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华路街道劳动保障所一季度工作小结
宁华路街道劳动保障所一季度工作小结
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在市、区劳动就业局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构建和谐社会,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学习和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开展工作,全面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新突破,今年13月份开展工作如下:
一、结合《西夏区201*年促进城乡居民快速增收目标责任书》和西夏区201*年全民创业、促进就业目标任务的相关内容,认真领会,逐条分解,制定宁华路劳动保障201*年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与各社区签订201*年度目标责任书,确保各项工作及时有效得到落实。
二、做好入户摸底登记工作,按一方一册、一户一业进行分类统计,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制定相应的增收措施,全面掌握辖区低收人群的基本情况。截止目前城镇低收入家庭登记在册932户,1732人。建立各类基础台账,及时报送各类报表及信息。保持创建5个充分就业社区。
三、组织辖区用工单位及大中专毕业人、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市、区举办招聘会3场。
四、办理城镇居民医保203人。
五、今年1-3月份新接收企业退休社会化管理人员1人。
六、春节元宵节期间组织各社区开展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座谈会,同时开展社区尊老敬老活动,同时对退休困难户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慰问。
今年劳动保障工作重点是积极促进城乡居民快速增收,建立行之有效的帮扶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制,重点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及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工作更深层次开展,在工作安排上确保做到“三个到位”,即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服务到位,结合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特点,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中心任务。
劳动保障所201*年4月6日
扩展阅读:宁一参赛总结
分享智慧创造无限
第十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参赛总结
城北区宁大路第一小学程霞王廷花张文娟
7月30日,全国第十届中小学信息技术实践与创新活动“小学
语文网络教研团队”项目比赛落下帷幕。在短暂的三天时间里,我们团队精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巧妙配合,集聚团队智慧,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和较强的教研能力,稳定发挥,出色地完成了比赛内容,展示出了较高的团队教研水准,取得了较好成绩。三天里,我们夜以继日,忘我投入,在大赛组委会营造的良好比赛氛围里,通过亲身实践,充分感受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团队教研模式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一、参赛的路上有荆棘也有鲜花
我们是一支相对年轻的队伍,三人中只有一人具备十年以上的教龄,其他两名教师都是近一两年才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能力参差不齐;而且,我们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大赛,经验不足;大赛时间安排很紧,每一项任务只有短短的三到四个小时的时间。面对挑战,我们分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巧妙配合,集聚三人的智慧,完成了各项任务。比赛结束后,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三天,很累,但也很快乐,因为我们的精诚合作使一路的荆棘变成鲜花,因为网络教研团队使我们共同成长”。1、灵感来源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
接到课题,我们没有马上从网上搜索资源,而是静下心来研读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分析学生的学情,经过反复思考和集体研讨,我们达成了一致的观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我们把整合的突破口定在学情分析上,把整合点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我们团队的教学设计。《天游峰的扫路人》写的是作者在攀登天游峰时遇到一位扫路的老人,通过与老人交谈,深刻地体会到了老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深深敬爱之情。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本地农村生源,多数学生从未走出过家乡,可以说他们对于福建武夷山一无所知,而课文恰恰要通过理解天游峰的陡峭险峻突出扫路老人的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我们认为,帮助学生了解天游峰,感受攀登的不易,才能帮助他们真正理解老人的豁达乐观。那么,达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媒体资源,这样一来,“整合点”已经初步选定。经过三人对教材、学生、教学环境多方面的反复分析,一致认为我们应该舍得花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扫清“认知障碍”,也就是在课前做足预习的功夫,指导学生上网搜集整理关于天游峰的相关资料。当学生清楚的了解了天游峰的特点,就能自然而然的与作者产生共鸣,对老人充满敬意,那么教学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这是来自于我们团队的灵感,而这灵感来源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我们始终把握好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尺度,在文本理解难点处和教学重难点处挈入信息技术,做好“创设情景,促进学生理解文本”、“拓展资源,引导个性阅读,深化文本理解”两个方面的功夫,采用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模式“课前网络预习初读感知文本精读品味文本网络拓展感悟作业巩固提升”,精心创设语文活动,实时运用媒体及网络资源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品读感悟文本,品味人物内心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课堂充满“语文味”,实现学科整合。2、亮点取自于对资源的广泛摄取
