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电子商务概论》名词解释、问答及答案总结

《电子商务概论》名词解释、问答及答案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20:12:43 | 移动端:《电子商务概论》名词解释、问答及答案总结

《电子商务概论》名词解释、问答及答案总结

问题目录篇

1三、问答题○

1数字签名的原理。2物流管理的任务。3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过程。4SET协议的工作流程。5防火墙的优点。

21、我们目前所用的加密技术有几种?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2、简单概括数字签名技术的原理。

3、电子商务物流活动由哪些环节构成?4、举例说明什么叫供应链。

5、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比有哪些优势?3三名词解释○

27.电子商务28.加密29.销售链管理四简答题

30.简述电子商务的优势与劣势31.简述电子支票的优势。32.简述消费者在线购买的几个阶段33.简述互联网与传统营销的集成战略的内容。34.简述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结构的要求35.简述电子商务的业务计划4三、简答题○

19.简述SHECA的主要业务有那些?20.阿里巴巴网站的核心业务是什么?21.简述当当书店注册用户网上购书的流程。22.简述“证券之星”网站的经营特点。5四、名词解释题○

33.电子现金34.目标群体35.电子商务36.WWW服务器37.电子结算五、简答题

38.简述在线零售面临的挑战。

39.从企业角度来看,电子商务有助于实现哪些商业应用?40.简述公开密钥加密的优缺点。41.简述电子商务的优势和劣势。42.简述安全策略包含的内容。6三.名词解释○

1、企业内部网(Intranet)2、加密技术3、中立的网上交易市场模式4、电子货币5、物流四、简答

1.电子商务的效益表现在哪些方面?2.B2B电子商务能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3.简述防火墙的优缺点

4.简述数字签名的原理5.简述网络营销的内容。

答案篇

○11.数字签名的原理

(1)被发送文件用安全Hash编码法SHA编码加密产生128bit的数字摘要(2)发送方用自己的私有密钥对摘要再加密,就形成了数字签名;(3)将原文和加密的摘要同时传给对方;(4)对方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对摘要解密,同时对收到的文件用SHA编码加密产生又一摘要;(5)将解密后的摘

要和接收到的文件在接收方重新加密产生的摘要相互对比。如两者一致,则说明传送过程中信息没有被破坏或篡改过。2.物流管理的任务

5R:以最少的成本,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条件,将正确的商品送到正确的顾客手中。3.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过程

(1)区分客户群中的不同客户2建立和发展与客户之间的高质量互动3调整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

的需要

4.SET协议的工作流程

(1)支付初始化请求和响应阶段当客户决定要购买商家的商品并使用SET钱夹付钱时,商家服务器上POS软件发报文给客户的浏览器SET钱夹付钱,SET钱夹则要求客户输入口令然后与商家服务器交换“握手”信息,使客户和商家相互确认,即客户确认商家被授权可以接受信用卡,同时商家也确认客户是一个合法的持卡人。

(2)支付请求阶段客户发一报文,包括订单和支付命令。在订单和支付命令中必须有客户的数字签名,同时利用双重签名技术保证商家看不到客户的帐号信息。只有位于商家开户行的被称为支付网关的另外一个服务器可以处理支付命令中的信息。

(3)授权请求阶段商家收到订单后,POS组织一个授权请求报文,其中包括客户的支付命令,发送给支付网关。授权请求报文通过到达收单银行后,收单银行再到发卡银行确认。

(4)授权响应阶段收单银行得到发卡银行的批准后,通过支付网关发给商家授权响应报文。(5)支付响应阶段商家发送购买响应报文给客户,客户记录交易日志备查。5.防火墙的优点

(1)保护那些易受攻击的核心服务.2控制对特殊站点的访问.3对整个电子交易系统进行集中化的安

全管理.4对网络访问进行记录和统计.

○23、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5、(1)树立公司的品牌和企业的形象(2)降低企业运作成本(3)优化库存

(4)缩短生产周期

(5)提高工作效率和促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6)提供更有成效的售后服务(7)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

○3三.名词解释

27.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就是以电子方式进行商务交易。它以数据(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的电子处理和传输为基础,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活动(如商品服务的电子贸易、数字内容的在线传输、电子转帐、商品拍卖、协作、在线资源利用、消费品营销和售后服务)。它涉及产品(消费品和工艺品)和服务(信息服务、财务与法律服务)、传统活动(保健、教育)与新活动(虚拟商场)。28.加密:加密就是用基于数学算法的程序和保密的密钥对信息进行编码,生成难以理解的字符串。29.销售链管理:销售链管理就是订单获取的整合战略,其广义的定义是用信息技术支持从客户初次联系到订货的整个销售周期。四.简答题30.答:(一)优势:电子商务可以增加销售额并降低成本。(1)电子商务可以降低询价、报价和确定存货等活动的处理成本。(2)电子商务可以增加卖方的销售机会,也增加了买方的购买机会。(3)与传统商务相比,电子商务给买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为买方可以考虑更多卖主的产品和服务。(4)电子商务可以惠用整个社会。

(二)劣势:电子商务存在经济、技术、文化和法律上的障碍。(1)有些商业流程也许永远不能使用电子商务。(2)对电子商务进行投资时,共收益很难计算。(3)国际政治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31.答:电子支票有以下优势:

(1)电子支票可为新型的在线服务提供便利;(2)电子支票的动作方式与传统支票相同,简化了顾客的学习过程。(3)电子支票非常适合小额结算。(4)电子支票可为企业市场提供服务。(5)电子支票要求建立准备金,而准备金是商务活动的一项重要要求。(6)电子支票要求把公共网络同金融结算网络连接起来,这就充分发挥了现有的金融结算基础设施和公共网络的作用。32.答:消费者在线购买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购前准备、购买完成和购后交互。33.答:(1)在传统沟通媒体上提供有关公司网站的情况。(2)在顾客支持媒体上提供公司网站情况。(3)在网站提供有形证明,建立用户信任感。(3)在网站传统媒体宣传资料。34.答: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结构要在以下五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1)客户信息;(2)客户联系信息;(3)业务流程;(4)外部公司及合作伙伴;(5)前台系统与后台系统。35.答:实施电子商务的业务计划应包括下列这些方面:(1)确定开始的目标;(2)控制这些目标的实现过程;(3)监督其动作过程。○4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证书的申请、签发、制作、认证和管理,提供网上身份认证、数字证书、证书目录查询、电子公正、安全电子邮件等服务。承接电子商务系统集成,网络安全系统设计、开发集成、运行维护、安全网站设计的代维、安全产品代理,安全电子商务的全套解决方案。

2.。提供面向中、小企业的,平台意义的电子市场,提供产品的采购、信息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它可以协助企业采购人员和供应商直接见面,并能够追踪供应商品的种类和价格的变化,从而大大简化企业间的业务流程。

3.。注册会员查询商品放入购物车支付货款

4.先进是技术和优秀的系统广泛的服务领域加强与股民的交流与沟通对网络交易安全的保障

四、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选择虚拟服务器,理由是:

