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中学教学六认真考核方案
金城中学教学“六认真”考核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上级和学校关于教学工作常规的要求,规范我校教学“六认真”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考核方案。
一、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孙启明副组长:何义文、钟英国成员:唐汉国、戴谦、王杰
二、考核办公室:唐汉国、孟树谦、刘丽、任高天三、考核内容及办法:
1、认真备课20分。写教案按照教育局常规检查要求:①重点写清楚讲授内容与精选练习,在其中体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②新授课与复习课都要写教案;③上几个年级写几个年级的教案;④各科周教案个数要求如下:语数外5个,理化3个,政史地生体2个,音美微1个。学校检查实行“月查通报制”,每学月(四周)教师个人交教案到教导处检查。每人每少一个教案扣0.5分;没有按时交教案将被看成当月没有教案扣分;事后补交扣分减半。男55岁以上、女50岁以上可以不写教案,但必须备教案。
2、认真上课20分。上课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基础和学生实际,作适当拓展。学校检查实行常规考勤制、教情调查和“推门听课制”。上课迟到、早退或中途无故离开教室一次扣0.5分;无故旷课一次扣1.5分;学校检查,学生举报或教情调查等,发现有人上课不负责任的一次扣1分;酒醉上课的一次扣1分;学生举报或学校检查发现,经常在课堂上接打电话的一次扣1分。
3、认真辅导20分。学校检查实行常规考勤制和“不定时巡查制”。辅导迟到、早退或中途无故离开教室一次扣0.5分;无故缺席一次扣1.5分;学校检查、学生举报或教情调查等,发现有人辅导不负责任的一次扣1分;酒醉辅导的一次扣1分。学生举报或学校检查发现,经常在辅导课上接打电话的一次扣1分。
4、认真批改20分。语文大作文每两周1个,书法作业每周1次,知识作业每周2次;数学、外语每周3次;理化每周2次;政、史、地、生、美每周1次。考试、检测批改作为作业批改对待。学校检查实行“月查通报制”和“不定期抽查制”。批改不到位,每少1次扣0.5分。
5、认真考试10分。在月考、期末考试中监考、阅卷、总分、上分、统分过程中不负责任1次扣1分;在监考中迟到、早退、中途无故离开考室一次扣0.5分,无故缺席一次扣1.5分;在月考、期末考试中每次监考2分、阅卷2分,因事因病没有参加的不得分;在国家考试中因违规被通报批评的扣1分,重处的重扣。
6、认真反思10分。教学计划1分,教学总结1分,听课记录检查一次1分,教育理论学习笔记检查一次1分,教学反思一次1分;事后补交扣分减半。
7、激励加分10分。教学技能竞赛、毕业班单科获一、二、三等奖加分,省级5、4、3分,市级4、3、2分,县级3、2、1分,校级2、1、0.5分;辅导学生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科学习技能竞赛获奖加分,参照上述办法减半;累计加分不超过10分。
8、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秀A,80分以上为良好B,60分以上为合格C,60分以下为不合格D。
注:每项扣分到该项扣完为止;考核总分作为年度考核相关事项的量化依据。教学“六认真”考核量化表
年季教师:
学月考核及得分情况考核项目分值一学月二学月三学月四学月五学月项目得分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认真考试认真反思激励加分一期总分
20分20分20分20分10分10分10分定性评价教学“六认真”考核事实记录表
年季教师:
加分事实扣分事实
扩展阅读:金城中学教学工作常规实施细则
仪陇县金城中学教学工作常规
实施细则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参照《仪陇县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及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特制订《仪陇县金城中学教学工作常规实施细则》。
第一章学校教学管理
第一条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由校长总体负责,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并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的指导。
第二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要有明确的学期、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和执行、检查制度,学校教学管理必须面向全学科、面向全体学生,保障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课程计划的全面实施。
第三条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计划、课表、作息时间表、各项活动安排表齐全,教学秩序稳定。
第四条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教学工作,按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不随意停课。
第五条学校根据情况成立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教研组,学校要选拔教学经验丰富、有开拓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健全教科研组织。学校领导应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并建立教研组长会议制度,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监督和管理。
第六条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逐步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评价体系,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七条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与文化业务水平,要有计划地、科学地开展教学改革,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以上教学竞赛与研讨活动。
第八条学校领导应深入教学第一线,定期对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成绩考核等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教学检查每学月不少于一次。检查要有记载、有分析、有小结,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提出指导性意见。校长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及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教师听课30节以上。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和“预约听课制”相结合的听、评课机制。
第九条学校教学档案资料齐全,归类合理,管理规范。第十条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及现代化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
第十一条通过教学管理,保证各科教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第十二条教导处应对全学期完成学校教学计划情况写出总结,为
下学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拟订提供依据。
第十三条学校使用的教材、教辅,须严格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校本教材由学校开发、选择,报县级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学校应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管理和评价。
第二章教学常规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有利于增强教师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利于优化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利于教学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第十四条教学设计。教学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设计是一项深入细致的教学准备工作,包括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收集相关信息材料,了解学生,研究教法、学法,拟定课时计划,准备教具并指导学生准备学具等。学校坚持“以个人备课为主集体备课为辅、资源共享、课后反思、提前备课”的备课制度。学校实行教导处月查制、教研组周查制,检查情况要进行登记,及时向教师反馈,并记入业务档案。教师要注重典型教学案例的积累,每学期必须向学校自荐12份优秀教案或教学案例,学校要做好评选、汇编工作,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料。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熟悉课标和教材。要认真钻研任教学科的课标和教材,搞清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材编排体系与结构,在了解本学科全程教材的前提
