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201*学年第二学期五(2)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一)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三)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法,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
1、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艺术概括力,能写生简单的生活物体透视现象。2、继续传授中国画笔墨技能,学生进行彩墨画练习;欣赏中国现代中国画大师作品,培养民族自豪感。
3、学习浅显的手工技法。(二)难点:
1、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实物中提炼几何体的能力。
2、提高学生彩墨画的技法与概括能力,能够独立的完成自己所要想要画的内容。3、在手工中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能力。三、教学分析
1、从学生学习习惯分析:
该年级段学生表达力强,有自己的独到的想法,生活习惯上比较讲究自我能力体现,不敢落与他后,学习能动性强,上课纪律上比较活跃。
2、从教师教中分析,每一个班的优劣情况不同。
经过半年对该年级段的了解,每个班级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特色,根据情况的不同,针对性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五(2)抓美术技能技巧的基本功,多让他们看看优秀作品,多采取鼓励性评语,多发挥他们自我能力的表现,展示每一个的自我特色。
四、教学措施:
1、强造型能力的培养,对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写生,并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以确定如何对事物进行造型处理,特别对困难的学生进行仔细研究分析。
2、具体手工能力比较弱的,多渗透本人最拿手的工艺能力,使该年级的总体水平,有一定能力的提高。
3、班内、班际作品展评及各种教学手段,以增强竞争意识及荣誉感,互相学习,提高美术兴趣。
制定人:陈跃
制定时间:201*年2月10日
扩展阅读: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二、教学目的任务:
1、注意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5、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
6、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课时安排:第一周:形的魅力第二周:形体的组合第三周:抽象雕塑第四周:多样与统一第五周:静物写生第六周:喜怒哀乐第七周:夸张的脸第八周:十二生肖第九周:学画山水画第十一周:风的魅力第十二周:微观世界第十三周:会亮的玩具第十四周:电脑美术第十五周:旅游节第十六周:舞台布景
第七周: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第十八周:复习考试
本学期总第1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第一课形的魅力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2、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教具学具: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为什么?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2、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幅画。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六、作品展示:
1、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本学期总第2课时本单元第2课时
课题:第二课形体的组合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具学具:各种形状的盒子、塑料瓶、易拉罐等、胶、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生答: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二、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五、教师巡回辅导。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本学期总第3课时本单元第3课时
课题:第三课抽象雕塑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教学重难点:
1、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教具学具:各种线材、板材、块材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本学期总第4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
课题:第四课多样与统一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2、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对不同静物的观察。教具学具:各种水果、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为什么?2、导入课题:《多样与统一》二、发展阶段:
1、学习知识窗内容: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3、绘画步骤(1)摆好静物(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四、学生作业:完成一组静物写生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写生工具。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本学期总第5课时本单元第5课时授课日期:3、18
课题:第四课多样与统一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2、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对不同静物的观察。教具学具:各种水果、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导创作
1、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之处,集思广益。
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及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3、绘画步骤(1)摆好静物(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4、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四、作业展评
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五、课后拓展
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
2、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
本学期总第6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授课日期:3、23课题:静物写生
教学目的:
1、通过静物写生练习,了解静物组合的一般要求,掌握组织和布置静物的一般方法。探索形体结构特征。色调变化及物体质感、量感的一般规律,明确画调子的任务,逐步掌握素描的全面因素,提高构图和造型的能力。
2、按照正确的作画方法和步骤,根据每个作业的具体任务,充分运用线条和明暗,准确地表现出对象的光线、色调、空间、体积以及质感、量感等特点,使画面成为艺术的整体。
教学重点和难点:
