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西华池镇唐旗村申报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西华池镇唐旗村申报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7:12:07 | 移动端:西华池镇唐旗村申报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西华池镇唐旗村申报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西政发201*号

关于呈报《西华池镇唐旗村省级生态村建设

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环保局:现将《西华池镇唐旗村申报省级生态村年终工作总结》随文呈上,请审阅。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西华池镇唐旗村申报省级生态村

年终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今年,我镇唐旗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强农村交通、文化、环境卫生、饮用水源等基础建设为重点,精心规划,加大投入,强力启动,生态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领导机构健全,各项制度完善

为真正把生态村创建工作落实到实处,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镇党委、政府按照省级生态村的建设标准,指导唐旗村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各司其职。将生态建设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总体工作中予以落实,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措施、有实效。使得全年创建工作稳步开展,成果显著有效。二、宣传工作深入,创建氛围浓厚

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深入村组,

积极利用横幅、广播、板报等形式宣传环保政策和知识,制作“生态村”宣传牌10个,修理“生态村”宣传专栏1处,张贴标语50多张,分发宣传资料1000多份,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一系列创建评比活动,使得创建工作深入人心。

三、措施落实得力,各项工作任务完成良好

镇党委、政府根据唐旗村生态文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的工作任务进行定期不间断对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确保圆满完成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任务。(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发展生存模式,发展以劳务输转、农产品加工、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多元化生产,到201*年底,全村人均年纯收将达到3350元。

(二)通过县城水网改造工程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实现了全村465户村民安全饮水,卫生合格率达100%。(三)完成生活污水工程和卫生厕所改造工程,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8%,完成卫生厕所改造320户,卫生厕所改造率达95%。

(四)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治理工作进展顺利,村内无工业污染源排放的企业。无害化处理率达95%。

(五)设立垃圾集中堆放点3处,聘请3位环保协管员及1名公厕管理人员,对生活垃圾日清日运,清运率达100%。(六)完成村内主干道路基拓宽砂石硬化5条17.3公里,

硬化小区道路两纵四横6条2100米,在农户家前屋后和庭院中建成村庄绿化,新栽公路行树201*余株。

(七)大力宣传禽畜粪便综合利用,广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化肥、农药使用,使得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逐年减少;推广秸秆还田新型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通过土地整理和复垦项目实施,新增土地150余亩;改善生态环境,开展荒山造林1000多亩,杏林改造400亩,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结合。(八)通过农村沼气池“一池三改”工程,新增“一池三改”沼气池户150户,264户使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通过节约能源,推动了全村生态建设的发展,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2%。

(九)通过对村民创建生态村调查问卷显示,村民对整治后的环境满意率达100%。四、工作成效和存在不足

通过生态村建设,一是使广大村民真正感受到党的政策的正确,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大大提高了村组织的疑聚力和战斗力,带领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来,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证;二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消除了杂乱无章、乱扔乱倒、违章建筑等不良现象,美化了村容村貌;三是村民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在群众中形成了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氛围;四是文化品位显著提高,

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这必将进一步推动我村的现代化建设。五是由于镇财力有限,而村级经费更是拮据,这为加大环境治理,改变村容村貌带来了不利因素。

五、今后发展

唐旗村生态村建设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按照省级生态村建设具体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针对存在不足,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一)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建设,着力营造一支思想好、素质高、干劲足的党员干部队伍,利用各种有效载体,不断提高生态意识、文明素质和实用技能。(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使群众环保意识增强。(三)努力争取项目资金,加大环境治理,进一步改变村容村貌。

扩展阅读:对合水县西华池镇机构职能转变的思考

对合水县西华池镇机构

职能转变的思考

201*年春行政管理01班冯珂

[内容摘要]:

西华池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是客观情势的需要。本文就合水县西华池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来进行全面阐述,并对机构职能转变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就西华池镇政府在机构职能转变过程中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并就在机构职能转变过程中的对策进行了全面的提炼,进而提出要以打破压力型行政生态环境为核心,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科学界定镇政府机构职能为前提,以增强镇政府转变的内动力为重点,创新财税管理体制,整合行政资源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机构职能转变镇政府存在问题对策

一、合水县西华池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意义行政生态学的研究表明,任何政府的生存、运行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任何层级政府机构职能的有效履行都离不开特定、适宜的行政生态环境;某一行政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对其所涉及的政府机构职能履行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西华池镇政府所面临的行政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其中不乏有利于镇政府履行和转变的有利因素,譬如农村地区交