(1)公司人数少,缺乏技术人员,公司建立网站的目的仅宣传公司的形象及产品,虚拟服务器的服务内容可以满足公司的需求。

(2)虚拟服务器是多个用户租用一台服务器,托管服务器一个用户租用一台服务器,所以租用虚拟服务器的费用比托管服务器的费用低。

2.(1)通过网络广告等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

(2)顾客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浏览百货商店的商品信息。(3)顾客确定购买时,在网上下订单。

(4)网上商店对订单进行处理,包括货币支付、结算和货物配送。

(5)同时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对网上销售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并传送给决策层。(6)将库存信息通过库存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完成销售过程。

(7)通过销售系统对实际销货的分析,调整进、销货决策,更有效地管理企业。

○5四、名词解释题

33.电子现金也叫数字现金,它不仅具有数字化带来的便利,而且具有纸制现金不具有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34.目标群体是指公司网络营销工作所面向的群体。它既包括潜在顾客,也包括现有顾客、股东、雇员、潜在的雇员、咨询人员或新闻媒体等。

35.电子商务是以电子方式进行商务交易。它以数据的电子处理和传输为基础,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活动。

36.WWW服务器是一些连入互联网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包含有大量的文件,这些文件的所有者通过互联网的连接使这些文件为大众共享。

37.电子结算就是买主和卖主之间的在线资金交换。五、简答题

38.(1)控制顾客数据。(2)整合在线和离线订单。(3)提高送货的成本效益。(4)处理退货。

39.供应管理、存货管理、配送管理、渠道管理、结算管理。

40.优点:首先,在多人之间进行保密信息传输所需的密钥组合数量很小。其次,密钥的发布不成问题。最后,公开密钥系统可以实现数字签名。

缺点:加密/解密比私有密钥加密系统的速度慢得多。

41.电子商务的优势是可以增加销售额,降低成本,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电子商务的缺点是存在经济、技术、文化和法律上的障碍。42.安全策略一般包括:(1)认证:谁想访问电子商务网站者的身份?(2)访问控制:允许谁登录电子商务网站并访问它?(3)保密:谁有权利查看特定的信息?

(4)数据完整性:允许谁修改数据,不允许谁修改数据?○6三.名词解释。

1.企业内部网Intranet:是指采用Internet技术建立的企业的内部网,它是应用于企业内部的,基于WWW使用互联网应用软件的B/S结构的专用网络。

2.加密技术:是一种主动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其原理是利用一定的加密算法,将明文转换成无意义的密文,阻止非法用户理解原始数据的保密性。

3.中立的网上交易市场:是指由买方、卖方之外的第三方投资而自行建立起来的中立的网上交易市场,提供的买卖多方参与的竞价撮合模式,是一对多卖方集中和多对一买方集中交易模式的综合。4.电子货币:是采用电子技术和通讯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的,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从电子信息方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

5.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四.简答1.答:(1)降低交易成本。1>降低促销成本;2>降低采购成本。

(2)优化库存。(3)缩短生产周期。(4)更有效的服务和商机的增加。(5)减轻对实物基

础设施的依赖。2.答:(1)改善供应链管理;(2)增加商来机会,开拓新的市场;(3)改善过程质量;(4)缩短

订货周期;(5)降低交易的成本;(6)改善信息管理和决策水平。3.答:优点:(1)保护易受攻击的核心服务;(2)控制对特殊站点的访问;(3)对整个电子交易

系统进行集中化的安全管理;(4)对网络访问进行记录和统计。缺点:(1)不能防范不经由防火墙的攻击;(2)不能防范人为因素的攻击;(3)不能防止受病毒感染的软件或文件的传输;(4)不能防止数据驱动式的攻击。4.答:原理如下:(1)被发送文件用安全HASH编码法SHA编码加密产生128bit的数字摘要;(2)发送方用自己的私用密钥对摘要再加密,形成数字签名;(3)将原文和加密的摘要同时传给对方;

(4)对方用发送方的公共密钥对摘要解密,同时对收到的文件用SHA编码加密产生又一摘要;(5)将解密后的摘要和收到的文件在接收方重新加密,产生的摘要相互对比,如两者一致,则说明传送过程中住处没有被破坏或篡改过。5.答:内容包括:(1)网上市场调查;(2)网络消费者行为分析;(3)网络营销策略的制定;(4)

网络产品和服务策略;(5)网络价格营销策略;(6)网络渠道选择与直销;(7)网络促销与网络广告;(8)网络营销管理与控制。

扩展阅读: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及问答总结

1.免疫: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self-nonself),对“非己”抗原发生清除、排斥反应,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和免疫稳定三大功能。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defence):是针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或毒素)的一种免疫保护作用,或称为抗感染免疫。如果免疫应答表现过于强烈,则在清除抗原的同时,也会造成组织损伤,即发生超敏反应(变态反应)。如免疫应答过低或缺如,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3.免疫监视(immunologicsurveillance):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某些免疫细胞能发现并处理(杀伤、消毁)体内经常出现的少量异常细胞。

4.免疫稳定(immunologichomeostasis):正常情况下,机体可经常地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以维持免疫机能在生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

1.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应答产物(Ab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2.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3.抗原性:指能与免疫应答产物相互作用起反应的性能。原称反应原性或免疫原反应性4.半抗原: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5.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6.抗原决定族: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7.共同抗原:具有共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

8.异嗜性抗原:在人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它们之间有广泛交叉反应,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又称Forssman抗原。

9.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既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效应,但其激活机制与方式有别于常规抗原与有丝分裂原.

10.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这类抗原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绝大多数Ag属此类。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共同特点:TD-Ag刺激机体所产生Ab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且还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可引起回忆应答。多由蛋白质组成,分子量大,表面决定簇种类多,但每种决定簇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

11.TI-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不需T细胞辅助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少数Ag属此类。如细菌多糖、聚合鞭毛蛋白等。共同特点:TI-Ag刺激机体产生的Ab仅是免疫球蛋白M,不引起回忆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1.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那些?

答:决定一种物质能否表现其免疫原性及其免疫原性大小的因素有:1抗原本身的因素

(1)异物性抗原与机体的种系关系越远,其差异越大,免疫原性也就越强。1)异种间的物质:病原微生物、动物免疫血清对人是良好抗原,2)同种异体间的物质:人红细胞表面ABO血型抗原系统及同种异体皮肤和器官上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3)自身抗原:自身物质一般无抗原性。

a:与淋巴细胞从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如晶状体蛋白)

b:自身物质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外伤、感染、药物、电离辐射等)(2)理化性状1)分子大小

一般说来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分子量一般在10.0kD以上,个别超过100.0kD,低于4.0kD者一般不具有抗原性。2)化学结构的复杂性

蛋白质芳香族氨基酸为主者,尤其是含酪氨酸的蛋白质,抗原性强,非芳香族氨基酸为主者,抗原性较弱。

3)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4)物理状态

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2免疫途径和抗原剂量

具备上述条件的抗原物质可因进入机体的途径和剂量的不同而免疫效果迥异。

人工免疫时,多数抗原是非经口进入(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注射)机体才具有抗原性。

