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20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20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9:32:45 | 移动端:20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20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XX地区20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XX地区20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XX地区农广校围绕特色主导产业,认真开展20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划安排

全市20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退耕农民技能培训计划培训人数705人,涉及全市6个乡镇10村,其中:五眼泉乡荷叶溪村130人,聂家河镇丁家坪村55人,柑子园村50人,潘家湾乡沈家冲50人、潘家湾村55人,王家畈乡大沟村130人,松木坪镇彭家桥村56人,金岗岭村49人,枝城镇水井坪村60人、钟家冲村70人。培训专业主要围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开展。全市计划开设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无公害柑桔生产技术、百合栽培技术、油菜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生猪养殖技术、特种蔬菜养殖技术等课程。

二、培训任务完成情况

按照计划现已完成培训人数705人,分别在以下村进行培训:

1、五眼泉镇荷叶溪村:

12月24日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12月25日无公害茶叶生产植保技术12月26日无公害茶叶生产配方施肥技术

2、聂家河镇丁家坪村:

201*年12月14日无公害柑桔生产技术201*年12月15日无公害柑桔生产植保技术)201*年12月16日无公害柑桔生产配方施肥技术3、聂家河镇柑子园村:

201*年1月4日无公害柑桔生产技术201*年1月5日无公害柑桔生产植保技术201*年1月6日无公害柑桔生产配方施肥技术4、潘家湾乡潘家湾村、沈家冲村:201*年11月25日马铃薯栽培技术201*年11月26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201*年11月27日牲猪养殖技术5、王家畈乡大沟村:

201*年11月23日茶叶栽培201*年11月24日名优茶制作201*年11月25日茶叶施肥技术6、松木坪镇彭家桥村、金岗岭村:201*年12月16日无公害柑桔生产技术201*年12月18日无公害柑桔生产配方施肥技术7、枝城镇水井坪村:201*年12月28日百合栽培

201*年12月29日无公害柑桔生产配方施肥技术201*年12月30日牲猪养殖8、枝城镇钟家冲村:

201*年12月14日油菜高产栽培技术201*年12月15日牲猪养殖

201*年12月16日特种蔬菜种植技术三、培训项目实施情况(一)制定方案,做好宣传

针对我市退耕还林工作特点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制定了培训计划及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和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计划任务纳入岗位责任的考评内容,建立“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考评”的目标管理机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村和培训人员。

(二)精选师资力量、落实培训对象

为积极促进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我校抓好以下两个方面来确保培训师资的及时到位。一方面结合农民对较高层次知识的需求,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另一方面精心挑选一批长期从事农业教育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较强责任心和丰富经验的业务骨干组成师资队伍,既满足了培训需要又节约了资金。

在培训对象的确定上,首先做好宣传发动,然后由退耕户自愿报名,再经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认定确定受训农民名单,进行造册登记,一般选择有一定主导产业生产规模、科技意识较高、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退耕户作为培训对象。培训授课教师则本着农民需要什么,讲解什么的原则,进村办班。根据不同的村、不同的区域优势、养殖优势、不同的农民培训需求,

在各村采取多种方式,分层次、分期开展农牧业科技培训工作。。

(三)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生产水平共开展集中培训10期,培训退耕户705人,入户指导103次,共发放各类培训教材及相关资料1410册。我校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专门组织技术专家编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技能培训项目资料》,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为宗旨,主要围绕特色农业和高效畜牧业,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所需的新技术进行科技培训,主要有农艺、蔬菜园艺、菌类园艺和家畜饲养工的技能培训等。培训学时要求每名退耕户农民理论培训6学时,技能培训6学时。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按时效、分层次、分阶段、抓重点,采取深入各乡镇、村集中讲授,面对面培训,进村入户,现场观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培训。

(四)加强培训日常管理,严格项目资金支出对在培训日常工作严格管理,要求教师精心准备,做好课件,完成规定任务的培训内容,并做好跟踪服务和信息反馈。学校根据拟定的培训内容,精心准备教材,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在项目资金使用上,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不乱花一分钱,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培训上,增强培训效果。

四、培训效果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广大退耕户运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的科技素质的不断提

升,为全市农业产业化和退耕还林项目后续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增强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致富的信心。由于前几年柑桔果品市场持续低迷,部分农户对种植柑桔丧失了信心,开始砍树。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反复就我市宽皮柑桔生产在国际、国内的地位,我市发展宽皮柑桔的优势,以及围绕我市柑桔发展的有利因素等方面问题进行反复讲解。启发、激发我市农民重拾种柑信心,经过培训,我市参训退耕农户都增加了种柑投入,加强桔园管理,为明年的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强化了对特色产业的管理和投入。茶叶是我市山区农民致富的重点产业,今年我们围绕茶叶生产与加工开展培训,鼓励农民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大力提高名优茶生产比例,增加收入,效果特别明显。王家畈乡大沟村今年新发展茶叶300亩以上,在培训上我们就新园建设、非生产季节管理为重点进行了讲授,村民积极性非常高,授课结束后,一组村民邓世汉、九组村民黄发菊就茶叶机械施肥、施药、耕整、除草、采摘和授课老师进行了交流,并邀请老师到茶园就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

三是答疑解惑。牲猪是我市部分退耕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在产业发展中由于多种原因,经常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损伤农民的积极性。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就仔猪生产、牲猪防疫、牲猪育肥出售等关键技术给农民答疑解惑,开阔了农民的眼界,增强了发展信心。

