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201*八一中学双语教学总结

201*八一中学双语教学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7:17:43 | 移动端:201*八一中学双语教学总结

201*八一中学双语教学总结

疏勒县八一中学201*-201*年度第一学期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疏勒县八一中学201*年1月5日

201*-201*年度第一学期“双语教学”工作汇报

本年度我校双语招生办公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坚持从学校工作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狠抓稳定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精神文明工作,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教书育人,现将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政治思想工作,创造了好的教学环境。

组织双语师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师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从而提高师生的政治素质。积极引导双语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他们的政治免疫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组织双语师生学习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义务教育法》〉《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发法规知识,增强双语师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双语教师为学生作出表率,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人和引路人。

强化对双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地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我县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尤其向他们宣传《民族

区域自治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四个高度认同”的宣传教育,培养群众的爱国情操,培养他们的自觉维护祖国统一,自觉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自觉性。

二、重视维稳工作,提高广大双语师生的维稳意识和安全意识我们把稳定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核心作用,把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合格人才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成立了“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发挥其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无神论”教育、法规教育、社会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教育、维护稳定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把“五观教育”、“无神论”教育、新疆“三史”教育、“四个高度认同”教育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引进课堂。教育师生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在全校双语师生当中形成了人人爱稳定,人人为稳定的良好氛围。

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三维两反”教育,努力创建“平安校园”,优化育人环境。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非法宗教活动23条界定”的学习。全面落实“五五”普法内容,邀请县交通大队领导为全校师生讲授安全知识。切实落实“三维两反”课堂化的具体措施。每位双语老师按学校要求,精心备课,保证每周都以“三维两反”为内容上一堂公开课。加大调研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双语师生联系家访制度,取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有效机制。积极推行“三考三查四制一听”制度,不断巩固和扩大学校反分裂、反渗透教育成果。

使双语师生充分认识到意识领域反分裂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要求大家一定要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从确保

疏勒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确保建设一个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良好、人民生活富裕、各民族和谐团结的新疏勒的高度出发,始终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为全县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三、加强双语师生的德育工作,巩固良好的工作局面。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校党支部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学校领导不管工作多忙都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并形成了以双语班主任工作为核心向校外辐射的双语学生德育管理模式。双语班主任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提高了双语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为了有效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每位双语班主任都撰写了“学生成长记录”,记录袋里留下了学生成长的足迹,记录了老师工作的点滴。

我们每两周召开一次双语教师例会。例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事务型例会、会议型例会、学习型例会、总结型例会,例会中主要总结两周工作情况并安排下两周工作,汇集各双语班主任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和疑难案例,共同会诊,形成参考方案,组织双语班主任理论学习,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改进。

设立“文明班级”评比制度。充分利用晨会及课余时间对各班的清洁卫生(包括宿舍卫生)、组织纪律、学生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进行监督检查,评比优、良。全校上下形成了一股“讲文明、求上进”的正气,树立了学校良好校风。

创建“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了更好的把握学生成长动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巩固学校双语学生德育教学成果。我们成立了“家长学校”,组建了“家长委员会”,通过“家校互访”“开放

日”等活动让双语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同时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每学期开展一次双语家长、社会评教、议教活动,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双语学生德育工作成功经验,形成我校双语学生德育工作优势与特色。

四、狠抓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制度建设。学校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教育教学考核制度》,要求教师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做到奖惩分明,对于违反制度的情况做到一定追究、一定解决、一定找出原因。为了提高双语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建立奖励制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同时要求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恪尽职守、刻苦钻研,研究出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语教师队伍。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兴旺发展,离不开一支知识高尚、教育精湛的教师队伍。为此,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严治教,加强师德建设,全面双语教师整体素质。为了使我校双语教师的专业水平、汉语水平、电脑水平有所提高,学校重视对双语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先后派一名教师参加了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在培训当中),一名双语教师参加了自治区“双语教师技能大赛”。为了让教师取得更高一级的文凭,鼓励教师参加自考、函授班,基本上双语教师都已获得汉语、电脑等级证书。

