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计划方案 > 和县201*年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和县201*年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9:32:44 | 移动端:和县201*年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和县201*年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和县201*年新型农民职业技能

培训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核心,培训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要求,实行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普及性培训与提升性培训相结合,推行模块化教学、百分百回访,全面提高农民培训的满意度和知晓度,为促进我省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年,全县计划培训新型农民8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阳光工程培训”)6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00人。

三、实施内容

(一)分类型组织实施

1、阳光工程培训。主要面向农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农民,重点面向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从业人员,开展从业技能、法律法规及农村经营管理、消防安全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技能,为农村二三产业和皖江城市带集中区的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和产业工人。

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农民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种植、畜牧、水产、农机、能源)等,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生产技术及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和务农技能,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二)分对象开展培训

201*年新型农民培训分为普及性培训和提升性培训两个层次,各层次培训对象明确。

1、普及性培训。全县计划培训600人。

阳光工程培训400人,主要培训植保员(机防手)、农资经营户、村级财务管理人员及有转移到城镇务工就业意愿的农民等。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00人,主要培训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大户、禽类养殖大户、水产养殖大户等。

2、提升性培训。全县计划培训200人。

阳光工程培训100人,重点培训村级动物防疫员、从业渔民(渔业船员)、沼气工(建池与维修工、沼气服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负责人、监事、财务人员和信息员)等。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00人,重点培训蔬菜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村级农技员等。

四、实施步骤

(一)部署启动(201*年12月-201*年4月)。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制定201*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办法,印发201*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全市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并

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根据省市下达的培训任务计划,公开择优认定培训基地,分解培训任务,编制上报项目申报书和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201*年5-11月)。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有关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组织实施项目。根据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制定培训计划,选定培训学员,选聘培训师资,安排培训内容,组织开展培训。县农委、县财政局将加强管理及制度建设,强化过程监管,采取随机抽查、暗访等多种方式不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培训质量。各基地年度培训任务要于7月底大头着地,11月底前完成。

(三)总结考核(201*年12月)。在完成年度培训任务后,认真进行检查,并上报年度工作总结。县农委、县财政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考核工作,考核通过专项督查、抽查,并结合平时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县农委对培训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

五、保障措施

(一)摸清培训需求。根据农业产业布局和农民实际需求,全面深入开展201*年新型农民培训需求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规模和重点培训对象。一是围绕现代农业建设,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基本对象,以生产大户、示范户、村民组组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为重点,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二是着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特别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大量农业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从业人员,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三是立

足促进农民创业,针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基础人员开展创业技能和知识培训。此外,结合实际,注重对农村妇女开展培训,促进其就业创业。

(二)构建培训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作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发挥科技推广前沿阵地的作用,牢牢把握市场和效益这个主题,从当地主导产业、农民家庭重点经营项目和务工要求入手,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二是充分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用。充分利用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示范园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开展农民培训。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农广校、县级职业高中的资源开展农民培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府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新型农民培训。

(三)实施模块化教学。按照省农委统一制定的新型农民培训内容规范,根据不同培训类型、对象,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和时间,推行模块化教学。阳光工程培训的植保员、测土配方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重点培训对象,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的粮油棉种植大户、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村级农技员等重点人群,均按照培训内容规范组织开展培训。暂没有统一培训内容规范要求的,由培训基地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培训内容。

(四)加强条件建设。一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县农委将利用各种政策和扶持手段,支持培训基地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每个培训基地要与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民专业示范合

作社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开展结对行动,构建农民培训实习实训基地。二是严格基地认定。切实按照基地认定条件,面向社会择优认定培训基地,确保认定的培训基地资质符合要求,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基地等培训条件。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建立市、县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实现优质培训师资资源共享。建立以省统编教材为主、地方编印特色教材配套的教材使用和管理机制,保障培训教材质量。

(五)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严格执行目标责任、管培分离、基地认定、项目公示、月度报告、台账管理、督查验收等制度。重点建立健全两个制度:一是坚持第一堂课制度。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开班,须向项目管理部门报告。项目管理部门安排有关人员到培训班上第一堂课,宣讲相关政策,了解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培训及学员要求等情况。二是建立100%电话回访制度。培训项目管理部门每月根据培训基地的月报台账,对已培训学员进行100%电话回访。

