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土木工程概论参观实习总结--周吕娟

土木工程概论参观实习总结--周吕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7:57:45 | 移动端:土木工程概论参观实习总结--周吕娟

土木工程概论参观实习总结--周吕娟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测绘08-1班

参观实报告

系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课程土木工程概论班级测绘工程08-1班姓名周吕学号3080208112

201*年07月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测绘08-1班

实习报告

为期一周的实习结束了,在这一周里我收获颇多。通过一周时间的参观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通过参观学校的结构大厅、南洲大桥、两江机场、雁山校区工地、广西建宏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和兴安县灵渠水利枢纽,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一些建筑物的构造,学到了很多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和一些巧妙的建筑思想等等,这些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也很少注意的,但又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实习目的:

在进行土木工程概论的学习时,我们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更应该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老师为了让大家对土木工程专业与测绘工程专业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更好的了解,给我们安排了本次外出实习,让大家可以建立一个初步的专业知识构架,对将来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认知实习是测绘工程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知识学习态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了解各种建筑结构体系和道路工程及岩土工程的内涵,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的认识,激发大家对本专业的兴趣与热爱,为更好的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本次实习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一:广西建筑工程检测与试验重点实验室

建筑工程检测与试验中心成立于1997年,201*年广西区教育厅批准为“十五”期间广西区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并于201*年由广西区科技厅认定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我们主要参观了结构大厅,结构大厅里陈列着吊车、搅拌机等实验仪器,在大厅里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区别以及各大型实验仪器,让我们明白了施工现场各个仪器的作用。工业建筑指供人民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结构大厅属于单层式工业建筑,其结构简单,跨度大。

实习地点二:南洲大桥

桂林市漓江南洲大桥建在东二环路上,南洲大桥位于叠彩区大河乡境内,虞山桥上游2.9公里处,东岸介于大河乡与下梁江之间,西岸位于蔡家渡口处,全长1120米,其中主桥长320米,宽45米。

南洲大桥是飞架桂林市区漓江之上的第五座大桥。该桥由于主要承力点分布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测绘08-1班

在南北两面64米高的曲线塔和24对斜拉索上,而且每根斜拉索承载力最大超过900吨,被专家誉为“国内罕见的曲塔双索面斜拉桥的典范”。大桥每个曲线塔主墩下密布着24根桩,桩基平均深度为60米,最深的达80米。南洲大桥采用高强度钢缆,以充分发挥斜拉桥优异的抗拉性能,因此与梁式桥相比桥的结构自重较轻,能以较小的建筑高度跨越其他任何桥型无法达到的特大跨度。

南洲大桥除了充分考虑大桥结构尺寸和构造上的要求,还充分考虑到其既似展翅飞翔的大雁、又像一把巨大竖琴的造型与周围景致的相互协调。这把立在漓江之上的“巨大竖琴”使漓江的风景相得益彰。

实习地点三:桂林两江国际机场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8.5亿元,1991年9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立项,并于1993年7月开工建设,1996年10月1日建成通航。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位于广西桂林市西南方向的临桂县两江镇,距市中心约28公里,面积406平方公顷。

在这里,我们主要参观了解了两江机场航站楼网格结构。由于航站楼比较高且跨度大,航站楼的建设采用钢筋网格结构,顶面采用四边形网格,顶面下采用稳定的三角形网格。采用网格结构可以充分采光,增强楼内的自然光线。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测绘08-1班

桂林机场目前已有的航站楼总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500万人次,但是已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

实习地点四:雁山校区工地

我们来到雁山校区主要参观的是正在建设的学校图书馆,在这里我们的参观分为两个部分,即砌体与钢筋结构。

我们来到了正在修建的图书馆,进入内部,映入眼前的是粗糙的墙面和地面,空空的窗洞和看上去十分危险的楼梯,一切都很粗糙,可在不久的将来,它会变成雁山校区的标志性建筑物。