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鼓励双语教师尽最大的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发挥双语教研组的作用,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各项双语教学研究,按“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指导教师解放思想,以新的观念、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争取最好成绩。

以双语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201*年开设了一个“双语实验班”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从201*年始,逐年扩大“双语”办学规模,到今年全校“双语”班达到13个,“双语”学生达到676人。201*年,我校内地新疆高中

班考入双语学生16人,201*年,内地新疆高中班考入双语学生36人。不断探讨研究,提高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制定出有利于“双语”教学的方案,将“双语”教学工作作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进行安排、落实。将每个双语班的汉语课增加到每周七节、八节。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作用,利用电脑、幻灯机、电视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将电化教学与课堂教学有利结合。调动双语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几年来的双语教学,全校双语班师生学习汉语的热潮已一浪高过一浪,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促进了教育科研,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家长的普遍赞誉。教师们除了工作上的研讨,在思想和生活上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经常谈心,使大家心靠得更近。这与所有老师们互相合作,不分你我,无私奉献的精神分不开的。学校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和帮助使双语教师提高很快。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发扬创新精神,为全县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扩展阅读:双语教学总结

《管理学》双语教学总结黄丹樨

由于《管理学》是管理专业(包括公共管理)的专业基础课,它将为该专业的一些后续的专业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等打下基础,因此一般来说这门课都是在一年级开设的。但是,如果从大一学生的英语水平来看,显然,双语教学的要求明显高于他们所能接受的程度。

首先,从教材来看,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双语教材基本上都是国外原版或引进版的英语教材,其所要求的词汇量是大一学生的好几倍;更重要的是,《管理学》英文教材中充斥着大量的纯语言以外的英语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等背景,需要有比较广博的英语知识面;此外,对于企业的基本了解更是必不可少。但是我们都知道,由于陈旧的高考体制使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面变得非常狭窄,同时更由于缺少工作的体验,因此,原本生动有趣的管理学教科书对于大多数刚入校园的大一学生来说,如同天书一般,即使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查字典,找出生词,仍然常常不得其意。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阅读还是他们的强项,尚且如此,那么,听力就更成问题了,尤其是要听懂充满着管理学术语的的英语课,就更加难了。最后,用英语考试(英语写作)对于中国学生同样是个大问题,这就使得双语课程的考试也成为大一学生的一个难点。

对于这种现实,我们要做出的选择也只有以下两种:其一,不在大一开设双语课程,其二,在大一开设双语课程,但想办法把它开好。就目前高校所具备的条件来看,第一种选择是明智之举,尤其是一些专业基础课更不宜使用双语教学。我们都知道双语教学的实质并不是英语,而是专业,如果在学生还不具备一定英语能力的情况下使用英语教学,只会使学生整日忙于恶补英语,往往会忽略了专业本身的重要性,这就势必影响到今后的专业学习。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和跟踪研究,发现学生在学完该门课程后,对于专业知识掌握得很不扎实。因此,建议学校方面最好不要在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开设双语课程。但是,如果一定要在低年级开设,就必须探索出适合于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模式来。

根据《管理学》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所作的调查研究来看,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和英语水平进行分班教学,对于两者皆具备的学生可尽量采用全外语教学模式;而对于有学习意愿但英语基础不够的学生,则采用中英双语过渡式的教学模式;对于既缺乏意愿,英语基础又不好的学生应当允许他们不选择双语模式,而采用中文教学。当然,这势必会影响到同一专业,同一门课程,教材教法不统一,在学分相同的情况下,导致大部分学生由于功利心理而避重就轻,从而放弃对双语课程的选择。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在学分方面对双语教学有所倾斜,使选双语教学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学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第三类学生,我们也应该给他们不选择双语课程的权利。

