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数学课题总结

数学课题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8:08:24 | 移动端:数学课题总结

数学课题总结

数学课题总结

我校自201*年5月中旬申报市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过程评价》并获准立项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数学教师秉持自觉自愿从事教学研究的良好心态,以科学严谨、求实工作的态度和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科研精神,以《标准》为蓝本,以课堂为主阵地,在我校兴起一场空前的科研革命。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过程评价,把过程纳入评价的视野,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具体情况,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通过评价研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全体教师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下,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他们善于学习,精于钻研,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201*年5月至今,我校教师在市、区两级举行的“四优”竞赛活动中,硕果累累,获市、区奖励达185人次,其中市级68人次,在《学校党建》、《孝感晚报》等各类报刊上发表论文23人次。现在的闵集乡小教研之风蒸蒸日上,形势喜人。教师思想观念及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学校已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身上有压力、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一、课题的准备工作:

1、理论储备。

没有教育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犹如大海中盲航的船只,甚至是夜半临深池的盲人瞎马。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贮备,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学活动,开展教育研究的必然要求,我们深知没有理论底气,没有文化底蕴的研究行动充其量只能算是冲动与盲动,所以我们课题获准立项后,利用201*年暑期一个多月的时间购买了《新课程教学法》、《新课堂学生发展性评价》、《新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建模》等十几种有关教育教学、课堂评价的书籍,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不断更新各类参考资料、有关教育评价的书籍,现在己有相关书籍近三百余册。在理论学习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三个结合”和“五个一”,“三个结合”即指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白天学与晚上学相结合、学理论与搞教学相结合,“五个一”即指一人一本学习笔记,半月一次中心发言,一学期读完一本理论专著,一学期执教一节研究课和一节示范课,一学年至少要发表文章(论文)一篇。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业务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多名一线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题小组,大员上阵,分工协作,一把手亲自抓的结构模式。并在全体校委会成员中形成了一个基本意识:那就是一个不关注、注重教科研的班子集体,是一个不称职的班子,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班子,从而使课题顺利开展得到了组织上的保障。

2、制度护航。

为了使课题的研究能够有序、有质、健康的开展,我们从制度上对课题组成员提出了要求和标准。我们本着求真务实、科学创新的原则,修订并出台了课题组成员《业务学习制度》、《备上评制度》、《教科研激励制度》、《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成员百分考核制度》、《常规管理制度》等十八块的规章制度与考核细则,并严格按照制度的标准行章办事,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违章必究,狠抓制度落实。四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先后有45人次受到奖励,12人次受罚,从而为课题组工作的开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我们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其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每学期的绩效工资挂钩。在上学期绩效工资考核中,干得好与不好的教师,人平900元的绩效工资相差500多元,仅在教科研一块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近200元。我们把课题研究与常规管理、年终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从而使课题顺利开展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

3、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课题研究主要源于平时常规教学,源于真实、鲜活的课堂。自我校的课题获准立项后,我校加强了校本教研的力度,不断修订并出台了各种教研教学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再好的规定,若不能落实也只能是一纸空文。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校很多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如评课都是三十夜里出行赶好的说,教师的思想比较滞后。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领导率先垂范,本着步子拿小点,动作放缓些,工作注意方法,讲求艺术、策略的原则,对年青教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我们也关注、培养和推广身边的典型,并号召全校教师学典型,赶典型,做典型,让典型产生“裂变效应”。就评课来说,以前教师都是专拣好的讲,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不仅要评讲得好的,更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讨教法。教师们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评课若评不出个一二三点来,评不出道道来,是教师水平欠佳的表现,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现在,我校的校本教研从形式发展到实质,从教师不愿参加校本教研到主动参加校本教研,从活动

中无话可说到精彩纷呈的探讨研究,教师的能力提升了,教艺精湛了,课堂变得精彩了,学生的能力更强了,素质更高了。

校本教研不仅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了课堂教学环境,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的、鲜活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案例,为课题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校本教研已经成为我校开展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和主要形式。