我们进入大楼里发现砌体的修建用到两种砖,一种是红色的页岩砖,另一种是灰色的加气砖。由于各个墙体承受的压力不同,所以对应的墙体用对应的砖砌。内墙承受的压力要比外墙的大,所以内墙用红色的页岩砖砌成,而外墙承受的荷载相对较少,所以就用灰色的加气砖。但是用灰色加气砖砌外墙时,开始砌的两排砖要用红色页岩砖,因为楼面有时可能会积水,而加气砖吸水性又比较高,所以前两排先用吸水性差的红色页岩砖。

老师告诉我们,两种砖综合一起用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因为页岩砖的材料不是以前传统砖的粘土,而是利用页岩和煤矸石为原料进行高温烧制的砖块,这样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加气砖是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免烧。应用加气砖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防震,因为加气砖具有空心特性且具有伸缩性,而建筑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测绘08-1班

主体是靠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支撑的,砖块只起填充作用。在地震发生时,钢筋混凝土结构会因此变形,如果是实心砖,钢筋混凝土结构变形积压时则无处伸缩,会爆裂,坍塌。使用空心砖可以给钢筋混凝土结构留下很好伸缩空间。

参观完大楼的砌体,我们来到楼顶参观工人们正在扎的钢筋结构。我们发现梁的钢筋结构中上下用的钢筋根数、粗细均不一样,经老师介绍才知道这里运用的就是我们在课本里学到的一根梁的上下弯矩不一样的原理。

此次参观时间虽然仅持续了1小时,但通过此次参观实习,对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操作进行了对比,使我们对知识的认识、记忆和掌握更深入。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还有很多的欠缺,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

实习地点五:广西建宏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我们参观了广西建宏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中的建筑节能检测室、地基基础检测室、结构检测室(含主体结构和钢结构)、建筑建材检测室、室内环境检测室等科室。参观完了各个检测室,我对工地上各个需要检测的材料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明白了我们平时居住的房屋看似平常,却涵盖着无穷的学问。

实习地点六:兴安灵渠水利枢纽

灵渠水利枢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

河,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发挥着功用。

灵渠由铧嘴、大小大平、泄水天平、陡门、南北渠、秦堤等主要工程组成。我们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测绘08-1班

首先来到灵渠的铧嘴和大小大平。铧嘴建在大小天平坝的前端,形似犁铧的建筑物就是铧嘴,它保护着大小天平坝的安全和分导南北渠的流水。登临铧嘴眺望,可以见到湘、漓二水由此分流,七分湘水北去,三分漓水南流;横断湘江的"人"字坝就是大小天平坝,它是灵渠的精华工程,其巧妙的设计,精当的构造,甚称当世一绝。因"称水高下,恰如其分"故称天平坝。大小天平与铧嘴配合将水域三七分流,同时也将高于坝堤的水分入湘江,使得流入兴安城中的灵渠水位保持1.5米左右深度。下游距离大小天平不远处有一个泄水天平,泄水天平的作用是为了配合大小天平坝,将高于1.5米左右深度的水排入湘江,有了泄水天平,即使在洪水期,也能确保流入兴安城中的灵渠水位保持1.5米左右深度。

灵渠水利枢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它斗门、大小天平、铧嘴等的设计无不彰显我国古代人们的先进建筑技术,同时它对世界水利航运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

小结:

为时一周的土木工程参观认知实习,使我们对土木工程方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虽然实习的时间比较短,但收获还是很大的。在这一周的实习中,我们不仅实践了书本上所学的内容,更了解了很多在书本上见不到的知识。实践是对科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学习,并不能掌握具体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尤其具体的施工经验。我们只有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才真正算得上我们的一项技能。此次实习,就是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道路上迈出的一步,同时,短暂的实习更加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加强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紧密结合。

扩展阅读:土木工程概论论文---测绘工程08-1班 周吕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测绘工程08-1班

桂林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题目:GPS测量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姓名周吕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测绘工程班级测绘08-1班学号3080208112