在三年的双语教学过程中,本文作者发现有不少学生由于过去英语基础不好,一直对英语怀有恐惧心理,所以,强制每个学生都统一选择双语似乎会影响到这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而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多数本来对专业怀有浑厚的兴趣,但正是因为英语的困扰,才使得他们连对专业课的掌握都受到影响。这对于将来学生的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很不利的。

由于双语教学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必须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因此,只有同时具备学习意愿和一定英语水平的学生才有可能有所收获。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学校应当对双语课程要有较为灵活的选课方式,一刀切的做法只会使学生丧失对双语课程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习意愿的了解,可以通过简单的调查问卷获得。而对于英语水平,则可以根据大学入学时高考成绩或经过再测试来获得较可靠的信息。

在大学一年级进行《管理学》双语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大一新生的特点,对于刚刚从中学毕业,且大多数人第一次远离家人到大学校园,很多学生一时还无法完全适应大学的自主性学习的特点,所以作为大学教师,尤其是双语课程的教师,更需要在学习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具体的指导,否则,他们就会随着新鲜感的消失、期末临近的考试压力而对双语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

由于《管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因此,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要理解中文的管理学教材都有困难,更不用说英文教材了。因此,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管理类的期刊、专著,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就显得尤其必要。教师要能开出适合大一学生阅读的管理类专业的书籍和期刊。

以上主要是针对大一学生的特殊性提出的一些看法。对于大二下或大三的学生来说,双语课程的实施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因为此时大多数学生已经通过四、六级考试,并且完成了一些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对本专业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双语教学既具有可行性又具一定的挑战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注意到学生在英语和专业能力上的差距,因此,在双语教学中,对不同能力和意愿的高年级学生仍应采取具有区别性的双语教学模式,否则,同样可能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由于《管理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它的课程模式必然是以大量的案例教学为主,但是考虑到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因此,一味采取案例教学也存在一定难度。原因是学生对国外教材的消化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对其讲解清楚,而采用英语讲授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因为大多数学生对读懂和听懂专业英语语汇存在很大困难,所以教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用于解释专业术语和基本的知识理论要点。而案例教学同样需要大量的课时才能完成。那么,怎样才能既保证学生对管理学基本知识要点的掌握,同时又能以生动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就转化为如何有效分配讲授与案例教学的时间。

在过去三年的教学中,笔者先后采取过多种模式,最初是几乎全部讲授,在课程的最后,集中几个课时,对课本上已有的案例进行分析,但主要以教师的分析为主,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没能做到让学生参与,这种上课方式容易使学生对管理学这门课程产生厌倦,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管理学学科的实质与内涵。因此,在后来的教学中,将它改成每章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本章所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先对案例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自己对案例先分析,提出不同观点,而教师则将学生的观点写在黑板上,使其他同学能一目了然,同时也能吸引学生对案例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的进一步思考。但是由于本课程采用的大班上课,因此,每个班有近一百个学生,又由于教室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不利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这也是多年来制约笔者所在的学院《管理学》案例教学的一个障碍。但是,作为教师,不得不努力克服这些条件的限制,寻找出适合学生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教学弊端的模式。所以,就尝试以传统的课堂提问代替案例教学,但是,这种方式会使某些学生的参与度大大降低,部分学生会对课堂提问存在侥幸心理而不认真思考案例等等,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缓解由于缺少案例分析以及学生被动学习所带来的弊病。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管理学》双语课的班级一般宜在40个学生左右,最多不能超过60个学生。由于学科的特点要求《管理学》课程必须辅以大量的案例讨论。因此决定了它的班级人数必须有所控制,否则作为教师难以施展,将在很在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

此外,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文案例及案例讨论中的中英文使用的比例将关系到案例讨论的效果。由于国外教科书上的英文案例中会出现一些当代英美国家近些年来使用的新词或新用法,以及个别的俚语等,这些词往往在学生所使用的普通学生词典上查不到,因此,必须事先将这些词挑出来,对学生进行解释,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案例。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因此不要求他们用英语来分析案例,以免使专业课演变为英语口语练习课,从而误导学生更加关注英语口语而不关注本专业的学习。

