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201*年介休市财政局部门决算核查情况总结1

201*年介休市财政局部门决算核查情况总结1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9:21:16 | 移动端:201*年介休市财政局部门决算核查情况总结1

201*年介休市财政局部门决算核查情况总结1

201*年介休市财政局部门决算核查情况总结

按照市财库字[201*]11号文件精神,我市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精心组织、严密部署,对我市单位201*年度部门决算账表一致性进行了认真核查。

一、重点抽查了我市12户预算单位的部门决算,分别是:检察院、人事局、科技局、物价局、党校、中小企业局、畜牧兽医局、旅游局、外经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光荣院、社会劳动保险事业所。

其中:科技局、物价局、畜牧兽医局、外经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光荣院、社会劳动保险事业所7家单位各项决算报表数据和会计账薄数据完全一致。

剩余5家不一致的原因是:

1、检察院因201*年12月31日拨入的公共安全转移支付资金装备经费,于201*年5月16日收到检察院装备调拨单后入账,另公益岗位人员补贴支出使用上年资金。

2、人事局因以前年度报表一直未体现结余,本年支出按本年收入全部列支,所以导致“上年结余”和“年末结余”报表与账簿不一致。3、党校因调整报表而不调整账务导致收支账表不一致,帐务处理没有严格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要求入帐。

4、中小企业局单位帐上一直有负结余,在部门决算中多年没有体现。5、旅游局因201*年12月31日拨入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决算中没有体现。支出以拨代支,报表不做结余。

二、经过本次核查发现,虽然近年来各预算单位部门决算编报水平已有提高,但有些单位仍然不重视帐表一致、表实相符的重要性,单纯追求“编平决算”就行、“软件审核通过”就行、与财政拨款相符就行,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亟待提高,思想认识还处在九十年代,包括单位领导对部门决算还不够重视。

为了进一步做好部门决算工作,提高部门决算的真实性、有效性,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提高预算单位对部门决算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部门决算的重要性,要以单位财务数据为基础,真实编报报表,真实反映收支、结余及资产负债等情况,使部门决算真正成为预算执行分析、决策工具。

2、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培训,进而扎实做好基础会计工作。

3、加快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科学安排支出进度。

扩展阅读:晋城市财政局关于201*年财政总决算的分析报告

晋城市财政局

关于201*年财政总决算的分析报告

20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理财思路,切实在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上下功夫,在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上出实招,在加快提升财政改革管理水平上求突破,在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上见实效,稳步扎实推进年初提出的民生保障、和谐建设、农民增收、经济提升、精细管理“五大工程”,各项财政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我市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较快、协调推进、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全市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总体可概括为:收入稳步增长,支出保障有力,改革日益深化,管理更加科学,职能明显到位。财政总收入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纵向比超计划、超同期,增收额创历史最好水平;横向比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总收入增幅5.7个百分点,好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支出不仅实现了与财政收入的同步增长,而且分配更加科学,管理更加规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统筹发展的和谐建设进程。

一、201*年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20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131565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0.17%,增长17.2%,增收166039万元。其中:一

般预算收入完成41864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5.84%,增长22.85%,增收77863万元。

分征收系统完成情况:国税部门603226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1.31%,增长18.25%,增收93077万元;地税部门434527万元,为年度计划的96%,增长11.28%,增收44029万元;财政部门96405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18.08%,增长42.24%,增收28631万元;政策性退税-2593万元。

分县(市、区)完成情况:城区50312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7.28%,增长24.27%;泽州县207582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3.54%,增长20.2%;沁水县142540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7.64%,增长25.94%;阳城县201*99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0.94%,增长13.67%;高平市215888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9.38%,增长29.08%;陵川县23132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0.14%,增长13.33%;开发区201*7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33.38%,增长57.13%。

(一)一般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年初全市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395541万元。到年底一般预算收入实际执行41864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5.84%,比预算超收23100万元,增长22.85%,增收77863万元。

年初当年财力473580万元,加上专项补助98036万元,返还性收入194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30831万元,上年结转使用19400万元,动用上年净结余5532万元,本年超收安排23100万元,调入资金16372万元,调入水利基金增加649万元,调整预算数为667694万元。全市一般预算实际支出632928万元,占最后预算的94.8%,增长17.1%,增支92433万元。

