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心内科用药总结

心内科用药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8:36:53 | 移动端:心内科用药总结

心内科用药总结

心内科总结药物剂量用法

参松养心胶囊800mgTid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据说效果不错快慢兼治;美托洛尔片12.5mgBid

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Qd无敌常用

药抗心律失常、抗血压、抗心衰、降心率但要注意副作用和剂量;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10mgBid冠心病必开,但有人吃了头痛;

氟桂利嗪片5mgQN头昏的可以开;贝尼地平片2mgQd降压的强度一般非医保药;

松龄血脉康胶囊1500mgTid中成药~;血滞通胶囊900mgTid;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无敌药吃吧;

氟伐他汀钠胶囊40mgQd降脂胆固醇高时给开;

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Qd降压比较强;缬沙坦胶囊80mgQd跟普利一样,也算无敌药了,做支架的、心脏大的,都要吃,主要不靠它降压;

氯吡格雷75mgQd不解释,做支架的吃吧,超贵;

氢氯吡格雷50mg1次/日比上面的那个稍便宜些,国产的呀;

胺碘酮200mgQdBidTid目前最强抗快速心律失常药,当你迷茫时要想起它,但痛恨它的不良反应吧,必考;稳心颗粒9gTid稳心的颗粒,据说效果不错;

非诺贝特200mgBid当甘油三酯高时~通心络胶囊780mgTid中成药不解释;地高辛0.125mgQd抗心衰的注意剂量;

血脂康600mgTid当血脂不是特别高的时候,吃它吧,支持国产,但不要迷信;脑心通胶囊800mgTid;

地尔硫卓缓释片90mgQd,有些人爱用;咪达普利10mgQd=沙坦,不过一般先用普利,不行了再用沙坦

心宝丸5粒Tid心率慢的吃吧据说不错很畅销;液体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氯化钾注射液0.5g

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0mg

普通胰岛素4u极化液经典呀必开;那个硝酸异山梨酯不算,是扩管的。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

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0mg同上;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氯化钾注射液10g维生素c注射液3g

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0mg;再同上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疏血通注射液6ml看着办吧;

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10g必开呀/不开也罢但是有点贵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不解释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丙酯注射液10ml不解释爱开不开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黄芪注射液30ml据说心肌炎的时候可以开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注射用环磷腺苷60mg(营养心肌)不想开果糖的时候可以照顾一下它

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很贵

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黄芪20ml

丹参20ml有些人用这个保护肾功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胞磷胆碱钠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注射液)500mg

维生素B6注射液200mg你刚从神内的吧,~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参麦注射液50ml.有提升心率的作用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多巴胺注射液60mg15滴/分视血压调节升压的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多巴胺注射液60mg

间羟胺注射液38mg15滴/分视血压调节同上

刺五加注射液500mg据说可以敛汗

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IM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舒血宁注射液20ml中药~

50%葡萄糖注射液20ml

西地兰0.2mgivp强心抢救

手术:

拟于明日在局麻下行CAG+PCI术双侧腹股沟区备皮左上肢置静脉留置针

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5%葡萄糖1000ml

碘普罗胺注射液370mg:100ml/瓶370mg利多卡因注射液(100mg:5ml)200mg阿托品注射液0.5mg:1支1mg硝酸甘油注射液5mg:1ml10mg0.9%氯化钠注射液(玻2)500ml肝素钠注射液25000u静滴术中用76%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适量20ml/支10ml碘过敏试验用

头孢米诺钠粉针适量+氯化钠适量皮试用地西泮注射液10mg术前30分钟用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ml肌注苏比林支架术后8小时给开始用吧1-2次/天非罗替班氯化钠注射液100-300ml4ml/h泵入支架术后用吧

扩展阅读:儿科用药总结

婴幼儿合理用药一、药物的吸收

足月婴儿其胃酸分泌可在出生后几小时内逐渐增加。但早产儿的胃酸分泌增加很慢,需要经过几天才逐渐增加。在此期间不利于需要在酸性条件的药物的吸收。

出生不久的婴儿其胃排空时间长于成年人,而许多药物主要在肠内吸收,因而一些在碱性条件下始可吸收的药物常表现起效缓慢。幼儿由于消化活动旺盛,其药物吸收可与成人相似,药物的吸收常表现较速。二、药物的分布

婴幼儿的机体组成与成人不同。成熟新生儿其机体水分占到体重的70%~75%,早产儿可高达85%,而成人则为50%~60%。脂肪的含量,早产儿仅占体重的1%,足月婴儿则约为15%。血浆蛋白含量新生儿较低(早产儿约为1%),随生长而逐渐增高。这些因素都影响到药物的分布。各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大小)以表观分布容积(Vd)表示。每种药物,在状况相同的人群中其Vd是相对固定的。不同的年龄组,由于机体组成的不同而Vd值有差异。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水溶性强,它们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庆大霉素在新生儿(出生~1月龄)的Vd为0.52~0.56L/kg。随年龄增长,此值相对下降,婴儿(2~12月龄)平均为0.5);儿童(2~12岁)Vd值为0.22~0.35,而成人则为0.28~0.31。