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认为,我们团队的教学设计亮点就在于紧紧围绕活动的主题“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PPT等资源突破重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切实寻求课堂教学的效益。
通过广泛的搜寻,我们选取了一下几项网络资源:1、天游峰风光宣传片(视频)2、班级QQ群3、大量的图片资料。其中,天游峰风光宣传片,仅是作为范例提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即激发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课前通过网络自主找资料学习,课中品读文本,大量图片渲染,课后通过QQ群交流所得是我们团队教学设计的亮点。我们认为,较之于过去那种普遍的单纯的PPT形式,让学生资助上网学习的方式更加符合与现代教育的趋势,也更加有效。这样的整合,即做到了“情境激趣”,更是有效的“突破了重点难点”。“整合”的层次较高,更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3、提高建立于同伴间的有效互助
协作是团队成功的关键。在进行教学设计环节中,我们团队三人围绕共同课题和目标,发挥各自专长,先自主独立进行电子备课活动。每人在独立钻研教材、研读课标和独立思考、反思的基础上,完成个人的教学设计稿。接着,三人互发邮件,分别交流同伴的教学设计,解读其中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对比自己的教学设计,学习他人的长处。然后,大家一起研讨教材教法,统一思想认识,并根据本次评比的有关要求,确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整体框架。随后,展开辩论,逐条吸收三人教学设计中的“亮点”,系统梳理,有机整合,完成集体备课,融合三人的思想精髓。在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环节中,我们三人根据自身特长,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有的制作教学课件,有的搜集和筛选信息,有的寻找理论依据、梳理细节,出色地完成了各环节的比赛任务。
精彩往往来自于团队的智慧。初赛中,我们三人都很片面的把“整合点”理解为运用了信息技术的地方,单纯的认为“整合”就是利用PPT丰富教学内容,是教学更花哨更精彩。后来,经过反复的推敲,我们发现,“整合”其实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的切入点。也发现,简单利用几张的PPT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达到了“整合”的最底层目标。而经过我们团队反复研究形成的设计,把语文学习延伸到了更深更广的层次,使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形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的提高完全是建立在同伴互助上的。此外,经过兄弟团队间的互相评价,我们得到启发,对初始设计进行精雕细作,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最终形成了一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同伴互助式的教学设计和辅助课件。
二、成绩的背后有喜悦也有反思1、开放、对话、分享
“开放、对话、分享”是这次比赛带给我们的第二冲击波,也是本次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精美的插图,逼真的视频,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微博、专题学习网页等教学媒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网络学习成为了学生新型的学习方式。课件的效果,让电教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助推器,也让我们更易关注课堂的即时生成,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会合作、会分享的孩子才能成为未来生活的真正主人。针对《天游峰的扫路人》是篇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QQ、专题学习网页与别人快捷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如此简单,学习就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状态。2、适度、适当、适合
因为网络,我们的资源更加丰富;因为媒体,我们的手段更为多样;因为团队,我们的视野更加广阔。信息技术的创新与运用是为了更好的促进语文学科教学。我们团队认为,面对海量的资源,我们的选择应该适度,适当。我们的课堂不应只看屏不读书,不应让图片、视频代替文字。能够小组合作方式完成的就不一定得借助网络平台?正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能得。我们不应为了用网络资源而去用网络资源,不能为技术而技术。适度的选择,适当的使用,对于我们的课堂就是最大的适合。
3、运用、创新、提高
比赛结束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任务的顺利完成,而是要审视日常教学和教研工作,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环境下的团队教研中来,使“网络教研团队”成为教师及学校的自觉行为,养成网络环境下的同伴互助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宁华路街道劳动保障所一季度工作小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宁华路街道劳动保障所一季度工作小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