(二)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年初全市基金预算收入预算为88154万元。到年底基金预算收入实际执行16506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87.24%,增长

35.37%,增收43129万元。

年初基金预算支出预算为88154万元,加上专项补助16198万元,动用上年结余99214万元,超收安排76907万元,调入城维税建立的水利建设基金1781万元,减少预算指标11174万元,调整预算数为271080万元。全市基金预算实际支出128168万元,占最后预算的47.3%,增长115.84%,增支68789万元。

(三)财政收支平衡情况1、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1*年全市一般预算决算收入41864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14134万元,上年结余24932万元,调入资金16372万元,收入总计为674079万元,减去决算支出63292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604万元,调出城维税建立的水利建设基金1781万元后,年终滚存结余为34766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33006万元,净结余1760万元。

2、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1*年全市基金预算决算收入为16506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为9921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为16198万元,调入城维税建立的水利建设基金1781万元后,基金收入总计为282254万元,减去基金决算支出128168万元,调出资金11174万元,年终滚存结余142912万元。

综观201*年我市财政收支执行情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继续保持上升态势,由上年的35.29%上升至37%,提高了1.71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2.9%,高于总收入增幅17.2%的5.7个百分点,明显好于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收入增幅1个百分点的执行结果。非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较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充

分体现了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效果。

二是主体税种保持平稳增长,非税收入增势强劲。五大共享税种共完成97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85.7%,增收11.8亿元,占总收入增量的71%,是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增值税增幅逐月攀升,增收10.8亿元,带动财政总收入增长12.2个百分点;营业税增势强劲,增幅达40.23%,增收绝对额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仅次于增值税,占到一般预算收入增量的20.6%。非税收入增长42.2%,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5%。其中,专项收入增长44.36%、罚没收入增长57.87%、行政性收费收入增长46.17%,有力地拉动了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三是调整市与县财政体制的效果明显显现。市级收入明显向各县转移,县级财政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201*年县级财政总收入规模由201*年的70.28亿元增加到85.97亿元,增长22.3%,高于全市平均增幅5.1个百分点,高于市级增幅18.8个百分点,历史性地扭转了“十五”以来市级两倍于县级增幅的局面。全市超过10亿元的县(市)达4个,其中高平、泽州、阳城均首次突破了20亿元。同时,各县(市、区)之间执行情况总体较为衔接,过去几年县区间大起大落的现象明显得到转变。

四是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资金安排上坚持了以人为本、好字优先、科学统筹的原则,突出了“四个更加注重”,有力地推进了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程。201*年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文化体育与传媒、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37.3%、52.3%、30.5%、47.4%、26.7%,均明显高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也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长。

二、财政收支执行动因分析(一)财政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

今年以来,我市财政收入形势总体较好,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各级财政、税务部门的科学治税、加强征管。从财政收入总量的结构来看,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91.5%,非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5%;从财政收入增长的结构来看,税收收入增收额占财政总收入增收额的比重为82.8%,非税收入增收额占财政总收入增收额的比重为17.2%。由此可见,税收收入在我市财政收入和增收来源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而非税收入近年来也呈不断上升态势,今年增势更为迅猛,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较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成为我市财政收入和增收来源的新生力量。

1、税收收入分析

(1)分产业。20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27.5亿元,增长10.1%。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平稳发展,实现增加值20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稳步发展,实现增加值337.6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实现增加值169.9亿元,增长13.7%。全市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生产经营形势总体向好,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产业税收收入及占比情况变化表

单位:万元201*年201*年比较产业税收比重税收比重增收比例增减一产562333二产78714375.9%67083474.5%1163091.4%三产25055424.1%22979025.5%20764-1.4%合计1037753100%900647100%137106

一产实现税收56万元,增收33万元。

二产实现税收787143万元,占税收收入的75.9%,增长17.34%,增收116309万元,占税收增收额的84.83%。二产税收增收的主要原因是进入201*年以来市场对资源供给需求的不断迅猛增长,拉动了我市主要产业产品的产量、销量和价格快速上涨。据统计,二产的产值比重较去年略有下降,但是二产税收比重有所提升,说明一是企业经济效益好,经济增长质量高,也即提价因素增收明显;二是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20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2.3亿元,增长14.3%;工业产值完成597亿元,增长47.04%;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完成616亿元,增长50.92%;实现利润107亿元,增长101.88%;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5.34%。行业贡献率逐步提升,有效地扩大了税源总量,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二产的主要行业分布看:

煤炭行业。201*年我市支柱产业煤炭的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没有受到大的事故影响,煤矿开工率较201*年有所提高。全市煤炭产量8611万吨,增长9.44%,销量9039万吨,增长16.02%;原煤平均综合售价543元/吨,增长39.94%,平均综合成本336元/吨,增长16.26%,平均生产成本207元/吨,增长11.29%。受价格快速上扬和产销量小幅增长的双重拉动,煤炭行业独占鳌头,完成销售收入453亿元,增长48.52%,实现利润99亿元,增长131.7%,分别占二产的73.53%、88.78%。实现税收590337万元,占二产税收收入的75%,增长18.54%,增收92341万元,占二产税收增收额的79.7%,依然是我市财政收入及增收的主要来源。

化工行业。随着天泽永丰、天脊化工、丹峰化工等项目的投产达效,201*年全市化肥产量继续增加,应税化工产品产量也有一定的增长。受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煤炭价格大涨的影响,化工产品的销售价格也水涨船高,促进了税收的增

长。全年尿素产量331万吨,增长17.37%,销量314万吨,增长9.4%,平均综合售价1920元/吨,增长12.9%。全行业完成销售收入61亿元,增长32.60%,实现利润6亿元,增长20.11%,实现税收25911万元,占二产税收收入的3.3%,增长6.63%,增收1611万元,占二产税收增收额的1.4%。

三产实现税收250554万元,占税收收入的24.1%,增长9.04%,增收20764万元,占税收增收额的15.14%。三产税收增收的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进入201*年以来,全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呈现出起步高、增长快、运行稳的态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和购买力的增强,以及日用消费品价格的提高,全市消费品市场持续升温,特别是食品、服装类和汽车销售持续旺盛,进一步拉动了税收增长。

首先是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总量连创新高。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0.1亿元,增长24.5%。其中批零贸易业主导消费品市场,批发业完成25.1亿元,增长21.2%,零售业完成90.3亿元,增长21%,住宿和餐饮业完成23.8亿元,增长33.5%。旅游总收入完成56.7亿元,增长19.2%。

其次是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镇市场作为市场消费的主导力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6%,增长23.2%。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也逐步提升,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高于城市市场增幅9.6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发展步伐加快。

第三是受物价指数上升和新增税源影响。201*年食品类价格上涨16.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增长6.7%,带动商业批发零售增值税增长28.21%,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体现了商业税源稳定增长的优越性。

(2)分税种

分税种收入及占比情况变化表

单位:万元税收项目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资源税城维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消费税合计201*年收入数55825125623252640799672569124517687644531799111002053280447504281037753比重53.79%24.69%5.07%7.71%2.48%2.36%0.66%0.43%1.73%0.11%0.20%0.27%0.46%0.04%100.00%201*年收入数4503392742054415857025293922294662743027691088276110173255456900647比重50.00%30.45%4.90%6.33%3.26%2.55%0.70%0.34%0.77%0.10%0.08%0.11%0.36%0.05%100.00%增收107912-17973848222942-37011571602142611081218129217871495-28137106比较比例增减3.79%-5.75%0.17%1.37%-0.79%-0.19%-0.03%0.09%0.97%0.01%0.11%0.16%0.10%-0.01%0.00%

增值税。201*年增值税完成558251万元,占税收收入的53.8%,增长19.3%,增收107912万元,占税收增收额的78.7%,是税收收入增长的最重要来源。

增值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价格上涨因素。201*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上涨21.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5%,

尤其是主导产品煤炭的价格涨幅高达30%以上,从而有力地拉动了增值税的增长。二是工业增加值和商业增加值快速增长。20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4.3%。其中,国有企业增长20.7%,集体企业增长34.2%,股份制企业增长12.3%,外商港澳台企业增长16.4%;重工业增长14.6%。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5%,与之相应,商业增加值也随之实现快速增长。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7.5亿元,增长24.2%。其中,国有投资增势迅猛,全年完成121.5亿元,增长60.4%,成为主要拉动力量。由于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能抵扣,新增固定资产实际上成为了增值税税基的一部分,它的增长直接推动了增值税的增长。四是国税部门征管力度强化的有效体现。201*年国税部门坚持以“四位一体、三级联动”机制为核心,以综合征管系统和“金税工程”防伪税控系统为平台,全面开展了重点企业纳税评估、税源普查、欠税公告、重点税源动态监控,强化了重点税源管理,堵塞了收入流失漏洞。