4、文集导航点。

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真正让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力得以发展,素质得以提升,学生能从中受益,学校课题组自己编辑了《教师发展文集》和《学生成长文集》两本文集。《教师发展文集》主要由《大师引路》经典评价案例,学海拾贝这里的天空很精彩,《牛刀小试》我与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一同成长,《披沙砺金》阶段学期总结四个方面组成,《文集》中既有精彩案例、专家点评、新的课程评价理念,同时也记录了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跌宕起伏、满目荆棘和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与专业成长的足迹。“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这是我校课题组《学生成长文集》的卷首语,一段多么令人精神振奋、激动人心的话,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去了信心和决心。《学生成长文集》主要由数学魔方、趣味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成长我知道(周记选录、数学课堂文档、学习摘抄)、阶段学期总结五大块组成。其中《数学魔方》、《趣味数学》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成长我知道》、《阶段总结》主要记录了学生在成长过程的艰辛历程和发展的足迹,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两本文集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地发挥了拐杖的作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有益尝试。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五种关系。1、其它学科与数学资源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仅仅依靠现成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要有意识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课程资源,因为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我们的实际教育成果,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有效利用的数学资源。

课堂上中不是缺乏教学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眼睛。对于那些现有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去挖掘和开发。一个教师的睿智就在于他不仅能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整合其它学科的资源为我所用,为数学课堂教学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2、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预设就是要引导学生怎样进入学习情境,怎样广开学路;预设课堂的各种变数,如在预设教案中,可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数学生活化,但又具有数学味、探究味、应用味与文化味。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不失数学的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一举数得。

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应该敏锐地捕捉课堂中学生思维的灵光闪现和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并加以引导、点拨、放大或引起一场争议,或挑起一场探讨,或促成一次反思,或打开一种僵局,从而转化成课堂的精彩。教师要善于引导,在课堂上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冲突中去寻找原因,获取新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为课堂教学服务。

3、处理好过程评价、延迟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关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较强学科,比较枯燥乏味。数学新课程理念强调,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爱听好话,听好话也是人的一种天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过程评价,多表扬少批评,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点滴成绩,并加以放大,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我们一方面要放大学生的成绩,以鼓励为主,但也要注意评价的技巧。如:当学生回答时,没有回答完整或存在一定缺陷时,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肯定成绩;但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这样说,你回答的很好,如果怎么样,那将更全面、更精彩,这样既肯定了学生,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评价也要注意发展性。再如:当教师找学生回答问题或练习时,教师不要急,要学会倾听和善于等待,由于学生的发展差异,可能少数(个别)

学生的思维要慢一些,还在思考,此时教师要学会等待,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要具有延迟性;当学生出错时,教师不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去争议、讨论,最后教师再给予评价,这种延迟性评价,充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这也是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4、处理好教与不教的关系。

可能是出于教师的责任心,也可能是应试教育在作祟,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生怕这讲掉了,那讲漏了,学生不会做,恨不能把自己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每一位学生。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学生不是存储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学习的本领,教是为了少教,甚至不教;如果什么都讲透、讲白了,时间一长,学生自然会养成一种依赖的坏习惯。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善于放弃,不要讲得太多、太细,要善于留空,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蝴蝶破茧而出,必先经过痛苦的挣扎,直到把翅膀磨练强壮了,才能破茧而出。如果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确是事得其反。我想,看了这个故事,大家心中一定有所启示,有所感悟。

5、处理好裁判与协助员的关系

对教师的评价必须适应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树立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观。评价不只是对教学给出一个结论性的判断,还应该利用评价的过程和结果,促进教师的发展。这意味着必须改变以往评价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从对教师冷冰冰的审视和裁判转向对教师的关注和关怀,从指令性的要求转向协商和讨论式的沟通和交流,从教师被动接受检查转向主动参与的互动过程。评价者不是一开始就对该执教教师进行评判,而是先请他(她)说说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并要求说出这节课的特点,改变过去那种不管教师是如何想的,评价者就开始进行评课的做法。在这样的评课中评价者和执教者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审视员、裁判员或指令员,而是执教者的“协作者”,帮助并与执教者一起研讨,共同提高。传统意义上的执教者也发生了角色上的变化,他们成了评课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者,是非常丰富的评课资源。比如当执教者说出自己认为这节课特点就是通过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采用的方法是演示法和讲授法时,就能引起其他参与者的评价,教师彼此之间思维碰撞。在交流和分享中使执教者把原来停留在经验层面上的东西上升到理性层面,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教师的自然价值和能力的提升。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三个结合。