静物写生的意义;静物组合的原则;质感、量感的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课堂作业评解。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一、静物写生的意义
(所谓静物,一般系指适合于在室内进行写生的室内用具,如小型家具、文具、炊具、食品、室内装饰品、艺术品、玩具、乐器等等。与几何形体相比,静物更富有生活气息和亲切感,静物的各种造型、质感、色彩、用途及其美感更加丰富多采。)通过静物写生练习,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表现技法,积累更多的作画经验。可以说,静物写生是艺术面向生活,走向生活和学会表现生活的开始。
二、静物组合的原则
(1)体现生活气息,合乎情理。
这是首要的一点,富有生活气息便能产生自然美,合乎情理便能产生某种情调或意味。因此,在选择静物前应先有构思,不要盲目拼凑一堆静物。
(2)有中心、有变化、有对比。
(摆静物应先选一个主静物,一般形体较大,也就是要大于从属的静物,占据构图的主要位置,在构思和色调上起决定作用。)选择从属的,也就是配角静物,其形体要小于或低于主静物。搭配的静物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应考虑它们在大小、高低、方圆、
深浅及质感上的变化,不要过于单一或过于杂乱,这样才能获得既有中心秩序,又有对比变化的较理想的效果。
(3)光线和背景。
光线的配置(一是为了使静物立体形象更为明显,二是为了增加情调美感。不同的光线可以造成不同的情调。)强光可增强物质的闪光感,产生富丽堂皇的美感,用于照射某些豪华静物组合更为理想;自然光或平光可产生安祥朴素的效果,适用于某些具有朴素风格的静物。总之,同光线可以产生不同的形体效果、质感效果和美感效果,需要运用不同的技法去表现。因此,在静物组合写生中,应当选用不同的光线,多方面培养感受力和表现力。
设置灯光时,要十分注意光线造成的投影形象,尤其是出现在背景或衬布上的投影不要过大和过于清楚,应把投影当做整体构图形象的一部分。
静物组合的背景可利用墙壁或深远空间,也可以用衬布。在选择衬布当背景时,衬布的深浅和质料应与静物的形态、质地、色调关系一起考虑。色调关系应既和谐又有对比,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从情调上说,较豪华的静物可以选用较豪华的衬布,朴素的静物可选用一般的粗布。衬布最好以单纯的色调形式出现,不要有明显的花纹图案,以免造成花乱和喧宾夺主的后果。
(4)构图的形式美。
不论选择什么样的静物,体现的情调如何,若想摆出较理想的组合关系,画出较理想的构图,就要认识构图形式美的一般规律。静物写生形象比较丰富,是培养构图能力和认识构图形式美的良好机会,应引起重视。(一般说来,较好的构图必然符合美的规律,其优点如下:①集中而不单调;②稳定而不呆板;⑧饱满而不滞塞;④活泼而不散乱;⑤有主有次;⑥有远有近;⑦疏密相间;⑧黑白有序;⑨考虑动势;⑩不分割画面。)
以上各点除“考虑动势”外,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静物是处于静止状态的,但由于视觉心理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静物也会产生某种动势,给人某种动的感觉,包括动势的方向感、力量感等,从而影响构图的形式美。如将一把茶壶放在桌子上,那么,茶壶嘴所指的方向就是茶壶的动势方向。将两把茶壶放在桌子上,茶壶嘴同朝一个方向,可以使这种动势
感加强并产生形式美;如果壶嘴朝着不同的方向,则会产生不同的动势和不同的形式美。将一把水果刀放在桌子上或盘子里,其刀尖所指的方向构成它的动势方向;如果将两把水果刀放在一起,不同的摆法会产生不同的动势。一个圆罐和一个苹果,如果单看其中任何一个,都不会产生某种方向的动势;若把它们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某种动势。(一般地说,较小物体所处的位置,即是这组物体的动势指向,如果沿着这种指向在较小物体的前面再放一个更小的物体,这种动势就会更加强烈,形成一边倒的动势形式;如果在相反的方向放一个物体,则会使这种动势有所抵消,构成某种动势的平衡。)
在静物组合中,背景的衬布也会构成某种动势。衬布呈垂直状,动势最为稳定;如果是呈倾斜状,或它的折纹呈倾斜状,就会形成某种动势并带有方向性。如果这种方向性和静物的动势方向相一致,则会加强静物的动势感;如果相反,则会减弱其动势感,产生某种视觉平衡。
以上所述只是构图的最基本的原则,在实践中应灵活运用。可以说,组织和摆放静物的过程就是艺术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所以,应当学会组织静物,从而画出较理想的作品。
三、要点把握1、色感与明度
(素描是一种单色的绘画艺术,因而关于对象的色彩感觉只能通过黑白灰色调的明度变化来表现。因而在静物写生中,准确观察和判断物体之间固有色的明度及其差异,对于色感的传达至关重要。而明度关系的表达是一种相对关系的表达,我们无须也不可能在白纸与笔的墨色这一有限色调中表达出对象世界光与色的绝对强度。)因此,需要学习的是运用物体明暗变化的“五调子”格局和规律,以黑白灰色调层次恰当的明度比例,来概括和表现出对象色彩的明度效果。因此,画面黑白色调的分寸感是静物写生的重要训练内容。我们需要在各物体之间固有色的明度范围内,细致敏感地辨别和把握色彩明度的层次关系,以获得准确的色调依据。
2、质感的表现
由物体的物质属性带给人的视觉感知即为质感。如玻璃表面的光洁、绸缎的柔软滑亮、陶瓷的粗糙、金属的坚硬等。质感的获得源自人的视觉经验和触觉经验。在静物写生中,质感的传达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内容,它可训练我们视觉的敏感和写实效果的真实丰富。
3、量感的表现
由物体的重量带给人的视觉感知即为量感。在绘画表现中体感和质感是造成物体量感的重要因素。如果画面出现的是一个没有体积的平面,纵然表现出了质感,却难以产生量感。而不同的质感又会唤起人们不同的量感经验,如绸缎的柔薄产生的轻感或陶瓷的粗厚产生的重感等。
第二课时
作业安排:完成3-4张有特色的静物作业。(静物的布置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掌握,提倡由学生自己动手布置静物,然后加以指导)。
检查评价
1、画面上的构图安排是否适中、匀称。每个物体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是否准确。在构图上每件物体是否都被感觉是从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是否注意了光源的投射方向,掌握住各种调子总的关系,真实地画出了每一个物体的比例、结构、明暗色调和质感;
3、是否掌握了静物构图的基本方法,在自己布置的静物中,也能体现出一定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
本学期总第7课时
课题:第五课静物写生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3、体会写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学习写生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2、学习写生的构图知识,学会用线描的表现方法。教具学具:各种静物、写生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画: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
3、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高、低、大、小;前、后、左、右等)三、拓展阶段:
1、写生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学生讨论)
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3、写生步骤:(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四、学生作业:完成一幅静物写生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1、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2、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
本学期总第8本单元第1课时
课题:第六课喜怒哀乐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教学重难点:
1、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
(一)激情导入,体验色彩
1、创设情景。(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课时的心情感受。)2、体验色彩情感性。