青霉素类、短效磺胺(磺胺异口恶唑)等也有类似表现。地高辛的Vd在婴儿和儿童也明显超过成人,但新生儿却有时与成年人相近。呋塞米的Vd,新生儿、婴儿也远超过成人。三、药物的代谢

许多药物在体内通过代谢而消除。体内药物的代谢需要酶的参与。新生儿和婴儿由于酶系统尚未健全,因此药物代谢能力低下。

氯霉素在体内通过与葡糖醛酸、硫酸结合成酯而灭活。由于新生儿和婴儿的酶系统不健全,葡糖醛酸化和硫酸化的能力远低于儿童和成人,因此氯霉素原药可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灰婴综合征”(孕妇临产前或哺乳妇女服用本药也可引起此反应),严重者可致死。新生儿和婴儿的其他酶系(如氧化、水解等酶)也较儿童和成人为低。因此,婴幼儿服用需要在体内转化(代谢)的药物的剂量(按千克体重计算)常相对较低。四、药物的排泄

许多药物以原形排泄,而那些经过代谢的药物则以水溶性较强的代谢物形式排泄。在排泄的途径中,经肾排泄是最主要的。新生儿和婴儿的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的功能都未发育成熟,肾脏的浓缩功能和重吸收功能也未完善。按体表面积计算,新生儿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只有成人的30%~40%,肾小管分泌功能只有成人的20%~30%。随年(月)龄的增长,肾功能也迅速发育。早产儿和在7日龄以下的婴儿,其用药剂量按千克体重计要比稍大一些的婴儿为小。7日龄以下婴儿庆大霉素剂量为每日5mg/kg(分2次),7日龄以上婴儿剂量增为每日7.5mg/kg(分2~3次)。氨苄西林用量分别为每日50~100mg和100~200mg(分2~3次给)。两者总剂量相差1倍。五.儿童用药剂量折算

(1)按年龄折算儿童用药量应根据成人剂量,按规定的年龄比例计算,以下是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按成人剂量的分数:新生儿~1月龄:1/241~6月龄:1/24~1/126月龄~1岁:1/12~1/81~2岁:1/8~1/62~4岁:1/6~1/44~7岁:1/4~1/37~11岁:1/3~1/211~14岁:1/2~2/3

按年龄折算的缺点是,由于个体的差异,剂量会有较大的偏差。多数药物按上式计算后的剂量偏小。(2)按千克体重计算如果已知儿童的体重(经过称重),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这个公式是以成人体重平均为50kg为基础,考虑到多数药物的儿童剂量(以g/kg计算)较成人略大,因此可以适用。本公式可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儿童(除了少数必须考虑年龄特点的药物外)。

(3)按体表面积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用药剂量目前认为是比较科学的方法。成人的体表面积(按70kg计算)为1.7m2。其余年龄的体表面积按下面公式计算: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此公式用于计算体重在30kg以下者。体重在30kg以上者每增加体重5kg,体表面积增加0.1m2。六、儿童对药物的敏感性

儿童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与成年人不一致,这是由儿童生理状况所决定的,对儿童较敏感的药物有:各种兴奋剂,阿片类,利尿药,肾上腺素类等。儿童使用这些药物应特别谨慎。

对儿童相对较不敏感的药物有:中枢镇静药,阿托品类,洋地黄等。这些药物的儿童用量(按千克体重计算)常较成人用量为大。小儿抗生素的应用:

青霉素类:迄今为止还是肺炎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梅毒,钩端螺旋体等病原体的首选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小诺米星)大环内酯类:主要适用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呼吸道感染,军团菌,弯曲菌感染及百日咳。(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

霉素、吉他霉素)

氨基糖苷类:因有耳毒性和肾毒性,故仅用于严重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一般与B-内酰胺类合用,不宜用于门诊处理小儿呼吸道感染,高热及轻度

泌尿系感染。此类抗生素口服作用差。可用于肠道细菌感染。(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

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部分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基本不作为首选药物。

氯霉素:用于包括伤寒在内的沙门菌属感染,厌氧菌感染,立克次体病,敏感菌引起的脑膜炎。

氟喹诺酮类:吡哌酸和诺氟沙星对尿路和肠道感染敏感。但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对动物骨,软骨发育有影响,故婴幼儿慎用此类药物。

β-内酰胺类:这是品种最多,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类,此类包括两部分。

①青霉素:常用的品种有青霉素钠、青霉素钾、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V钾等。②头孢菌素:常用品种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钠、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钠等。

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代表药物包括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他定(ceftazidime)、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头孢唑肟

(ceftizoxine)、头孢曲松(ceftriaxone)、头孢克肟(cefixime)、头孢地嗪(cefodizime)等。

【抗菌作用特点】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广谱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强于第一、第二代cephalosporins,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弱于第一、第二代;具有很强的组织穿透力,体内分布广泛,可在组织、体腔、体液中达到有效浓度;抗菌谱宽,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对肾基本无毒性。

【临床应用】第三代cephalosporins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或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兼有厌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混合感染。由于第三代cephalosporins组织穿透力强,分布广,机体各部位均可达到有效浓度,可用于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胆道、胸腔、腹腔、盆腔、骨关节、皮肤软组织等部位的重症感染。较轻的感染可用其它抗菌药治疗时,不要使用第三代cephalosporins,否则可致耐药性的增加。