1、课堂教学从传递中心向对话中心转变。在很多人看来,课堂就是“人类专门的传授知识的场所”,其实不然,课堂应该是“人才培养的专门场所”,而人才指的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课堂教学不应是知识的传递或复制,而应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对话与撞击,特别是对学生心灵的撞击。这种亲密对话与撞击,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是心灵的交流与抚慰,因为它从心里发出来,所以教育的效果便能直达学生的心灵深处。

2、课堂教学从记忆型向思维型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排除“异己”,回避困难,绕过探究,处心积虑地奔向那个教师自认为的终结真理,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大搞题海战,读死书,死读书。其实,数学用语、概念、原理等陈述性知识固然可以“系统地”交给学生,但若能让学生亲身经过假设、观察、实验、动手操作、汇报交流、推理、归纳等过程去所获得的新知学生将终生难忘,因为学生经历了“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完成了知识的建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多元思维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以实验、情境、问题等为主的探究活动,智慧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把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的具体实现,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讲什么”、“怎么讲”、“何时讲”的艺术,真正在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体会在课堂上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价值和愉悦。

3、课堂教学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学生不只有学习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还有要通过教育对话分享经验、感受、情感和价值观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关注学生的经验、感受、见解、问题、困惑。课堂应是生命力迸发的智慧场,老师是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要善于把静态的书面材料变成动态的课堂活动,要主动撞击文本,撞击学生心灵,并为学生找准最近发展区,进而使学生能用心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动态美,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价值美,以及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成功美,学生就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教学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魄力。

为了真实的记录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跌宕起伏、满目荆棘和曲径通幽、柳暗花明,

我们课题组专门编辑了《教师发展文集》和《学生成长文集》两本文集,从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两个视角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合与探究,效果良好。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七种评价。

1、课堂差错评价法。上课伊始,老师出了一道判断题: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很快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小手,于是老师请了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回答。结果回答错了。此时下面又有几个同学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老师,不对!”“不对,为什么呢?”学生答:“0除外。”老师接着又问:“为什么O除外?”学生回答:“0不能作除数。”此时刚才发言的那位同学感到很不自然,可这时老师说:“同学们,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很明显说得不够准确,因为O不能作除数,那么又是谁帮助我们创造机会复习了这个知识点呢?”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将视线集中到刚才出错的学生身上,“对,我们应该感谢他,以后你们也要多认真审题,然后再作判断。”此时,刚才那个学生如释重负,没有了先前的那种羞愧,体面地坐下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极端不容,不是对学生言语讽刺,就是大声斥责,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和对错误本身研究的认识。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为师者,应深知学生出错是正常的,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必然环节”,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应持欣赏与接纳的态度,要善于就错纠错,就错研错,保持学生天然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大胆尝试和探索的意识,化腐朽为神奇。

2、课堂“挑斗”评价。教师的课堂,应是鲜活的、灵动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既要善于引导学生“群众斗群众”,让学生在争论、辨驳、举证中学会学习、学会知识;又要适时“露怯”,引导学生斗自己,让学生在驳倒教师的同时,学会判断,增强自信。对在两种“挑斗”中的参与者,都要进行有理、有节、有度的评价,这种评价往往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斗志昂扬,甚至终生不忘。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老师出了一道题:我们学习圆的周长公式,也知道了该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那么,要求一个半圆的周长,该如何求呢?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圆的周长的一半。此时有一部分同学同意,还有一部分同学犹豫。老师接着问:有没有对他的看法持不同意见的?此时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半圆的周长不是圆周长的一半”。“那么请你说一说你的理由”。该生想了想,随即用纸做了一个半圆给全班同学比划了一番,说:“除了圆周长的一半,还有一条直径呢。”此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老师故作不懂,说:“哦,原来如此。大家同意吗?”同学们都点头会意地笑了。