营业税。201*年营业税完成79967万元,占税收收入的7.7%,增长40.2%,增收22942万元,占税收增收额的16.7%,仅次于增值税。

营业税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高位运行和房地产市场活跃,建筑及安装业生意兴隆,201*年,在全国房地产市场普遍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完成14.8亿元,增长82.3%,增速较上年提高64.2个百分点。受此推动,201*年建筑业营业税收入增长36.7%以上。二是地税部门加强征管力度出成效。201*年,地税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全面加强对三产税收的征管。对定额刮奖发票进行了改版,推出了二次抽奖,对饮食业定额刮奖发票实行“定点代开、定点监开、定期抽查、现场查处”和对娱乐业实施税收分类管理等办法,有效促进了服务业税收的增长。

个人所得税。201*年个人所得税完成52640万元,占税收收入的5.07%,增长19.2%,增收8482万元,占税

收增收额的6.2%。

个人所得税收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2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6元,增长14%。二是由于个人所得税采取的是累进税率制度,随着居民(主要是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适用税率随之“升档”,税收收入也呈跳跃式增长,高收入者缴纳税收增长较多。三是税务机关加强了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工作。201*年,地税部门着力强化年所得在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工作,完善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有效地堵塞了税收漏洞,抑制了偷漏税现象。

地方小税。受税收政策调整因素影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地方小税增收14160万元。201*年,国家调整了一系列税收政策,对税收增长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一是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征收定额提高、范围扩大。主要体现在:外商和外国投资企业纳入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城镇土地使用税平均每平米年税额在原基础上提高2倍左右,耕地占用税定额上限和下限都提高4倍左右,这两个税种增收合计12868万元。二是车船税定额标准提高,增收1292万元。

2、非税收入分析

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健全非税收入台账,加大了对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和专项收入的管理力度,确保了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为财政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201*年非税收入完成96405万元,增长42.2%,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5%,增收28631万元。其中,专项收入增长44.36%,增收12550万元,罚没收入增长57.87%,增收8256万元,行政性收费收入增长46.17%,增收8190万元。

(二)财政减收因素分析

201*年我市财政最大的减收因素就是企业所得税,绝对额减少近2亿元。主要原因:

一是受到税收政策调整的冲击。两法合并后,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原来的33%降至25%,降低了8个百分点;新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制,企业真实合理的工资支出都可在税前据实扣除,并且规定对企业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14%、2%、2.5%扣除。此外,企业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对外捐赠、技术更新费用等扣除比例和范围均有所提高或扩大。以上项目都直接影响缩减了所得税税基。

二是煤价上涨抑制了下游企业的创利能力。煤炭价格一路高走,造成电力企业及煤炭运销行业成本快速上涨,实现税收能力大幅下降,仅这两个行业企业所得税就减收15015万元,占企业所得税减收总额的83.54%。从具体的行业分布情况看:

电力行业。201*年电力行业实现税收75318万元,减收1159万元。其中,实现企业所得税7171万元,减收7825万元。201*年全市发电量194.4亿度,增长33.8%,全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9亿元,增长44.11%。但是由于同一时期煤炭价格增幅远远高于电力价格增幅,致使发电企业成本倒挂,电平均综合售价0.37元/度,增长5.71%,平均综合成本0.38元/度,增长35.71%,平均生产成本0.34元/度,增长41.66%,致使企业亏损严重,实现利润仅为-1.5亿元,绝对额减少7.5亿元,行业实现税收能力明显下降。

煤炭运销行业:201*年全市煤炭运销业实现增值税57599万元,仅增长2.82%,实现企业所得税6166万元,减收7192万元。虽然201*年全市煤炭生产形势较好,产销两旺,但由于煤炭价格的持续快速增长,一方面使煤炭运销企业购进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用煤成本提高进一步抑制了下游煤炭需求的增长,同时亚美大宁能源公司因拥有了煤炭自营权而不再通过煤运系统结算,致使煤炭运销业税收收入在煤炭价量齐升的形势下却出现减收局面。