请学生在色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乐心情的色彩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很多同学早已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选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出示课题。(喜怒哀乐)(二)观察表情,感受特征1、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2、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三)引导延伸,丰富内涵
1、提示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都有心情和表情。2、讨论人类与大自然的人文关系。三、学生操作,教师辅导作业要求:
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
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题目自拟。四、作业展评五、课堂小结:六、课后拓展:
1、回家后可以对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等进行人物头像写生,写生时注重分析不同年龄层以及男女性别差异之间的表情差异。
2、可以适当进行速写练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好人物的脸部表情。
本学期总第9课时本单元第2课时授课日期:4、1课型:主备人:
课题:喜怒哀乐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感受不同表情五官的变化。
2、欣赏运用方法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体验人物绘画、造型活动带来的欢乐。
教学重点:学习绘画人物的表情。即:喜、怒、哀、乐。教学难点:抓住人物表情的特点进行绘画。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
1、谈话导入。大屏播放汶川地震有关图片,指明学生说表情。2、揭示课题《喜怒哀乐》二、新授
1、根据大屏提示,学生上台表演。2、语言概括四种表情特征。
喜:嘴角上翘,眼睛眯眯着。怒:眉头紧皱,咬牙切齿。
哀:流泪哭了,张大嘴,眼睛闭上。乐:张着大嘴,眼睛眯眯着,有褶。
3、结合课本图例,学生分组讨论各种面部表情的画法,教师作总结。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角落。画人怒:立眉瞪眼牙紧咬。画人愁:皱眉缩眼嘴角掉。4、教师讲解基本作画步骤。①先画出脸部和头发的外轮廓。②画出头发和头饰的形态。③画出眼睛、眉毛等造型结构。④完成整幅头像的描写。5、在音乐背景下,学生作画。三、学生作业展评四、教师小结
课后拓展:放学回家后,可以对父母、长辈进行人物头像描绘,注重分析不同年龄层以及男女性别差异间的表情差异。
本学期总第10课时本单元第2
课题:第七课夸张的脸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2、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2、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二)新授揭题:夸张的脸1、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2、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3、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
游戏: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观察五官特征。
方法:观察--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评价----欣赏图片4、提出作业要求:(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当;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三、作业: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五、作业展评:六、课后拓展:
1、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2、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
本学期总第11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
课题:第八课十二生肖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掌握用纸造型的方法,能生动地粘贴生肖图。了解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和创造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粘贴十二生肖的过程中,学习变形、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用纸条粘贴的造型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或自己的生肖造型。2、掌握纸条造型的技巧,粘贴平整牢固,图形不变。教具学具:彩纸、彩泥、手工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用谜语引入课题。
"一人有一个,全国有几个?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你猜这是什么?
学生猜出谜底后出示课题(既谜底)"十二生肖"。(二)新授
1、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学生交流收集的各种有关物品)这十二种动物你更喜欢那一个,说说理由吧!(学生讨论)
2、学生自由说说对十二生肖的认识,各抒己见。
十二生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3、剪纸生肖动物的绘画要领:(画动物关键不是五官,而是要抓住他们的外形特征,类似剪纸的效果,更要突出、夸张,大的更大,长的更长,才能使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威风的虎,勤勉的牛,温和的羊,灵敏的猴……你的生肖图案能与众不同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可用彩泥或彩纸制作你喜欢的生肖)四、展示学生作品。五、拓展延伸
1、欣赏和十二生肖的资料。如山西绣品、生肖鞋、民间剪纸、生肖邮票、生肖玩具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剪纸作品与广泛的文化背景与十二生肖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一下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肖和出生年代,用拼贴彩纸的方法制作一件生肖作品赠给他们,以示对长辈的关心。
本学期总第12课时本单元第2课时
课题:十二生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美术教案-《十二生肖》教案设计。
2.能抓住十二生肖的外形特征,运用剪纸的方法完成作品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术教案-《十二生肖》教案设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悟生肖动物外形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抓住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剪纸作品生动美观
三、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玩具、剪纸、邮票、故事等、
彩色、纸剪、刀胶棒
范作、生肖乐园的背景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十二生肖的歌曲,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学生交流收集的各种有关物品)这十二种动物
你更喜欢那一个,说说理由吧!(学生讨论)
(二)、自悟生肖动物外形特征的重要性
1试着画一画:选几位学生在黑板上绘画,其他学生在作业上试画
2讲评:你认识他们画的生肖动物吗,他们画的怎样?