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提升,但是,大量的调查研究与理论分析表明,政府履行职能面临的挑战多于机遇。无论是“合理界定镇政府机构职能”,还是“以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为重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都已经成为共识。因此,在此情势下西华池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问题应运而生。

1、机构职能转变是大环境的要求。总的来说,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指的是根据镇政府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所面临的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按照有关主体的意愿和要求,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创造各种条件使镇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做出相应调适和发展的过程和目标的总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发展,镇政府的具体职能转变势在必行,按照《庆阳市政府行政职能规范》的总体要求,原有的镇政府机构职能必须予以改变。

2、机构职能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判断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满足有关主体的意愿和要求,是否达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主体包括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广大乡村居民,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包括镇政府本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村群众要求的是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由行政命令向行政服务转变。所有现有的行政机构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机构职能的转变势在必行。

3、经过改革后的机构更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按照市、县

改革总体要求,经过积极探索,西华池镇严格按照机构编制核定的行政、事业编制人数,合理定人、定岗。明确了全镇行政、事业机构的性质、名称、职能及人员编制情况。镇上的行政机构统一设置为“五办”(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和综合治理办公室),统一设置为“六个服务中心”(即农业经济财政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动植物疫病防治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中心、农村文化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这些机构的设置,有效的促进了各部门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更加明确了机构职能,并对党政机构和事业机构的职能进行了切实的划分,使得服务有了具体的行为体。

二、合水县西华池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西华池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现状

按照市、县政府机构职能改革总体要求,经过积极探索,镇政府严格按照机构编制核定的行政、事业编制人数,合理定人、定岗。明确乡行政、事业机构的性质、名称、职能及人员编制情况。根据改革,对现有的机构职能进行了统一的整编,并分成了行政机构职能和事业机构职能两个大块,下面笔者对两个板块的职能进行阐述。

1、党政机构职能:(1)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定;执行本乡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和人代会决议。抓好全乡党建、精神文明建设、人大等相关工作。(2)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提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3)加快城镇建设和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乡村工业和第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4)负责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5)负责为农村、农业、农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和集体公益事业。

2、事业单位职能:(1)围绕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开展科普知识宣传、信息咨询、实用技术培训及产前、产中、产后系列优质服务;(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举办图书阅览、传播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提高农民基本素质;(3)围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开展乡村计划生育、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咨询和节育措施具体落实工作;(4)负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输转工作;(5)其它社会化服务工作。

(二)、西华池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束缚镇政府的职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造成的必然,也有现实发展的制约;有管理体制方面的缺陷,也有领

导行为的障碍。笔者认为,在机构职能转变中,镇政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在以下的段落中,将一一予以说明和分析,并对原因进行全面阐述。

1、配套改革没有跟上,职能出现真空。虽然农民税费进行了改革,但政治体制、干部管理模式等配套改革没有跟上,如镇政府的职责划定、部门的管辖权限、干部的奖惩机制等等。特别是发展到了镇政府有责无权,许多事情不能自主,不能管事,也难以管好事,出了问题又要追究镇领导责任的现象让镇政府有苦说不出。比如农村耕地撂荒现象,镇上只能去做工作,却不能将耕地收回重新发给愿意种地的农民,不能对撂荒者给予一定的处罚和制裁。同时,隐藏在农业税背后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已经显现出来。如在债务产生的问题上,由于政府工作方式具有深刻的行政控制色彩,政府完全是围绕上边各种指令转,为完成超出正常资源运作范围的指令,镇领导要么造假,搞形式主义;要么只有“硬来”,“借钱”办事。如在公益事业问题上,农民没有享受“国民待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一直没有像城市建设那样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另外,目前对镇政府的“一票否决”太多太滥,而真正对加速新农村建设的否决又很少,让镇领导成天就象在走钢丝。加上现在文山会海,市、县下乡“督查、调研、观摩”太多,让镇领导疲于应付,几乎没有很多时间去考虑大事,办些实事。这是导致镇干部当上主要