今年的培训工作已经结束,作为一直参与其中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渴望,也为自己从事这项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诚然,2-3天的培训不可能解决退耕农民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将退耕农民的素质提高一个等次,但我们深深的相信,只要我们增强紧迫性,一如既往把工作搞好、搞实,就一定能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XX地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

扩展阅读:201*年伊宁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方案

总论

1项目概要

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伊宁市201*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实施方案)

1.1.2建设范围:

该项目建设范围:伊宁市英也尔乡、托格拉克乡、喀尔墩乡、潘津乡、达达木图乡、园艺场、克佰克于孜乡、汉宾乡、巴彦岱镇、奶牛场、塔什库瑞克乡。

1.1.3建设单位、负责人:项目建设单位:伊宁市人民政府

项目建设负责人:王贵勇(伊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1.4

项目实施单位:伊宁市农林局

项目实施负责人:崔明文(伊宁市农林局书记、副局长)1.1.5

建设内容、规模:

后续产业:退耕户201*年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建设棚圈面积4500平方米。

技能培训项目:201*年计划培训退耕还林户1000人次。补植补造项目:201*年在退耕还林地开展补植补造工作。补植面积578亩、补造面积111亩。

1.1.6建设期限:一年,即201*年。1.1.7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

该项目建设总投资117.7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0.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4.28%;自筹77.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5.72%。

分项投资情况为: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特色养殖棚圈建设总投资9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5万元,占25%;自筹67.5万元,占75%。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技能培训总投资2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万元,占75%;自筹5万元,占25%。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任务总投资6.3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31万元,占36.32%;自筹4.05万元,占63.68%。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造任务总投资1.3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0.56万元,占40.29%;自筹0.83万元,占59.71%。1.1.8建设性质:新建

1.2项目编制依据

1.2.1《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1*】

25号)。

1.2.2国家发改委、林业局等五部门批复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1.2.3《退耕还林条例》。

1.2.4《关于报送201*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林业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发改西开[201*]736号文件。

1.2.5《关于报送201*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林业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实施方案)的通知》(伊州发改西开[201*]14号)

1.2.6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发改委、财政局、林业局等五局委《关于下达20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的通知》(伊州发改西开[201*]04号)

1.2.7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其他有关林业方针、政策、法规与规定及规程等。

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参照国家、自治区相关造林等定额规定以及伊宁市物价实际情况,确定本期项目实施定额。建设内容补植补造投资标准140元亩150元亩专项补贴标准40元亩50元亩50元m2建设内容578亩购苗补助111亩购苗补助4500m2砖木结构棚圈建设培训人员1000人次,购买培技术培训200元人150元人训资料、租赁培训场地、聘请老师等1.4可行性研究结论

自201*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伊宁市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农民自愿、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合治理的原则切实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了伊宁市的生态环境。该工程的实施使我市在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抗御冰雹、抵御洪水等抵抗自然灾害方面的能力明显增强,因此,项目建设体现了生态效益第一的目的。

为巩固国家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已成为当前工作的关键。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对

特色养殖200元m2进一步推进伊宁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导今后一个时期伊宁市退耕还林工程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与由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实施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代表的各项生态建设工程,保护和改善林业生态环境,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和社会繁荣,造福人民的重大战略任务。伊宁市是伊犁州的首府,最适宜发展高效益城郊型农业和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牧业及民族特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伊宁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近年来,大风、冻害等自然灾害给我市农牧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损失,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都取得了一定得成效。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它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是一项得民心的德政工程。

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是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这对于促进伊宁市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伊宁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紧抓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有利时机,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积极支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通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提高退耕户的经营效益,改善伊宁市生态环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伊宁市地处伊犁河谷中部,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是我国与中亚地区、欧洲国家对外贸易的桥头堡,是伊犁州农产品交易中心。伊宁市地缘优势突出,对外开放条件优越,是新疆和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商埠,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确保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开展伊宁市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伊宁市林业事业的快速发展,乃至生态安全、国土安全、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以及新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2.1是改善伊宁市生态环境的需要

伊宁市地理位置重要,但农村分散,还存在大面积宜林荒山、荒滩、荒坡地,生态还比较脆弱,尤其是位于伊宁市北部的北山坡灌区,由于长期以来开发利用不甚合理,过量放牧,树木砍伐严重,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旱、洪灾害比较频繁,水土流

失严重,严重影响了伊宁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及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事实表明,和谐社会的很重要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则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恶化,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将难以实现。生产要发展,经济要持续增长,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伊宁市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所必须坚持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建设,尽快改变生态状况,提高抗御恶劣气候造成的自然灾害的能力,才能加快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改善伊宁市的生态环境迫在眉睫。只有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来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双赢,才可以优化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2.2是改善伊宁市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农村生存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既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建设,

构建伊宁市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改善伊宁市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促进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伊宁市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供高标准的生态屏障。

2.2.3项目建设是改善退耕户生活水平的需要

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即解决好农民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壮大退耕还林的成果。所以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已不是单纯的造林种草,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而是退耕还林工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退耕还林补助已即将到期,但退耕还林还不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后续产业还没有培育起来,退耕农民的生计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巩固成果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困难,而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占退耕户收入的比重较大,伊宁市退耕还林工程于201*年实施,通过10的建设管护,国家补助资金即将到期,而林木距轮伐期还有较长年限,退耕户今后生活来源存在严重问题,当前急需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提高退耕户生活水平,从而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目的。

2.2.4是推动伊宁市经济发展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伊宁市是伊犁河谷的经济中心,也是重要的林果产品生产基地。多年来,伊宁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伊宁市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促进生态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伊宁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实施,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伊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伊宁市将从林业生态建设的全局出发,把巩固退耕林成果项目建设作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