3教师修改:擦去内轮廓线,如五官,身上的花纹,再观察还像吗?为什么有的动物仍然能看出而有的却面目全非了呢?(学生讨论)
4总结:剪纸生肖动物的绘画要领:画动物关键不是五官,而是要抓住他们的外形特征,类似剪纸的效果,更要突出、夸张,大的更大,长的
更长,才能使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5修改作品,威风的虎,勤勉的牛,温和的羊,灵敏的猴你的生肖图案能与总不同吗?运用写实、夸张、拟人等方法将生肖动物画在彩纸
的背面,特别注意动物的外形。
(三)、剪纸造型
1喜欢剪纸的法国画家马蒂斯说:剪刀比铅笔更敏捷,一剪刀在手就可轻松随意地表现自己心中的想法
3学生实践、体会
(四)、评价展示
布置生肖乐园将学生的剪纸作品张贴展示
(五)、拓展延伸
欣赏和十二生肖的资料。如山西绣品、生肖鞋、民间剪纸、生肖邮票、生肖玩具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剪纸作品与广泛的文化背景与十二生肖
本学期总第13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第九课学画山水画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2、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2、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教具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2、揭题:学画山水画3、新授
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简称"山水"。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刘朝,逐渐发展。但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创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画面,思考:A造型特点B技巧运用C表现手法D感受E如何表现F绘画步骤)
4、山水画作品欣赏。《游春图》展子虔
这幅画是我国现存著名画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这幅作品在**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论家视为"开青山绿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5、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工具进行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6、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
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点苔。
讲解师范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笔墨的技巧等等。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其他绘画形式表现山水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干、湿、浓、淡的水墨,粗细、方圆、转折、长短的线条,表现不同山水的质地、纹理和空间感。皴法是中国笔墨技巧高度发展的体现。
(1)披麻皴:分长、短披麻皴,中锋或中锋略带一点侧锋,大胆落笔,连勾带皴,一气呵成。皴笔长短相间,错错落落,或干、或湿、或浓、或淡,上轻下重,上疏下密,皴出阴阳,最忌平头齐尾,毫无变化。短披麻皴,皴笔上松下紧,笔锋按至笔肚,皴、擦并用,下笔不可迟疑。皴笔上紧下松、枯、湿、浓、淡作一笔呵成。先皴、擦,再勾山石轮廓、皴笔要沉着痛快。这是表现土山外观的主要方法,多用来画我国南方的山水。
(2)斧劈皴:斧劈皴分为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两种。其特点是侧锋落笔,头重尾轻。画大斧劈,一般连勾带皴,一气呵成,不可迟疑,用笔要沉着、痛快。小斧劈,一般先勾山石轮廓,再加皴擦,画出阴阳。画大斧劈,用笔尖按至毛笔腹部,小斧劈小按用锋。表现火成岩山岩崩溃的部分与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
(3)点苔:中国画技法名。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介"字、"个"字,或"梅花"、"鼠足",或"破笔"等形状的点,有浓淡变化的墨或颜色,疏密
相宜,以表现山石、地坡、树干和树根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点法也用于线条之纠结处,借以明显界限,或墨光不显、阴凹不深处,即以点苔法补之。传统山水、花鸟画中,点苔用笔宜轻,忌杂乱板滞。
7、画山石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轮廓。(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
(3)染。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4)点。最后着色点苔。
点: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破笔"或"介"字、"个"字等形状的点子,来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在身水画中应用较广。
染:或称"渲染"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或前后层次,加强艺术效果。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技法的练习,试创作。(师巡视指导。)
本学期总第14课时本单元第2课题:第九课学画山水画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2、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2、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教具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二、引导创作
1、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之处,集思广益。)
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及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以线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画。2、师巡视。(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四、作业展评
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五、课后拓展
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
2、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
本学期总第15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
课题:第十课风的魅力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风力玩具。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1、利用风能,制作风能玩具。
2、如何将风能的运用和纸玩具完美结合。教具学具:竹条,薄纸、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用品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风?什么是风能?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说说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风能发电,风车的利用----)3、师引导学生说说风筝的简史:
风筝简史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1*多年了。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到了清朝,
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五)引导学生说说风筝的玩法:
中国风筝的玩法:
《全唐文》"纸鸢赋"中说:"代有游童,乐事未工……动息乎丝纶之际,竹工乎掌握之中。"可见玩风筝之妙趣。中国风筝的玩法很多。