3机体方面的有关因素

(1)宿主与抗原来源的种系进化关系(2)宿主的遗传背景

(3)机体的健康和营养状况

以上几方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制约的。

2.试述T细胞决定簇和B细胞决定簇的特性有何不同?答:见图2-2。

3.试述TD-Ag和TI-Ag的区别

答: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这类抗原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绝大多数Ag属此类。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共同特点:TD-Ag刺激机体所产生Ab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且还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可引起回忆应答。多由蛋白质组成,分子量大,表面决定簇种类多,但每种决定簇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2.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不需T细胞辅助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少数Ag属此类。如细菌多糖、聚合鞭毛蛋白等。

共同特点:TI-Ag刺激机体产生的Ab仅是免疫球蛋白M,不引起回忆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分子结构呈长链,都是多聚性物质,即在Ag分子上有大量重复的同样的表位,故能与白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在许多点上结合形成交联。另一特点是在体内不易降解,故能与B细胞呈较长期的结合1.抗体

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2.免疫球蛋白

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3.H链

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二硫键连接的四条(两对)多肽链组成。其中长的一对称为重链,即H链。约由450-5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50-70Kd。每条H链由一个可变区、三或四个恒定区和一个铰链区构成。4.L链

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二硫键连接的四条(两对)多肽链组成。其中短的一对称为轻链,即L链。约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25Kd。每条L链由一个可变区和一个恒定区构成。5.可变区(V区)

指免疫球蛋白多肽链的氨基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4区段,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多变。6.恒定区

指免疫球蛋白多肽链的羧基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3/4区段,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比较恒定。7.超变区

亦称互补决定区(CDR)。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中,氨基酸残基变异性更大的部分。系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8.骨架区

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中除去超变区的部位。该区域不与抗原分子直接结合,但对维持超变区的空间构型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结构也较稳定。9.连接链(J链)

为免疫球蛋白中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多肽链。10.分泌片

是上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以非共价键方式连接两个Ig单体分子,并与J链共同组成分泌型Ig,起到抵抗蛋白酶消化的作用。11.功能区

构成免疫球蛋白单体分子的四条多肽链中,每条肽链又可被链内二硫键连接形成几个球形结构,并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这些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球型结构称为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每条轻链有两个功能区(VL和CL)。IgG、lgD的H链有四个功能区(即VH、CH1、CH2、CH3);IgM和IgE重链有四个CH,即多一个功能区CH4。12.铰链区

指免疫球蛋白重链CHl和CH2功能区之间的区域。含大量脯氨酸,具有弹性。适于与抗原结合,也与补体活化有关。13.同源功能区

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及MHC分子等的功能区中某些氨基酸具有共同重复性、结构的相似形和功能的一致性,故称为同源功能区。14.Ig超家族

鉴于功能区具有同源性的特性,将Ig分子、T细胞抗原受体分子、MHC的I类和Ⅱ类抗原分子以及某些CD抗原分子等,统称为Ig超家族。15.Fab段

即抗原结合片段。用木瓜酶消化IgG分子,可得到两个Fab和一个Pc段。Fab段含有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近氨基端侧的1/2多肽链。该片段具有单价抗体活性,能与一个相应的抗原决定族特异性结合。16.Fc段

即可结晶片段。用木瓜蛋白酶消化IgG分子,可得到两个Fab和一个Fc段。Fc段含有两条重链羧基端侧的1/2多肽链。该片段无抗体活性,但具有活化补体、结合细胞和通过胎盘等生物学功能。17.F(ab")2

用胃蛋白酶水解IgG分子,可得到一个F(ab")2段和一些小分子肽pPc。F(ab")2段含有两个与Fab相类似的片段,仅其中重链部分的多肽链较Fab段的重链稍长一些。具有双价抗体活性,能与两个相应的抗原决定簇结合。18.PFc’

用胃蛋白酶水解IgG分子,得到的类似Fc段的小片段,并且继续被水解成的小分子多肽,不再具有任何生物学活性。19.同种型(isotype)

同一种属内所有个体共有的Ig抗原特异性,可在异种体内诱导产生相应抗体。同种型抗原特异性主要位于Ig的c区,包括类和亚类,型和亚型。20.同种异型(allotype)

是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Ig分于抗原性的不同,主要反映在Ig分子上的CH和CL上一个或数个氨基酸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不同个体的遗传基因决定的,故称为遗传标志。21.独特型(idiotype):

指同一个体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变区有不同的抗原特异性,由此而区分的型别称为独特型。独特型抗原决定簇主要是由于超变区的氨基酸的差异决定的。22.杂交瘤技术

抗体产生细胞(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人工方法,这种融合的细胞既具有肿瘤细胞无限繁殖的特性,又具有B细胞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分离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后即可得到单克隆抗体。

22.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cAb)

由单个B细胞克隆或其杂交瘤细胞克隆产生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一、简述免疫球蛋白各功能区主要生物学功能。重链和轻链内,每1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一个亚单位,通过链内二硫键,连接链内相距约60个氨基酸的两个半胱氨酸组成一个环肽,这种球形结构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称为Ig功能区。IgG、IgA和IgD的H链有四个球形结构,分别为VH1,CH1,CH2,CH3;IgM和IgE有五个球形结构,即多一个CH4。以IgG为例,各功能区的功能:VH和VL是抗原决定簇结合位点。CH1和CL是Ig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

CH2是补体结合位点,参与活化补体、通过胎盘。

CH3与某些细胞Fc受体(FcR)结合,产生不同的免疫效应,如IgGCH3与MΦFc受体结合,起促进吞噬的调理吞噬作用。

另外,IgE的CH4与肥大细胞结合参与I型变态反应。绞链区(hingeregion):在CH1和CH2之间,由约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能自由折叠区。该区富有弹性易于弯曲,因而使Ig分子易发生变构作用,由“T”向“Y”型。①Ig分子变构有利于抗原结合部位与不同距离的特异性抗原互补结合。②易使补体结合点得以暴露,为补体活化创造了条件。③展开的链也易受蛋白酶水解而断裂成较小的片段。

二、比较5类免疫球蛋白主要特点。

见本章学习要点第2页(黑体字为必答内容)

三、简述免疫球蛋白生物学功能。

答: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与抗原特异结合,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导致免疫病理损伤。如抗毒素抗体可中和外毒素;中和抗体可阻止病毒感染相应靶细胞。2.激活补体。IgM、IgG和相应抗原结合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凝集的IgA、IgG4和IgE可激活补体的替代途径。3.通过Fc段结合细胞。多种细胞表面表达Fc受体,IgM、IgG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可以介导调理吞噬,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NK细胞表面的Fc受体介导ADCC,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IgE的Fc段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Fc受体结合,介导1型超敏反应。4.IgG能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对于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SIgA是粘膜局部免疫的最主要因素,也可通过初乳被动免疫新生儿。5.具有抗原性,Ig分子不同结构具有不同免疫原性。独特型网络能够进行反馈调节,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