儿科抗生素的具体应用

3.1儿科应用抗菌药物的一般原则:抗菌药物应用有其适应症,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无细菌感染征象不宜应用,抗菌药物主要适用于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烧伤、复合外伤、溺水、溺粪;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密切接触史的易感儿;风湿热、有结核密切接触史而结核菌素转阳者;婴儿室为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流行预防用药等。原则上根据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参照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但若经验治疗已获确切的临床效果时,则不必急于更改。若病原菌不明或单一用药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可联合用药,一般可用两种药物联用,三联、四联合用实无必要,不但浪费,且导致耐药菌株增加,而且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2上呼吸道感染:儿科门诊患儿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其中,80%以上为病毒所致。因此,抗生素的使用不能改变感冒的病程和预后,抗生素不应该用来预防感冒时并发的细菌感染。如怀疑有链球菌、肺炎球菌或流感杆菌感染时可用磺胺甲恶唑,扁桃体有渗出物时可用青霉素。对轻型胃肠性的沙门菌感染不主张用抗菌药物,因它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

3.3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约有63%为轮状病毒和产毒肠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既不能缩短病程,亦不能减轻腹泻症状,反而导致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的发生。所以化验大便常规及临床诊断对用药尤为重要。

3.4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的肺炎,病原主要是细菌或病毒。大多数重症肺炎系由细菌感染引起,或在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因此临床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支气管肺炎是十分重要的控制炎症方法。凭经验选用抗菌药物仍然是大多数医院临床最初和通行的治疗模式。由于绝大多数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仍敏感,轻度肺炎一般先用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也可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估计一种抗菌药物难于控制病情时,可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如能正确选择,则可取得协同或累加的疗效,否则尚有发生拮抗的可能。联合用药主要适用于严重的医院内感染肺炎,疑有混合感染或考虑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者。新的高效广谱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耐酶的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亦被提倡单独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目前,用药提倡两阶段序贯疗法,即静脉给药3~5天后,原药改为肌注或口服用药至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或体温正常后5~7天。支原体肺炎用药至少2~3周,重症肺炎在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降级”或改变治疗药物不可取。总之,只有掌握患儿感染的病原菌,或感染的部位、病理或免疫状态,才能真正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抗惊厥药物

安定类

1.安定(地西泮)首选用药途径:

1)静脉注射0.3-0.5mg/kg

速度1mg/minIV1-3min生效,抽止停药用生理盐水冲净血管内药液,以免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优点:起效快数秒进入脑组织

缺点:作用时间短(30-60min),偶可抑制呼吸2)保留灌肠:0.5mg/kg

3)静脉点滴:20mg/250ml葡萄糖液中缓慢滴注

4)口服:止惊不可肌注,肌注时血浓度达口服等量的60%,达不到较快止惊效果2.鲁米那(笨巴比妥)10mg/kg

1)静脉注射速度25mg/minIV15min生效2)肌注:起效慢

优点:作用时间长、安全,3.水合氯醛:50mg/kg甘露醇(Mannitoli)

为渗透性利尿药,经肾小球滤过,不为肾小管再吸收,大部分无变化地经肾脏排出体外,产生脱水及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较尿素强,排泄速度也较快,当体液注入人体后,由于血液渗透压升高,可促使组织脱水,降低脑压,用药20min颅内压显著下降,颅内压降低可达43~66%,降压作用维持6小时以上,而且无反跳性回升现象,为一种有效的降低颅内压及眼内压的药物,适用于①治疗脑水肿,②青光眼,③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尿闭症和因烧伤引起的浮肿,腹水等。对作用机理不断深入研究与观念更新,临床应用日趋广泛。1.药理学研究进展情况

1)急性心梗经静脉冠脉再通疗法后生成的氧自由基和OH可造成心肌细胞极化性能改变,形成折返环,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甘露醇缓慢静滴无脱水利尿作用,不增加心脏负荷,对氧自由基有酶性解毒和生成抑制作用,特别对OH有特异性消除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2)甘露醇在血液中有强大的回吸收作用,可以消除细胞水肿,并使组织间液迅速回收到血管内,有效循环血量骤增,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重要脏器得到充分地灌注,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有利于微循环改善,其扩容速度快,维持时间长,可用于休克的治疗。3)甘露醇能够直接作用于胃肠,通过高渗作用削弱或破坏幽门螺旋杆菌表面的保护层,消除粘膜炎性水肿,使胃皱璧展现,幽门螺旋杆菌充分暴露于胃腔面,创造有效的杀菌条件。

4)肺心病右心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由于低氧血症,可使肺血管收缩,出现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发生心衰。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降低颅内压并具有利尿作用,可减轻浮肿及心脏负荷防治血细胞肿胀破裂性血管内溶血和保护肾功能。临床治疗在抗感染、强心、利尿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加用20%250ml静脉滴点,每日1~2次,连用3~5天,病情明显好转,浮肿消退。心率减慢,缺氧,心衰得以控制,精神好转,。2治疗脑血管病1)脑血栓形成:甘露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提高脑灌注量,改善脑循环。①降低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的变形性,有利于较大的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②减轻脑水肿。用药方法:20%甘露醇250ml静脉点滴,1~2次/日,7天为一疗程。