三是向煤炭企业征收“三金”税收的影响。201*年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标准提高,较201*年绝对额增加2元/吨煤,增长11.1%。此外,从201*年10月开始,煤炭企业开始计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基金,这两块基金的吨煤提取额合计为15元,允许税前列支,直接减少了企业利润。

四是后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经济发展放缓、房地产和证券交易低迷的影响,部分非煤行业重点企业效益下降,多个行业企业所得税出现减收局面。

从201*年财政收入总体结构上看,第二产业和煤炭行业仍占据绝对优势,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增幅上都对全市税收收入起着决定性作用。电力行业实现税收能力下降明显,专用设备和医药等新兴制造行业虽然增长较快但规模明显偏小,增收贡献率并不高。

(三)财政支出效果分析

201*年,我市各级财政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等基本支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社会发展薄弱领域倾斜,向“三农”倾斜,向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和“十六件实事”倾斜。全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仅增长11.4%,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发展薄弱领域支出,如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文化体育与传媒、科学技术分别增长37.3%、52.3%、30.5%、47.4%、26.7%,均明显高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

1、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力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01*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不断转变理财观念,找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支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挺力支持科技创新,着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企业改制,以此来撬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挺力支持科技创新。建立了1个亿的工业企业科技进步专项扶持资金,争取重点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上级资金1.2亿元,重点支持非煤产业的科技研发、新技术引进、新产品试制和新工艺改造,支持发展项目87项,引导企业资金投入45亿元,预计项目达产达效后新增销售收入77.24亿元,新增利税16.7亿元,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市财政投入2797万元科技研发专项资金,用于工农业科技项目54项,社会发展项目18项,带动社会投资13亿元,有效推进了结构调整,提高了我市非煤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生命力。

着力扶持最具活力的经济层。安排了1000万元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科技创新、开发、节能环保等项目101项,带动社会投资32亿元,预计项目达产达效后新增销售收入54亿元,新增利税10亿元,为促进民营经济跨越式再创业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201*年为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新注入担保金3000万元,五年累计注入资本金达1.32亿元,累计担保贷款金额达11.5亿元。据测算,可增加利税约2.7亿元,增加财政收入约1.5亿元,增加7500余个就业岗位。

坚决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降耗。财政部门把支持节能降耗作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支点,市财政投入补助资金3550万元,支持了27个节能减排项目,带动新增销售收入6.5亿元,新增利税2.3亿元;下拨资金6612万元,支持了15个重点节能项目,对06年以后淘汰的六个行业落后产能进行了专项补偿,有效推动了节能降耗成效。

积极解决企业改制系列问题。高度重视企业改制工作,积极支持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对破产企业及市属企业改制、体制调整、分离办社会中出现的系列问题逐一落实。市财政投入资金1.4亿元,用于晋钢、阳城制丝、凤凰织品、盛唐纺织、端氏制丝等企业改制、破产、解决企业职工安困难;拨付相关企业分离办社会移交管理补助资金5460

万元,确保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和社会稳定。

2、倾力支持“三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焕发蓬勃生机。

201*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扶持农业发展力度不减。继续加大畜牧产业化扶持力度。投资2800余万元加大畜牧产业系统化建设,较上年增长59%,全年生猪、羊、家禽出栏分别为160万头、38万只、241万只,均达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总产值达20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305元。通过连续四年近亿元的财政资金对900多个规模养殖户(园、区)的扶优扶强,带动社会投资近6亿元,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已据“半壁江山”,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我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安排350万元用于对加工产值达500万元以上、消化本地农副产品达70%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贷款贴息扶持,3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产值24.5亿元,销售收入20亿元,带动农户18.7万户,户均增收1350元。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1.9亿元资金落实了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燃油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惠农政策,45万户159万农民从中受益;900余万元农机购和扶持了1153个农机户、建成了102个高标准农机化示范村,使“百村千户万台机”农业机械化工程取得实效。全面及时的惠农政策促进了粮食增产达效,201*年我市粮食总产量达17.29亿斤,同比增长10.7%,比历史最高年增产2300万斤。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农民的增收,201*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80元,较上年增长10%。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深入推进沼气和秸秆气“户户通”工程。投入资金6633万元,全市新建1个市级农村沼气服务中心,6个县级服务站,86个乡村服务网点,发展沼气用户30941户,占任务的103%,使用清洁