下,深入钻研本学年所教的教材,以及它在全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各单元之间的前后联系,明确教材重点、难点、特点。
2、深入了解教学对象。了解所教学生的“双基”掌握情况、缺漏所在、心理特点,以便因材施教。
3、认真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围绕教学目标制订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学期计划要在掌握教材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教学进度,确定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确定考查时间与方法。
A内容全面:①教材分析;②学情分析;③学期教学任务、要求、目标;④具体措施与步骤;⑤授课进度。
B详细具体、切实可行。
C送检及时。教学计划必须在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教研组计划经集体讨论后由组长执笔完成,两周内交教科室。
4、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一份完整的教案,一般应包括:教学内容(或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后记等内容。每一课时应注明授课日期并有简明的教学要求,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体现教学改革精神,重视学法指导,既备教师的“教”,又备学生的“学”,具体注意点是:
①提问设计,要抓住关键,少而精,突出重点,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②习题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好具有针对性、
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练习题,要有深度和广度,有变式、有层次,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难度较大的习题和需要演示的实验,教师应先做一遍。
③板书设计,要按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一课的板书计划。板书内容要有条理性、科学性。
5、教师要参加集体备课。同教材的教师至少每两周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备课一次,共同钻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法、学法等问题,制订单元教学目标,研究教案设计。集体备课要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原则上同年级同学科应做到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统一基本作业,统一检测试题。
6、教案的繁简程度可因教材和教师而有所区别,尽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觉性、创造性,年轻教师要备详案,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备简案。
7、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多元反思,制定改进计划,形成课后反思。
8、要认真制订期末总复习的计划,并分课时写好复习课的教案。第十五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观念正确。体现先进的教学理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目标明确。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适当,具有层次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
3、内容合理。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既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又考虑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既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容量适中,难易适度,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利于探究,寓德于教。
4、方法恰当。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究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要废除注入式,运用启发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讲究艺术。教师要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具备演讲、解题、
示范、实验操作、使用教具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还要讲究教学的艺术,增强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用普通话讲课,语言要准确、规范、生动,具有启发性、吸引力和节奏感,恰当运用形体语言;板书要工整、精练、规范;实验操作、教具使用要正确、规范、熟练;教学过程要科学严谨。
6、及时反馈。课堂上要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当堂练习,教师要加强巡视辅导和信息反馈,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尤其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对练习中的普遍性问题、典型性错误要当即采取补救措施。
7、严格常规。教师要衣着大方,仪表端正,举止文明,以身作则,严格课堂纪律,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抽烟、不擅自离开课堂、不接打电话(手机在课堂置于关闭状态)、不私自调课、代课。严禁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第十六条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一般分为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或家庭作业)。课堂作业有巩固性练习和检查性练习,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课后作业。
1、预习作业。文化知识学科都要布置好预习作业,预习作业要紧扣教材内容、本教时的教学目标,要适合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题目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能激发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问题。对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情况要及时检查,做出评价,以鼓励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并把检查的情况作为把握教学起点、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的依
据。
2、课堂作业。课堂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训练,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作业设计要具有思考性和可操作性,习题要典型,题型要多变,主客观兼容,难易适度,分布合理,可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作业的量要适当,保证课堂作业的时间,学生课堂作业时要加强巡回辅导。
3、课外作业。根据教学需要和有关规定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课外作业应有分层要求,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语、数、外各科课外作业量原则上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其余学科作业应在课堂内完成,原则上不布置课外作业。
4、作业批改。对学生的课内外作业都要认识及时地批改,要求学生作业当天完成,教师尽可能当天批改完毕。作业批语或评价要多肯定和鼓励,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矫正措施。
