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的心得
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中学生创新
能力的心得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百和镇土主学校周国辉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使之得到延伸和拓展,主要是在时间、空间、内容三个方面的拓展。但是,怎样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更是课外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内容。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拓展,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方式多样化,发掘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潜力;二是创作自主化,提高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活力;三是活动系列化,增强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动力,从制定、调理计划到预赛选拔、参加比赛,最后还有反思提高的阶段;四是活动制度化,为了加大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技创新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不仅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还注重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各种情感的培养。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需要在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使创新能力得到延伸和拓展。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拓展:
一是时间上的拓展。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教师启发学生课后自己进行研究,让他们自己去进行设计、制作,让课内时间向课外拓展,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
二是空间上的拓展。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空间的限制,许多活动不能很好展开的,这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生活中,到大自然中去开展更多研究活动。
三是内容上的拓展。教师指导根据学生的特长安排他们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论文。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教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进行课外活动的创新能力的拓展呢?
一、培养科学意识,训练思维方式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的极好途径,青少年会从实践活动中懂得:物质是世界的本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同时,会从活动实践中懂得事物是有客观规律的,按规律办才能成功。教师在引导青少年认识世界本质的同时进行无神论教育,分析各种迷信及宗教的本质,认清无神论在社会发展中积极意义,这些对于形成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联系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联系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联系现代化建设对科技人才的需要等对青少年进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教育是很有说服力的。(一)科学的兴趣和理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青少年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而“兴趣志趣志向理想”是许多有作为的科技人员成长的轨迹,但是这种理想不仅仅是专业理想、职业理想的教育,也包括人生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教育。(二)现代意识
现代意识的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是现代意识产生的基础。关于人的现代意识与现代素质,国际上研究颇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求变化,敢于创新与改革;重知识,尽可能地取知识;守时,准时,时间观念强;工作讲效率;讲民主,思路开阔,大脑开放;有自信,讲信用,对自己承担的责任负责;相互了解,尊重他人与自尊,善于与人合作;计划性强,办事讲程序等。教师要重视在现代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现代意识,造就现代人。(三)培养科学创新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思维秩序理解,把握和评价客观对象的基本角度。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的思维方式。
创新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或过程,创新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和辐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结合,又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结合,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没有创新性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
二、方式多样化,发掘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潜力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要有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方式,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课外科技创作的潜力。
(一)体现一个“小”字。例如重点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小巧手、小改革、小种植、小画家”八小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观察是前提,思考是过程。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在细小方面去捕捉思维的灵感,让学生着眼于身边的现象,不随意放弃任何小的环节,不排斥任何小的成功,逐步开阔视野。
(二)提倡一个“动”字。科技创新活动中“动”是关键,要让学生亲自选题设计,自己动手制作,自己评价作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从中提高科技素质,培养创造兴趣,陶冶爱科学的情操。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动腿,发挥人体各部位的作用,以达到开发大脑潜力、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三)树立一个“改”字。以前我在教学生作文时,经常对学生说一句名言:“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在我辅导学生搞科技创新活动作品,就改口说:“好的科技作品是改出来的”,用这句话来拓宽学生的思路,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我在指导学生科技制作中开展“畅想、畅谈、畅做、畅改”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推陈出新,在改进中不断前进。
三、创作自主化,提高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活力
