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201*年1-6月份ICU中心静脉置管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201*年1-6月份ICU中心静脉置管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8:35:58 | 移动端:201*年1-6月份ICU中心静脉置管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201*年1-6月份ICU中心静脉置管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201*年3-6月份ICU中心静脉置管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3-6月份ICU中心静脉置管日数364,有8人发生感染,感染率21.98%。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33例,占70.21%;股静脉置管12例,占25.53%;颈内静脉置管2例,占4.26%,中心静脉置管的天数4~17天,平均10.5天。

在8人感染中,病原菌分别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溶血葡萄球菌、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头状葡萄球菌、粘质沙雷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占首位,其次为股静脉置管感染,颈内静脉置管无感染病例。

(1)与去年同期相比,置管部位方面:锁骨下静脉置管比例(58.97%→70.21%)升高、股静脉(35.90%→25.53%)和颈内静脉(5.13%→4.26%)置管比例降低;(2)与去年同期相比,感染方面:锁骨下静脉置管(8.69%→18.18%)和股静脉置管(14.29%→41.67%)感染率升高;颈内静脉感染率都为零;(3)病原学检查方面:送检率增高,病原菌种类增多。

综合分析以上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锁骨下静脉置管比例升高。通过平时的宣教、检查工作,锁骨下静脉穿刺比例有所提高,但股静脉穿刺比例还处在比较高的水平,主要是很多医生习惯用股静脉穿刺,因其相对锁骨下穿刺并发症少、止血容易,但根据大样本调查及本院监测数据,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感染率大大低于股静脉穿刺的感染率,所以宣教工作还要继续加强;2、感染率不降反升。我院从去年开始进行ICU中心静脉置管的目标性监测,开始初期困难重重,科室对监测患者的局部观察、病原学送检都处在不成熟阶段,部分患者的送检可能不够及时,或者未能规范送检,导致阳性率大大降低;现由于监测全面开展,工作逐步走上正轨,送检率大大提高,故感染率不降反升,其反映了感染的真实数据。3、颈内静脉感染率为零。主要原因是此类穿刺病例很少,得出数据缺乏类比性。4、股静脉穿刺感染率高达41.67%。虽然股静脉穿刺处不易护理,且部位温暖潮湿,容易滋生细菌,但如此高的感染率亦反映出我们在操作、护理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改进措施:1、严格执行“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管理措施”,进一步规范操作及护理流程,降低感染率;2、加强宣教,努力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比例;3、规范病原学检查,严格规范采样及送检流程;4、检验科协助在化验单上打印报阳时间,利于进一步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医院感染管理科201*年7月30日201*年7-12月份ICU中心静脉置管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7-12月份ICU中心静脉置管日数347,有6人发生感染,感染率17.29%;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34例,占80.95%,股静脉置管5例,占11.90%;颈内静脉置管3例,占7.14%;中心静脉置管的天数在3~19天,平均11天。

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为2.94%,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为20%;于上半年相比,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明显减少,置管的感染率从上半年的23.40%下降到4.76%;这些与科主任的大力提倡和宣传、医生理念的转变是分不开的。

下半年我们按照前期制定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控制质量管理评分标准》,不定期的进行抽查,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条件有限,中心静脉置管在ICU的治疗区进行,而且未铺大无菌单。(2)皮肤碘伏消毒后,未干就进行操作。(3)有时操作前未洗手。(4)病人的平均置管天数较长。(5)一些由于医保收费的问题,在进行血培养标本的送检时,没有同时抽对侧的血标本,这在判断是否为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带来一定的难度。

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ICU护士长和科主任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1、等今年5月份搬新病房大楼,要求ICU有一间无菌室,以便医生可以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操作。

2、皮肤消毒采用“三步曲”(70%酒精-含碘消毒剂-70%酒精)消毒后待干;其他按照规范的血培养标本采集进行。(院感科定期抽查)

3、对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每天进行评估,减少置管的时间。

医院感染管理科201*.1.

扩展阅读: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监测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监测

[摘要]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s,cv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其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icu201*年9月~201*年8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6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共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61例次,发生crbsi34例次,阳性率13.03%。其中颈内静脉导管179例,阳性25例,阳性率13.97%;锁骨下静脉导管82例,阳性9例,阳性率10.98%。共培养出细菌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61.77%),革兰阴性菌11株(32.35%),真菌2株(5.88%)。性别、导管留置部位与感染无关(p>0.05)。年龄>75岁、留置导管时间>10d、行有创监测及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留置导管时间、是否有创监测、是否机械通气与感染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24h;②体温>38.5℃;③血和导管培养出同种细菌;④拔管后体温恢复正常;⑤除外其他部位的感染[4]。1.3方法

设计导管记录单,填写患者年龄、性别、导管留置部位、导管留置时间、是否有创监测、是否机械通气等相关危险因素;怀疑有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时送检导管细菌培养及血培养。1.4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培养和分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琼脂扩散法),1.5统计学方法

药敏结果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锁骨下静脉导管感染率低于颈内静脉导管,但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留置导管时间>10d、行有创监测及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有创监测、机械通气。本研究表明,性别、置管部位感染率差别不大(p>0.05);而年龄、导管留置时间、是否行有创监测、是否机械通气与感染率有关(p75岁感染率明显高于10d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导管置入24~48h后便有纤维蛋白鞘包绕导管,形成纤维膜,细菌黏附定植在导管上,不易受到吞噬细胞和抗菌药物的作用,因此,留置导管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行有创监测时,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接头处脱开或反复开启,从而导致感染率增加。

本研究表明,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明显高于未机械通气患者,其感染原因可能在于机械通气患者病情重于未机械通气患者,机体自身抵抗力弱,加上患者吞咽功能减退,置管部位被痰液、口水等污染的可能性增高,增加感染机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1-6月份ICU中心静脉置管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1-6月份ICU中心静脉置管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1-6月份ICU中心静脉置管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0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