(1)斗风筝:宋朝已有"以相勾引……线绝者为负。"后己失传,现只有广东、西藏几处尚存。
(2)装响器:从唐开始,风筝响器可分三类:弦、哨、打击。
(3)"送饭"(叫"碰"):是一种靠风力把物品沿风筝线送上天的装置。到达顶端后与预先拴好的"横棍"相撞,风翼折起,自动沿线滑下来。有的还可以在下面自动张开又飞上去,叫做"来回碰",或"来回饭"。
(4)挂灯:把带着灯的风筝放上夜空,十分美丽。在唐已盛行,但后因引起火灾而被禁,现有电池灯可用,十分安全。
(5)操纵:北京的鹰风筝可以通过放风筝人的巧妙操纵,使其在空中盘旋,谓之"打盘儿"。通过操纵也可使龙头蜈蚣在空中摇头摆尾,像"活龙"一样。近代的双线操纵风筝可以在空绘出各种图形,更是令人眼花镣乱。
4、欣赏风筝的图片:
(引导学生欣赏风筝的图片,从风筝的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描述。)
5、引导学生说说人类是怎样利用风能及其原理为人类造福。(风能发电机、滑翔机、降落伞……)
6、引导学生在了解生活中风能运用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交流自己对风能纸玩具的设想……纸蜻蜓、风车、飞机……)
7、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技法点击:(1)先将竹条绑扎成"十"字形。
(2)然后用两根竹条做斜杆,用薄纸蒙在骨架上。(3)用一根线在横杆与竖杆的交点上,另一根栓在下端。三、学生动手制作风能玩具或风筝,师巡视指导。
(要求在制作完作品后,通过材料颜色的搭配、涂色等方法进行美化和装饰。)四、评价、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展示交流他们的作品,从构思、设计、美化的某个亮点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收拾整理:收拾整理自己的桌面和垃圾。
六、课后延伸:利用放学或活动的时间进行风筝、玩具的放飞和比赛
本学期总第16课时本单元第2课时
课题:风的魅力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引导学生发挥详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风力玩具。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利用风能,制作风能玩具。
教学难点:如何将风能的运用和纸玩具完美结合。教具:书本、图片资料、竹条学具:竹条,薄纸、绘画工具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看书、上网、向家长或老师请教等方法,了解风能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纸和其他材料,用来制作和美化风能玩具。
教学过程:引导阶段:播放风的声音。
师:听,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个声音你能想到什么?(通过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生:风声。(学生的思维很宽,要抓住学生发言中的小火花)
师:风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乐趣,这么吸引着大家,可见风的魅力有多大。风给了我们快乐,他想与我们成为朋友,那么大家想不想与风成为朋友呢?
生:想。
师:你想和风成为朋友,那你了解风吗?(启发学生在了解生活中风能运用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交流自己对风能纸玩具的初步设想,)
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回答老师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风。(提醒学生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要尊重别人,一定要认真听)
师:大家说得真棒,老师也在你们的发言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比如:风能够驱动帆船航行;风力能够发电等等。跟风做朋友,你想送给它什么礼物?你要用什么材料去做?(引导学生谈谈如何结合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与众不同的风能玩具。)
生:风车、风筝
师:老师想送风筝作为我要跟它交朋友的礼物,但是老师想请大家帮帮忙,给我解决几个问题:1、风筝在古代叫做什么?(纸鸢)
风筝之乡是哪里?(潍坊)
风筝节是什么时候?(每年4月20日至4月26日举办潍坊国际风筝节)风筝为什么能升上天?(当风刮到风筝上的时候,由于风筝的阻挡风的方向发生改变,就像图中所画的那样,风筝给风一股力量,使风转变了方向。风给风筝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力使风筝向上,向远方飘去,这时只要适当地放开拉住风筝的细线,风就把风筝送上了天空。当人拉紧细线,细线对风筝的拉力与风对风筝的作用力方向相反,不让风筝远去。风筝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悬在半空中)
发展阶段奇思妙想阶段:师:看!这是什么?生:孙悟空。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关于这个风筝的知识?(如果没有,老师可以介绍:这个孙悟空的风筝可不简单,能在放飞中七十二变)(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认真看!谁来了?生:梁山一百单八将
师:(解释)这个风筝是运用新技术完成的,长120米
我们再来看几组图片,欣赏不同造型的风筝图片,从风筝的骨架、结构上鼓励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来解决如何将风能的运用和纸玩具的完美结合这一重点和难点,制作出更多不同造型的风筝。
教师结合范图讲述制作风筝的最简易的步骤技法:先将竹条绑成十字形,然后用两根竹条做斜杆,用薄纸蒙在纸架上,再用一根线拴在横杆与竖杆的交点上,另一根拴在下面。
作品美化阶段”:在学生解决了重难点以后,要求他们对风能玩具通过材料颜色搭配、涂色等方法进行美化。
三、布置作业:1、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个风能玩具2、可以用绘画、剪纸、拼贴等多种方式3、注意用色要简洁、大方、清新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要点:“扎”要左右对称,使风筝左右两侧受风面积相;“糊”要整体平整,干净利落。)
4、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展示交流他们的作品)
5、强化两种作品,一种是在设计、制作、美化上有某个亮点的作品;一种上整体奇思妙想、设计精巧的作品。
本学期总第17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
课题:第十一课微观世界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省视、探究事物的另一构造世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画面,体验观察与绘画的乐趣。
3、提高学生对抽象美的认识和熏陶。教学重难点:
1、微观事物的细致观察与表现。2、微观世界的表现。
教具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可观察的动植物图片及实物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欣赏几种海洋与陆地的动、植物(如:海星、海螺、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昆虫等)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生活情境,观察它们外在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2、欣赏与比较的几种方法由远到近的观察对比方法:
A、海星外在的整体形状是多角形刺状。B、局部观察时面部凹凸有致。
C、在显微镜下表面呈各式星状且形态各异,还参差着无规则的小圆点。剖面观察法:
A、两种不同植物的根、茎横切,虽都以圆为元素,但由于它们的轨迹不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图象
B、螺是一种贝类海洋动物,其质的坚实外表由外往里是旋状纹样。(横剖切后,是发射式渐变状,色彩也从蓝灰逐渐变成黄灰色。)
(二)发展、表现阶段
A、通过线条的粗细、蔬密、曲直组织,能表达出微观物体的运动态势。B、以点的大小为排列基数,通过运动轨迹来体现形象的节奏感。
C、运用色彩要素体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或冷暖变化,使学生懂得色彩能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
D、注入自身的情感,更能创造出美丽丰富的微观世界,并从美的角度进行塑造,使其更具艺术性。
