错。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在编写新教材时,选择演示实验的装置、原理的出发点是能用简单的用简单的,能有替代的用替代的,这原本没错。但是在用过氧化氢溶液替代了原教材中的氯酸钾以后带来了一系列老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加热温度不够反应速度慢,加热温度高水的蒸汽压又过大。两种情况均导致试管内氧气浓度较低且氧气又会随水蒸汽不断逸散到试管外,使试管内氧气不足以引燃带火星的木条。
解决的办法可以这样:用市售过氧化氢溶液配成15%左右的稀溶液,放入大试管,其体积不超过1/3,加热过氧化氢溶液(试管倾斜夹持在铁架台上),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估计反应的试管和导气管内的空气都已进入收集气体的试管后,换一支试管再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即可用带火星的检验出氧气的存在。或微热过氧化氢溶液前在其中滴加一些氢氧化钠溶液,也能获得明显现象,效果较好。
无论如何用分解双氧水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只要解决好细节问题,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单元课时分配]课题1一课时课题2两课时课题3两课时[单元教学建议]
要注意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变化及变化规律,初步了解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用大量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课题1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过程和手段:
(一)图片展示:可从章头图引入展示各种下载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地球上的空气对
生命的作用,认识空气是人类拥有的重要财富和资源。
(二)互动讨论:组织学生用各种事例和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证明空气中氧气、二氧
化碳、水蒸气的存在。
(三)故事引入:(见《教师教学用书》p28-30)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发现史。
(四)实验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用分组控制个多变量测量一个不同变量的方法进
行实验,收集证据)。
(五)反思评价: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可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对实验误差
的分析(可有多种原因,从不同变量测定的实验中总结),对反应后瓶中气体进行成分分析和性质推断。
(六)阅读讲解:本节其他的教学内容包括教材p26图2-8。课题2
(一)对于氧气这种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物质即学生最有感性认识的物质的学习应从观
察、演示实物、演示实验引入。物理性质由学生自己通过已有经验和获取的某些事实(材料可由老师提供:如水生动物与人类一样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为什么在水下仍能生存、人们可采用排水的方法在实验室收集氧气、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可正放在桌上)总结得出。化学性质则通过化学实验的事实和现象感知。本课题共有8
用心爱心专心
个实验,其中4个是氧气的性质实验。做好这些实验是完成本课题教学目标的关键,同时引导学生认真有序观察、记录、对比实验也是重要一环。
(二)实验时应指导学生应用在第一单元课题2中学会的探究步骤对现象由点燃前、燃着
时、熄灭后的顺序进行观察和描述并进行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同一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的对比,列成表格详细记录。
(三)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可用符号表示式教给学生。
(四)3课题对学生虽然是全新内容但仍应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不可教师机
械地将制取氧气的方法传递给学生就算完成教学目标。引入课题后,可将许多能用于制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变成背景材料交给学生启发他们去进行比较鉴别评价,从而进行选择,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思维能力。
加热氯酸钾并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仍可作为制氧气的一种方法在课上讲解,就如讲老教材时补充过氧化氢溶液一样,讲新教材时补充氯酸钾以扩展学生思维。
[单元评价建议]
除完成课内外的作业、单元检测,分数记入成绩册以外,学生应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
1、上网查阅下载与空气相关的图片、资料,内容包括空气的存在、用途、污染防治等;2、调查本地的空气质量,从各种途径(报纸、电台、电视、环境监测站)获取空气质量日报、周报连续数天并绘制出函数图象;3、根据图2-8写一篇小论文或画一幅漫画;
4、到医院或诊所调查了解医用氧气瓶的颜色、构造及使用原理,为什么有些病人要吸氧,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文(可与语文老师一同操作);
5、查看家中食盐包装袋上或其他食品药品包装袋上的成分说明,判断是纯净物还是混合
物;
6、将小金鱼放入冷开水中观察记录呼吸状况或去附近农贸市场调查鱼池缺氧现象与与增
氧方法。
7、对书p23图2-3“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进行改进,画出设计图。
以上7项作业学生必须以书面形式完成,由小组评价得分(分优、良两个等次)后上交,装入个人成长袋,记入学期总分。
迁安市教育局统一教案纸(首页)
学校:学科:化学任课教师:李杰日期教学内容1、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爱心专心
5课题1空气领导签字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一课时(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迁安市教育局统一教案纸(副页)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用心爱心专心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考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考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