2)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研究认为,血被流动性的极度降低或丧失,以及血粘度增高,是导致脑梗死的基础因素。而高容量稀释疗法,是一种有效的降低血粘度的重要措施。对较大面积梗死者,在急性期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点滴,2次/日,可降低脑水肿和血粘度。增加红细胞变性,减少红细胞聚集,增加脑灌注量,改善脑循环,并可消除自由基的作用。

3)老年性嗜睡症:甘露醇能有效地消除脑缺氧时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对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降低血粘度,减少脑血管阻力,增加脑灌注量,改善脑循环.对脑梗塞,高血压血症,高粘度血症,脑动脉硬化等原发病引起的老年性嗜睡症,用20%甘露125~250mlVD,1次/日,根据心肺功能,一般控制在50~60滴/分钟,5~7天为一疗程,临床症状(头胀、嗜睡、头昏沉,记忆力减退)明显减轻或消失。3.治疗消化道疾病

1)病毒性肝炎,口服甘露醇(20%)250ml分3~4次/日,7天为一疗程,降酶有效率为85.7%,退黄有效率为17.3%。2)腹胀,便秘,用20%甘露醇溶液20~40ml,口服,3次/日,连服3~5天,效果明显。

3)胃炎,口服甘露醇溶液配合庆大霉素口服液治疗胃炎,可使其症状缓解消失。用药方法,20%甘露醇溶液20~40ml3次/日,庆大霉素口服液10ml,3次/日,7天为一疗程。

4)胃柿石症:口服甘露醇溶液,能刺激胃肠运动,促进胰液分泌,中和胃酸、鞣酸,促使胃柿石分解,排出体外。

5)胆道蛔虫症:用20%甘露醇溶液100ml每3小时/次,可达虫退痛止之效,配合甲硝唑0.2~0.4,一日3次,冀效果更佳。6)急性中毒患者的导泻,口服甘露醇溶液100ml,可根据患者情况1~2小时口服一次,主要用于经口腔急性中毒患者,导泻作用强,效果好。4.其它

甘露醇除对上述诸疾病有特殊治疗作用外,尚有报道对顽固性休克,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快速静滴,50~60滴/分钟,肺性脑病,脑出血等也有一定疗效。使用甘露醇药物注意点:

1)本品等渗浓度为5.07%,溶解度为1:6,故20%溶为过饱和溶液,久贮会析出结晶,尤其是冬季。如有少量结晶时,用前需用热水(80℃)振摇溶解后使用(须经灯检)溶解后18小时以内不至析出结晶,使用时不得添加其他药物,以免析出结晶。2)静滴速度过快时,可产生一时性头痛,视力模糊,眩晕,畏寒及静注部位疼痛等副作用。

3)静滴时,药液不宜漏出血管外,可发生局部组织肿胀(热敷后可消退),以免局部组织肿胀甚至坏死。4)有活动性脑出血患者忌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急救中的应用1.利多卡因

a.适应证:室性心律失常。为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或连续3次以上室性早搏)首选药物,属Ib类抗心律失常药

b.剂量:每次lmg/kg静脉注射,静注后1530秒即起效,5分钟达高峰,维持1030分钟。如无效,可每5一10min重复1次至有效,总剂量不超过35mg/kg根据病情,可用710天。如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则静滴:2050ug/(kgmin)。气道内滴入剂量:1mg/kg。口服无效。

c.副作用:窦性停搏、传导阻滞、嗜睡、眩晕、感觉异常。注意事项:①药液准备;利多卡因120mg(2%利多卡因6m1)用5%葡萄糖液稀释至100ml,l-2.5ml/(kgh)的滴速等于2050ug/(kgmin);②患儿有低心徘出量时需减慢滴注速度。剂量大可导致心肌收缩抑制、低血压、中枢兴奋甚至惊厥;③如果经气管插管内给药,给药后用生理盐水或等张液15m1冲洗.

d.禁忌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旁路传导引起的宽大复合波性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严重肝脏疾患及对利多卡因过敏者忌用.

2.心律平(普罗帕酮)

a.适应证: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室上性和室性早搏。经全国儿科心律失常协作组26个单位对国产心律平治疗小儿各类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包括应用片剂治疗1003例,针剂治疗466例,认为疗效较好,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小儿各类快速型异位心律的首选药物。

b.剂量:①静脉注射,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每次12mg/kg,加入5-10%葡萄糖液10-20m1,5min内缓慢推注。若不见效,则每10-15min重复给药1次,直至有效(但连续用药不得超过3次,总量不得超过6mg/kg).有效后立即改为片剂口服,以维持疗效.②片剂口服:每次5mg/kg,每68h用1次.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主要为抑制心肌传导系统,使PR间期、QRS时间及QT间期延长。少数患儿可出现头晕、出汗、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少数可出现惊劂。心律平有负性肌力作用,使左室收缩力减弱,多发生于大剂量用药时,故心律平不能用于心力衰竭患儿。若与地高辛合用可减轻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使地高辛浓度增高,因此地高辛用量宜减少。另外抗心律失常药也会加剧或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平也不例外.d.禁忌证: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3.胺碘酮(乙胺碘肤酮)