3、课堂合作评价。新课堂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学生学习的合作与探究,那么教师就要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品质、合作效果进行适时的评价,要通过评价教育学生:一个人要取得好的成绩,除了自己个人努力外,还必然需要群体的其他人一起付出努力才行,要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团结、互助、互补,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要素都要进行客观的、真情的评价,教育学生既要提倡组内合作,又要鼓励组际竞争。

4、课堂同伴评价。美国最新教育调查显示,对学生影响最重要的五个方面依次是:同学、媒体、社会、学校、家庭,尽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点不同,令他们着迷的信息也不同,但通过同学间人际交流的渠道施加的影响,的确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最不设防的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学习、情感态度发展等方面都要适时引爆并利用同学对同学的评价,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效用。

5、课堂挫折评价。学生不能没有接受批评的勇气。成长中的学生不可能没有失误、错误,只有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改正,才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如果我们的学生只能接受赏识的教育,连接受批评的勇气也没有,将来他们又怎能面对复杂的世界和多变的人生,我们要通过对学生课堂上的挫折评价,教育学生生活既有美好、安全的一面,又有残酷和竞争的一面。当然,对挫折评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境具体把握,一个总的原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课堂档案评价。课堂学习档案是学生真实记录课堂情境、梳理课堂思绪、客观评价自己、真诚评价他人以及和教师互动交流学习的驿站,我们课题组对实验班的学生每人配发了一本《成长文集》,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有“数学课堂文档”和数学周记,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心路历程,并每两个星期利用一节课组织学生阅读自己的课堂成长档案,并适当评价,让学生从自己课堂成长的过程中意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发现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适时、适度地自我反思,自我欣赏,树立自信,克服缺点,学会交流,快乐成长。

7、课堂细节评价。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使用得较多的是纸笔评价和口头评价,纸笔评价注重结果,口头评价注重速度。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性

评价往往会产生“润物无声”、“雨下拔节”的效果:一是微笑评价,一个真诚的微笑会让学生激动不已;二是眼神评价,一个肯定的眼神会使学生信心百倍;三是抚摸评价,一个轻轻的抚摸会让学生幸福万分;四是手势评价,一个动感的手势(如表扬的大拇指、胜利的“V”型指、有力的曲臂握拳)都会使学生学趣盎然,甚至还会产生“举手一挥间”的历史意义。这些无声的细节性评价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它往往能牵动课堂上学生的心,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四个关注。

(一)在过程评价中要关注差错,充分利用生成资源。

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而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因为一个“错”字禁锢着学生,学生不敢多想其它的方法、形式,怕出错,有不同意见也不敢或懒得去说,怕教师变相的讽刺、训斥,学习热情荡然无存。这样的评价是不科学的,起不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滥用表扬、奖励、惩罚、单调的评价,相同的刺激,使学生产生了“耐药性”,评价失去了意义,更多的是教师鼓励得少,批评得多,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得当,挫伤学生心灵,甚至人格受到侮辱,以至于自信全无,自卑日盛。

可以这样说,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差错的欣赏与容纳,大大减少了学生拓展认知范围,发现新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扼杀。我们可以这样说:“正确的可能只有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当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给定的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障碍,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此时,学生出错是理所当然的,教师也不必急于纠错,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在汇报解答的过程中自我觉醒,自醒自悟,进而排除一些比较明显的错误,强化新知。

在课堂中出现错误,分歧或争议,说明学生在思考、思维参与了学习活动,教师此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伪求真。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共同构建推进生成课堂,逐步形成认识策略和方案。我们要把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分歧或争议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一种资源,一种学习的途径,让学生在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走向完善,我们不仅要借用正确资源,更要学会运用差错资源,因为差错是一种尝试,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进步。评价使我们的课堂亮点更精彩,变尴尬为神奇。