3项目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3.1.1地理位置

伊宁市地处伊犁谷地中部,位于东经81°03′81°29′,北纬43°56′44°18′之间,南北长52.8公里,东西最宽处35.3公里,总面积675.5平方公里。其北部为山区,南部为平原。南濒伊犁河,北屏天山西部科古尔琴山,东、西、北三面与伊宁县接壤,南隔伊犁河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相望。伊宁市作为伊犁州的首府,具有便利交通条件和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是伊犁州农牧产品的集散交易中心。

3.1.2自然概况

地质地貌:伊宁市北部为山区,南部为平原,整个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高度在5802300米之间,伊犁河自东向西从伊宁市南面穿过,伊宁市的地形地貌特征,可分为中低山区,前山丘陵区、前山洪

积一冲击倾斜平原区,河谷冲积平原区及河漫滩区。

气候条件:伊宁市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气候,伊宁市东、南、北三面环山,这种地形冬季可阻挡西伯利亚寒冷气流,夏季可减少塔里木和准葛尔两大盆地干热气流的影响,西面敞开,这样来自北冰洋的湿润气流可直接进入,加之伊犁河水蒸气的影响,所以形成与新疆北部地区差别很大的温和湿润气候区。伊宁市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四季较分明,春季雨多,寒雪稳定,年平均温度7.78.7℃之间,年平均最高气温16℃,最低气温1.7℃,无霜期159天,上冻结平均深度25厘米,光能资源丰富,热量充足,小气候明显。

水资源:伊宁市地表水资源丰富,主要由河水,泉水和北山间水流组成,伊犁河自东向西在伊宁市南面穿过,年平均流量为52.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为165亿立方米。伊宁市地下水储量很丰富,估计为28亿立方米,地下总补给为3.45亿立方米/年,地下水的补给条件较好,其中北山沟的渗漏补给占54.3%,受地形及排水条件的限制,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差别很大。

土壤条件:伊宁市土壤有四个土类,九个亚区,五个土属,十四个土种。平原区土壤主要为灰钙土,占可耕地的78.5%,山地土壤主要分布有灰钙土、粟钙土、黑钙土、亚高土、草旬土,滩地为草旬沼泽土、泥沼泽土等,伊宁市近郊土壤肥力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土层厚

度1米以上,均无盐化危害。

3.1.3社会经济条件

行政区域:伊宁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是州政府所在地,辖八乡一镇一场,46个行政村、八个街道办事处。

人口、民族:伊宁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城镇,全市耕地面积23.1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3.92万亩,牧草地面积37.75万亩。201*年全市总人口4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1万人,农业人口14.8万人。伊宁市少数民族29.9万人,占总人口的65.1%;汉族16万人,占总人口的34.9%。

工、农业现状: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产业结构逐趋合理,201*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9.01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一产增加值3.2亿元,增长5%;二产增加值20.78亿元,增长21.5%;其中工业增加值14.81亿元,增长28%;三产增加值45.03亿元,增长15.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2亿元,增长29.5%。地方固定资产投资28.65亿元,同比增长6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亿元,同比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7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61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114元、793元。

交通运输:伊宁市交通便利,境内有国道线1条,省道线1条,市乡公路10条,林区和矿区公路共9条,村村都通汽车,乡乡都有客运站,

现已初步形成市乡公路运输网。到目前为止,伊宁市电力供应充足,电力网络已经覆盖了城乡的每个角落。90年市话进入全国长途自动网,并相继开通了移动电话业务。

土地条件:伊宁市平原区国土总面积66.36万亩,其中:林地13.92万亩,占平原区国土地总面积的20.98%;非林地(包括草地、农地、未利用地、水域、居民工矿用地等)52.44万亩,占79.02%。

3.1.4林业建设概况

伊宁市作为伊犁州的首府城市,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林业旅游产业等生态型、高效益农业势在必行,这也正顺应了大力改善伊宁市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多年来,伊宁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伊宁市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近年来伊宁市市委、政府积极筹集资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积极开展植树造林、荒山荒地绿化、庭院绿化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先后实施了伊犁河河滩绿化、伊宁市北山坡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使全市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为伊宁市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和民族特色旅游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保障。

林业资源现状:伊宁市平原区国土总面积66.36万亩,其中:林地13.92万亩,占平原区国土地总面积的20.98%。伊宁市平原区森林资源

由中部平原人工林和伊犁河谷次生林构成。平原区林地总面积13.92万亩,其中人工林12.25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87.99%;

河谷次生林1.67万亩,占12.01%。伊宁市经济林总面积2.5万亩,其中:

果树林2.49万亩,占99.78%;其它经济林0.01万亩,占0.22%。

林业机构:伊宁市农林局下设林业技术推广站、园艺站、森防站、种苗站、重点公益林管护站,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站、森林防火办公室、林政资源办公室、林业派出所等站所和科室,现有林业职工33人,其中技术人员23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人、中级职称人员9人、初级职称人员7人。

3.2项目区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3.2.1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保存情况

201*年,伊宁市按照上级下达我市1万亩退耕还林任务的要求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人工造林任务10000亩,其中,生态林5622亩,占56.2%;经济林4378亩,占43.8%。各树种面积:杨树5622亩、苹果689.6亩、杏1593.2亩、桃283亩、葡萄1268亩、核桃38亩、红枣272.4亩、梨120.3亩、李90.5亩、樱桃23亩。共有39个林班,438个小班,涉及退耕还林户709户。