但是,对于既有双语学习意愿、英语程度又比较高的学生,则另当别论,可以采取大量英文比例的案例教学。因为笔者同时也兼研究生的专业英语课,对研究生所采取的上课模式就是要求研究生在课前先阅读英文案例,并要求能在课堂上用英语简要复述该案例,然后组织小组的案例讨论。在讨论结束之后,要求各小组进行最后的总结。笔者则在讨论的同时和讨论结束后对该案例进行讲评。虽然,专业英语课的侧重点是在英语上,更重视学生使用英语专业术语来进行专业讨论的能力。但是,显然,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很多经验和模式。笔者认为,双语课的重点在专业,而不在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在案例讨论时可以使用中英两种语言进行讨论,但是教师的讲评则可以采用英语进行。以案例为线索,对《管理学》课程进行串讲。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必须将班级人数控制在40-50个学生以内。但是,目前学校大量扩招导致师生比偏低,从而使小班制教学难以实施。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坚持认为,双语教学不宜大规模地在整个年级的学生中全面铺开,而应当在上文提到的既有学习意愿英语程度又相对较好的学生中小范围铺开,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将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

在《管理学》双语教学中,我曾经尝试用不同的中英双语比例来进行课堂教学,正如上文提到的,其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听力水平。根据上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反应观察来看,大多数学生上课都很努力,但是,英语听力好的学生往往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但部分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显然有些跟不上,所以常常需要用中文解释后方才完全明白。在是否使用全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似乎都认为有条件的就要尽可能用英语。但是本人对此持反对意见。首先,要具备所谓的条件,对于大多数非重点院校来说就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像福州大学这样的211工程的重点院校,其生源的分数线都在本一批线上,仍然不具备全英语教学的条件。更何况,制约全英语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教师本身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本人虽然是英语专业硕士毕业,也有多年的各类英语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的经验,但是要将《管理学》专业用中国学生能明白的专业口头英语完全表达到位,也需要经过大量的准备。有些人认为聘请海归人士来上双语课就能解决师资的问题,其实不然,先不说海归人士的稀缺,就说他们的英语水平,即使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其英语的口语水平也是有限的,因为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根本无法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他们的英语只限于日常必需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般用语,虽然他们在专业上的听力、阅读水平都相当高,但是由于从小的母语环境不是英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口语水平的提高。且不论他们当中有些人不一定具备好教师的资质与训练(较高的学术水平从来不等于高超的讲课艺术)。再者,即使学校聘请国外教师来对中国学生讲授《管理学》,其效果也不是像某些人想像的那么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也都知道,不是会听说中文的人就一定能听大学里的所有课程了,否则人人都可以成为大学生了。本身,用母语来上专业课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专业词汇、与专业有关的阅读量(哪怕只是读读教科书)以及相当程度的中文理解力。因此,即使有很高的英语水平,也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一堂课下来,一定是筋疲力尽。更不用说大多数中国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了。

因此,在笔者看来,盲目地强调全英语的双语教学只会导致对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下降。从宏观层面来看,高校的市场化趋势已在所难免,在未来几年内,由于毕业生就业问题所引发的高校招生问题将会进一步提醒我们让学生掌握市场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以及培养他们具备在市场上打拼的生存能力才是高校教育的根本。因此,从这个长远的根本目标来看,英语应该是也只能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一种工具或手段,当这种工具不好用,当手段不够有效的时候,我们可能只能有限地使用它,甚至有时不得不丢弃它。所以,本人主张,还双语教学本来面目,即做到真正的“双语”使用两种语言。双语的真正目的无非是使学生多掌握一些用另一种语言(英语)来表述专业问题的途径,以使他们在未来更加全球化的经济中能保持一定的竞争力。但切不可将英语或双语教学抬高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八一中学双语教学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八一中学双语教学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八一中学双语教学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0039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