1.补体:是一组对56℃敏感的物质。已知是由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和组织液中的近种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他细胞表面的膜结合蛋白和受体所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名补体系统。这些分子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遵循一定规律活化后,产生细胞裂解、促进吞噬或引起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其结果或者增强机体抗微生物感染能力,或者引起机体免疫损伤。

2.补体经典途径:为补体激活途径之一,激活剂主要为与抗原结合后的IgG或IgM类抗体,并由C1到C9连续发生级联反应,最终产生溶细胞效应的过程。

3.C4b2b:是由C1酯酶裂解C4和C2产生的裂解片段在细胞膜上形成的稳定复合体,具有裂解C3活性,所以被称为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

4.C4b2b3bn:是多个C3b与细胞膜上已形成的C4b2b(C3转化酶)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裂解C5活性,所以是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

5.膜攻击复合体:是补体系统激活后形成的C5b6789大分子复合体,能使细胞膜发生严重损伤,导致细胞裂解。

6.替代途径:是不经C1、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如酵母多糖)结合而启动补体(C3C9)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最终导致细胞溶解破坏的补体活化途径,又称旁路途径,或第二途径。

7.C3bBb:是在补体替代激活途径中,激活物表面的C3b与D因子裂解B因子产生的Bb结合形成复合物,即补体替代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酶。

8.I因子:亦称C3b灭活因子,能使C3b和C4b裂解灭活,从而对经典和替代途径的C3转化酶的形成产生限定抑制作用。

9.H因子:能辅助I因子灭活C3b,并能竞争抑制B因子与C3b结合,也能从C3bBb中解离置换Bb,促进替代途径C3转化酶衰变灭活。

10.P因子;亦称备解素,可与C3bBb结合使C3bBb趋于稳定,减慢衰变。

11.补体受体:是细胞膜上能与补体成分或补体片段特异性结合的一种表面糖蛋白。

12.免疫粘附:是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C3b或C4b粘附于具有C3b受体的细胞表面的现象。通过粘附形成大的复合物,便于吞噬细胞清除。1.试比较两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异同。

补体的两条激活途径均在激活物存在的情况下,以连锁反应的方式依次活化,并以C3作为枢纽,通过C56789复合物的形成,最终溶解破坏靶细胞。两条激活途径的不同点表现在下列三方面:(1)激活物不同。经典途径的激活物为抗原与抗体(IgM或IgG1-3)形成的复合物;而旁路途径的激活物为细菌脂多糖、肽聚糖、酵母多糖、凝聚的IgG4、IgA等。(2)参与成分不同。经典激活途径的参与成分为C1-C9,并需Ca2+、Mg2+,而且C3转化酶为C4b2b,C5转化酶为C4b2b3b;而旁路激活途径为C3、C5-C9,以及D因子,B因子和P因子,只需Mg2+,并且C3转化酶为C3bBb(p),C5转化酶为C3bnBb(p)。(3)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作用不同,经典激活途径是在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发挥作用,而旁路途径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2.何谓免疫调理作用?其机制如何?

免疫调理作用是指通过吞噬细胞表面存在的FcγR和C3b受体等,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的作用。具有免疫调理作用的物质有抗体和补体。IgG类抗体同细菌等抗原物质,形成免疫复合物后,IgG的Fc段与FcγR结合,有利于吞噬;补体C3b的一端可同靶细胞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另一端可结合吞噬细胞的C3b受体,从而促进吞噬作用。

3.补体系统激活后,可产生哪些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裂解片段,可引起何种生物学效应?补体系统激活后,可产生C2a、C3a、C4a、C5a、C3b、C4b等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裂解片段,其生物学效应是:C3b--调理吞噬作用;C3b、C4b------免疫粘附作用;C2a、C4a激肽样作用;

C5a、C3a、C4a--过敏毒素作用;C5a、C3a--趋化作用。4.简述C3b的灭活机制?

C3b的灭活主要可通过两种因子,即I因子和H因子起作用。I因子(又称C3b灭活因子,C3bINA)能裂解C3b的α链,形成无活性的iC3b,从而使C4b2b及C3bBb均失去结合C3b的能力,不能形成C5转化酶;该因子又能分解细胞膜上的C3b成为C3c和C3d,从而破坏C3b的功能,阻碍后续反应的进行。H因子对I因子有辅助作用,可竞争性抑制B因子与C3b的结合,使Bb从C3bBb中解离,促进C3b的灭活。

1.TH1细胞:是CD4+辅助性T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主要分泌IL-2、IFN-g、TNF-b等细胞因子,辅助抗细胞内寄生微生物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细胞免疫效应、功能。

2.TH2细胞:是CD4+辅助性T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主要分泌IL-4、IL-5,IL-10、IL-13等细胞因子,主要对体液免疫应答起辅助作用,如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和吞噬细胞非依

赖性的防御功能(指对寄生虫感染和对过敏原的反应)。

3.Ts细胞:即抑制性T细胞,是CD8+T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其功能是抑制免疫应答反应。

4.CTL(Tc):是T细胞的一个主要功能亚群,表达CB8分子,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识别抗原具有MHC-I类分子限制,在抗病毒、抗胞内寄生菌和抗肿瘤免疫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5.TH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个主要功能性亚群,表达CD4分子和TCRαb,识别抗原受MHC-II类分子限制,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中均具有辅助性和效应性功能。6.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是表达在B细胞上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成熟B细胞一般表达有单体IgM和IgD分子,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可特异识别抗原。Smlg也是鉴别B细胞的主要标志。

7.ADCC效应: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其机制为靶细胞膜抗原与特异性IgG类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IgG抗体的Fc段与效应细胞(如NK细胞、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使效应细胞活化,产生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8.抗原递呈作用:指单核巨噬细胞等一些细胞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信息,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作用。

9.APC:即抗原递呈细胞,是体内具有抗原递呈作用的一类细胞,包括有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B细胞等。1.试述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的微环境及成熟过程。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的主要部位。胸腺为T细胞分化发育提供微环境。胸腺微环境主要由胸腺基质细胞(包括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细胞外基质(如胶原蛋白、网状纤维、葡糖胺等)和细胞因子(如IL-1、IL-2、IL-7、GM-CSF等)组成。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是胸腺细胞(来自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从被膜下区、皮质区到髓质区的移行成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胸腺细胞受到胸腺不同区域微环境的作用,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不同细胞发育状态的变化和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1)主要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来自骨髓的T祖细胞(有特定向T细胞系分化能力的淋巴样干细胞)进入胸腺后迅速分化,首先表达CD2分子,但TCR,CD3,CD4,CD8均为阴性,此为发育早期阶段的T细胞,称“双阴性”(CD4-、CD8-)胸腺细胞,主要存在于被膜下区。“双阴性”细胞随着向皮质移行,继续发育,表达有TCR((、CD3、CD4和CD8分子,此时称为“双阳性”(CD4+、CD8+)胸腺细胞,主要存在于皮质区。“双阳性”胸腺细胞到达皮质深区,继续发育,经历一个自身选择(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变成TCR+、CD3+、CD4+成TCR+、CD3+、CD8+的“单阳性”(CD4+或CD8+)胸腺细胞,即为发育成熟的T细胞。成熟T细胞经髓质进人血流到达其他外周淋巴组织。(2)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阳性选择:CD4+CD8+双阳性前T细胞(胸腺细胞)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MHC-Ⅱ类或I类分子发生有效结合时,就可被选择而继续发育分化为具有TCR的CD4+或CD8+”单阳性”细胞。反之,则会发生细胞调亡(apot~iB),此即为阳性选择过程。通过这一选择,CD4+或CD8+T细胞获得识别抗原肽-MHC-Ⅱ类或I类分于复合物的能力,即决定T细胞应答的MHC限制性。阴性选择:CD4+CD8+双阳性前T细胞(胸腺细胞)与该处的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表面自身抗原肽-MHC-Ⅱ或I类分子复合物结合,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清除或形成克隆不应答状态。反之,继续分化发育为具有识别非已抗原能力的成熟的单阳性细胞,此即阴性选择过程。阴性选择决定自身耐受性。

