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被称作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作为双刃剑的网络媒体,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舆情危机,正如一网友所说:“每个人都是一羽话语蝴蝶,同频共振即可掀起舆论风暴。而互联网给了每个人一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作家、新闻发言人,蝴蝶又有了麦克风,更容易形成话语声浪、文化波涛”。所以,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成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舆情的形成及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现状:
面对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一方面,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种传媒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煽动某些事件;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如果一时不能获得消息或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消息,就会通过网络等获取信息。“一边是随心所欲的发布信息,一边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发布的是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怎样传播,获取信息的人们的怎样反应……这些都属于网络舆情的范畴,如何及时地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并根据其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党委政府维护自身形象、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地区已经意识到网络舆情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建立起了最基本的舆情监管体系,可以开展网上舆情的采集、分析、处理等,但只局限于小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
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近年来发生的如贵州瓮安、云南孟连、湖北石首等有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事件发生后,尽管在网络中某些言论的观点是客观的、真实的,对事件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情绪化、偏激的,辱骂、攻击性言语,甚至制造谣言,混淆视听,激起网民对政府的不满与愤怒,网络舆情对事态向负面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我们来说,突发的网络负面舆情一旦发生,其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首先没有一个健全的网络舆情应急处机制,不能适时果断地处理危机;其次,没有与网络媒体建立一个完善的关系网络,难以及时有效的在发生舆情时对舆情进行管制;再者,缺乏危机意识以及处网络舆情危机技巧的训练,加上过去行之有效的新闻管理办法有的反而束缚了我们自己的手脚,造成处理事件的被动。而现有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中:一方面我们的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知识还不十分熟悉,缺乏网络舆情监控方面的专业人才;其次现在所采用的舆情监控系统刚刚投入试运行,其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研判等功能都有待于更好的完善(包括开发商对功能的改进及我们结合其功能特点行监控范围、研判依据等方面的配),使之更贴近于我们实际,这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再次,我们在进行信息反馈、信息决策,信息处等多个环节中还存在很多漏洞,很多责任主体单位还存在着不重视、不配合现象,影响了整个舆情处工作的正常开展。
造成舆情监管难的原因及对策:
分析来看,造成网络舆情监管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舆情处于匿名性和虚拟性交织的状态,缺乏有效监管和规范,发言者无需考虑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进而显得肆无忌惮;2、网络信息真实性难以区分,部分网民很少质疑信息的真实性,也没有进行成熟的思辨,仅凭主观臆断对信息发表意见,带有严重的感情色彩,易导致真相的掩盖、言论的失实;3、网络舆情传播快,范围广,聚集效应强,但可控性较差。对在网络中四处粘贴攻击诋毁类的信息,只能被动采取堵截、删除等方式,防不胜防;4、对新兴的网络舆情,缺乏有效监管抓手,也缺乏有效的制止或者进行澄清的手段。对不利言论,主要采取删除了事,很少对事实进行澄清。有些问题早已解决,但反映问题的信息一直在网络中传播,仍可能引发新的不良影响;5、对网络舆情掉以轻心,很多领导认为网络仅仅是发泄情绪的途径,对网络舆情不愿闻也不愿管,怀着自生自灭的心态看待网络舆情,也是造成网络舆情难以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原因。
网络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网络舆情监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涉及到多个主体,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面对新的历史形式,我们的网络舆情监管更应该按照“管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开展。
1、加大对网站发布单位和网络使用主体的管理力度。公安、文化等执法部门应加大对网站的管理,严格要求开设信息发布平台的网站加强后台审核管理,对造谣诽谤、混淆是非的帖子、博文等坚决予以管制发表,强化对网吧等公众上网场所的管理,坚持实行实名登记制度,严查黑网吧;网络运营商要加大对接入用户和网站发布的登记备案,做到有据可查;使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具有“在网络上说话也要负法律责任”的意识。
2、密织社会监控网络。网络被称作浩瀚的海洋,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的传递,单靠网络监控系统只是杯水车薪,需要充分调动各主管部门、网络文化管理机构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网上舆情监管工作,建立一种信息共享、高效运作、快速反应的舆情监控体系和机制。
3、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各部门单位要对自己辖区内的敏感问题、突发事件及时发现及时提报,对可能出现的网上热点问题要充分估计、提前建立预案。要确定一名同志担当前网络舆情预警联络员,及时搜集与本单位有关的负面信息,及时与上级网络管理部门进行沟通。
4、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对一些新闻网站,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做大做强,成为推介政府、宣传政府的主流网站。加大与上级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可成为抵制不良信息的网络正面宣传主阵地。同时完善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做好培训,提高网络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懂政策、讲方法、富有战斗力的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和网络评论员队伍,为有效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扩展阅读: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
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
作者:时间:201*-10-09来源:兴化市委宣传部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正极速发展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人们表达观点、想法、意见以及相互交流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其影响力已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面对新形势,如何才能及时掌握网络舆情信息、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动态,并且进行良好的控制引导,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近年来我市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网络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成立了兴化市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兴化市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小组,建立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互联网评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兴化市网络评论员队伍的通知》、《关于建立我市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见》、《关于规范新闻发布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网络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规范开展。
