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分组互助法进行教学的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分组互助法进行教学的心得体会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9:29:18 | 移动端: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分组互助法进行教学的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分组互助法进行教学的心得体会

经过思索、实践与改进,我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日趋成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享学习资源,在互助、共享的氛围中共同发展,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品质。以下是我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几点措施。

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既重视整体又关注个体的学习

组员之间若没有合作的意愿、没有真诚的配合,便不会有成功的合作学习。只有当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稳定的信任感,形成共同的荣誉感,才会有团结互助,才会有密切配合。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组时,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既保证小组内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每个小组的人力资源相对均衡,又保证小组之间公平、合理的竞争。

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常常设计组间竞赛活动,促进各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有效地激发了各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使小组成员之间为了共同的荣誉,强化互相配合,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当小组取胜时,组员对小组自然而然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在下次的合作中会更主动、更积极,更有信心,也会更努力地为小组达到目标而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在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时应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但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在教学时可能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小组整体上,而无意中弱化了甚至忽略了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最终是要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所以,我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对小组成员进行更为明确的分工。例如,每个合作小组均设有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角色。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是小组活动的领头人。发言人负责小组活动的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或介绍本组的作品。记录员的工作是做好活动记录。同时兼顾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如让积极好动、喜欢夸夸其谈的学生担任小组记录员,使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让不善言词的学生担任发言人,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等。这样,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有一个固定的角色,对小组活动的开展承担一定的具体责任,学生除了学习有关知识技能外,还能在不同的方面得以发展,有助于小组里的每个成员克服依赖思想,不能坐享其成,而是要尽心尽力、出谋划策对自己的小组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通过这种方式使小组成员的个体潜能得以激发,激励个体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2、明确目标、充实内容,提升教学实效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对教师而言,如果将课堂教学工作高度概括,会抽取出两个最核心的要素,即“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围绕这两个要素进行。其中,“学什么”是首要的。不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如何学”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组合作学习就会出现无序状况。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学生才可能有明确、清晰的学习方向。因此,我在合作学习开展之前紧扣教材,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求。如学习《制作正文》时,我先大屏幕演示两篇文本相同而风格各异的作文,设置了一个“找不同“的小组竞赛学习情境,要求小组成员协作,从以下三个方面尽快找出两篇作文之间的不同,①板式,②文字修饰,③效果。比一比,哪组找的不同多。学生只要能找出这些方面的不同,也就知道了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了。学生的创意可能会五花八门,在对学生的作品开展小组评价之前,应先向学生明确评价的角度和标准,比如,在“制作正文”完成后的小组评价活动中,给学生说明从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从而避免了合作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活动更具目标性,促使小组全体成员都能为着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而学习,同时也为后续的修改作品活动指明了方向。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其优越性,也有其局限性,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适合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太简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就会浪费时间,且难以管理课堂;问题太难,整个小组集体感到无所适从,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无法开展,且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我一方面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讨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学生并正确地估计学生的能力,确保所设计的内容有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能很快掌握,进而带动其他学生进行探究,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导放结合、及时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得当的使用,其意义绝不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不是简单的集体教学加小组讨论,更不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讲授加学生代表发言。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学习,更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培养过程,这一点在学生从“自然人”逐步成为“社会人”的成长中,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我对此深有感触,因而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

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心安理得地成为这课堂的旁观者。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共同提高,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不能喧宾夺主,但同时教师应当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并在必要时向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小组活动期间,我通过积极的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给予不积极参与的学生以鼓励、合作态度不友好的学生以微笑、不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学生以引导等,教会他们与别人勾通、相处。如果一个小组在组内讨论后仍无法形成共识,我鼓励他们进行组间交流,如“可以到别的组申请外援,听听他们的意见”。小组发言人进行汇报时,我引导学生用这样的语言表达“我们组认为”、“经过讨论,我们共同认为”等,使学生明确自己代表的是集体的形象、展示的是集体的智慧。这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以生为本”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的进步。它不应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不是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甄别和选拔,而是通过评价的引导,把单一的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拓展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价。在这一环节上,我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使评价活动在启迪学生智慧的同时,润泽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组活动期间,我根据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进行适时评价,及时表扬合作比较好的小组,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我也及时作总结评价。其一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让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鼓励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其二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态度是否认真等方面进行评价(多说优点、长处)。此外,我还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适当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评比,激发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在课结束时,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

开展合作学习不失为鼓励学生在尝试、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良策,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彼此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倾听和说服他人,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扩展阅读: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分组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分组教学

摘要:初中新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为信息技术课堂带来了困难,运用分组教学能有效地开展差异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组教学实施方法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越来越受重视,也对信息课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各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分布不均,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为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学设计一般分为三步:导入讲解上机练习,没有考虑学生的信息技术差异性问题。如何实现差异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育的共同目标。

分组教学是根据一定的分组标准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的年龄、性别、能力和兴趣都可以作为分组的标准。利用分组教学中的分组的特点能够有效实现差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分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分组;(2)任务;(3)汇报。一、分组

(一)分组标准的确定

采用分组教学的目的是解决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的问题。所以

分组的依据应该是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为获知相关信息,可以采取以下两种途径。1.问卷调查

制作问卷调查发给学生填写,以获得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水平信息。对于从小学进入初中的新生,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掌握教学大纲要求内容的为一类;了解部分基础知识,没有系统学习教学大纲要求内容的为二类;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几乎都不掌握(例如连操作键盘都成问题的)的为三类。

针对这三种类型,可以设计调查如下问题。可在每道题设置分值,最后根据分数划分成上述三种类型的三个小组。问题:(1)你接触电脑的频率?a每天b每周c每月d几乎不(2)你能用电脑干什么?a上网查阅资料b发邮件……(3)你家里有电脑吗?a有b无……2.作品评价

除了制作问卷调查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来区分学生的类型。例如,可以布置给学生发邮件的任务,根据学生完成的程度来评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可评为a、b、c三种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分组互助法进行教学的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分组互助法进行教学的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分组互助法进行教学的心得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1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