科技创作要鼓励学生自主参加,自主开展活动,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也可参加中队组织的,还可以几人自愿组合的活动;可以对老师规定的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自主找课题进行研究,使科技创作自主化,有力地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更积极地付诸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中去。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的教育方式,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各种实际活动,让他们接触科学和当代较新的科学理念,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锻炼他们的品格、意志和能力,从而使他们从小开始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尝试,在他们稚嫩的心田里播下科学的种子。
扩展阅读:浅谈小学科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的研究
浅谈小学科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的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不仅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还注重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各种情感的培养。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需要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使之得到延伸和拓展。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拓展:
一是时间上的拓展。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教师启发学生课后自己进行研究,让他们自己去进行设计、制作,让课内时间向课外拓展,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
二是空间上的拓展。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空间的限制,许多活动不能很好展开的,这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生活中,到大自然中去开展更多研究活动。
三是内容上的拓展。教师指导根据学生的特长安排他们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论文。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教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进行课外拓展呢?一、方式多样化,发掘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潜力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要有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方式,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课外科技创作的潜力。
(一)体现一个“小”字。例如重点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小巧手、小改革、小种植、小画家”八小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观察是前提,思考是过程。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在细小方面去捕捉思维的灵感,让学生着眼于身边的现象,不随意放弃任何小的环节,不排斥任何小的成功,逐步开阔视野。
(二)提倡一个“动”字。科技创新活动中“动”是关键,要让学生亲自选题设计,自己动手制作,自己评价作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从中提高科技素质,培养创造兴趣,陶冶爱科学的情操。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动腿,发挥人体各部位的作用,以达到开发大脑潜力、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如,201*年4月中旬接到市科技协会、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共青团市委员会联合举办巧手制作大赛的通知。巧手制作大赛的内容是三人为一组折纸沙发,一所学校可报两个组参加。当时挑选的6位学生分成两组,我要求他们分组自行设计的纸沙发的图纸。第一小组设计的纸沙发的图纸像理发椅,第二个小组设计的纸沙发的图纸像摇摆椅。我看了都不称心,要他们修改图纸,第一小组说了很多理由,坚持不修改图纸。第二个小组同学说,我们听老师的,我帮他们设计了一只传统式纸沙发的图纸。结果到市里参加现场制作比赛,我帮他们设计的沙发没有获奖,而同学们自己设计的沙发获了奖。这使我认识到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创造出有特色、高质量的科技作品。(三)树立一个“改”字。以前我在教学生作文时,经常对学生说一句名言:“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在我辅导学生搞科技创新活动作品,就改口说:“好的科技作品是改出来的”,用这句话来拓宽学生的思路,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我在指导学生科技制作中开展“畅想、畅谈、畅做、畅改”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推陈出新,在改进中不断前进。
201*年9月桐乡市青少年自制船模比赛活动。根据比赛规则规定:自制的船模长度不超过40厘米,宽度不超过20厘米;船模动力不能用太阳能、电能、压力能、燃烧产生的能量;船模航行距离是8米。
在船模活动开始时,我先要求科技创新活动爱好者,自愿组合研制小组,自行设计船模。然后,从上交的船模中,挑选出最有发展潜力的两艘船模,准备参加市级比赛。一艘是翻板船模,另一艘是螺旋桨船模。特别是那艘翻板船模,作者在船舷两边各挖进了1厘米的口子,加长了橡皮筋旋转的长度,增加了船模的动力。但是,以大赛要求航行距离8米还相差5米。我引导学生学生在“改”字上下功夫,启发他们想办法改进船模的动力,他们在船模的翻板两边各开个口子,又增加了橡皮筋旋转的长度。再把“一”字形翻板改为“十”形翻板,把一组翻板改为两组翻板。把“十”字形翻板改为空心“”字形翻板,使橡皮筋伸进管子内,船模的动力大大增加,这样船模的航行速度快,航行的距离远。在参加市里船模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已经取得好成绩,理应可画上句号了。但我不满足,还要求学生继续改进。在返校时当车子开到离校不远的一条约十米宽的小河边,我们下了车,我给每人发了笔和纸,我要求他们书面回答我的问题,我说:“船模比赛我们取得了好成绩,现在我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我指着河对岸的一块大石头说:“你们的船模能否开到对岸的石头处?要说出原因。”在这6个同学中,有两人说开不到对岸,因为河面宽阔,船模动力不够;有一位同学说是能够到达对岸石头处,因为河面不到十米,而我们试验时能航行13米多;有三位同学说,不能到对岸石头处,因为河水在流动,方向难控制,我们比赛时在水槽中,试验时在池塘内,这两处都没有受到水流的影响。我再说:“那么你们怎样改进船模,使它能航行到对岸石头处”。通过同学们对原船模的改进,两艘船模都到达了对岸石头处。二、创作自主化,提高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活力
科技创作要鼓励学生自主参加,自主开展活动,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也可参加中队组织的,还可以几人自愿组合的活动;可以对老师规定的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自主找课题进行研究,使科技创作自主化,有力地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如,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弟弟、妹妹睡觉醒来后有时要哭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写出《弟弟睡觉醒来后为什么有时要哭》的小论文,在市教研室主办的“我们爱科学”观察小论文评比中获奖。《妹妹早上醒来后为什么有时要哭的研究报告》,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他们在对一个“哭”字进行研究,最近又写出一篇富有新意的有关要哭弟弟妹妹的文章。
又如,有的同学对交通标志发生了兴趣,他们发现:校门外公路上,表示有学校的交通标志,提出了质疑。标志上两个同学背着书包,是跑着穿马路的,而且跑得很快,书包都飞起来了。他们认为,这样的标志有误导学生乱穿马路的可能,应该及早换掉。还有,在崇福320国道处,一块交通标语上写着“病车不上路,病人不上车”他们对病人不上车的“上”字有意见,这个“上”字要改成“驾”字。那就是“病车不上路,病人不驾车”。