二是网络监管队伍已初具规模。建立了由126名熟悉网络运行规律、善用网言网语的同志组成的全市网络评论员队伍,在此基础上,聘请了一批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快速反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热心维护兴化良好形象的网评员,作为核心网评员。成立了全市党委(网络)新闻发言人及其助理队伍,建立了党委(网络)新闻发言人及其助理QQ群。建立考核制度,对网评员和新闻发言人进行严格考核;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目前,全市网络监管队伍已初具规模,管理逐渐步入正轨。
三是网络舆情监控引导已初见成效。网络舆情监控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市内外网络媒体对兴化的信息报道情况,发现涉及兴化的不良信息及时上报市领导,根据市领导批示精神和舆情研判情况,协调和督促涉及的部门单位积极正面回应,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及时消除网上不良信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围绕与百姓关系紧密的热点话题、突发性公共事件和社会敏感问题,及时组织所涉及的部门单位网络新闻发言人及网络评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及时向网民传递准确信息,解疑释惑。网络舆情监控逐步规范化、常态化、程序化。
二、我市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乡镇、部门领导对网络认识不够。部分乡镇、部门领导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思维、行为方式,缺乏对网络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网络特点和规律的认知,或是对网络存有惧怕心理、敬而远之,又或是对网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善于借助网络了解社情民意、为我所用。
二是“家丑不外扬”的心理仍普遍存在。对于突发事件以及网络上出现的涉及本地、本部门的负面信息,部分乡镇、部门仍然抱有能瞒则瞒的心理,主动回应、公布事实真相的少,迫于压力才不得不公开的多,往往是错过了公布真相的最佳时机,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空间,结果往往是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是对网络舆论的引领能力亟待提升。目前的状况是:对网络上出现的帖子进行回应、引导的多,主动发帖引领舆情方向的少,特别是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目前并没有能够有效地占领网络舆论空间,普通信息甚至是无效信息盛行,给网络舆论氛围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四是对网络舆论的处置方法有待改进。对于网络上出现的舆情信息,目前的做法主要是根据舆情涉及的单位部门,及时联系做好答复处置工作,而真正与网民交心交流不够;对于虚假信息甚至是违法言论,往往是一删了之,缺乏必要的预防和制裁手段、措施。
三、做好新时期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对策思考
一是要摆正心态,正确面对网络舆情。既不能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谈网色变,也不能等闲视之放任自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以阳光的心态、开放的胸怀面对网络、接纳网络,并且要学会善于利用网络。一方面充分发挥其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影响力大等优势,运用网络获取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让网络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宽容、积极地对待网络舆论监督,对于网络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回避、不排斥,坦然地面对舆论,坦诚地与网民交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是要抢占先机,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俗话说得好,“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这一道理在网络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党委、政府要通过网络及时将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热点工作信息公之于众,以正确的信息占据公众有限的阅听时间,使虚假新闻和无效信息在传播通道中所占据的百分比尽可能降低,从而最大限度地让我们的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引领网络舆情,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对网络上出现的一些热点话题,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学会超前思考,发表有深度、有说服力的言论,引导网民辨明是非,客观分析问题,理智作出判断。对于重大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准确、透明地发布我们的权威信息,对不实言论第一时间予以澄清,让公众尽快了解事件的真相而不是被谣言和误导迷惑视听,即使在事件发生初期不能确切、全面地掌握情况,也应及时、客观地发布信息,使谣言止于事实,从而牢牢把握引导网络舆情的主动权,避免出现错误的舆论导向。
三是要坚持原则,妥善处理网络舆情。对发现的网络舆情,要在认真分析、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答复处理工作。对咨询类问题,及时跟帖做好政策性解释和答复;对建议类问题,认真分析论证,科学合理采纳;对投诉类问题,严格核实,辨别事情真相,妥善做好化解处置工作;对网民署名反映的情况,更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与网民的联系,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适时反馈处理结果,真正做到让网民满意、使工作受益,以透明的姿态、务实的作风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要加强疏导,坦诚与网民沟通。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尊重网民的呼声和利益诉求,面对网络舆论,政府应主动放下架子,坦诚和网民交心谈心,与网民搞好交流。对网民的疑问甚至误解要耐心回复,不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论,做到公开承诺、及时纠错;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说明事实、以正视听;针对网民较为关心、质疑较多的问题,或请专家学者解答,或请相关部门直接与网民对话交流,也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等形式,认真做好解答。五是要严格监管,坚决打击网络违法行为。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使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偏低,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严格监管,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强化主流舆论,争取中性舆论,孤立反动言论。可在论坛试行推广发帖规则,对发布不严肃言论的网民利用技术手段提出警告或限制其发帖;对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不良帖子及时予以删除;特别是对那些别有用心散布谣言、在网上恶意制造事端的违法行为更要坚决打击,毫不手软,必要时可诉诸法律手段来有效维护正常的网络舆论环境,从而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刘定荣戴金萍)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调研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调研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