作业批改量根据任课教师工作量大小确定,任课教师每个教学班每次的作业详细批改量为所教班数的倒数(如教三个班,每次详改1/3),其余的作业可抽改、略改。详改量中应包含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业,以便掌握情况,要让每周每个学生的作业详改次数相同。作文全期保证每位学生详改4个,略改或学生自改、互改24个,只打等级或分数的不算作批改。
5、加强作业选题的研究、作业批改的检查和练习资料的管理。要积极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有利于形成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
创新精神的新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教导处要定期检查或随时抽查作业的量与批改情况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通过学生调查评价教师的作业布置、批改、评讲情况。除规定外,教师不得擅自为学生集体订购练习资料。
第十七条辅导。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实行分类指导、提优补差、培养特长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辅导可以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辅导要求:
1、辅导包括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既要辅导优等生,更要辅导“学困生”。
2、辅导要有计划。计划必须包括学科学情分析和辅导步骤及措施。制定辅导计划可分三个步骤:(1)学科教师对所教班级的学生分类排队,确定优等生和“学困生”名单;(2)经常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保持联系,了解和分析造成“学困生”的原因;(3)制定计划,提出辅导措施。
3、辅导要讲究实效。要做到因材施教,有过程记载和总结。4、辅导学生要及时。学生当天学习产生的差距一定要在当天通过辅导得到弥补,做到“补差在当天”。以个别辅导为主,也可搞小组辅导。不得借辅导之名惩罚学生。
5、认真组织好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教师应对学生参加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竞赛活动给予必要的指导。
第三章教学评价
第十八条教学评价体系
1、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发展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建立适应我校实际、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2、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对学生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看到和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3、学生评价要使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学期评价相结合,更应注重日常评价与阶段性评价。可采用成长档案的形式,通过教师、家长、同学、自己的共同参与,收集能够反映成长过程和结果的材料,对学习的态度、兴趣、学习表现、行为习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等进行评价;教师、家长与同学的评价,以及自我的反思与小结等。在评价主体中,要突出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
要认真探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在平时的检查、测试中,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充分肯定学
生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4、终结性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全面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综合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考试只是其中一种方式,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体现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目标,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采用听、说、读、写、做等多种有效形式。各任课教师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
5、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考评制度,既要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职业道德的修养。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是否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课业负担等引入考评项目。要建立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6、建立科学的以教学工作为重要指标的教育工作评估制度,要克服评估工作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克服形式主义,讲究实效。要通过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估促进课程发展和教学改革,使学校发展个性,办出特色。
第十九条教师发展评价1、课堂设计评价
①课程标准、教材是否挖掘的深,教学目标是否得当。②对学生的学情是否有足够客观的分析。
③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把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
④师生关系是否摆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境互动的基本设计是否合理。
⑤教学用具、信息媒体的运用设计是否合理,信息量是否足够大。⑥学生自主练习、自主活动设计得是否充分。2、教学过程的评价①学生是否喜欢上你的课。②师生关系是否和谐。
③学生是否做到最大的投入,主动性、自主性发挥得如何,自学、自做、自悟、自得是否充分个性化。
④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活,“情弦”是否被撩拨起来,灵气是否得到释放,是否给学生认知和创新思维留有足够的空间。
⑤学生是否敢于发表新想法,智力潜能是否得到发掘,创新意识、探索精神是否得到体现。
⑥教学过程是否效率高。
⑦是否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境互动的教学情景。⑧各种媒体运用得是否得当,效果是否好。3、教学效果的评价
①学生学习的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否逐步形成。②学生的兴趣、情感是否有好的培养。
③会不会尊重别人,取长补短,与人合作,主动探索,这种习惯是否在逐步养成。
④语言水平、审美情趣、动手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⑤获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方式是否科学,掌握得是否扎实。⑥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构建知识的水平如何。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构成的系统,在评价时我们采取了以定性为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评估后及时反馈,及时研讨,以促进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沿着有效性和创新性的路子改进。
第二十条考核。有计划地考核学生学习成绩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方面,是强化教师教学目的性的重要手段。逐步形成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考查机制。充分利用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1、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考核学生学习成绩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要明确考试目的要求,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学校举行期中、期末两次大考,每学月举行一次月考。
