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大学生进社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进社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8:38:47 | 移动端:大学生进社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进社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进社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前几年,大学生到社区任职,曾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最近,社区留不住大学生,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从事社区工作,如何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定位,如何完善相应的机制与体制,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区委组织部组织有关人员,通过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对目前仍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大学生进社区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为适应城市发展及社区建设的需要,切实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城区街道办事处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方式,先后招聘了39名大学生到社区居委会任职。其中,西市场街道招聘了三批共27名,振兴街街道招聘了12名。这些大学生充实到街居后,逐步成为社区工作的中坚力量,推动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发展,为全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社区的广阔天地也为大学生发挥才能、施展抱负提供了舞台。通过在社区的工作,大学生们了解了社会,开阔了思路,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素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上、能力上、作风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中先后有1人被提拔为办事处副主任,10人被调到市、区组织,人事,宣传,财政等部门工作。他们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均得到了所在单位领导的好评。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在全区招聘的39名大学生中,除了上述提拔、调动的11人外,还有5人考取了公务员,另有9人辞职,如今仍在居委会工作的有16人(包括过去通过非招聘方式到居委会工作的2人)。其中,男4人,女12人;本科2人,专科14人,平均年龄为24.9岁。这些大学生以报效社会、发挥才干的满腔热情,十分热爱并积极投身于社区工作。但他们也有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当然,也受到现行体制及机制诸方面的影响,大部分人都存有“既来之,不安之”的心理,表示一旦有机会就不会长期干下去。为什么大学生到社区能“引得进,用得好”却又“留不住”呢?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原因:

1、编制难以解决。传统的思想观念使大学生对编制、身份等看得特别重要。据来自西市场的几位大学生介绍,当初他们之所以选择到社区工作,看中的就是招生简章上“解决编制”这一条,而直到现在仍未解决编制问题,这是当前社区留不住大学生的主要原因。虽然街道办事处也积极创造条件,对招聘的大学生做到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但仍有的有的中途辞职或另谋高就。

2、工作任务过重。“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除了上级规定的“科技、文化、法律、卫生进社区”外,还有数不清的“××进社区”。一个居委会一年所承担的行政事务达142项之多,平均每2.5天要完成一项任务,有些先进的社区多达161项。大学生居委会干部整天疲于应付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和各种参观、检查、评比任务,根本没有时间充实个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虽然他们大部分都在参加在职学习。

3、工资收入偏低。参加座谈的大学生们表示,自己干的工作和所得收入不成正比。据了解,在振兴街工作的大学生的月工资每月一般在600元左右,按职务高低略有不同,除此之外,个人还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基本没有奖金、补助和加班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就更谈不上了。虽然基本工资多年未动,但养老保险金的基数却逐年上调,从127元到143元再涨到现在的170元。如收入最高的社区居委会主任每月工资为680元,扣去个人应缴的8%(54.40元)的养老保险金外,一个月实际收入只有620元,这个收入标准与从事其他职业差距较大。西市场街道参照全民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发放工资,因此这些大学生的收入就比较高,人均达到了1353元,有的社区还为他们缴纳了养老保险金。由于街道没有续签合同,他们现在也是忧心忡忡。

4、社会地位不高。长期以来,居委会工作一直被认为是层次很低的工作。据来自“中国城市居民职业地位”的统计显示,我国至今尚无获得国家承认的专职社区工作者,与此有相关联系的只有“社区服务人员”之职业。而该职业的社会声望仅排在饭店厨师、邮递员、公共汽车司机的后面。大学生到社区工作要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尤其当亲戚朋友问到自己的工作单位、老师同学问到自己的收入情况时,他们心里的难受滋味是难以言表的。低人一等的社会地位,只能逐渐泯灭他们的工作热情,耗去他们的朝气,磨平他们的棱角。长此以往,他们感到心灰意冷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为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营造拴心留人环境的思考

要留住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当务之急是切实解决他们的编制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1、解决编制。招聘大学生进社区,实现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是社区建设的必然趋势。区委、区政府一直关注着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201*年6月,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人事局、区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专职干部管理的暂行办法》(济槐民发[201*]5号)明确规定,“每个社区居委会设事业编制一人,用于被选聘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毕业生”。《关于社区居委会设置事业编制的通知》(济槐编发[201*]6号)确定“在街道办事处所辖的社区居委会中,原则上设置事业编一人。社区居委会事业编制挂靠在街道办事处(镇)统一掌握使用,可参照事业单位管理。试用期期间,其工资待遇享受社区居委会专职干部补贴标准。社会养老保险金由街道办事处(镇)按有关规定统一缴纳。试用期满后,对表现特别突出者,可列入社区居委会事业编制,并办理相关手续。”但是有关方面考虑到资金比较紧张,担心“能上不能下”,影响其他社区干部的积极性等因素,致使大学生的编制和身份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目前情况下,应认真落实济槐民发[201*]5号和济槐编发[201*]6号两个文件精神,同时对招聘的大学生实行档案工资制,进行动态管理。街道可给社区一定的优惠政策,由社区缴纳养老保险金。