2.试述辅助性T细胞的特性与功能。

辅助性T细胞的表型主要为CD3+CD4+TCRαβ,接受抗原刺激具有MHCⅡ类分子限制性。辅助性T细胞主要包括TH0细胞,THl细胞和TH2细胞。TH0细胞被抗原递呈细胞激活后,可表达IL-12、IL-4等细胞因子受体,在相应的细胞因子作用下,可增生分化为THl或TH2细胞,TH1细胞分泌以IL-2,IFN-γ和TNF-β为主的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TH2细胞分泌以IL-4,IL-5,IL-6,IL-10为主的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增生分化,合成并分泌抗体,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或速发型超敏反应。

THl和TH2细胞亚群间在一定条件刺激下可互相转换(即细胞漂移)。3.简述NK细胞的杀伤机制?

NK细胞杀伤靶细胞有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NK细胞与靶细胞的直接接触作用,依赖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如NK细胞上的CD2、LFA-1和靶细胞上的CD58、ICAM-1)相互结合,释放NK细胞毒因子和穿孔蛋白等破坏靶细胞。其二是通过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即靶细胞膜抗原与特异性lgG类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IgG的Fc段与NK细胞表面的FcrRⅢ(CDl6)结合,使NK细胞活化,杀伤靶细胞。4.单核吞噬细胞在保护性免疫和免疫病理发生中如何起作用?单核吞噬细胞包括有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它们是机体的重要免疫细胞,不但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作用,而且也参与免疫病理的发生。

单核吞噬细胞在机体的保护性免疫中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如下:(1)非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它们能吞噬和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处理清除损伤及衰老的细胞,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因素,当抗原物质结合抗体和补体后,更容易被单核吞噬细胞摄取处理。(2)递呈抗原,激发免疫应答。吞噬细胞是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绝大多数抗原(TDAg)都须经巨噬细胞摄取、加工、处理后,才能以膜表面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形式由巨噬细胞递呈给具有相应抗原识别受体的T细胞,并在细胞因子和协同刺激分子参与下,启动T细胞活化,激发免疫应答。(3)合成分泌细胞因子。单核吞噬细胞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IL-1、IFN、TNF、PG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他免疫学效应。

单核吞噬细胞在免疫病理发生中主要在超敏反应的病理损伤中发挥作用。具体表现在

1)参与Ⅱ型超敏反应。单核吞噬细胞可通过相应受体(FcγR,C3bR)与组

织细胞结合;使靶细胞溶解破坏(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另外,活化的单核吞噬细胞可释放一些生物活性介质,使固定的组织细胞溶解破坏(如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2)参与Ⅳ型超敏反应。在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如IFN-γ)可活化单核吞噬细胞,产生多种引发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和介质,如IL-1,IL-12,IL-6,血小板活化因子和前列腺素等,在高浓度时可加剧炎症反应,引起局部组织的细胞损伤。1.细胞因子:

是由细胞分泌的组具有调节活性的低分子量蛋白物质的统称。2.单核因子:

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3.生长因子:

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4.集落刺激因子:

可刺激骨髓未成熟细胞分化成熟并在体外可刺激集落形成的细胞因子。5.白细胞介素:

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6.淋巴因子:

指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7.自分泌效应:

指某种细胞因子的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则该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

8.旁分泌效应:

指某种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和靶细胞非同一细胞,但二者相邻近,则该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9.干扰素(IFN):

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能力,故得此名。根据产生细胞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即IFNa,主要由白细胞产生;IFNb,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IFNg,主要由T细胞产生。又根据生物活性不同,可分为I型干扰京和Ⅱ型干扰素。I型干扰素包括IFN--a和IFNb可由病毒或多聚核苷酸诱导产生,其生物学作用以抗病毒、抗肿瘤为主,同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Ⅱ型干扰素包括IFNg,可由有丝分裂素诱导产生,其生物学作用以免疫调节为主,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抗病毒作用较弱。10.肿瘤坏死因子(TNF):

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根据来源和结构分为两种类型,即TNF--a和TNFb两种因子具有相同的结合受体,均有抗肿瘤作用,也是重要的致炎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同时与发热和恶液质形成有关。11.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指具有吸引白细胞移行到感染部位的一些低分子量(多为8-10KD)的蛋白质(如IL-8、MCP-1等),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1.试述干扰素来源及生物学活性。干扰素(IFN)有I型和Ⅱ型干扰素两大类。I型干扰素有两种,即a-干扰素(IFNa)和b干扰素(IFNb)。前者主要由单核吞噬细胞产生,后者由成纤维细胞产生,两者也可由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产生,Ⅱ型干扰素又称免疫干扰素或g干扰素(IFNg),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两种类型干扰索的生物学活性分述如下:

I型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1)抗病毒、抗肿瘤作用:①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干扰病毒复制,抑制病毒感染或扩散;②增强NK细胞、巨噬细胞和Tc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靶细胞的杀伤破坏作用,促进病毒从宿主体内清除和产生抗肿瘤作用;③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使其生长受到抑制。(2)参与免疫调节作用,促进MHCI、Ⅱ类分子表达,但作用较弱,

Ⅱ型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1)抗病毒、抗肿瘤作用与I型干扰素的②、③类似,但作用较弱;(2)免疫调节作用①促进APC(s)表达MHCⅡ类分子,提高抗原递呈能力;②促进MHCI类分子表达,增强NK细胞和Tc细胞的杀伤活性;③抑制THO细胞向TH2细胞转化,同时抑制TH2细胞合成分泌细胞因子,对体液免疫应答产生下调作用;④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促进白细胞穿过血管到达炎症区域。

2.目前知道的促进造血细胞成熟的细胞因子主要有哪些?其功能如何?目前已知的促进造血细胞成熟的细胞因于有多种,其中主要有:(1)IL-3,可刺激骨髓多系未成熟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2)GM-CSF,可刺激粒细胞和单核细脑的分化成热。(3)M-CSF,可刺激单核细胞的分化成熟。(4)G-CSF,可刺激粒细胞的分化成熟。(5)EPO,可刺激红细胞成熟。