(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培训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监管。建立项目资金专户,保证专款专用。建立项目资金预拨机制,省级财政资金下达后,将项目资金的50%预拨到培训基地,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严格项目检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及时全额拨付项目资金。培训基地须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明细账,规范使用资金,足额用于培训,保障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七)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多样化培训模式。一是“校企联合”培训模式,根据企业对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

训。二是“校社联合”培训模式,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技协等组织,解决农户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三是现场推广模式,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鱼塘圈舍指导服务。同时组织生产大户、示范户对左邻右舍现身“说法”,示范引导。四是现代远程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网络,通过举办农情报道、科普专栏、咨询热线和农技110等,大范围开展有关政策法规、农业科学技术、生产经营信息等培训服务,提高培训效率。

(八)抓好总结宣传。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工作的舆论宣传,营造加强新型农民培养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新型农民培养的方针政策,调动农民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创业增收的积极性,激发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内在动力。要一切从农民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个人意愿,让农民自主参加教育培训,自主选择培训专业,自主选择培训机构,使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农民个人的自觉和自愿行动。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新型农民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创造有利于新型农民培养工作扎实推进的良好氛围。

扩展阅读:xx地区201*年农牧民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XX区201*年农牧民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当前制约我地区农牧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牧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不强。要全面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一瓶颈务必破除。劳动技能培养是造就新型农牧民的重要渠道,是解决农牧民增收问题的必由之路。为提高农牧区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步,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稳步创新的工作原则,坚持“科技兴农,以农促牧”的发展思路,大量培训一批用得上、留得住、懂技术、能就业的农牧民队伍。切实加强农牧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和整体劳动者素养,切实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走科教兴农兴牧之路,切实提高基层农牧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切实改变我地区经济落后、科技发展滞后、群众思想观念陈旧保守的局面,使我地区农牧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二、培训原则

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牢牢把握“培训一批,就业一批”的原则,密切结合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实际,紧紧依靠科学技

1

术,以增加农牧民群众的现金收入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科技兴农、科技兴阿”为导向,有效转变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适用先进技能的本领,更进一步地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加快培养一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牧民,通过培训培养一批“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的科技使用明白人和科技带头人,切实引导群众运用科学与技能走上致富道路。

三、计划任务

201*年,要在201*年培训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培训基地的优势,努力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统筹、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农牧民培训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培训各类专业的结构上实现质的提升,依托和整合现有的培训资源,全年完成各类技能培训参加人数达到6200人次,其中引导性培训人数3500名(人次);实用技术参加培训人数1680名(人次);职业技能培训人数1020名(包括在地区农牧民培训基地集中培训各类培训总计6期300人,其中转移就业类培训3期150人;职业技能类培训3期150人)。

通过对农牧民开展引导性培训,农牧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使45%以上的农牧区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

通过对农牧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30%以上的农牧区

2

劳动者培养成为新型骨干农牧民,通过新知识和新技术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就业本领和综合技能,成为农牧区生产的技术骨干和农牧区脱贫富的带头人,力争使农牧区每村有15-20名以上的掌握致富技能的明白人;

通过对农牧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40%以上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促使其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化转移。通过培训,重点使农牧区的复退军人、初高中毕业生和已进城的农牧民获取职业资格证,并具备寻找就业岗位的能力和提高对市场适应的能力,促进农牧区劳动力有序有效转移;

四、培训类型

(1)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农牧业生产实际,充分利用各县职业技术学校和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等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农作物、蔬菜、畜群养殖及改良、村级动植物防疫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引导性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注重“轻简技术”、“一事一训”、“田间地头现场办公”的培训方式,使农牧民群众基本掌握农牧业生产技术的操作要领,并结合新技术推广,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切实让农牧民真正掌握1~2门实用技能。

(2)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根据发展区域特色农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的需要,按照强化手段和重点突破的工作要求,培养创新型农牧民。培训以建立核心示范农户为重点,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手段,以转化应用农牧科技新成果为

3

目标,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按照相关农牧业生产岗位规范,注重项目技术,结合产业开发、订单农业、科技园示范、新技术应用与推广、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等实施专业化的科技培训,着力培养农牧区实用带头人才和生产能手,形成较强的技术辐射带动作用。