经复查,伊宁市退耕还林实际保存合格面积9311亩,保存合格率为93.1%,不合格面积689亩。保存不合格面积中,苹果76亩、树上干杏

578亩,杨树35亩。

3.2.2退耕还林区退耕户收入情况3.2.2.1201*年工程区退耕农户收入情况

201*年工程区退耕户人均收入5161元,其中,种植业收入XXX元,养殖业收入XXX元,劳务收入XXX元,其他收入XXX元。

3.2.2.2退耕还林实施前工程区退耕农户收入情况

201*年工程区退耕户人均收入XXX元,其中,种植业收入XXX元,养殖业收入XXX元,劳务收入XXX元,其他收入XXX元。

3.2.2.3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到期后退耕户收入变化情况

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到期后,按退耕还林条例的补助期限,政策性补助为零,生态林8年后林木活立木蓄积量预期效益每年每亩420元,经济林从第三年开始产生效益,平均每年每亩预期效益600元,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到期后,退耕户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养殖业及劳动力转移收入。

3.2.2.4退耕前后劳动力转移及其收入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退耕还林前,退耕户年劳动力转移及其它收入650元,占总收入的33%,退耕还林后,退耕户年劳动力转移及其它收入810元,占总收入的37.5%,说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劳动力相对富裕,劳动力转移收入增加,劳动力转移收入占人均纯收入比重增加。

3.2.3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3.2.3.1现有退耕还林地经济效益低,主要原因是苹果、杏等林果产品产业链不够完善,后续产业发展、果品加工及产品开发滞后,无终端产品;近年来农资价格不断上涨,果园管护成本较高,农户果园管理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果园低产低效。由于现有退耕还林地经济效益低,而农资价格不断上涨,退耕农户经济收入有所下降,部分退耕农户出现了生计困难的问题。

3.2.3.2退耕农户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后续产业发展和农村能源建设难度较大。所以退耕还林工程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如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退耕农户经济收入,真正体现退耕还林工程的惠民成效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3.2.3.3经过多年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区的生态环境虽有改善,但大风、冻害、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对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有较大的影响,再加上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工作周期长,大量的工作需到田间地头开展,所以资金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

4项目建设目标

4.1项目建设目标

伊宁市1万亩退耕还林地涉及伊宁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和709户退耕

户的生计问题。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维护伊宁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同时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提高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解决部分退耕户的生计问题。所以,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展退耕地林木补植补造和后期养护管理工作,提高林木保存率和生产力,开展退耕还林户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可达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目的。

目标任务:201*年建设棚圈面积4500平方米,退耕还林地补植面积578亩、补造面积111亩,为退耕还林户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1000人次。

4.2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1*】25号)文件精神。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按照国家发改委、林业局等五部门批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要求的建设内容,通过开展补植补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通过实施后续产业发展和退耕农户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退耕农户的素质,扩大创业就业的途径,增加退耕户收入,促进伊宁市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3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多种巩固措施相结合,

林业重点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惠农工程建设相衔接;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尊重退耕还林户意愿,维护退耕户在项目实施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好退耕户情况的摸底调查工作,优先解决收入较低、生活困难退耕农户的生计问题。

坚持中央、地方、集体、个人共同努力的原则,在充分体现政府投资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资金,依靠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大力宣传国家的惠农政策,支持和鼓励退耕还林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困难、自我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成效的原则,合理安排新建项目建设规模,确保建设成效。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集中安排技能培训,对发展特色养殖业的退耕户进行种植、养殖双重技术培训,对城郊乡镇退耕户重点开展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对退耕还林地保存率较低的地块进行补植补造。

4.4主要建设任务4.4.1后续产业发展

特色养殖业建设:建设养殖棚圈4500平方米。4.4.2退耕户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全年完成退耕还林户技能培训1000人次。

4.4.3补植补造

201*年在退耕还林地完成补植补造面积689亩,其中,补植面积578亩,补造面积111亩。

5项目建设方案

5.1非营造林项目5.1.1项目选址方案

5.1.1.1特色养殖棚圈建设:伊宁市共有退耕农户709户,具备发展特色养殖条件的有131户。201*年,伊宁市计划建设棚圈面积4500平方米,涉及7个乡镇场、20个行政村、48户退耕户,占所有退耕农户的7%。养殖牛598头、羊505只、家禽5000只。建设地点:

(1)英也尔乡建设棚圈面积900平方米,涉及11户。界梁子村,面积200平方米,2户;六七段村,面积200平方米,2户;英也尔村,面积400平方米,5户;阿拉木图村,面积100平方米,2户;

(2)托格拉克乡建设棚圈面积400平方米,涉及4户。卡拉也尔村,面积200平方米,2户;托格拉克村,面积200平方米,2户;

(3)喀尔墩乡建设棚圈面积400平方米,涉及4户。

巴依库勒村,面积100平方米,1户;花果山村,面积200平方米,2户;吉尔格朗村,面积100平方米,1户;

(4)潘津乡建设棚圈面积900平方米,涉及10户。苏拉宫村,面积500平方米,5户;皮里其村,面积250平方米,3户;阿热买里村,面积100平方米,1户;下潘津村,面积50平方米,1户;

(5)达达木图乡建设棚圈面积900平方米,涉及9户。诺改图村,面积900平方米,9户;

(6)克佰克于孜乡建设棚圈面积100平方米,涉及1户。团结村,面积100平方米,1户;

(7)巴彦岱镇建设棚圈面积900平方米,涉及9户。干沟村,面积300平方米,3户;铁厂沟村,面积100平方米,1户;三段村,面积200平方米,2户;巴彦岱村,面积100平方米,1户;英买里村,面积200平方米,2户;5.1.1.2技能培训:

对全市709户退耕还林户进行技能培训,计划培训1000人次,涉及11个乡、39个行政村、709户退耕农户。计划举办培训班40期,发放技术资料5000份。培训方式:市级培训,组织退耕还林户开展集中理论培训2次;乡级培训,以集中理论授课与现场会、观摩会结合的形式开展技术培训22次。培训从201*年1月到12月陆续开展。

种植技术培训,由伊宁市农林局林业工程师和所聘伊犁州林科院林业技术专家授课,计划培训709人次。

养殖技术培训,由伊宁市畜牧局畜牧师和伊犁州畜牧学校老师授课,计划培训64人次。

第三产业就业技能培训由伊宁市再就业培训中心人员和伊犁州职业技术学院老师授课,计划培训227人次。

各乡村任务分别为:

(1)英也尔乡培训239人次,涉及158户。

界梁子牧业队:培训37人次,涉及37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

界梁子村:培训70人次,涉及35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六七段村,培训25人次,涉及23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英也尔村,培训84人次,涉及42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阿拉木图村,培训23人次,涉及21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

(2)托格拉克乡培训35人次,涉及30户。

卡拉也尔村,培训13人次,涉及10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阿吉买里村,培训8人次,涉及8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托格拉克村,培训9人次,涉及7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

上托格拉克村,培训5人次,涉及5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3)喀尔墩乡培训82人次,涉及41户。

巴依库勒村,培训14人次,涉及7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英阿亚提村,培训4人次,涉及2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东梁村,培训12人次,涉及6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花果山村,培训38人次,涉及19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吉尔格朗村,培训14人次,涉及7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4)潘津乡培训98人次,涉及88户

苏拉宫村,培训45人次,涉及40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

英阿瓦提村,培训5人次,涉及5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皮里其村,培训35人次,涉及32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

上潘津村,培训1人次,涉及1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阿热买里村,培训5人次,涉及4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

下潘津村,培训6人次,涉及5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

矿区,培训1人次,涉及1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5)达达木图乡培训134人次,涉及67户。

诺改图村培训134人次,涉及67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6)园艺场培训43人次,涉及43户。

一公司培训12人次,涉及12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二公司培训31人次,涉及31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7)克佰克于孜乡培训7人次,涉及6户。

团结村,培训3人次,涉及2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

克佰克于孜村,培训4人次,涉及4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8)汉滨乡培训6人次,涉及6户。

巴西库勒克村,培训6人次,涉及6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9)巴彦岱镇培训221人次,涉及169户。

苏阿拉木图村,培训7人次,涉及7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干沟村,培训39人次,涉及36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

铁厂沟村,培训32人次,涉及31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

东巴扎村,培训50人次,涉及25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三段村,培训22人次,涉及20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

巴彦岱村,培训38人次,涉及19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英买里村,培训33人次,涉及31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

(10)奶牛场培训99人次,涉及83户。

八连,培训99人次,涉及83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

(11)塔什库瑞克乡培训36人次,涉及18户。

塔什库瑞克村,培训2人次,涉及1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果园村,培训8人次,涉及4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英买里村,培训6人次,涉及3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科克其里克村,培训20人次,涉及10户。培训内容:林业种植技术、第三产业就业技能。

5.1.2项目技术方案5.1.2.1特色养殖:养殖棚圈结构:砖木结构。

棚圈建设标准:建筑使用面积50平方米以上,地基深0.8米、宽0.5米,用片石或卵石,拌沙石水泥灌浆而成。棚圈墙体结构为砖混,棚圈长度10-20米、宽度4-5米,棚圈顶面铺木板、铺油毡2层。

辅助设施:利用各建设地点原有道路、电源设施。

宣传标识牌:每个乡选择一个相对集中点制作永久性铁制标识牌一座。

养殖种类:以牛、羊等牲畜为主。养殖方式:以自繁自育、散养为主。

养殖标准:养殖1头牛棚圈建设面5平方米,养殖1只羊棚圈建设面积1.5-2平方米,家禽养殖10只平方米。

牲畜排泄物处理:支持和鼓励农户新建沼气池,将牲畜排泄物用于制造沼气,沼气池废渣运往林地作肥料。

养殖技术指导:结合技能培训计划聘请畜牧局专家及技术员进行特色养殖培训。

5.1.2.2技能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对全市709户退耕还林户进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计划培训1000人次。主要通过集中理论授课、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为退耕户提供林果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及外出务工实用技术,不断提高退耕户生产技术水平和外出就业能力。

5.1.2.2.1特色养殖培训内容

聘请伊宁市畜牧局畜牧师和伊犁州畜牧学校老师进行特色养殖培训,所有培训均采用维、汉双语授课。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⑴、家禽、家畜常见疫病的预防及治疗。⑵、牛、羊育肥饲料的合理配比技术。⑶、牧草的青贮技术。

⑷、牛、羊产期及幼畜的管理技术。⑸、蛋、奶副产品加工技术。⑹、新型畜牧业发展技术基础及前景。5.1.2.2.2种植业培训内容

由伊宁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工程师和所聘伊犁州林科院林业技术专家为退耕户进行林果种植技术培训,并聘请林果业专家在生产季节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⑴、林果业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

⑵、标准园建园技术、育苗技术、栽植技术、果园管理技术。⑶、苹果、杏树栽培技术

⑷、果树土肥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⑸、保护地果树栽培技术⑹、果树整形修剪技术。

5.1.2.2.3第三产业培训内容

由伊宁市再就业培训中心人员和伊犁州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开展第三产业就业技能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如下:

⑴、劳动法、就业保障法律法规。⑵、农机器械维修技术。⑶、家用电器维修技术。5.1.3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方案5.1.3.1特色养殖

特色养殖类别:以自繁自育、散养为主。建设内容:养殖棚圈建设。棚圈建设结构:砖木结构。

棚圈建设标准:建筑使用面积50平方米以上,地基深0.8米、宽0.5米,用片石或卵石,拌沙石水泥灌浆而成。棚圈墙体结构为砖混,棚圈长度10-20米、宽度4-5米,棚圈顶面铺木板、铺油毡2层。

辅助设施:利用各建设地点原有道路、电源设施。

标识牌:每个乡选择一个相对集中点制作永久性铁制标识牌一座。档案管理1套。

5.1.3.2技能培训

对全市709户退耕还林户进行技能培训,计划培训1000人次,涉及

11个乡、39个行政村、709户退耕农户。计划举办培训班40期,发放技术资料5000份。培训方式:市级培训,组织退耕还林户开展集中理论培训2次;乡级培训,以集中理论授课与现场会、观摩会结合的形式开展技术培训22次。培训从201*年1月到12月陆续开展。

种植技术培训,由伊宁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工程师和所聘伊犁州林科院林业技术专家授课,计划培训709人次。

养殖技术培训,由伊宁市畜牧局畜牧师和伊犁州畜牧学校老师授课,计划培训64人次。

第三产业就业技能培训由伊宁市再就业培训中心人员和伊犁州职业技术学院老师授课,计划培训227人次。

201*年伊宁市退耕农户培训计划表

期数日期合计市级2期第一期第二期201*.1.4201*,1.5伊宁市唐布拉宾馆伊犁州畜牧学校伊犁州职业技术第三期201*.11.20学校乡中心学校乡级22期养殖基地林果示范园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第六期第七期第八期第九期第十期第十一期第十二期第十三期第十四期第十五期第十六期第十七期第十八期第十九期第二十期第二十一期第二十二期地点人次1000993333内容林果栽培技术畜牧养殖技术授课人州林科所专家2名畜牧局及畜牧学校专家2名伊犁州职业技术33第三产业就业技能学校老师2名901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811.2911.3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英也尔乡托格拉克乡喀尔墩乡潘津乡达达木图乡园艺场克佰克于孜乡汉宾乡巴彦岱镇奶牛场塔什库瑞克乡英也尔乡托格拉克乡喀尔墩乡潘津乡达达木图乡园艺场克佰克于孜乡汉宾乡巴彦岱镇奶牛场塔什库瑞克乡11113334060144311045131101340495620331024514三产技能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市农林局林业工程师9名市畜牧局畜牧师6名市再就业培训中心培训员6名伊犁州职业技术学校老师4名5.1.4项目可行性分析

伊宁市农林局隶属市人民政府领导,是独立的法人机构,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伊宁市农林局林业系统现有林业技术人员23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人,具有中级职称人员9人,具有初级职称人员7人。伊宁市具有一支由全市各级林业、农业、畜牧业科技人员和伊犁州、伊宁市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学校所聘请的技术专家组成的科技服务队伍。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为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市制定的苹果、葡萄等经济林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和畜牧养殖实用技术规程都已发放到各乡镇场,这也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5.2营造林项目

5.2.1补植补造任务建设总体布局

对退耕还林项目中成活率在41-84%之间,或成活率达到85%以上但有局部或成片死亡的地块进行补植;对成活率在41%以下的进行补造。201*年计划补植补造面积689亩,其中补植578亩,补造111亩,涉及3个乡镇场,3个行政村,71户。

5.2.1.1补植:退耕还林地补植面积578亩,涉及57户退耕户,补植地点位于伊宁市奶牛场三连,补植树种为树上干杏。

5.2.1.2补造:退耕还林地补造面积111亩,涉及2个乡镇,2个

行政村,14户。分别为:

英也尔乡界梁子村补造面积106亩,涉及13户。补造各树种面积:苹果71亩,杨树35亩。

喀尔墩乡花果山村补造面积5亩,涉及1户。补造树种为苹果。5.2.2项目建设内容

完成补植补造面积689亩,其中补植578亩,补造111亩。5.2.3营造林技术措施

5.2.3.1树种选择:经济林树种选择为苹果、杏。生态林树种选择为杨树。

5.2.3.2造林方式:人工植苗造林。5.2.3.3整地时间:201*年春季整地。5.2.3.4整地方式:全面整地、水平沟状整地。

5.2.3.5整地规格:整地深度60厘米以上;水平沟沿等高线走向,上口宽60厘米以上,沟深30厘米以上;种植穴规格60×60×60厘米。

5.2.3.6苗木质量:人工造林苗木质量要符合(CB6000-8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规定的I、II级苗木质量标准。严禁使用有病虫害及劣质苗木造林。

5.2.3.7种植密度和株行距:苹果、杏栽植株行距4×5米,亩栽植株数33株。杨树栽植株行距2×3米,亩栽植株数111株。

5.2.3.8浇水:植苗后及时浇一次透水,有条件的地方应连浇两水,随后两月保证浇水3次,在树木生长期间,至少保证浇水5-7次,生长后期应控制灌水,提高植株木质化程度,增加抗寒能力。

5.2.3.9田间管理措施:适时进行松土、锄草、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适时进行定干及除萌。

5.2.3.10病虫鼠害防治:要按照森防植保等专业部门制定的病虫害年度防治方案,进行定期病虫鼠害防治;采取专业人员定期监测、预测、预报,对发生的病虫鼠害进行防治。