(6)IL-7.可刺激前B细胞分化成熟。(7)IL-11,可刺激巨核细胞分化成熟。

(8)干细胞生长因子,可刺激多种造血前体细胞分化成熟。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是位于脊椎动物某对染色体的特定区域、紧密连锁的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基因群,其编码产物主要分布在细胞膜表面,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MHS)

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包括多种复杂的抗原系统,其中能引起强烈而迅速的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简称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3.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是指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由于首先在人的外周血白细胞表面发现,故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编码该抗原的基因也可称HLA,即人类的MHC,定位于人类第6号染色体短臂。

4.HLA多态性

多态性是指在一随机婚配的群体中,染色体同一基因位点有两种以上等位基因,可编码两种以上基因产物的现象。HLA的多态性产生是由于HLA复合体的每个基因位点均为复等位基因,并均为共显性所致。5.MHC限制性(MHCrestriction)在免疫应答识别阶段T细胞与APC之间的作用和免疫效应阶段T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作用都涉及到TCR对自身MHC分子的识别,即只有当相互作用细胞双方的MHC分子一致时,免疫应答才能发生,这一现象称为MHC限制性(MHCrestriction)。

试比较HLAI、II类分子的异同。

答:HLAI、II类分子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编码的基因位点:I类分子的编码基因位点为B、C、A位点;II类分子的编码基因位点为DP、DQ、DR位点。

2.分子结构:两类分子均由两条多肽链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二聚体糖蛋白分子,具有多态性,每条肽链都有Ig样功能区,属于Ig超家族。但I类分子的轻链不是由HLA基因编码的。

3.分布:I类分子广泛分布于各组织的有核细胞及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也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体液中;II类分子主要存在于B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抗原提呈细胞,以及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

4.主要功能:①两者均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②均有抗原提呈作用,但I类分子主要参与内源性抗原的提呈,II类分子主要参与外源性抗原的提呈。③均可参与免疫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但I类分子是CD8分子的受体,II类分子是CD4分子的受体。④均参与诱导胸腺内前T细胞分化发育。1.免疫应答:

是指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表现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2.MHC限制性:

是指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时,T淋巴细胞识别自身的MHC分子。3.迟发型超敏反应:是细胞免疫应答,表现为由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抗原特异性效应细胞主要为TH1细胞。1.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是指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机体,抗体的产生表现为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初次免疫应答是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诱导产生的抗体应答,其特点为潜伏期长(接触抗原1~2周后产生抗体);抗体效价低;维持时间短;以IgM为主;抗体亲和力低。再次免疫应答是机体再次接触同样抗原时的应答,其特点为潜伏期短;抗体效价高;维持时间长;以IgG为主;抗体亲和力高。2.简述免疫应答的概念及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免疫应答是指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表现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免疫应答可分为两大类,(1)正免疫应答和负免疫应答:正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效应产物,从而对诱发抗原发挥排除效应;负免疫应答,又称免疫耐受,是指抗原诱发相应的淋巴细胞处于不活化状态,从而对诱发抗原不发挥排除效应。(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免疫应答的效应产物为抗体。因为活化的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故称体液免疫或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的效应产物为效应性T细胞,故称细胞免疫或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3.简述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抗细胞内病原体感染的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损伤作用,移植排斥反应。4.简述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

(1)特异性杀伤:CTL膜表面的TCR特异性识别和结合靶细胞表面相应的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2)杀伤机制:

A.分泌型杀伤:活化的CTL通过膜表面的TCR特异性识别和结合靶细胞表面相应的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CTL细胞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介质,其中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跨膜孔道,使水分进入细胞,靶细胞裂解坏死;颗粒酶通过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的跨膜孔道进入靶细胞,导致靶细胞DNA损伤,引起靶细胞凋亡。

B.非分泌型杀伤:活化的CTL表达Fas配体(FasL),靶细胞膜表达Fas分子,FasL与Fas相互作用,导致靶细胞DNA损伤,引起靶细胞凋亡。

(3)高效杀伤:杀伤靶细胞的CTL本身不受损伤,可以连续杀伤多个靶细胞。5.试述抗体的生物学效应。

1)中和外毒素的毒性作用,阻止病毒吸附易感细胞。2)通过免疫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3)激活补体,活化的补体发挥生物学作用而清除抗原。4)介导ADCC杀伤靶细胞。

5)分泌型IgA(SIgA)在粘膜免疫中发挥清除抗原的作用。6)在某些情况下,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导致免疫损伤。

免疫耐受: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形成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已形成免疫耐受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不发生免疫应答,但对其它抗原仍有免疫应答能力。

1.免疫耐受研究的临床意义。

免疫耐受的诱导、维持和破坏,影响着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1)免疫耐受的消极作用(A)免疫耐受的建立: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特异性不应答,导致感染发生或肿瘤形成。(B)免疫耐受的破坏:发生自身免疫病。

(2)免疫耐受的积极作用(A)免疫耐受的建立:防止移植排斥反应,进行组织器官移植;控制自身免疫病发生;减轻超敏反应的损伤。

(B)免疫耐受的破坏:有利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抗感染作用。

2.比较免疫耐受与正常免疫应答的异同点。

相同点:均需抗原刺激,经诱导期而形成;具有特异性;具有记忆性。

不同点:正常免疫应答经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产物,也称为正免疫应答;而免疫耐受经抗原刺激,不产生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效应性T细胞),也称为负免疫应答。

3.比较免疫耐受与免疫缺陷、免疫抑制的区别。

相同点:免疫耐受对抗原刺激不应答,免疫缺陷、免疫抑制对抗原刺激不应答或应答低下。

不同点:免疫耐受的不应答是针对同样抗原,具有特异性;免疫缺陷、免疫抑制的不应答或应答低下是针对多种不同的抗原,无抗原特异性。

1.免疫调节:是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基因调控下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免疫应答的发生、性质、强度、范围和终止,使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2.独特型:是指存在于自身体内Ig、BCR、TCR可变区的抗原决定簇,独特型决定簇诱导相应的抗独特型抗体产生或相应的抗独特型细胞克隆活化。1.简述Th1细胞和Th2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Th1细胞通过分泌IL-2、IFN-γ等细胞因子,诱导CTL的活化、增殖和成熟,并且诱导和增强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浸润性炎症反应,从而实现和增强细胞免疫应答的功能;Th2细胞通过分泌IL-4、IL-5、IL-6、IL-10等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促进Ig的生成和类型转换,从而实现对体液免疫应答的正向调节作用;而且Th1细胞分泌的IFN-γ抑制Th2细胞的功能,Th2细胞分泌的IL-4、IL-10等抑制Th1细胞的功能,Th1细胞和Th2细胞是相互的抑制细胞,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维持免疫平衡。2.简述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Th细胞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协助其他T细胞的活化、增值和分化,促进和增强免疫应答,对免疫应答起着正向调节作用,CD4+TH细胞根据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分为Th1细胞和Th2细胞,Th1细胞和Th2细胞是相互的抑制细胞;Ts细胞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抑制其他T细胞分化增殖和过度活化,抑制免疫应答,对免疫应答起着负向调节作用;TC细胞(CTL)可以杀死活化的T细胞、B细胞和APC,对免疫应答起着负向调节作用。