能源的农户已达14万户,使沼气工程成为了我市广大农民增收减支、受益面最为显著的工程;投资1.06亿元,完成通畅工程500公里,村连村连接路1200公里,共完成1700公里;新增通水泥(油)路行政村55个,全市2221个行政村已有2021个通了水泥(油)路,通畅率达到91.9%;投资4300万元完了181处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280个自然村10.6万人、0.58万头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201*余万元,完成农村地质灾害治理避让搬迁11个村,涉及688户2511人,新水源地建设6项,旧村复垦土地206亩;继续实施兴水战略,投资1333万元启动14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东焦河水电站建设、发展煤矿废水利用灌溉面积1万亩、节水农业面积3万亩;1737万元扶贫移民搬迁资金完成了3000人的搬迁任务。继续落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优惠扶持政策,全市新建农家店272个,超额完成任务。这一工程开展三年来,全市建设、改造9个配送中心、1087个农家店,覆盖全市73%的乡镇和46.5%的行政村,带动社会投资5600万元,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100余人,有效解决了农村消费不经济、不安全、不实惠的问题,使近100万农民受益。

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计生等工作齐头并进的同时,农村其他社会事业也得到了财政的大力扶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安排资金440万元,全面启动“文化低保”工程,用于贫困村放映电影、建立农家书屋和农民工文化活动室、城乡低保户购书补助等,全市2221个行政村共放映2.7万场电影,840万人受益,覆盖率达100%,保障了文化弱视群体的基本文化需求;300余万元农村文化建设项目资金扶持了6个县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促进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农民择业技能和素质。303万元新型农民技术、素质提升培训资金,共完成农民科技培训13.8万人,占任务的138%;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478人,占任务的105%。

3、全面扩覆提标,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向弱视群体倾斜,优先保障广大困难群众基

本生活、生存问题。

城乡低保水平进一步提高。今年先后三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平均提高50元,人均月补差155.5元,较上年提高62.03元;继续执行“三项临时补贴政策”,为城市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增加了25元临时性生活补助,为每户低保家庭补助了24元液化气补贴;6307万元城市低保金确保了3.27万名城市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较上年增加近201*人,占全市非农业人口总数的6.6%。农村低保标准平均提高30元,人均年补差592元,较上年提高190元,超过省政府规定年人均补助432元标准,共发放农村低保金3631万元,保障人数达6.05万人,较上年增加6131人。农村五保户供养提标700元,为5078名五保户发放生活补贴1095.7万元,人均2157元;新改扩建敬老院12所、新增床位590张,集中供养率达到12.2%,超过省政府10%的规定要求。

各项基本保障得力,社会稳定器作用彰显。养老保险支出5.6亿元,全市36558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了养老金;为1.3万名城镇职工报销医药费1.4亿元;为2991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3316万元;为991名伤残职工兑现工伤待遇3100万元;为465名女职工兑现生育保险425万元。

特困弱势群体生活待遇得到保障。对1288名建国前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95万元;对166名特困企业离休干部发放医疗、生活补贴339万元,对74名建国前老工人发放效益及津贴补贴91万元;对121名其他特困社会保障对象下拨生活补贴及医疗保险321万元;对全市2976名村级组织离职干部发放生活补贴资金227万元;对228名市直困难企业军转干部进行工资补差396万元;拨付残疾人事业费175万元,完成了对600名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为36个社区配了康复训练器材,120户危房改造工程全部竣工,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的住房条件和生存条件;投资1428万元,廉租住房已开工建设1.91万平方米、317套。

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支出2332万元进一步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实行“零就业家庭”援助计划,符合安条件的239户计191人全部安就业;积极支持开展了创业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创业培训人员5210名,带动就业6800人,占任务的113%,实现了“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倍增就业效应;累计为844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956人,再就业政策的有效落实,使得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5万个,输出和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7万人。

主动发挥财政保障功能,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建立资金保障“绿色通道”,驰援四川地震灾区。多渠道筹集援建资金8292万元,建设过渡安房3453间,建筑面积64952平方米,并为我市医疗救助队奔赴地震灾区进行救援提供了有力保障。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妥善解决“婴幼儿奶粉”事件。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建立日报表制度,及时下拨资金344.6万元,为49645名婴幼儿进行免费筛查诊治。下拨救灾资金531万元,救助遭受冷冻、干旱、风雹等自然灾害的灾民2.65万人次,完成了201*年因灾倒塌1690间房屋的恢复重建任务,确保了灾区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4、加快和谐构建,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广大人民群众。