a.适应证:适用于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及室性快速型异位心律,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我们临床上主要用于一些顽固性早搏及阵发性室上速患儿,尤其用于心律平等治疗无效或疗效较差者。

b.剂量:静脉注射为每次1mg/kg,5%葡萄糖稀释后缓慢推注,每10min一次,共10次。静滴剂量为510ug/kg,用5%葡萄糖100250m1稀释后静脉滴注,于30min内静滴完毕。注射剂应避光,口服剂量每天10mg/kg,分2次口服,710天后减为每天5mg/kg,Qd口服,然后维持治疗,每周服5天,停2天。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心动过缓、皮疹、恶心、呕吐、共济失调、低血压、肝损害等;可提高地高辛、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的血浓度,可致血清甲状腺素升高,可引起甲亢或甲减,故甲亢或甲状腺肿者禁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T3、T4、TSH及心电图。长期大量应用可发生肺纤维化。但我们认为本药副作用较小,较轻,如甲状腺功能紊乱在儿科并不常见,肺纤维化在儿科更属少见。由于本药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及选择性冠状动脉扩张作用,故可用于伴有充血性心衰的心律失常.d.禁忌证: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及碘过敏者禁用。4.异搏定(异搏停、戊脉安、维拉帕米)

a.适应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房颠、房扑、房性或交界性早博。

b.剂量:静脉注射每次0.10.2mg/kg,用5%一10%葡萄糖稀释成0.5g/L,在心电监护下,以1ml/min速度推注.1-2min起效,维持15-20min.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可致急性血管扩张和心脏收缩力减弱,在新生儿和3个月以下小婴儿使用易致血压下降、休克和心脏停博,国内有死亡病例报道。故不宜选用,但6个月以上婴儿可作为首选。本药不宜与受体阻滞剂合用。因能提高地高辛浓度,故合用时,应减少地高辛剂量。支气管哮喘者慎用。本药中毒时可用异丙肾上腺素、钙剂或阿托品等药物解救.d.禁忌证:低血压、心力衰竭、传导阻滞和心源性休克者禁用5.普鲁卡因酰胺

a.适应证:宽大复合波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

b.剂量:每次36mg/kg,静脉注射,注射时间大于5分钟,总剂量不超过100mg,最大负荷量15mg/kg.维持量:20-80ug/(kgmin),最大剂量24小时2g.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厌食、恶心及腹泻,血压下降,休克,偶然出现严重心律失常,长期使用可发生粒细胞减少.用负荷量时,QRS波增宽或出现低血压,应立即停止注入剩余药液。维持量应在这些症状消失后才能应用.d.禁忌证:严重心力衰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肝肾功能减退及低血压者忌用.6.异丙肾上腺素

a.适应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房室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伴心率缓慢及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者.

b.剂量:0.1mg加入10ml生理盐水静脉缓推,必要时重复,继以0.052ug/(kg.min)静脉滴注,使窦率增快以抑制室速,使心率维持在90一120/min.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恶心、头痛、眩晕、震颤等,也可出现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心悸.剂量过大或反复应用可致血压骤降(因舒张压下降过多),也可致新的心律失常或由室速转为室颤,有人认为对肾上腺素依赖型Tdp不宜首选异肾上腺素,但可使用.也有人认为先天性QT间朗延长综合证(LQTS)应避免应用异丙肾上腺素,但如LQTS伴Tdp发作,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无效,又无心脏起博条件时,在纠正电解质紊乱情况下,可慎用异丙肾上腺素以观疗效.d.禁忌证:心肌炎、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甲亢者禁用。,肾病患者慎用.7三磷酸腺苷(ATP).

a.适应证:室上性心动过速(SVT)o目前认为ATP治疗小儿SVT安全有效,已成为终止小儿SVT发作的一线药物。但对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LART)和自主性房性心动过速(AAT)治疗无效,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逆传型不能应用,否则易使心室率加快,甚至发生心室颤动.

b.剂量:首剂0.1mg/kg在35s内快速静脉推入,若无效,3分钟后可注射第2剂,每次按照0.50.1mg/kg递增,直至最大量0.250.3mg/kg或SVT终止。注射部位宜在上肢或接近心脏的血管内注入,否则易失败或需大剂量,随剂量增大(最大剂量为12mg则幅作用也增多.注射后若出现严重心动过缓,可用氨茶碱解救,剂量56mg/kg推注5分钟以上,禁用阿托品解救。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面部潮红、激发哮喘发作、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呼吸和心博骤停及血压下降。疗效不仅有赖于ATP的剂量及给药速度,且与给药进针处与心脏间距、迷走神经及肾上腺素,能的张力有关。本药终止PSVT有效率为86%~100%,但由于半衰期短,复发率也高,可达13%-28%。d.禁忌证:哮喘患儿及对ATP过敏者忌用。8.地高辛

a.适应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非洋地黄中毒所致房颤及房扑。但不能用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逆传型。由于PSvT90%由折返引起,对地高辛有效,我们临床上对新生儿和婴幼儿PSVT,多首选地高辛,尤其对合并心衰患者.