领导后就不安心基层,急于进机关的主要原因。

2、镇政府财政包袱沉重,运转十分艰难。税费改革以来,大多数以农业为主导的镇政府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难以填补资金缺口,而且许多转移支付根本到不了镇政府,在市县就被抽薪扣抵了。加上镇政府负债沉重,使得镇政府的日常运转异常艰难,更难以抽出资金开展各项公共公益事业建设活动,难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较大作为,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镇政府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境,镇政府财政已经开始步入“吃饭型财政”、“要饭型财政”的尴尬时代。比如西华池镇现有干部64人,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到个人工资卡,但一年除过接待的各项正常开支共需50万元,而财政拨付经费仅15万元,缺口35万元就需要自己去化缘,去跑项争资。在此背景下,一些镇政府干部的奖金、津贴和种种福利待遇也就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由于地域、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限制,镇政府与镇政府之间又存在一些差别,有的镇政府年终干部发补助达七八千元,有的镇政府却只有二三百元,这种非干部能力、素质和工作成绩带来的差距,增添了镇政府干部思想的不稳定性,致使他们“嫌贫爱富”和“向往城市”。

3、农村经济发展乏力,“堡垒”无力战斗。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矛盾增多、难度增大,但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所引起的。从实际来看,不少村班子之所以软弱

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上来。加之当前镇政府党委班子换届,职数精简,一些班子成员提前退居二线;一些贫困边远镇政府补助、福利不能保证,家属子女失业或就业困难;个别镇政府主要负责人独断专行,搞亲一派疏一派,不能用人所长,才尽其用,使一部分干部思想消极,不思进取,精神状态不佳。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农业税减免以来,我国镇政府改革在机构精简、人员分流等内容取得显著成效,但是职能转变仍未取得重大、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无论是职能转变的进程,还是职能转变的效果都难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也不符合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陷入“转变的困境”。

政府机构职能转变出现困境并不意味着贬低西华池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成效,而是说明镇政府转变的复杂性、艰难性和长期性。转变镇政府机构职能涉及到整个行政体制的系统化结构性转换。因此,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作为整体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史过程。然而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出路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三、做好合水县西华池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对策面对农业税取消后西华池镇工作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在适当调整现行体制,创建新的运行机制的同时,镇政府只能克服改革的“阵痛”,主动适应社会的转型,调整思路,转

变职能,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新办法、新举措。

1、加速发展,突出特色,真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镇政府必须调整工作思路,紧扣发展这一主题,把发展经济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当前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第一,必须看住市场抓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镇政府企业,整合资源,壮大和发展本地的骨干企业和传统工业,力争把品种调优、规模调大、层次调高、机制调活,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镇政府要走出去,引进来,通过亲情、乡情、友情,把当地在外的实业家和企业主的资金和技术引回来,让他们为家乡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出资、出力,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把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个体工商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大力扶持本地财源,促进税收增加。第二,必须用好优势育特色。要结合各地实际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在规模种植、养殖等方面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地方特色。有传统产业和特色产品的镇政府,要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大力挖掘和弘扬,形成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如我县的西瓜、酥梨、花炮、椽头馍等都应再扩大,形成系列有竞争力的品牌。第三,必须发展科技强后劲。发展农村经济也要朝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坚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农

业专家型人才,走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的道路。上级科研和科技部门要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镇政府建立基地,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普及,真正让农民得实惠,科研单位增效益。

2、加大扶持,化解债务,逐步建立自主型和自给型的镇政府财政。首先,县级财政在预算中,应充分考虑镇政府干部的“口粮”费和办公费,从制度上优先确保镇政府财政经费支出。在一些税收政策上,应给予镇政府合适的比例,并采取积极宽松的鼓励政策,让镇政府去开辟税源或扩大增收,如耕地占用税、契税、营业税、增值税等,以既得利益来调动镇政府干部加强税收征管的积极性,增强发展后劲。上级相关部门在资金、项目上,要加强对镇政府的倾斜和扶持力度,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多为农村加快发展做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镇政府本身也要积极通过农发、水利、扶贫、小城镇建设等项目积极争取外部资金。其次,要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在锁定债务,分清债务性质的基础上,县(市)级财政管理部门要设立专门的镇政府债务项目并进行封闭管理,按照“分步、逐项、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对税改前存在的债务,要弄清账、建好档、分好类、站好队,属个人欠集体的要逐年还清,或用集体收入在分配时扣除;属镇政府投资欠账国家要逐年核消;属公务欠账,镇政府要逐年压缩,