201*年,我们把解决“群众最关注、矛盾最突出、事关全局或长远”问题,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突破口,抓住问题根源,抓住薄弱环节,加大财力投入,进一步提高统筹社会发展的公共保障能力。

力保教育优先发展迈出新步伐。一是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在彻底免缴义务教育学生课本费、学杂费的基础上,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实现了翻番,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提标2.8倍,各级财政共投入1.44亿元,惠及农村中小学生25万人,基本满足了农村中小学日常运转需要,切实减轻了困难家庭负担。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65万元为100所农村小学统一配备了科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安排专项资金

188万元为100所农村初中学校联网,安排520万元改扩建了42所农村中小学;投入8002万元,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改造危房面积8.4万平方米。二是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投入947万元用于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惠及学生6.9万余人;投入2.45亿元,完成了一中综合楼,二中教学楼、图书馆,三中综合教学楼、星河学校,凤鸣小学综合教学楼一批市区中小学改扩建工程,使市区上学难、班容量大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市直19所学校操场建设,彻底改变了学生室外活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投入1560余万元用于市直学校校园环境整治、维修改造、绿化。三是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安排中、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998万元,平均补助标准为1750元/生.年,受益学生达1.1万人,受益面为93%;安排国家励志奖学金20.25万元,补助标准为5000元/生.年,受益面为3.6%;安排临时性伙食补贴资金32.8万元,补助标准为20元/生.月,受益学生3362人,受益面为100%。

全面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实现新突破。一是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人均50元提高到100元,全市参合农民增加到154.2万人,参合率达94.58%;筹集资金1.54亿元,为7.5万名农民补偿8835万元。筹资比例的提高使农民住院补偿比例提高近5-10%,享受实惠增多,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确实得到缓解;发放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资金486万元,救助患病困难群众1522人次,人均救助3191元;发放81.7万元资助农村贫困群众参加新型合作医疗41249人。二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再上新阶。201*年对撤乡并镇时保留的原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标准化建设,为36所未达标乡镇卫生院购34种必备设备1025台件,为280个规划达标卫生所购500余台件;连续三年投入3600万元,全市116个乡镇卫生院和1741个卫生所全面达标,全市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达到78.3%,创建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每年下拨专款2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人员培训,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素质,乡

村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三是城市职工居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市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共支出14041万元,补偿人数达13000人,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得到保障;发放城市居民大病医疗救助资金221万元,救助516人次,人均救助4275元;投入4072万元修建了市医院科技楼,投入5000余万元进一步加强了市医院、市传染病医院等医疗设施设备的配备,进一步健全了城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健全了服务和疾病防控体系。四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具雏形。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适当超前、稳步推进”的原则,投入440万元,建成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开展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性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了医保定点,使广大社区居民享受到了更加方便优质的卫生服务。

5、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取得新进展。

生态环境更趋良好。投入3.12亿元,积极推进城市绿化、环城绿化、通道绿化、村镇绿化、荒山绿化、矿区绿化,城乡生态环境极大改善。城市绿化完成了市区东南出入口景观绿化工程,全年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150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了2平方米;环城绿化和交通沿线可视荒山绿化1.3万亩,新建绿化示范村106个,矿区绿化500亩,建起了城市绿色防护屏,实现了村庄园林化、矿区公园化,有力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市财政投入资金3777万元,继续大力支持“蓝天碧水”工程,加大企业排污治理工作力度,着力整治市区环境,对市区常年运行的128台燃煤锅炉实施了清洁能源改造,已有59台完成改造任务。市区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二级以上天数达到了347天,较上年增加了27天,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拨付资金4730万元,全面改善城乡卫生环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投资7.8亿元,用于白水街、前进路南段、市区东南出入口通道、泽州北路延伸工程、环城高速西北段、煤层气综合利用、四期供热扩建、市客运东站、公交场站、府惠小区廉租房等项目。财政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使项目进展顺利,拓展了城市主框架干道,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味。尤其是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市区项目已经竣工,3万户市区居民率先用上了煤层气,每年可为市区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600多吨,减少烟尘排放1.68万吨,减少生产生活垃圾6.74万吨,将对市区空气质量和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发挥更大作用。项目全部投产后,近15万户居民可以受益。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为建设自然、生态、园林、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宜居城市创造了良好条件。