b.剂量:静注地高辛饱和量:新生儿O.04mg/kg,婴儿0.05mg/kg,儿童0.03mg/kg,先以半量静注,6-8h后余量分两次静注,在12h内完成饱和量。地高辛单独或与心得安或异搏定联合应用可控制80-90%PSVT。对合并心衰者尤为适用。主要缺点为复律时间较长,平均为用药后6min.西地兰剂量及用法同地高辛。但较后者起效快。毒毛旋花子甙K因毒性大,且无法测定血药浓度,故目前多不主张应用。我们常用西地兰静注,控制后改用地高辛口服维持.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恶心、呕吐、头痛、眩晕、心律失常,严重者可惊厥、休克、昏迷、死亡。心肌炎及低血钾患儿易发生洋地黄中毒.PSVT并发心源性休克,已伴有血流动力学变化者,地高辛见效太慢,可加用多巴胺。有条件时宜采用同步直流电击复律。地高辛与心得安、心律平、胺碘酮、奎尼丁等合用时,需减少地高辛用量。

d.禁忌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肥厚型心肌病、预激综合征并发房扑、房颤和Kent束有效不应期(ERP)胰酶、干酵母、乳酶生和碳酸氢钠等。按药理学分析,此两方的配伍欠妥,因胰酶在pH8.4时活性最高,遇胃酸(pH1.5)易致失效,故应制成肠溶片才有效。碳酸氢钠虽可中和胃酸而保护部分胰酶,但可使乳酶生失去药效。合理用法是:将胰酶粉与等量碳酸氢钠混合分包,饭前一小时服,饭后半小时后再服乳酶生、淀粉酶等散剂,以避免不合理配伍。

最后还有几点说明:胃蛋白酶合剂应在吃饭时同服,以使它与胃中食糜充分混合而起效;酵母片应饭前或饭时嚼碎服,以使其内的干燥酵母菌体中所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糖类、氨基酸和无机盐类等)充分溶出而被人体吸收;胰酶片为肠溶片,应饭前一小时服,使其快速通过胃而入小肠中起效。

抗生素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应用抗生素治疗十分常见和广泛,而合理用药又是能否达到有效治疗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目前,儿科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现象,累见不鲜。本文旨在普及与提高方面谈一些儿科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体会。1抗生素诱发的药源性疾病方面

临床上能诱发疾病的药物已发现不少,其中有很多还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如常见的:氯霉素引起粒细胞减少及再生障碍性盆血;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引起耳聋及肾损害;有几十种药物,而且是常用药物,其中就有如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磺胺、异烟肼等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或引起溶血性贫血;大剂量青霉素进入中枢,偶可引起中毒,发生抽搐、大小便失禁、神经根炎,甚至瘫痪等“青霉素脑病”;抗生素中,头孢类,特别是青霉素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许多抗生素还可产生皮疹、药物热等不良反应。还有四环素引起牙齿和骨骼变黄,即所谓“四环素牙”;新生儿使用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等等,文献都已有不少报道,因此在儿科用药时,必须注意。2药物的配伍禁忌

抗生素配伍虽有表可查,但根据目前的情况仍有很多值得注意之处。

2.1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类,通常不宜联合应用。在理论上,后者拮抗前者的抗菌效能。青霉素是妨碍细菌细胞壁合成,杀菌发生于细菌的繁殖期,对于静止期的细菌几乎无作用。故属细菌繁殖期杀菌剂。而氯霉素、四环素类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细菌不能繁殖、拮抗了青霉素的杀菌效能。从这一角度来看,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类、万古霉素、杆菌肽等不宜与氯霉素、四环素类联合应用。但是,如果先用青霉素类,后用氯霉素、四环素类则可减少或避免此拮抗作用。若在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化脑”或“流脑”时,青霉素与氯霉素联合应用,可显示联合加强杀菌效果。

2.2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与氯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和氯林霉素,不宜联合应用,因可发生拮抗作用。如链霉素使细菌的核蛋白聚合体分解,而氯霉素能稳定此聚合体,还能妨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进入细菌体内,故拮抗了氨基糖甙类抗菌效能。除非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敏感细菌,如大肠杆菌、产碱杆菌、布氏杆菌、变形杆菌、草绿色链球菌及肠球菌所致的感染。

2.3庆大霉素与青霉素、羧苄青霉素,不宜联合应用。后者可使庆大霉素发生化学灭活而失去活性。故两者不能同时在同一溶液中混合使用。

2.4乳糖酸红霉素与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林可霉素、先锋霉素Ⅰ及磺胺嘧啶,不宜联合应用。因红霉素可干扰青霉素、林可霉素等的杀菌作用,而且可产生浑浊沉淀或降效。故不宜同时静滴使用。

2.5先锋霉素类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对某些细菌起增效作用,但可使肾毒性增加,应注意剂量不宜过大,使用时也不宜在同一溶液中,以免相互影响,降低效价。

2.6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与呋喃胺酸或利尿酸等不宜联合应用。因为后者会增加氨基甙类对肾和听神经的毒害作用。