三、布置课堂作业
根据所观察的对象,用笔把见到的微观世界描绘下来。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2、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作画方式来完成作业?3、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与描绘你们有何收获?六、教学廷伸与拓展
通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想象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点、线、面和色彩方法来组织表现许多抽象作品,描绘出更多的微观世界画幅。
本学期总第18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
课题:第十二课会亮的玩具课时:3课时课堂类型:设计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用电发光的原理。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会亮的玩具。3、通过制作会亮的玩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1、进行灯泡发光原理的解说,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结合灯泡发光原理的电路知识制作"会亮的玩具"的设计图和实物模型。
2、如何根据灯泡发光原理及各种发光源,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会亮的玩具。
教具学具:制作发光的材料及玩具外观的废旧材料教学过程:第1课时
(电路、光源制作阶段)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实验器材,(出示:一节干电池,一小节电线,一个小灯泡,胶布);好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小灯泡发光吗?(师生共同探讨,并进行尝试,也可以请学生现场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备注:结合科学课的知识,将电线的一端绕在小灯泡的线圈上固定好,另一端则用胶布固定在干电池的负极,这时只要将小灯泡接触到干电池的正极,小灯泡即会发亮。
2、新授:a)引导阶段
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做了这一组实验,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一幅电路图(展示电路图),有没有同学知道灯泡、电线、开关等的工作原理呢?(可做小组讨论,师生交流,一起探究得出灯泡发亮的相关工作原理)
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懂得了灯泡发亮的工作原理,现在请你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接下来将要制作的"会亮的玩具"做好内芯。(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b)发展阶段
现在同学们都能完成内芯的制作,但只有光源材料能称得上是玩具吗?当然不能。要知道我们要"发明"的可是会亮的"玩具"啊!而且制作光源难道只有通过制作"内芯"这种方法吗?(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多种光源制作的探索,并在完成光源制作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构思,如何设想会亮的玩具。)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完成了"会亮的玩具"的光源制作,下一节我们将在现有"光源"的基础上,完成整体设计方案,希望你们能收集更多的材料,结合"光源",设计出有创意的科学小玩具。
本学期总第19课时本单元第2课时授课日期:5、13主备人:
课堂类型:设计应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用电发光的原理。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会亮的玩具。3、通过制作会亮的玩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1、进行灯泡发光原理的解说,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结合灯泡发光原理的电路知识制作"会亮的玩具"的设计图和实物模型。
2、如何根据灯泡发光原理及各种发光源,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会亮的玩具。
教具学具:制作发光的材料及玩具外观的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新课
回顾上一节课的"光源"制作知识
2、发展阶段
(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身边已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2)结合学生提出的方案,教师加以引导。(师生共同探究。)
小组分工合作,制作设计图稿(实物图、原理图、拟出设计方案、材料分析等)(备注:参考方案,见学生用书图例)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四、作品展示
学生典型设计稿展示,学生互评,请小发明家进行介绍。(教师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结合下节课的实际操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完成了设计稿,也就是说我们要制作的"会亮的玩具"已初具模型了,下一节课我们将根据设计稿进行实物组装,请同学们准备好相应的工具、材料。
本学期总第20课时本单元第3
课堂类型:设计应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用电发光的原理。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会亮的玩具。3、通过制作会亮的玩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1、进行灯泡发光原理的解说,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结合灯泡发光原理的电路知识制作"会亮的玩具"的设计图和实物模型。
2、如何根据灯泡发光原理及各种发光源,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会亮的玩具。
教具学具:制作发光的材料及玩具外观的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模型组装阶段)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完成了设计稿,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设计稿"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备注:在现代设计中,设计稿是设计方案的书面体现,它结合了图象、文字,包含了构思、原理、材料分析等,是整个设计环节中相当重要、不可缺少的一步;也为下一步的实物模型制作做好了铺垫。)
2、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并出示实物。
(2)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设计稿(小组合作)。结合第一节课已经制作好的"光源"部件,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创造,制作出一个与众不同发亮的玩具。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四、作品展示
学生典型作品展示,并进行作品互评,小发明家们的讲解、答疑,老师加以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以鼓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真正尝试了一次设计、创作的完整体验,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浪潮中,人们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着现代发明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然而,这也是一个变革与优胜劣汰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使我们永远走在时代的前端,走向世界!