(二)在过程评价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和促进,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有持续的发展。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克难奋进,支持学生开拓创新,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形成激励向上的氛围,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在课堂中学习的自觉性、学习兴趣等方面考察评价。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常用“大胆说,说错没关系”、“站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他已经说出了一大半,谁能再补充一下”、“你是敢于尝试的勇士,好极了!”“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等等激励性评价语言,为学生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教师,热爱数学。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只有落到学生主体上,才能充分发挥评价效益,促进学生的知识生成与成长。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思维水平和个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增强他们探索的信心,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矛盾,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自己评价,开展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让学生在比较中树立信心,在评价中不断进步,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使过程评价的研究向更深层次的领域进军。

(三)在过程评价中关注学生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有效性。课堂交流是学生课堂学习、交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交流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当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为学生创造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交流的机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交流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学习体验、思想、经验、情感进行交融,是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共享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对同伴的方法、想法进行解释、质疑、评价和补

充,不断把学生的交流引向纵深,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这样,学生就能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就能实现了“互补”,实现共同提高。

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带动了学习困难学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过去的配角地位变成主角地位,有机会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诚然,学生交流的过程也是个体思维结果呈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学生交流中产生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重组、整合各类信息,帮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众多想法、方法进行比较、归类,将各种想法进行整理沟通,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合理建构知识体系,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四)在过程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好奇心是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是主动学习的源泉,是不断进步的动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一个单向传递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要细心观察,耐心、真诚、热情地引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疑方能生奇,有奇方能激思,善思方能创造。真实有效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师生、生生以及自身的认识、思维、思想情感流动的过程。没有这些内容的流动,甚至是碰撞就不可能形成有意义的学习。

三、关于课题研究的一些思考

1、评价体系的改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本课题仅以“过程评价”为切入口开展研究,后续的评价改革还有更复杂的任务有待我们共同去努力。

2、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课题研究的物质需求难以保障,如何才能使课题顺利开展,这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3、教师的自然流动,课题成员的不稳定和年龄结构偏大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4、研究的成果若不加以推广和应用也就失去了意义,如何才能使研究成果得以推广、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总之,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付出了努力,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实验。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虽取得了一丁点成绩,但我们深知,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们知道课题研究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秉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迎难而上,克难奋进,与兄弟学校共同努力,把课题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领域。

二OO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扩展阅读: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直以来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始终困扰着每位数学教师,许多数学教师经常会说:“教学中,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总是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出现:不是看错数字,就是抄错数字;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或是把加法当减法,把乘法当除法等的错误;更有在作业本上有时用橡皮擦擦了一次又一次,用涂改液涂了一次又一次”因此我们就把“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体验”来作为这一学期教研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本学年教研工作的重点。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每位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计算课的教学。

以前,在数学教师的心目中总认为计算对于学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而对于计算课的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对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计算问题也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对于上述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么教师就简简单单归结为马虎,要么就是老师反复对学生说:“做题一定要仔细,做完认真检查”这样的话语,其结果是收效甚微。自从我们把“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体验”来作为这一学期教研课题研究之后,老师们对于计算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从思想上有了足够的重视,计算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起色。

二、把研讨工作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这个学期我们教研组教师集体研修共组织的两大活动,首先是全组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在10月份完成了,此次活动展示了每位教师计算课的教学情况;其次是集体备课活动,在11月份中旬开始,12月初结束,通过这一轮的集体备课,既优化了每位教师的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研讨能力。

在为期将近三个多月的分散研修过程中,每位教师通过读书,认真做好学

习笔记,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每位教师不断探寻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现在全组基本形成了这样的统一模式:上好计算课反思调整日常口算练习计算练习综合课阶段性总结改进再调整

三、教研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讨,每位教师的计算课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问题有了明显的好转,数学成绩有了一定提高。

总之,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自己认真的研究有更多新的突破,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数学课题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数学课题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数学课题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04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