3.简述抗体产生过程中的独特型和抗独特型网络调节。

自身体内Ig、BCR、TCR可变区存在独特型决定簇,可以刺激产生抗独特型抗体或使相应的抗独特型细胞克隆活化。

从分子水平来看,抗原进入机体刺激产生抗体Ab1,Ab1在结合抗原的同时,又以其独特型决定簇诱导Ab2(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继而产生Ab3、Ab4Abn,Ab2可抑制Ab1,免疫反应被抑制,Ab3可抑制Ab2,有利于Ab1的产生,Ab4抑制Ab3,于是Ab2产生,从而抑制Ab1,如此反复形成独特型和抗独特型互相刺激又互相制约的调节网络。(见图11-2)

从细胞水平来看,抗原进入机体刺激抗原反应细胞活化,分泌抗体,活化的抗原反应细胞激活抗独特型组,抗独特型组抑制抗原反应细胞活化,同时内影像组刺激抗原反应细胞活化,非特异平行组激活抗独特型组,如此这般,抗原反应细胞和内影像组促进免疫应答的产生,抗独特型组和非特异平行组对免疫应答起着负向调节作用。

总之,针对抗原的刺激,机体的独特型和抗独特型网络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使抗体的产生处于适度水平,既能够清除相应的抗原,又不损伤机体的组织细胞,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4.神经内分泌系统如何对免疫应答发挥调节作用。

在免疫细胞膜上或胞内存在许多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受体(如ACTH受体、β-内啡肽受体、脑啡肽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等),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的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作用于免疫细胞的相应受体,实现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但是免疫系统不是被动接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免疫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激素样物质、神经递质样物质,它们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状态的改变。因此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存在相互调节机制,它们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1.试述由于抗原抗体结合可能导致的超敏反应的类型及发生特点

通过抗原抗体结合可能导致的是Ⅰ、Ⅱ、Ⅲ型超敏反应。I型超敏反应(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是特异性IgE类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机体致敏,再次进入的相同的变应原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IgE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作用于效应器官,引起临床症状。其特点是:(1)发生快,消失快,一般为可逆性反应;(2)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Ⅱ型超敏反应是IgG或IgM与细胞表面本身的抗原或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原、半抗原结合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吸附于细胞表面,在补体系统、巨噬细胞或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损伤的超敏反应。其特点是出现对机体细胞的溶解破坏作用,所以又称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是由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所致。如果免疫复合物不能被机体清除,将可能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血管壁、皮肤或滑膜等组织中,活化补体,产生过敏毒素等炎症介质,在嗜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Mφ的参与下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其特点是通过形成中等大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局部引起免疫病理损伤。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和吸入花粉后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制是什么?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和吸入花粉后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均属于I型超敏反应。青霉素半抗原与人体组织蛋白结合后形成的完全抗原及花粉中的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表面的FcεR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此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则变应原与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膜表面特异性IgE抗体结合,使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贮存的及细胞活化后新合成的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并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和表面粘附分子。其病理改变主要是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等,由此引起过敏性休克和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以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为主,而过敏性休克则以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为主的改变。

简述抗细菌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答:抗细菌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屏障结构:皮肤粘膜发挥物理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作用;血脑屏障可阻挡致病菌及其代谢产物从血流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胎盘屏障可阻止致病菌及其有害产物自母体进入胎儿体内。

2.吞噬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噬和杀菌作用清除进入体内的致病菌。3.正常组织与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配合其他抗菌因素发挥杀菌作用,主要有补体、溶菌酶和乙型溶素。中和反应

毒素、病毒、酶、激素等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导致毒性或传染性等生物活性的丧失

1.直接凝集反应的玻片法和试管法有何异同点?

答:直接凝集反应的玻片法和试管法都是利用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作凝集试验。玻片法是一般用已知抗体测未知抗原,是定性试验,而试管法是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是定性又定量试验。

2.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有何不同?答:间接凝集反应是用已知可溶性抗原吸附于与免疫无关的微球载体(红细胞、乳胶等)上,形成致敏载体来测定未知抗体,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是将待测的可溶性抗原与已知抗体预先混合充分作用后,再加入结合有相同抗原的致敏载体,以观察是否发生凝集来判断试验结果.前者试验中发生凝集,表示有对应抗体,后者试验中发生凝集,表示无对应可溶性抗原。3.双向琼脂扩散与对流免疫电泳有何异同点?

答:双向琼脂扩散与对流免疫电泳的相同点是抗原与抗体在琼脂发生沉淀反应,可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也可用已知抗体测未知抗原.两者不同点是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敏感性低、特异性高,可分析抗原成分;对流免疫电泳是在双向电泳中加入电场迫使抗原、抗体定向移动,敏感性高、快速。

4.三大免疫标记技术有何异同点?答:三大免疫标记技术的相同点是用免疫标记物标记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未知抗体或抗原,敏感性高.不同点是免疫荧光技术用荧光素作标记物来标记抗体或抗原,检测抗原或抗体,需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有假阳性现象,免疫酶技术是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检测抗体或抗原,可肉眼观察结果,也可用分光光度计比色进行定性或定量:放射免疫测定是最敏感的免疫标记技术,精确度高,易规范化和自动化,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检测未知抗体,需用同位素检测仪,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有定的危害性。1.类毒素

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其毒性,但仍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称为类毒素。类毒素进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与外毒素结合使之失去毒性作用。

2.过继性细胞免疫

是将供体的淋巴细胞转移给受体,增强其细胞免疫功能。过继性细胞免疫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前者是用已知抗原致敏的淋巴细胞注入受体后使其获得对该抗原的细胞免疫能力;后者是用未经特殊抗原致敏的正常人淋巴细胞注入受体后使其获得对多种抗原的细胞免疫能力。3.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是用疫苗(抗原)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

4.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以治疗或紧

急预防感染的措施。因这些免疫物质并非由被接种者自己产生,缺乏主动补充的来源,易被清除,维持时间短暂。5.合成肽疫苗

合成肽疫苗是根据有效免疫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和合成的免疫原性多肽,试图以最小的免疫原性肽来激发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应答。6.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成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作的疫苗。7.基因工程疫苗

重组抗原疫苗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只含保护性抗原的纯化疫苗。8.核酸疫苗用编码病原体有效免疫原的基因与细菌质粒构建的重组体直接注入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译系统表达目的抗原,从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疫苗。9.转基因植物疫苗用转基因方法,将编码有效免疫原的基因导入可食用植物细胞的基因组中,免疫原即可在植物的可食用部分稳定的表达和积累,人类和动物通过摄食达到免疫接种的目的。1.使用抗毒素治疗疾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使用抗毒素治疗疾病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①防止超敏反应:使用抗毒素前,应询问过敏史并作皮试,对阳性者应用脱敏疗法.大剂量应用抗血清,还要防止Ⅲ型超敏反应。

②早期和足量:抗毒素治疗疾病时,必须早期、足量,才能与游离的外毒素结合,中和其毒性作用,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1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即产生了对自身成分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2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

免疫缺陷病:由于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后天损伤因素而引起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增殖,调节和代谢异常,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缺陷,临床上表现为易发生反复感染的一组综合征。

试述人类是怎样感染HIV的?