2.7氯霉素与苯妥英钠不宜同时应用。因为氯霉素能抑制肝药物,延长苯妥英钠的排泄,易造成蓄积中毒。而氯霉素与鲁米那合用,则鲁米那能诱导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加速氯霉素的代谢,使氯霉素疗效降低。

2.8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与肌肉松驰剂不宜同时使用。因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有箭毒样作用,能阻滞神经肌肉的传导,加强了肌肉松驰剂的作用,可以引起呼吸麻痹。

2.9使用乳酶生、整肠生、醇母片时,不宜同时口服抗生素,因抗生素会使前者灭活,失去其疗效。

2.10使用抗凝血药物时,不宜长期同时使用广谱抗生素,否则因肠道维生素K合成减少,凝血酶元下降,增加出血倾向。

2.11磺胺类药物与苯佐卡因、普鲁卡因、丁卡因等局麻药,不宜同时应用。因局麻药的代谢产物对氨基甲苯酸(PABA)能供给细菌的营养物质,使磺胺抗菌失效。

2.12磺胺类药与甲苯丁脲、氯磺丙脲等口服降糖药,不宜同时应用。因前者能增强降糖药作用,可发生血糖过低或低血糖。2.13磺胺类药与抗代谢药如氨甲喋呤不宜同时应用。因前者会增加氨甲喋呤在血浆中的游离血药浓度,使毒性增加。2.14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与其他经肝脏代谢、解毒的药物,不宜同时应用。因会增加肝脏毒性损害。2.15红霉素与氨茶碱不宜合用。因红霉素能使肝脏药酶受到抑制,降低药物的清除率,使氨茶碱血药浓度增加。而氨茶碱的安全剂量与中毒量很接近,故易造成氨茶碱中毒。

2.16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与地高辛,不宜同时口服。因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能抑制肠道中地高辛代谢菌的活性,因而地高辛受微生物作用羟化转化减少,地高辛吸收增加,作用加强,易产生地高辛中毒。

2.17广谱抗生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宜长期合用。因广谱抗生素使菌群失调,或耐药菌株出现。而激素可使免疫抑制和炎症扩散,可造成严重感染或二重感染。

2.18利福平与对氨基水杨酸钠(PAS)不宜同时应用。因PAS会减少利福平在肠道吸收,抗痨效能降低。

2.19PAS与局部麻醉药如苯佐卡因、普卡因、丁卡因等,不宜同时应用。因局麻药的代谢产物PABA是结核菌的必需营养物质,与PAS起竞争拮抗作用。因此,上述局麻药增强了结核菌对抗PAS的能力。

2.20异烟肼与维生素B6,不宜同时应用。因两者在体内代谢可形成异烟腙的衍生物,失去抗痨作用。为减少、防止或已经发生异烟肼引起的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可不定期肌注或静注大剂量维生素B6进行解救。

2.21异烟肼与肼苯哒嗪不宜同时使用。因肼苯哒嗪与乙酰化转移酶的结合力比异烟肼强10倍,故合用时可使异烟肼的代谢灭活受阻,造成异烟肼中毒。

2.22异烟肼、PAS与苯妥英钠不宜同时应用。因前者影响后者的代谢灭活,使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增高,可增加毒性反应和肝损害。2.23异烟肼与度冷丁不宜同时应用。因前者影响后者代谢灭活,使度冷丁作用和毒性大大增加,可出现呼吸抑制、昏迷或休克。2.24PAS与双氢克尿塞、速尿、利尿酸等排钾利尿剂,不宜同时使用。因能加剧失钾,出现低血钾症。3药物使用方法也有值得注意的问题3.1用药方法

3.1.1许多抗生素,口服时宜在饭前半小时至1h空腹给药。这样吸收较好,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较高。如饭后服用,食物会干扰吸收,血药浓度难达到高峰值,通常可降低药效约40%~50%。

3.1.2抗生素用于肌注,通常只适用于轻症感染,如支气管炎、轻症肺炎,或尿路感染。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经肾排泄,尿液中有较高浓度,因此,口服也有效。

3.1.3严重感染或细菌性肺炎,通常须静脉给药,可将1d的用药总量分2~3次溶于10~20mk溶液中缓慢注入静脉。如果药物对静脉刺激性较大或药物溶解度较小者,如红霉素配制成喉炎(Laryngitis)(一)概况

1.感染性喉炎大部分由病毒所致,常常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病毒也可以同时侵犯上、下呼吸道,造成急性喉-气管支气管-肺炎。

2.原发性细菌感染性喉炎不多见。

3.小儿喉腔狭小、粘膜柔嫩、血管淋巴管丰富、粘膜下组织疏松、喉软骨发育不完善,加上咳嗽反射的排痰能力差,故小儿远比成人容易发生喉梗阻,且常常在夜间发生。(二)病原学

1.常见病毒有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2.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三)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1.无并发症的单纯病毒性喉炎无应用抗生素的指征。本病一般呈自限性病程,5~7天可自行缓解,但必须加强对症治疗,并注意急性喉梗阻的防治,必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

2.细菌性喉炎首选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如明确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应选用万古霉素;如为耐药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可以选用羟氨苄青霉素+棒酸或二、三代头孢菌素类。