5.2.3.11造林成果检查及补植补造:春季造林,年底前检查成活率,凡成活率在41-84%之间,或虽达到85%以上,但有局部或成片死亡者,均需补植;凡成活率在41%以下的均需补造。

5.2.4项目可行性分析5.2.4.1自然条件适宜

伊宁市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敞开,来自北冰洋的湿润气流可自西而入,加之伊犁河水蒸气的影响,所以形成了与新疆北部地区差别很大的温和湿润气候区。伊宁市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四季较分明,春季雨多,寒雪稳定,年平均温度7.78.7℃之间,年平均最高气温16℃,最低气温1.7℃,无霜期159天,上冻结平均深度25厘米,光能资源丰

富,热量充足,小气候明显,土壤肥沃,非常适宜林木生长。伊宁市北山坡稳定的逆温带更适合发展特色林果业。

5.2.4.2专业技术力量充足

伊宁市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锻炼出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技术队伍。为了进一步提升伊宁市林业发展整体水平,伊宁市打造了一支由全市各级林业部门科技人员和伊犁州、伊宁市职业技术学校所聘请的林果技术专家组成的林业科技服务队伍。伊宁市完整的技术服务体系,能够胜任此项目的实施。

5.2.4.3符合政策、顺应民心。

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党和国家就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符合自治区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战略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林业发展整体水平,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惠民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得到地方政府和各族群众的积极响应。

6环境影响评价

6.1生态环境现状

伊宁市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森林资源相比其他地区较为丰富,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然而伊宁市自然灾害频繁,倒春寒、干热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入侵,给农业生产和各族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6.2项目对环境影响6.2.1对环境的正面影响

6.2.1.14500平方米养殖棚圈的建成将扩大养殖规模,有助于引导退耕农户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逐步改变传统粗放的用能方式,提高农村清洁能源消耗比重。同时丰富了农村能源供应,降低了对薪柴、煤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有利于保护植被。

6.2.1.2通过补植补造,可有效提高退耕还林保存率,加快退耕还林地郁闭成林,提高造林合格率和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危害。

6.2.2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工程施工噪声、固体废弃物、养殖家畜排泄物等,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6.3环境风险减缓措施6.3.1规范工程施工行为

施工期应严格按照相关环保要求,采取必有的防护措施,防止噪声扰民,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合理堆置,禁止堆放在河道或其他水源地附近,预防有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6.3.2依法保护自然环境

在项目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在建设中模拟自然,采用行之有

效的保护措施,建设与保护同步,有效消除和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建立健全保护制度,完善环保设施设备,严格控制污染源,切实保护好自然环境。

6.3.3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结合新农村建设工程,在棚圈养殖区引导和支持退耕农户大力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将家畜粪便进行有效利用,并将沼气废渣当做肥料施予林地。

6.3.4逐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水资源匮乏是制约新疆林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我市水资源紧缺区域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解决项目区水资源问题、保障生态用水的关键环节。

6.3.5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加大防控基础设施建设,自觉增强防灾、控灾、减灾意识,围绕“防治有害生物、防范低温冻害、防御大风沙尘”三大灾害防治,加快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建立和完善低温冻害等灾害应急物质储备库、重点灾害防控技术培训中心、林业培训中心等基础设施。

7项目组织管理

7.1建设管理

为确保项目建设任务顺利完成,特成立伊宁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

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伊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担任组长,农林局书记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伊宁市纪委、财政局、发改委、农林局、土地局、粮食局、畜牧局、水利局等单位行政一把手及各乡镇场党政一把手组成。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协调,明确职能,落实责任,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伊宁市农林局,办公室主任由伊宁市农林局书记担任。办公室负责安排落实各项建设任务,有组织地开展项目的施工和检查验收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该项目主要由伊宁市农林局负责实施和管理,由退耕还林办公室负责对项目实施档案进行全面整理。档案整理要求有专人负责,对巩固退耕还林项目建设资料全面及时归档。

7.2经营管理7.2.1制度保障措施

7.2.1.1此项目实施实行领导责任制。伊宁市人民政府与各项目实施单位主要领导签订责任书,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责任人对项目建设的进展、质量等事宜负全责,工程的实施情况将作为责任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进行考核。将指定专门的管理机构,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工程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严格的工程检查、验收、监督、评估、审计制度,计划、管理、设计、

施工、验收等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以及林农水工程建设规程规范和标准执行,确保工程建设规范、有序、顺利实施。

7.2.1.2补植补造用苗木质量严格按国家规定的Ⅰ级苗标准,对所用苗木加强病虫害检疫工作,严禁使用不合格苗木造林。

7.2.1.3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对补植补造工作,可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驻市单位人员义务植树和义务劳动,解决劳动力问题,保证按期完成任务。

7.2.2技术保障措施

伊宁市农林局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要协调林、农、畜牧业等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及技术服务,为退耕农户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确保伊宁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顺利实施,达到项目实施的预期目标。

7.2.3工程管理

切实落实工程建设内容,严格遵守工程实施计划和技术规程要求,不得擅自变更地点、规模、标准。接受监察部门对项目的资金使用、工程进度和质量的检查监督,以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7.2.4资金保障

7.2.4.1伊宁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要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必须要依靠国家的大力支持,同时,还要建

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程的建设。退耕还林建设资金实行国家和地方共同负责的制度,国家以生态补偿的方式向地方提供补偿资金,地方自筹一部分建设资金。伊宁市政府将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列入基本建设计划。我市还将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增加对项目建设的投资,鼓励社会各界捐助项目建设。伊宁市绿化委员会将把补植补造工作列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重要部分。