本学期总第21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
课题:第十三课电脑美术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Windows画图板中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2、"复制、粘贴"命令和对称图案的关系。
3、试用Windows画图板上各种上具当画笔,设计多种形式的图案,并发展成多样对称图案。
4、用Windows画图板绘制对称图案,感受电脑绘画便捷、有趣的特点,探索电脑美术学习的多样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Windows画图板制作形式多样的对称图案。2、多样工具表现多种样式的图案。教具学具:电脑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
1、演示导入:运用课本中的对称图案制作简易的动画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2、欣赏导入用各种电脑软件制作的电脑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对称图案。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电脑美术的意义。
3、探索切入:出示一对称图案,要求用电脑绘制。方法不限。师归纳小结,引出"复制、粘贴"命令。
4、熟悉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特别是笔刷工具的使用,因为它是windows画图板里唯一的线条有变化的手绘工具,需要用鼠标反复熟练运用。并懂得改变它的笔画特点、粗细样式。
5、熟悉各项菜单下的各种命令。(特别是编辑菜单下的"复制、粘贴"选项,图像菜单下"旋转、反转"、"拉伸、扭曲"选项。)
6、制作对称图案:
(1)用铅笔工具设计图案的一半。
(2)尝试用形状工具、线条工具或笔刷工具绘制半个图案。(3)用笔刷工具或油漆桶工具为图案上色。
(4)用选择工具选中画好的半个图案,在编辑菜单下执行"复制、粘贴"命令,在图像菜单下执行"旋转、反转"命令,组合成对称图案(选择工具要在透明粘贴的状态下)。
7、对称图案的组合:(把绘制好的一个对称图案进行组合,使它有一定的空间和主题。)要使图画有变化,应注意:
(1)对称图案不仅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
(2)复制的对称图案可以做放大、缩小、拉伸、扭曲等处理后再组合成新画面。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四、课后拓展:
1、把对称图案作连续图案或构成设计练习。
2、鼓励用其他软件制作对称图案。为自己设计的图画添加文字或照片,作封面或其他平面作品设计。
本学期总第22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
课题:第十四课旅游节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定一个主题。2、根据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组能够反映当地风貌的"旅游节"宣传资料。3、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4、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教学重难点:
1、当地旅游资源的表现(图、文资料)。
2、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教具学具:调查当地旅游资源,收集当地地图以及收集相应的文字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提供的各类资料。(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确定一个主题,以反映当地风貌,桂林山水旅游节、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厦门旅游节等,并交流。)
2、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旅游风景区图片、旅游线路图、宣传海报、宣传小册子等范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范例,了解各种创作手法,启发学生创作思路。
(2)学生分小组讨论本组作业的呈现方式,制定初步创作计划。(3)学生说说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者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明确旅游资源就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种。自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风光。人文旅游资源有各种民俗风情、文化遗迹、工艺品等。)
▲学生回答:旅游线路图可利用旅游图片、旅游地图绘制(图、文资料介绍)。▲旅游图片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内容来表现。特色景点、标志、文字说明等内容来绘制。
(4)学生根据小组分工,进行设计旅游线路图
(提醒学生在设计之前,应注意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创作。小组的风格相互协调。)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
▲学生分小组,以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和当地特色来表现。
▲引导学生说说海报上的组成部分〈特色景点、旅游图片、简易图案、文字标题等〉。▲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加强个别辅导。四、作品展示:
师生评析作业:(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相互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构图、画面表现旅游景点突出、色彩搭配合理。)
本学期总第23课时本单元第2课时
课题:旅游节
一、教学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为本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定一个主题。2、根据主题,每小组完成一组能够反映当地风貌的“旅游节”宣传资料。3、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4、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通过画一画、做一做学习旅游宣传资料的几种形式及制作方法。2、抓住景区的特点,创作新颖独特的家乡旅游宣传资料。三、教学准备:
1、学生调查当地的旅游资源,用图片、相片等方式记录下来。2、教师准备宣传册和线路图。3、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放假都去哪玩了?
师:大家玩的一定很高兴。大家都知道“五一”是劳动节,也是我们旅游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4课旅游节。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课本上的旅游资源图,让学生知道这些图片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
师:说到旅游啊!全国各地好玩的地方可真不少,我们看课本上这幅图是青岛的旅游资源图,这里都有哪些景观?