3.抗生素剂量和疗程: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棒酸、头孢克洛,剂量同前述(详见“中耳炎”节)。苯唑青霉素50mg/(kg次),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万古霉素10~15mg/(kg次),每6~8小时1次静脉滴注;头孢噻肟50mg/(kg次)(最大2g/次),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头孢曲松50mg/(kg次)(最大2g/次)每天1次静脉滴注。抗生素疗程一般均为5~7天。疗程中必要时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普通感冒(Comnoncold)(一)概况

1.大部分儿童1年中可患普通感冒3~6次,约10%左右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一年中可发生普通感冒达8次以上。

2.本世纪60~90年代,文献资料中普通感冒时抗生素使用与否的双盲对照试验一致表明,抗生素既不能改变本病的病程和转归,也不能因此而有效地预防普通感冒的细菌性并发症。

3.本病一般为自限性,通常3~7天,个别达10天。而咳嗽(占31%)、流涕(占35%)症状,可持续2周以上,加之本病年发生率3~6次,造成有些患儿两次普通感冒的间隔较短并被误以为“久治不愈”或“继发感染”。

4.普通感冒的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常只有鼻炎的表现,当并发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等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但指征是必须符合这些部位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下述)。(二)病原学

90%以上原发病原为病毒,其中鼻病毒、冠状病毒占60%,此外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三)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1.普通感冒不宜给予抗生素。

2.对症治疗居首要地位,包括休息、供应充足水分、退热、减轻卡他症状等。

3.鼻分泌物呈粘稠不透明或变色,仍可能是病毒性鼻窦炎,无需用抗生素,除非这种症状持续7~10天无改善,或反而加重,或伴发热、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考虑细菌感染,在积极等找感染部位的同时,加用抗生素。中耳炎(otitismedia)(一)概况

1.中耳炎是小儿URl使用抗生素的主要指征,但尚未受到国内儿科医生们的普遍重视。

2.区分急性中耳炎(acuteotitismedia,AOM)与渗出性中耳炎(otitismediaeffusion,OME)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OME指中耳内有渗液、持续6周以上,但无急性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患儿多为1~3岁。AOM诊断标准是,中耳渗出伴有急性全身或局部症状,如发热、易激惹、头痛、耳痛、呕吐、腹泻等,体检发现耳廓牵拉痛、传导性听力减退,鼓膜充血膨出或紧张呈暗红,或可视标志区消失,鼓膜运动减弱、鼓膜后有黄色脓液或鼓膜穿孔。

3.复发性急性中耳炎(recurrentAOM,RAOM)指6个月内有≥3次或1年中有≥4次的典型AOM发作。诊断RAOM时仍应强调AOM的诊断标准,以免与持续性OME相混淆。对RAOM患儿要注意各种潜在诱因,如被动吸烟、托幼机构集居儿、过敏性鼻炎和各种颅面畸形包括腭裂、21三体综合征等。

(二)病原学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通常为不定型)、卡他布兰汉球菌,较少见的细菌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病毒和支原体也可能是中耳炎的病原。(三)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1.65%以上OME可以自行缓解,故OME初始治疗中不使用抗生素。如果OME患儿的中耳渗液持续3个月以上则应考虑使用抗生素。2.对难以确诊的早期AOM患儿应临床严密观察1~2天而暂不使用抗生素。

3.国外大量双盲对照资料表明,一旦确诊AOM就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使用抗生素前一般应取中耳渗液作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化脓性中耳炎是抗生素使用的绝对指征。

4.抗生素选择:首选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唑(SMZco),备选的有羟氨苄青霉素+棒酸或头孢克洛。疗程中必要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病原明确为支原体者选用大环内酯类,常用的有红霉素、罗红霉素或阿齐霉素。5.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1)剂量:青霉素G5~10万U/(kg次),每6小时1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青霉素V8~12mg/(kg次),每6~8小时1次口服;SMZco(TMP/SMZ)剂量计算(4/20)mg/(kg次)[最大(160/800)mg/次],每12小时1次口服;羟氨苄青霉素15~25mg/(kg次),每8~12小时1次静脉滴注,或8~12mg/(kg次),每6~8小时1次口服;羟氨苄青霉素+棒酸,(AMO/CLAV)剂量计算(25/5)mg/(kg次)[最大(1000/200)mg/次],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或(25/6.25)~(50/12.5)mg/(kgd)[最大(500/125)mg/次],分成3~4次口服;头孢克洛10mg/(kg次)(最大500me/次),每8小时1次口服;红霉素15mg/(kg次)(最大500mg/次),每8小时1次口服,或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罗红霉素4mg/(kg次)(最大150mg/次)每12小时1次口服;阿齐霉素10mg/(kg次)(最大500mg/次),每天1次,口服3天。

(2)疗程:AOM无并发症者疗程7-10天,对鼓膜穿孔者和2岁以下年幼儿疗程常需适当延长。抗生素治疗超过10天不愈者为持续性中耳炎,需要根据细菌学检查及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6.RAOM有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可以选用SMZco或羟氨苄青霉素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心内科用药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心内科用药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心内科用药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0737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