7.2.4.2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资金运行,建设资金管理做到专户存储、独立核算、单列帐户,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截流、串用建设资金,保证资金合理使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投资方向不变。

7.2.4.3严格执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实行工程检查验收合格后,拨付资金的办法,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按市农林局验收的合格面积,在国家补助资金到位后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

8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8.1特色养殖棚圈建设:201*年5月-9月完成特色养殖棚圈建设面积4500平方米,涉及7个乡(镇)场、20个行政村、48户退耕户。养殖牛598头、羊505只、家禽5000只。

8.2农民技能培训:201*年1月-12月完成退耕农户技能培训1000人次,涉及11个乡(镇)场,39个行政村,709户退耕农户。

8.3补植补造:201*年5月前完成补植补造面积689亩,其中补植578亩,补造111亩。涉及3个乡(镇)场,3个行政村,71户退耕户。

9投资测算及资金来源

9.1投资估算编制说明9.1.1项目投资估算标准

9.1.1.1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林业工程建设预算编制办法》LDB206-87。

9.1.1.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第二版)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建设部发布(1996年)。

9.1.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统一生产劳动定额。

9.1.1.4《新疆林业企业生产单位费用标准》新疆林业厅1992年。9.1.1.5国家林业局《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的有关标准。9.1.2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助标准

特色养殖棚圈建设国家补助标准为50元/平方米;退耕还林地树木补植国家补助标准为40元/亩;退耕还林地树木补造国家补助标准为50元/亩;

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国家补助标准为150元/人次;9.2投资测算与项目管理年费用估算

9.2.1该项目建设总投资117.7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0.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4.28%;自筹77.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5.72%。

9.2.2各建设任务投资情况: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特色养殖棚圈建设总投资9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5万元,占25%;自筹67.5万元,占75%。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技能培训总投资2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万元,占75%;自筹5万元,占25%。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任务总投资6.3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31万元,占36.32%;自筹4.05万元,占63.68%。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造任务总投资1.3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0.56万元,占40.29%;自筹0.83万元,占59.71%。

9.3项目资金来源

国家补助:该项目建设国家总投资为40.37万元,其中:特色养殖投资22.5万元,补植投资2.31万元,补造投资0.56万元,退耕户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投资15万元。

自筹资金:指退耕户投资及投工投劳折合资金,该项目农民自筹资金77.38万元。其中:特色养殖投资67.5万元,补植投资4.05万元,补造

投资0.83万元,退耕户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投资5万元。

10综合评价

10.1项目风险评价

本项目是一项以经济效益为主,集生态、资源保护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建设工程。虽然存在不可预见的风险,但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及时建立各种风险防范措施,把不利影响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以促进项目良性发展。

病虫害风险是对本项目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近些年随着病菌及害虫的抗药性曾强,病虫害呈现加重态势。本项目应从建园开始就对苗木的病虫害进行严格的检验检疫,防止异地病虫害传入项目区,同时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鉴定,开展风险评估,及时了解、掌握和收集疫情信息,及时对各类病虫害进行严格防控,同时加强对防治方法和手段的研究,采取低成本无害化的防治措施防范病虫害的发生,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损失。

经营管理风险是也是此项目的一个较大风险,经营管理者的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都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各种风险因素。项目在经营过程中宏观管理、技术措施落实、成本、技术管理水平、产品市场定位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要全面考虑项目在建设和将来的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按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要加

强经营管理、技术培训,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管理者水平,降低经营管理风险。

10.2项目影响分析

此项目的建设对伊宁市经济、社会、生态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项目的实施可增加项目所在地的居民收入,减轻当地居民的贫困程度,项目的实施会提高当地居民就业率,对当地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镇化进程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项目的实施可增加当地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此项目的建设也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经济挑战的风险,所以要规避风险,抓住机遇。努力发挥项目建设的积极作用。

10.3项目效益评价10.3.1经济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1、可以建设4500平方米养殖基地,饲养598头牛,505只羊,5000只家禽,每平方米棚圈可增加收入300元,4500平方米棚圈全年可以增加收入135万元。同时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将需要部分养殖工作人员,可增加部分退耕户的务工收入。2、补植补造及退耕户技能培训计划的实施,一方面可提高退耕农户的造林积极性和林木管护技能,提升林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提高果农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技能培训的实施推进劳动力结构向多元化发展,鼓励退耕户进

行劳动力转移,开展劳务输出,增加经济收入,将鼓励个体、私营企业与退耕户合作,共同参与后续产业的开发,逐步提高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解决其长远生计问题。

10.3.2生态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我市将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农民自愿、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使我市10000亩退耕还林成果得到有效的巩固。大面积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可控制水土流失,调节小气候,提高伊宁市的林木覆盖率和植被恢复率。项目的实施可使农牧林相结合,形成自然生态和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和互补互利。该工程的实施将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居住环境的危害程度,促进全市生态环境的稳定。

10.3.3社会效益

项目的综合实施,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林果、畜牧养殖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增加加工原料和加工企业,扩大龙头企业发展,可提高劳动人口专业技能,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就业收入,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项目的实施对维护伊宁市社会稳定,促进伊宁经济繁荣和社会谐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1结论与建议

11.1结论

伊宁市20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伊宁市的生态环境和旅游形象,有效防范自然灾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林业产业化整体水平,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1.2建议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惠民工程,其涉及面广、持续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工程难度大、成果巩固任务艰巨,希望今后加大对退耕还林户发展经济林、养殖业,开展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1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