(3)转移就业培训。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拓宽农牧民就业渠道,大力培育懂经营、会管理,具有自主创业能力的农牧民,激发他们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引导农牧区域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针对用工市场需求,以汽车驾驶、农用机械维修与保养、特色手工业技能、建筑技工等为主的转移就业类培训,通过培训,力争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参训达到培训一个,输出一个,就业一个的目的。

(4)强化地区农牧民培训基地建设,提升培训基地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教材的研发制作,让农牧民真正学到就业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加强就业信息开发,强化就业信息预测,努力实现培训后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通过输出培训,逐步形成培训转移就业增收的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

五、培训重点。

(1)围绕特色农牧业及其加工业发展,开展农牧民培训,实现转移就业。大力发展优质青稞、牲畜短期育肥、奶牛养殖、绒山羊等种养殖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加强企业、基地与农牧户

4

的联合,重点开展粮油、奶类、肉类、皮毛(绒)、饲草等农畜产品的初包装储运,不断提高农牧业的产加销综合效益,同时农用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使用技术的培训。

(2)围绕建筑建材业发展,实施农牧民培训,实现转移就业。重点开展泥瓦工、钢筋工、木工、水电工、电焊工等不同工种新型建材应用知识的培训,树立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真正实现农民工学得懂、拿得下、用得上、留得住。

(3)围绕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开展农牧民培训,实现转移就业。重点开展城市出租车行业驾驶技能、藏餐烹饪、礼仪接待、导游知识、等旅游服务及经营人才。

(4)围绕民族手工业发展,开展农牧民培训,实现转移就业。坚持以开发民族商品为重点,重点开展氆氇、围裙、民族首饰、工艺美术品加工制作技术等传统工艺和技能的培训,造就一批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培植民族手工业产品品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升竞争力,实现稳定就业。

六、培训方法及师资力量(1)培训方式方法

为了实现培训与就业一体化的工作格局,总体上按照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主要采取集中理论培训和现场指导操作相结合,典型引路和以点带面相结合,确保培训效果。

(2)培训师资力量

5

为了真正达到预期培训效果,切实提升参培人员的就业能力,在师资力量的组织安排问题上一律实行“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具体由培训项目主办部门、单位来组织实施。在师资安排过程中要求一是培训的各类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培训项目必须要指派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面授指导。二是充分利用援藏干部、科技特派员力量,提高技术技能培训的规模,壮大师资力量。三是从地区相关业务部门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培训现场授课;四是对本地区没有的师资力量,从区外聘请有关专业指导老师到阿里面授讲课,提高培训实效。

七、组织培训与实施要求

为了各项技能培训工作如期顺利进行,各有关牵头部门、单位要按照《xx地区201*201*年农牧民综合技术技能培训实施规划》和《xx地区201*年农牧民综合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认真详细地起草、编写、制定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及培训日程安排,及时准备所需教材、讲稿的编译工作,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八、结业要求

要求所有参加集中技能培训的农牧民学员必须达到预定培训技能的要求。对考核标准量化,考核通过者由地区劳动局、交警等有关单位统一发放相关结业等证书,没有达到量化考核标准的学员责令要求下次培训继续参加,以至考核通过为准,

6

方可领取相关结业等证书。

九、办班及组织学员计划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提升培训质量,充分体现培训内容与组织培训的针对性,今年我地区农牧民技能培训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

(1)以地区农牧民培训基地为依托,扩大培训规模,实现培训与就业一体化的新工作格局。全年计划在地区农牧民培训基地集中培训各类培训总计6期300人,其中转移就业类培训3期150人;职业技能类培训3期150人。

(2)各县根据农牧业产业布局的实际,充分利用各县职业技术学校和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等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农作物、蔬菜、奶牛养殖、畜群改良、动植物防疫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短期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注重“轻简技术”、“一事一训”,全年计划在各县培训点举办14期各类农牧业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农牧民学员2400人次。

(3)针对农牧民居住极为分散的状况,充分利用地、县、乡(镇)“三级”现有专业技术优势,大力开展田间牧场一线实地培训,全年计划在各乡(镇)举办各类指导性、实用性、操作性类培训35期,参加培训的农牧民学员3500人次。

全年完成各类技能培训班参加人数达到6200名(人次)。

7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和县201*年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和县201*年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和县201*年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1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