201*年6月

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测绘工程08-1班

GPS测量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特大桥、跨海大桥建设,对测量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GPS测量技术很好的解决了桥梁建设中广域的高精度的平面与高程控制、高精度监测等方面的困难。本论文介绍了GPS的构成及应用原理、GPS测量技术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与建成后运营期间变形监测的应用,并对GPS测量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字:测量GPS桥梁建设应用

GPS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具有全能性、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因此,GPS测量技术率先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海洋测量、城市测量等测绘领域得到了应用,随后又在桥梁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变形监测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并得到广泛应用。

一、GPS构成

GPS主要由空间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站及用户设备三部分构成。

1、GPS空间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24颗卫星均匀地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轨道平面的倾角为55°,卫星的平均高度为201*0km,运行周期为11h58min。卫星用L波段的两个无线电载波向广大用户连续不断地发送导航定位信号,导航定位信号中含有卫星的位置信息,使卫星成为一个动态的已知点。在地球的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在高度角15°以上,平均可同时观测到6颗卫星,最多可达到9颗[1]。

2、GPS地面监控站主要由分布在全球的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组成。主控站根据各监测站对GPS卫星的观测数据,计算各卫星的轨道参数、钟差参数等,并将这些数据编制成导航电文,传送到注入站,再由注入站将主控站发来的导航电文注入到相应卫星的存储器中。

3、GPS用户设备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其终端设备等组成。GPS接收机可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跟踪卫星的运行,并对信号进行交换、放大与处理,再通过计算机和相应软件,经基线解算、GPS网平差,求出GPS接收机中心的三维坐标。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测绘工程08-1班

二、GPS应用原理

GPS卫星发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如GPS卫星定位原理图所示,电文中含有卫星的位置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三颗以上的GPS卫星信号,测量出测站点(接收机天线中心)P至三颗以上GPS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GPS卫星的空间坐标,据此利用距离交会法结算出测站P的位置

设在ti时刻在测站点P用GPS接收机同时测得P点至三颗GPS卫星S1、S2、S3的距离ρ1、ρ2、ρ3,通过GPS电文解译出该时刻三颗GPS卫星的三维坐标分别为(Xj,Yj,Zj),j=1,2,3。由P点的三维坐标(X,Y,Z)的观测方程:ρ21=(X-X1)2+(Y-Y1)2+(Z-Z1)2ρ22=(X-X2)2+(Y-Y2)2+(Z-Z2)2ρ23=(X-X3)2+(Y-Y3)2+(Z-Z3)2

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求解P的三维坐标。

三、GPS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特大桥、跨海大桥、铁路桥梁等大型桥梁建设层出不穷,由于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工作面多,为了保证工程各个施工工作面的基准系统和测量数据的协调一致、精确统一,必须做到各个施工区域、工作层面所测定的空间位置快速、精密、同步。为此,必须运用GPS测量技术并有必要设立GPS连续运行参考站,使参与工程的任何一个用户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和任何作业地点,实时地或通过数据事后处理方式确定测定点点位的坐标与高程信息,不必依赖任何地面控制点。各个用户无需独立解算和设坐标转换参数,这保证了各个施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测绘工程08-1班

工单位采用的坐标系统的高度一致性。而且,参考站站址本身得到长期监测数据的维护,可以使许多常规测量难以实现的高精度监测成为可能。

3.1、GPS测量技术在桥梁施工中应用

GPS测量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是建立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和进行施工放样。

GPS测量技术提供的三维定位信息,对于高程控制,尤其是解决了跨河、跨海水准问题。由GPS直接获得的大地高H是一几何量,桥梁施工采用的高程系统是正常高h,它是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是一个物理量。不考虑垂线偏差的影响,二者的关系为hi=Hi-E,式中E称为i点的高程异常,是似大地水准面至椭球面的距离。因此,只要能以一定的精度要求得到测站点的高程异常差值,就能将GPS点的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实现施工过程中的高程控制。这一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海上高程控制测量和连续多跨跨海高程贯通测量的难题,为跨海大桥的施工提供先进的技术。