2、提高待遇。为避免大学生的流失,对在社区工作满两年者,可享受科级待遇;在招考公务员时,对在我区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可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优先录用;社区大学生干部工作成绩突出者可破格参加副处级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把社区大学生干部作为后备干部的来源,实行动态管理,跟踪培养,以尽可能多的发现优秀年轻干部。另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他们参政、议政的机会,增强他们为政府、为社区、为居民工作的自豪感,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3、放权让利。为进一步调动在社区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将社区干部的收入与工作任务挂钩。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真正做到“按劳取酬”。一方面,区直有关部门需要社区协助处理“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工作时,有关部门必须同时为社区提供协助开展工作所需的权利和必要的经费,街道不得截留。另一方面,街道有关科室做不了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向社区转移时,必须同时转移权利和工作经费,做到“谁办事、谁用钱,谁负责、谁有权”,从根本改变过去那种“权利在上、责任在下”,“看见问题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等现象,保证社区在协助、承接社会性服务工作时,做到“有职、有权、有钱”。(沈阳党建)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推动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近两年来,市委组织部十分重视这项工作,采取挂职、兼职、任职等形式,组织指导各城区向社区“两委会”派驻了一批年轻优秀大学毕业生和高校优秀在校生,为社区输入了新鲜血液,初步改善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提高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了社区各项工作的活力。同时,也达到了锻炼、培养年轻干部的目的,使他们能够在知民情、识民意、解民困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搭建平台,确保人尽其才。区委制定了统一的大学生用人计划,在全区范围内,通过笔试、面试的统一招考形式,为全区51个社区均配备了1名大学生。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引导大学生社区干部在发挥自身特长的情况下,积极当好社区书记、主任的助手,协助管理社区各项事务。各社区根据自身实际,安排进社区大学生担任法制安全宣传员、远教站点管理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等工作。

科学培养,促其尽快成长。一是“以老带新”。各社区安排一名经验丰富、党性觉悟高的社区干部对大学生社区干部进行联系辅导,重点传授社区工作经验和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二是“以培促学”。有选择性地对大学生社区干部进行工作常识培训,从工作方法、业务知识等方面进行岗位培训。定期组织他们恳谈交流,促进共享经验、共解难题、共同进步。三是“以访促思”。安排进社区工作大学生与基层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经常性地组织走访辖区老弱病残群众,引导加深他们对社区的理解和认识。

管考结合,激发工作动力。将进社区工作大学生的考核一并列入社区干部总体考核,采取平时考评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听取社区负责人介绍、个人工作汇报、群众测评等方式,综合评定他们的工作成效。从工作汇报中,深入了解他们在社区日常工作情况,查找工作、学习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考评结果在全区范围内通报,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工作动力。

扩展阅读:大学生进社区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大学生进社区的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要想真正在社区干得好,就要有本事帮社区居民解决好实际问题。然而,并非所有大学生都能派上用场,一些选聘的学历虽高,但学用脱节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目前基层对人才需求很大,但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基层就一定能起到“人才”作用,而且指望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下子担起重担也不现实。刚开始,大学生们最重要的是熟悉基层的工作情况,多向那些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们学习。“留得住”出路需要再拓宽。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基层陌生的面孔、琐碎的工作,往往没有做好长期扎根基层的思想准备。真正“下得来”、进而“干得好”并最终“留得住”,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为他们的将来谋划出路。

从社区长期发展的需要看,目前的大学生进社区计划的岗位数目是少的。要进一步拓展社区基层各项工作的空间,让那些真正热爱社区工作的大学生们继续留任,从事如法律、市场信息、金融等基层公共服务领域的岗位,有效满足当前基层优秀的服务型人才的需求。

如今“大学生有知识,观念新,接受能力强,但如果不了解基层实际情况,仅仅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和想法,领导不认可,群众也不会领情。从校园到社会,从大学生到社区,他也曾雄心勃勃、热情高涨,想要大刀阔斧改变基层社区面貌,不是那么简单。社区的工作十分复杂。大到国家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小到邻里纠纷调解、计划生育管理,没有较强责任感和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很难胜任。从更高角度看,在干好这些工作的同时,大学生干部还要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眼光,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构建社区的和谐发展。首先要定好位,多向书记和其他社区干部请教和学习;其次要展特长,充分展示使用掌握的知识才能;三要练好功,向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要努力获得老百姓的认同,加强与其社区干部的交流,尽快融入社区的工作中去,在基层发挥出自己的知识优势。

宁园社区居委会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大学生进社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大学生进社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生进社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0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