生:石老人
师:对,这里列举的都是青岛有特色的旅游区,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青岛是以公园为主的。
2、播放课件出示蓟县旅游资源图,通过学生的描述及搜集的资料了解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及景点概况。
师:青岛是很美,但我觉得还不如我们的家乡蓟县美呢。我们蓟县旅游资源也有很多,谁能说说极限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生:长城、盘山、八仙山......
师:对(出示课件、点击各个景区)
课件播放盘山风光,引出蓟县的旅游资源。
师:老师前几天去盘山小游了一番,那里变化可真大,还照了很多照片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边放边讲解盘山风光)
4、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和自己了解对蓟县的景点加以介绍。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去了哪里?那里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5、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家乡巨大变化,以迎接奥运游客为目标,展示蓟县家乡的风采,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师:听了大家这么多的介绍,蓟县不愧是天津的后花园,我们可以看出蓟县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但说明蓟县越来越繁荣,还预示我们将迎接今年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生:8月8日奥运会
师:天
师:到那时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外国朋友都回来北京,我们距离北京这么近,肯定有很多游客来我们这里观光旅游,可是他们对我们这里并不了解,我们作为蓟县的小主人,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导游,结合我们的美术知识,你们将有什么方式来宣传我们美丽的家乡和美景区呢?
生:我们可以做宣传册。
师:对我们可以做宣传册,让游客通过小册子对这些地方有所了解,选择想去的地方。
师:我们蓟县这么多好玩的地方,他们不可能都去,你们能不能帮他们选择景区设计合理的路线呢?
生:能。
6、欣赏课本中学生作品,让学生了解认识到设计宣传册海报必须抓住当地的人文特点。7、出示教师范作,通过欣赏观察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A、用单幅粘贴加文字的方法。B、用绘画加文字的方法。C、多幅粘贴加文字的方法。D、出示路线图。
8、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说说自己选择哪个景区,准备怎么做。
师:好!小导游们从现在开始我们五三旅行社成立了,我就是社长,你们就是五个导游小组了。(让学生讨论:选择哪个景区,)
给每小组发一面小旗子让组长来领
四、布置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师:竖拇指什么意思?
生:棒
师:(黑板上的图形)对今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一看哪一组设计的宣传册和路线图最棒!(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1、创设两名游客来观光旅游的情境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展示作品。
师:小导游们准备怎么样了?一会将展示我们的作品,看,我们迎来了第一批游客,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他们!
生:鼓掌
两位小演员出场,情景表演
让每组组长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评选优秀的作品,把导游期贴在黑板上六、小结
这节美术课大家扮演了小导游都很出色,让我们又游览了一遍我们家乡的美景。老师希望以后能我们蓟县建设的更美好!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本学期总第24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
课题:第十五课舞台布景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综合探索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教学重难点:如何制作舞台布景。教具学具:布景所需物品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引导阶段
欣赏舞台上的布景,说说这些布景给人怎样的视觉效果,在剧情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牡丹亭》沈皋王聿豹。
该剧舞美设计采用中性布景与传统"守旧"相结合的手法,以装饰性、概括性的特定舞美形象贯穿全剧,使人产生联想。整个设计超脱了对具体场景地点的描绘,其浪漫风格与戏曲表演虚拟手法相结合,体现出汤显祖原作的精神,也解决了戏曲表演中舞台美术的时空跨越问题。全剧以2块大幕,6块高低不同的硬片作为基本造型元素。大幕中的一块作为全剧固定的背景,上面绘有亭子、假山、垂柳以及大片云纹形象;色彩以灰绿色为基调,但在天幕灯光下可以自由变化。元代《戏曲壁画》"散乐"是宋代以后广泛流传的一种正规雅乐之外的"俳优歌舞杂奏",演出形式丰富多样,有戏曲、歌舞、杂技等,一般有乐队伴奏。当时的许多贵族官吏家族都有散乐艺人。本图为幞头、穿戏装的艺人(山西洪洞广胜寺明应王殿壁画)。殿内壁画即为著名的元代戏曲壁画。这幅壁画共绘出演员和场面人员十一人。演员的服饰,基本是元代时期的圆领或交领、宽袖或窄袖袍服。幞头也有硬脚幞头及软脚幞头。
2、小组讨论准备演出什么内容。(议一议我们的舞台背景可以借鉴刚才欣赏到的哪些形式。)
3、发展阶段
(1)小组为单位,画出舞台布景的草图。
(2)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商讨哪些可以用于制作舞台布景。(3)小组制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完成布景之后请同学们演一演,乐一乐。
本学期总第25课时本单元第2课时
课题:设计布置舞台
领域:设计应用
课前准备:微机室、体现舞台艺术的影视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各种艺术活动的图片、影视资料,体会和了解舞台艺术的特点及意义。
2、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以组为单位,设计构思如何布置学校艺术节的舞台与会场。3、通过欣赏和设计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和体会特定环境设计的艺术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舞台艺术美感的设计和构思。
教学难点:运用信息技术设计舞台背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放映春节联欢晚会精彩片段,调节学生的心情。(实施手段: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屏幕广播功能)
教师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一台成功的晚会除了演员精彩的表演外,还有哪些地方比较吸引你?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