再如,去年9月,组织全校4、5、6年级学生参加“桐乡市青少年网上科普知识竞赛”活动。学生积极参加,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这次活动不但学生获奖,学校也获得组织奖获。最近,六○四班吴勐雅等同学,他们有个奇妙的设想,全班有56个同学,每人画个民族图,制作一副画有我国56个民的“中华民族扑克牌”,(正、副司令各画上两个民族)。得到不少同学的响应,7位绘画水平高,动手能强的同学自主组成了研制“中华民族扑克牌”的创作小组。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高涨,他们先查资料、找图片,了解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再把体现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各民族不同的服饰,动作特点画下来,构成了56幅画,。各个民族图片画好后,再通过电脑扫描和电脑制作,一副反映56个民族的“中华民族扑克牌”在同学们的巧手下制作完成。通过动手设计和制作“中华民族扑克牌”,不仅激发他们对科技制作活动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了民族文化。三、活动系列化,增强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动力
每次科技创新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形成系列,分几步走,让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下去,使活动新颖别致,富有魅力。
(一)制定计划。每次科技制作活动,我们都认真制定活动计划。(二)调整计划。如制作放飞风筝活动。根据计划,学校在2月底3月初进行制作放飞风筝比赛活动。我校正在开展制作放飞风筝活动的时候,接到市里的通知要进行制作放飞风筝比赛。我们就决定把校制作放飞风筝的活动,作为参加市里比赛的预赛,确定在校内比出的一等奖的同学将去参加市级比赛,学生对风筝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三)预赛选拔。3月13日,我们组织了校内放风筝选拔赛。要自己制作风筝,难度比较大,但是,还有不少较好的风筝通过同学的小巧手制作出来了,有传统型的,有用废弃横幅做的,特别是用破旧晾伞改制的那只风筝,式样和放飞都很好,它特点是:放得高,飞得稳,留空时间长,获得大家的好评。通过预赛,评出2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
(四)参加比赛。3月26日我们带领在校选拔赛中选出的4个学生去市里参加比赛,这天风很小,大部分风筝飞不起来。我们是根据当时风力大小设计的风筝,同学们称作“软翅轻型”风筝,取得二等奖三等奖各一个。桐乡新闻中播了我校学生吕莉放飞的蜻蜒风筝的片断;《嘉兴日报》桐乡版报纸上刊登了我校学生徐梦洁同学放飞的凤凰风筝的画面,这次活动轰动全校,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五)反思提高。按理在这大喜大兴中风筝活动应结束了,不,我要求他们把研制试飞风筝的过程写下来,把自己亲身的经历、付出的汗水、学到的知识、放飞的技巧,探究改进的体会写成文章,在每周一次红领巾广播中播出。他们写的广播稿很全面、很详细,我只能选一篇1700多字的稿件播出。剩下不能浪费,这些稿件中的确有不少有价值的东西。经学校领导同意,举行了一次有关风筝活动的专题报告会,获得了成功。这次报告会由他们自己组织,自己取名叫做“研制风筝,放飞希望”专题报告会,这个活动的消息上了桐乡教育网。学生在作专题报告后,我又启发学生,把研制风筝,试飞风筝活动的过程,当作“我们爱科学”小实践成果写出来,几天后几篇写研制放飞风筝技能技巧的小论文完成。其中一篇《我们是怎样研制软翅轻型风筝的?》小论文送市教研室,被评为获一等奖。
把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系列化,让科技活动充满欢乐,充满情趣,像一块磁铁,紧紧吸引着学生,把知识、趣味、实践和能力融为一体,让活动成为学生快乐的天地,施展才华的舞台。四、活动制度化,加大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力
学校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不仅仅是选几位学生,做几件作品,写几篇文章,参加几次比赛,取得几张证书。而要把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与新课程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制订持久的课外科技活动计划,使课外科技活动制度化。我们制订了《留良中心小学科技创新小能手小博士实施方案》。
这个《方案》的实施,为我校更好地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向着自己选择科技活动的目标和研究的课题,为巩固我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成果,提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水平,改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留良中心小学科技创新小能手小博士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有:
(一)《留良中心小学科技创新小能手小博士实施方案》的宗旨是,围绕培养适应2l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较强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育人目标,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迎接挑战”的宗旨,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一批优秀学生,推动我校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水平的提高,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越条件和氛围,努力造就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科技创新人才。
(二)《留良中心小学科技创新小能手小博士实施方案》的实施方法:
1、建立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手册。把学校开展的各项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记载和评价。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记入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手册中。
2、建立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积分制。把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创作的作品评出的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和发表的作品及比赛结果进行量化,累计相加,每年评出积分最高者。
3、表彰奖励机制。学校制作了《科技创新活动小能手证书》和《科技创新活动小博士证书》,对优秀科技作品的创作者进行表彰奖励,颁发证书。
《方案》规定,当某个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积分达到60分时,受予《科技创新活动爱好者证书》;达到80分时,受予《科技创新活动小能手证书》;达到100分时,受予《科技创新活动小博士证书》,(在受予科技创新活动小博士时,小博士要穿博士衣戴博士帽,举行隆重的仪式)。
当有学生获得科技创新活动小博士以后,对有条件的学生推选申报:由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科学院为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与科学体验活动,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设立的荣誉称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学校建立长期的《科技创新小能手小博士实施方案》,学生在科技活动中,不断攀越一座又一座的高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更积极地付诸于科技活动实践中去。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的教育方式,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各种实际活动,让他们接触科学和当代较新的科学理念,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锻炼他们的品格、意志和能力,从而使他们从小开始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尝试,在他们稚嫩的心田里播下科学的种子。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浅谈小学科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的心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浅谈小学科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的心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