GPS打桩定位系统在跨海大桥的建设中解决海中沉桩定位的难题,GPS沉桩定位系统用安置在船体上的3台GPS接收机,测定打桩船的实时位置和实时船体姿态,用安置在船体上的免棱镜激光测距仪或摄像测量系统测定桩位相对于船体的位置,通过坐标转换可以确定桩体在大桥独立施工坐标系下的三维实时位置和倾斜度,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桩体的精确打入过程及进行贯入度的自动测定。

3.2、GPS测量技术在桥梁变形监测中应用

为确保桥梁在运营期的安全,需要实时对桥梁(特别是特大型桥梁、跨海大桥)进行高精度的动态变形监测。在大桥建成运营期间,通过在大桥上设立合理的监测点,定期或连续对桥梁进行监测,配合连续运行GPS工程参考站的观测数据,可以实现对大桥的高精度形变监测。

GPS测量技术,实践已证明完全可以在各种大型桥梁外观监测中应用,且不受天气条件影响,可以实现全天候作业。观测速度快,效率高,可实现全自动化监测。其费用仅为常规方法的1/3-1/6。

特大桥GPS变形监测系统于1998年投入使用,整个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等三大部分。该系统在1998年8月特大洪水期间的监测运行表明,GPS系统安全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监测精度高,1个小时GPS观测资料结算的监测点位水平精度优于1毫米,垂直精度优于1.5毫米;6个小时GPS观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测绘工程08-1班

测资料结算的监测点位水平精度优于0.5毫米,垂直精度优于1毫米[2]。数据处理分析及时,反应时间小于15分钟,能够快速反映大桥在超大洪水洪峰下的3D变形,既确保了大桥安全,又成功的实现了洪水错峰,对防洪减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3、GPS测量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实例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南至宁波慈溪,全长36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针对该桥工程建设点多、面广、线长,加上S状的桥型设计等特点,大桥指挥部在南北两岸和海中B平台上建立了3个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保证了在桥位区内任何一点离某一参考站的距离均小于13km[3],从而使得参考站GPS数据完善、可靠地覆盖整个工程区域,在桥位区内任何位置都能实现厘米级实时测量与定位,同时也为大桥南北两岸建立长期的位移监测基准。数据处理及监控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各参考站将其获取的GPS原始观测数据及工况信息传送至数据处理及监控中心,由数据处理及监控中心负责监视各参考站的工作状态,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完成对参考站站址稳定性、设备工作可靠性的实时监测,并通过数据共享系统,向授权用户提供数据共享及高精度的GPS静态定位服务。杭州湾跨海大桥连续运行参考系统广泛应用于桥梁附属设施施工、桥梁基础施工、GPS打桩定位以及桥梁实时动态变形监测中,而且在成功应用和实践中形成的规程和细则,也填补了中国桥梁建设在这一方面的空白。

四、总结

GPS测量技术应用于桥梁建设,精度高,抗干扰性强,不受外部作业环境和距离限制,且非常适合于地形复杂、特大江河及跨海地区等的大型桥梁建设测量,自动化程度高,极大地降低劳动作业强度,减少外业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随着GPS测量技术的发展,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测量手段在桥梁工程的控制测量、施工测量、变形监测中已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极大地改善了大型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传统平面与高程测量作业模式,满足长距离高等级测量的精度要求,从而使费用高、难度大、周期长的传统高精度测量工作量减少到最低限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测绘工程08-1班

参考文献:

[1]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王泽民.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高寿江.GPS技术在公路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吉林交通科技,201*,2[3]王勇.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总结(下卷)[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陈学军,土木工程概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

[5]周毅,青岛海湾大桥GPS测量控制系统建设与应用[J].测绘学报,201*,2

[6]衣鸿波,VRS技术在桥梁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哈尔滨市二十道街跨江大桥工程[J],测绘

与空间地理信息,201*,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土木工程概论参观实习总结--周吕娟》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土木工程概论参观实习总结--周吕娟: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土木工程概论参观实习总结--周吕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04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