答:HIV感染可损害体内多种免疫细胞特别是CD4+T细胞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异常

1CD4+T细胞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功能严重受损,CD4+和CD8+细胞比值下降,可能与下列变化有关:

(1)HIV感染导致CD4+T细胞减少:机制为:1)HIV感染引起细胞发生病变而直接杀死感染细胞。2)gpl20或gpl20抗原抗体复合物与CD4分子结合,直接诱导CD4+T细胞凋亡。3)识别病毒肽的CD8+CTL杀死CD4+T细胞。另外,gpl20与CD4分子结合,可激活gpl20特异的CD4+CI"L,后者的杀伤作用受MHCⅡ类分子限制,且可通过旁邻者效应,杀伤被感染或未被感染CD4+T细胞,从而使CD4+T细胞数目大大减少。

(2)感染早期对抗体应答的影响:感染早期产生HIV抗体而无症状者,gpl20与CD4分子结合,可干扰CD4+T细胞与APC的相互作用,患者表现为对破伤风类毒素等抗原无应答。(3)Thl细胞与Th2细胞平衡失调:HIV感染的无症状阶段以Thl细胞占优势,分泌IL2刺激CD4+T细胞增殖,同时CD8+T细胞的特异应答表现为对机体的保护作用;至AIDS期则以Th2细胞占优势,分泌IL4和IL-10抑制Thl分泌IL-2,从而减弱CD8+CTL的细胞毒作用。

(4)HIVLTR的V3区同宿主细胞NF-kB结合:HIV的LTR的V3区序列可与宿主NF-~kB结合,使NF-~kB不能与相应基因调控区结合,从而影响T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

2巨噬细胞HIV感染巨噬细胞后在胞内复制,但不杀死细胞,因此巨噬细胞成为HIV的重要庇护所并可导致病毒的扩散。

3树突状细胞也是HIV的重要庇护所。

4B细胞HIV可多克隆激活B细胞,患者表现为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并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免疫增生病:

体内淋巴细胞增殖失控,出现异常增生所表现出的免疫病理状态1肿瘤抗原

指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出现的蛋白质和多肽分子的总称。2TSA

肿瘤特异性抗原,表达于肿瘤组织,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的抗原。TSA是通过肿瘤移植排斥试验证实的,故又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或肿瘤排斥抗原(TRA)。3TAA

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此类抗原既存在于肿瘤细胞,又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但在肿瘤细胞常过量表达。4过继免疫治疗

是指向肿瘤患者传输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或细胞因子,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抗瘤免疫效应。

一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有哪些?答:(一)体液免疫机制

1.CDC和ADCC:ADCC杀伤效应强于CDC,在体液免疫效应的抗肿瘤中起重要作用。2.抗体的其他效应机制:(1)调理作用

(2)抗体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某些肿瘤抗原与肿瘤的恶性转化、增殖和转移等密切相关,抗体与这些相应肿瘤抗原结合后,发挥阻遏作用。

(二)细胞免疫的效应机制: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主要作用。1.CD8+CTL细胞:活化的CTL特异性杀伤相应的肿瘤细胞。

特点为:特异性,表现为双识别;高效性;两种杀伤机制:分泌型杀伤和非分泌型杀伤。2.CD4+T细胞:主要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如释放IL-2、IFN-γ、TNF、IL-4、IL-5、IL-6等,少数CD4+T细胞凭借TCR识别和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肿瘤抗原肽-MHCП类分子复合物,直接杀伤肿瘤细胞。3.NK细胞:(1)NK细胞不需抗原预先致敏,就能直接杀伤各种肿瘤细胞。(2)ADCC作用。(3)细胞因子(IL-2、IFN-γ等)能够增强NK细胞杀伤作用。4.巨噬细胞:(1)ADCC作用。(2)分泌TNF直接破坏肿瘤细胞。(3)直接吞噬和溶解肿瘤细胞。

二目前认为肿瘤细胞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逃逸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杀伤?答:肿瘤逃逸免疫监视机制众多,其总以肿瘤微环境学说为众多学者接受。下列因素可能与肿瘤逃逸免疫监视有关。

(一)肿瘤抗原免疫原性低下:1肿瘤细胞不表达与正常细胞有质或量差别的抗原。(相似性抗原)2隐蔽性抗原:肿瘤抗原被多糖或纤维蛋白覆盖。3MHCΙ类分子表达的减少或缺乏。4抗原加工处理缺陷:如LMP和TAP丢失。5缺乏协同刺激信号:如肿瘤细胞不表达B7分子、ICAM和LFA-3等。

(二)免疫增强:肿瘤患者血清中存在封闭因子,遮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封闭因子包括封闭性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溶性肿瘤抗原。(三)信号转导缺陷。

(四)肿瘤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因子。三简述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

答:包括主动免疫疗法、被动免疫疗法、基因治疗。(一)主动免疫疗法

1.非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

(1)非特异性刺激因子:常用的非特异性刺激因子有卡介苗(BCG)、短小棒状杆菌(PV)、左旋咪唑(LMS)等,它们具有促进特异性免疫、增强被动免疫疗效、提高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2)细胞因子:常用的有IL-2、IL-4、TNF、IFN-γ等。作用见285页。2.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1)原理:机体接种肿瘤抗原,诱导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其效应产物发挥特异性抗肿瘤作用。

(2)肿瘤疫苗的组成:灭活的肿瘤细胞或细胞滤液;抗原肽疫苗;基因工程瘤苗;DC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核酸疫苗等。(二)被动免疫疗法1.过继性免疫疗法:

(1)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2)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2.抗体导向疗法:(三)基因治疗1.同系移植:

两个遗传基因完全相同个体间的移植,移植后不发生排斥反应。2.同种异体移植(allograft):

移植物取自同种但遗传基因型不同的个体,移植后移植抗原诱导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移植排斥反应。目前临床上进行的移植主要属此类型。3.异种移植(xenograft):

移植物取自另一种属个体,由于遗传背景不同,易发生强烈的移植排斥反应,导致移植物不能存活。

4.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versusgraftreaction,HVGR):主要是受者T淋巴细胞识别移植抗原,并激活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攻击和破坏移植物。5.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reaction,GVHR):

当受者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抑制状态时,移植物内含有较多成熟的供者T细胞,通过识别受者抗原而产生攻击受者的免疫应答。常见于骨髓移植、小肠移植及免疫器官移植。6.过客白细胞:

是指移植物内存在的能使受者免疫细胞致敏的一类细胞,即具有抗原提呈作用的细胞,主要为移植物组织间质内的树突状细胞,也包括存在的白细胞。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电子商务概论》名词解释、问答及答案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电子商务概论》名词解释、问答及答案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电子商务概论》名词解释、问答及答案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15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