立行使,成立独立核算单位;将镇政府农技、农机、经管、畜牧、水利等涉农服务机构合并设置为农业服务中心;将镇政府文化、广播合并设置为镇政府文化发展中心;企业办可以更名为民营企业服务中心,为发展壮大镇政府企业和民营企业牵线搭桥,排忧解难。还可以试行并村制度,进一步精减村干部职数,减少镇政府行政运营成本。要大力推行镇政府干部兼任村支书制度,解决镇政府人浮于事和村级办公经费紧张的问题。

4、提升素质,整活资源,切实增强干部发展经济闯市场的能力。提高乡村干部素质是实现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和前提,要把它作为当前干部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一要加强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有针对性地抓好镇政府干部的学习培训,特别是对涉及农民利益、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对于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镇政府工作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党员干部现代必备知识的学习,敦促镇政府干部转变“官本位”思想,实现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实现管理农民向服务农民转变。二要明确镇政府服务内容,解决镇政府干部干什么的问题。当前农民缺的是技术,要的是服务,要进一步明确干部开展技术服务、法律服务、政策服务、资金服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镇政府要转变到通过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来,对那些可以由市场、企业和民间办好的事情,政府部门则坚

决“退位”,不再具体包办事务性活动。三要搭建平台,解决镇政府干部工作无抓手的局面。要积极创建和创新政策环境、创业环境,搭建干部创业的平台,鼓励干部带薪从事产业开发、和农民合股创办绿色产业开发基地等,通过抓龙头、抓中介、抓大户来引导、服务、示范,解决干部工作无抓手的局面。四要鼓励干部职工转岗创业。对富余人员要积极创造转岗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培植分流载体,提供就业信息,鼓励自主创业,平稳分流,逐步推向市场、推向社会。申请到其它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干部职工,可以离开工作岗位,每月发放工资总额的70%,保留一切待遇。可以积极支持干部自主择业或轮流离岗创业。积极支持有经营资产、有发展空间的干部职工自主择业或轮流离岗创业,“开渠放水”,发展“打工经济”,鼓励干部35年带薪创业,到期脱离财政。5、壮大集体经济,发挥党团作用,切实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各级党组织必须要考虑和抓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鼓励、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只有集体有了积累,集体有了实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才会真正有基础,才能更好地组织群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群众真正受益得实惠;村组班子有了威信和号召力,老百姓才会团结和战斗在基层党组织周围,战天斗地改变农村面貌,勇闯市场致富奔小康。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村组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妇联、团委及科协、红

白理事会、文娱队等群众组织,尤其要不断吸收和发展新党员、新团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团员的生力军作用。当前,要在解决村干部“三难”的问题上下功夫。首先要健全选拔机制,解决好村干部“难选”的问题。可以推行村支部“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要坚持继续选拔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工作和有目的地引导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和长期在外打工回乡的人在农村创办领办经济实体。要采取“组选、村报、镇政府发证”的管理模式,建立一支威信高、责任心强、思想比较开拓、有一技之长的村民组长队伍,切实杜绝“轮流、指定”组长的现象。其次,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解决好村干部“难当”的问题。要通过理顺关系、发展经济、创优环境来逐步加以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难当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村干部“本领恐慌”的问题。要利用各级党校、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力争通过1-2年的时间把村支部书记轮训一遍,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要有选择地安排一批村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学习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要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选树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干部典型,发挥示范、辐射、教育、带动作用,强化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第三,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的“难留”的问题。可以考虑给予村干部“准公务员”身份,要在政治待遇上给予

适当的考虑,经济待遇上给予必要保障,其工资发放纳入县财政,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稳定村级干部队伍。推进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错综复杂的系统改革。由于改革不仅涉及宏观行政环境体制的改变,部分财权事权的重新划分,还涉及诸多现实和潜在乡村利益关系的调整,乡村治理结构和资源配置的调整,这就直接导致了改革推行必然受到基层政府本能的抵制。因此,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不仅需要政治智慧,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勇往直前的精神。努力做到以镇政府机构职能转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助推器。

参考文献:

[1].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M].北京:商务

印书馆,201*.8.

[2].徐勇.高秉雄.地方政府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7.[3].张新光.论我国镇政府的建制规模、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兰州商学院学报[J],201*(6).22.[4].荣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向合作型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8.

[5].吴志华.行政体制改革玉内动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6.

[6].秦德占.镇政府干部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397398.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西华池镇唐旗村申报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西华池镇唐旗村申报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西华池镇唐旗村申报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99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