2、认真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出卷,命题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试题不仅要有认知要求,还要有能力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试题编制要由易到难,一般按7:2:l的比例命题,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考试内容、形式的改革,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考试。试题要保密。
3、认真组织考试。加强考场管理,严肃考风考纪。既要认真监考,杜绝作弊,又要加强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律意识,努力使考试的
过程成为培养学生自尊人格,强化学生自我约束的一个教育过程。
4、认真阅卷评分。要及时、准确地进行阅卷评分,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阅卷。评卷要统一标准,正确,公正。不得以公布标准答卷代替阅卷评分,不得让学生互批代替评卷。阅卷评分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5、认真评讲和分析试卷。要从学生的答卷中找到教与学的问题,及时进行评讲,评讲要有重点,不能一一讲演试题。既要做好集体评讲,也要做好小组分类评讲、个别辅导评讲。要作好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统计及质量分析报告,并及时上报学校教导处存档。质量分析报告主要内容有:(1)试题分析(范围、知识点、章节内容比例);(2)试卷分题得分统计;(3)学生考分统计;(4)错误情况及产生原因统计分析;(5)应采取的措施。
6、重视平时考核。以课堂提问、小组合作讨论、质疑和作业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平时掌握和运用知识情况及接受能力。
7、注重形成性检测。在单元知识系统复习之后根据学生独立作业或完成自测题的情况,了解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补救。
8、搞好单项测查。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听、说、读、写及问卷、实验、操作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和运用知识及相关能力的水平。
第二十一条学生发展评价
要使学生充满自信,大胆创新,必须要有创新的学生评价机制。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往往决定于周围的人特别是老师、同学的评价,一个经常得到老师表扬、肯定的学生会信心十足,一个常常受到老师批评、否定的学生,会慢慢丧失对自我的信心,从而对学习活动丧失兴趣。为了大力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本着重在激励的原则,我们准备试行把学生“分类型评价”的办法,即把每一个学生按综合表现及学科学习情况划型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性评价。从学生自身方面看,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横向上看,划分类型无优劣之分,同学之间对比时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从学生的发展看,重在评价学生目前状况的同时,描绘出学生的发展态势,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这种评价办法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也便于教师挖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
1、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由班主任牵头完成,这一评价内容分为A思想道德素质、B科学文化素质、C身体素质、D审美素质、E劳动素质、F心理素质等六项指标。具体操作办法可通过平时观察、知识考查、操作实践、学生座谈、问卷、听取任课教师意见公正合理地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
2、学科评价
这一评价由任课教师完成,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学科特点,把知识能力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口试、笔试、讨论、操作等形式进行考查,分类型评价。
第四章学生学习管理
第二十二条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十三条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按照学习规律,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做到:
1、课前预习,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提高听课效率。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可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提出预习要求,使学生逐步掌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
2、课堂积极参与,课后及时复习。课堂积极参与是学习成功的前提。鼓励学生课堂主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促进相互交流,全面发展,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课后及时复习,查缺补漏,养成习惯,减少遗忘。
3、认真完成作业。作业是学习过程中练习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完成作业要先复习,掌握知识点,理解重要概念,再通过独立钻研,按时完成,注意保持书面整洁,养成检查的习惯,出现问题及时改错。
4、归纳知识,学会小结。归纳和小结是使知识系统化的主要方法,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要在单元复习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自主地进行知识归纳和小结。
第二十四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学生从七年级入学开始,就要严格按照课堂常规要求,上好每一节课,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第五章教育科研工作
第二十五条教科室是学校教学研究的指挥、管理、咨询中心。教科室主任是学校教育科研及教学改革的带头人。教科室要制定全校教育科研及教改研究学年计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及相应措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指导全校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每期不少于5次;要进一步增强教育科研意识,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科研及教改活动,掌握有关科研方法,形成教育科研氛围,引导教师向智慧型、科研型、学者型转化。
教科室负责对本校科研课题进行筛选、论证、申报及实施;负责或协助完成本校课题的开题论证,阶段评价,结题鉴定及上述过程管理的文字材料的准备工作及成果推广工作;组织校级课题评审,并负责向上级推荐立项课题。指导教研组开展好常规教研工作,组织安排全校性汇报课、示范课、研究课、竞教等活动。
第二十六条教研组应有明确的学期教研计划及活动安排,每学期
集体教研活动不得少于6次。教研组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学科教学计划,确定单元或全册教学质量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研究教材重点、难点以及突破难点的教学措施;开展理论学习,交流教改信息;组织组内观摩课;开展教法与学法研究;培养青年教师;大胆进行教改实验课的探讨,积极推广教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教研内容要提前通知教师,保证人人参与,有些专题的研讨可指定中心发言人,做好活动记录,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教研组应开展经常性地听课、评教等研讨活动,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学期末,教研组、教师应围绕本学期教研专题写出经验总结或学术论文,并组织交流。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细则适用于我校各个年段、班级、学科、师生。第二十八条本细则由金城中学校负责解释。
二00六年九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金城中学教学六认真考核方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金城中学教学六认真考核方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