6、大力支持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赢得新成效。

投入近201*万元大力支持晋城文化体系建设。其中,投入各类文化发展扶持资金863万元,用于扶持赵树理优秀文艺作品、文化宣传、文化产业、文化人才奖励、“三团”建设和演出等,努力挖掘晋城文化内涵,发扬晋城文化优势;投资300万元用于市区数字化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受益市民4.9万户,有力推动了广电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投入345万元用于迎奥运、各类体育赛事和城乡体育设施建设等,为拓展和提升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我市财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01*年,我市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健康,但从收入结构看、从支出进度看、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从收入方面看:

一是财政增收的经济基础脆弱,突出表现为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仍没有根本性的明显改观。201*年,我市二、三产业实现税收的比例为75.9:24.1,增收额的比例为84.83:15.14%,三产实现税收所占比重较上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

分产业税收结构不平衡的情况依然无明显改观。二产中的煤炭行业实现税收占二产税收总量的75%,增收额占二产税收增收总量的80%;而电力行业因成本大幅上升及售价受限,实现税收不升反降;化工行业实现税收仅占二产税收总量的3%,税收贡献率与煤炭行业相比差距较大,由此可见,我市财政增收仍然倚重煤炭行业,因此煤炭价格的升降对我市财政收入的“绑架”作用不可忽视。

二是经济增长的项目和后劲明显不足。从201*年税收统计情况看,我市新增重点税源屈指可数,仅有大唐阳城发电有限公司(阳电二期)增加税收近1.2亿元,亮点明显不足。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呈现逐月趋缓态势,尽管有调控收入规模的主观因素,但税源后劲乏力也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各类经济组织产权改制不够到位,仍然缺乏做强做大的活力和动力。

三是部分重点行业税收增长与产、销增长不同步。首先是化工行业,受国家免税政策的影响,上缴税收增长幅度明显低于产、销增长水平。201*年,全市化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增长32.6%,实现税收2.6亿元,增长6.63%。化工行业综合税负为4.3%,仅为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税负11.2%的38%。其次是煤炭行业,201*年实现销售收入及利润与所提供税收的规模及增长幅度明显不协调。全市煤炭销量9039万吨,增长7.81%;原煤平均综合售价543元/吨,增长39.94%;煤炭生产行业完成销售收入453亿元,增长48.52%。按照10%的增值税综合税负率计算应完成增值税45亿元左右,应增长48%左右,实际完成36亿元,增长33%。煤炭生产行业实现利润99亿元,增长1.3倍,按照25%的税率计算应完成企业所得税24亿元左右,考虑两税合并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的因素应增长70%左右,实际完成15.5亿元,下降1.44%。综合分析比较,与大幅增长的销售收入及利润相比,煤炭生产行业实现的税收无论规模与增长率均有一定差距,表明对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存在漏洞,仍有潜力可挖。

从支出方面看:

一是新增刚性支出明显大于正常增长的财力,财政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201*年刚性支出明显加大,主要是公共财政覆盖领域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标准翻番和公教人员调整工资及津贴翘尾因素,与之相对应,我市财政收入有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市、县财政可支配财力有增加,但明显低于刚性增支需求,地方财力的有限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矛盾日益显现。

二是财政支出进度不均衡及进度慢的问题仍然突出。前半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执行进度为33.24%;1-9月为62.05%,均不达序时进度。由于支出进度缓慢,不能有效地发挥财政存量资金的使用效果,明显影响着财政宏观调控效果,制约着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主要原因是重点支出相关项目的前期工作不实、不细,严重影响了全市的支出进度和财政资金使用效果。

受世界性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的冲击进一步加深、严重后果将进一步显现的影响,201*年我市将面临收入增幅低、支出压力大及诸多不确定因素,财政平衡将经受严峻考验。为确保圆满完成各项财政工作目标任务,我们要本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强管理、争外援、节支出”的指导思想,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有效地发挥好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全面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OO九年二月二十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介休市财政局部门决算核查情况总结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介休市财政局部门决算核查情况总结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介休市财政局部门决算核查情况总结1》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11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