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初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1
中国近代史上三大不平等条约:
背景割地赔款内容通商特权影响特点《南京条约》(1842年)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1895年)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增辟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帝国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获得此项特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侵略发展到资本侵略。(此条约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丑条约》(1901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赔偿4.5亿两白银(海关税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中国人不准居住。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在帝国主义国家军事控制之下;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割占我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一次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史的时期划分:
革命任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新政权巩固时期(至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至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政权清朝统治晚期(结束于1912年2月,溥仪宣布退位。)北洋军阀政府时期(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结束于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4月蒋介石建立;结束于1949年南京解放。)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成立;1949年南京解放垮台。)现代史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又称为过渡时期)(1949-10-1至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至今)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附其他会议)
会议名称中共一大(1921年)时期党创立时期大会内容通过了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第一任总书记)。提出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开展土地革历史意义(作用)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大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1922年)八七会议(192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十年内战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使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大会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阶级矛盾基本解决,转变为人民的需要与当前发展水平不足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正确领导。大会挽救了党、红军、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团结、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党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建议没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七大(1945年)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将走向什么道路,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中共八大(195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的需要。有在实践中坚持。大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的口号,作出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明确提出:现代化的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大会据此作出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大会高度评价邓小平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始。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在这段时期逐步形成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十二大(1982年)十三大(1987年)十四大(1992年)十五大(1997年)国民党一大(1924年)重庆谈判(1945年8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国民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第二代领导集体;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现阶段基本路线。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即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大会通过《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建立新中国的筹备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建国前夕民政府,(毛泽东为主席);大会确定国旗、国歌;北平改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个五年计划之中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比较:
时代背景国内国际入极端孤立地位。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改革成功,成为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明治维新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统治陷戊戌变法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扼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改革失败,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面貌。领导者参加者改革措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军事结果影响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转折点,摆脱了虽然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传播,但是中国仍旧被列强欺沦为殖民地的命运;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①革命力量对比不同;中国封建势力过于强大②改革的落实不同;中国戊戌变法并没有实施改革措施凌,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同点③改革的时期不同;④结果不同;⑤对所在国的历史影响不同,日本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的战争。①任务相同,都是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相同点②领导阶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③改革措施相同,都是在各个方面,实行全面、资产阶级改革;
新中国的土地政策(农村生产关系)的演变:
时间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内容所有制的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制度。由地主私有制改变为农民私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1*多影响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结论三大改造中的农业改造1953年,河南安阳县开始,1956年,基本完成。国家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农民私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三大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党中央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农民把土地交给国家。国家所有制由于生产、分配实行统一分配(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被挫伤。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严重失误。1978年农村改革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分田到户,后得到党中央的肯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所有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迈出改革开放的第一步。(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适合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不适合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近代化进程:
背景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1860年开始(洋务派兴办军时间领导阶级代表人物指导思想报刊事工业);1895年失败(北洋水师在威海卫战役覆没)封建地主阶级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师夷长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失败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时,封建思想反扑。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标志着运动的开始。先进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前期科学与民主,后期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每周评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使民族矛盾空前激化。1895年开始(公车上书);1898年失败(慈禧等封建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万国公报》(后改称《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机关报。)强学会(维新变法的领导机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百日维新,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传播(思想启蒙作用)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英)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是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试图实行总统制(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并没有推翻封建帝制的政治要求)--政治团体--地主阶级改革(封建自救运动)前期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后期引进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兴办近代教育。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西方经济侵略;促使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学习西方的技术,(是经济工业化的开端)--性质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前期主要是反对封建思想(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思想“西”化)主要内容重要贡献变革方面
学习西方的制度(政治民主化)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汇总:
文学美术音乐抗日时期时期五四运动以后代表人物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郭沫若赵树理作品《狂人日记》、《孔乙已》《愚公移山》《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屈原》特点此阶段以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学家的神圣使命。被誉为“人民音乐家”表达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怨愤批优秀小说文学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扩展阅读:人教版_初中历史_中国世界近现代史专题总结1
中国近代史的时期划分:
革命任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新政权巩固时期(至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至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政权清朝统治晚期(结束于1912年2月,溥仪宣布退位。)北洋军阀政府时期(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结束于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4月蒋介石建立;结束于1949年南京解放。)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成立;1949年南京解放垮台。)现代史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又称为过渡时期)(1949-10-1至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至今)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割地赔款内容通商特权影响特点《南京条约》(1842年)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1895年)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增辟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帝国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获得此项特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侵略发展到资本侵略。(此条约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丑条约》(1901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赔偿4.5亿两白银(海关税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中国人不准居住。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在帝国主义国家军事控制之下;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割占我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一次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1、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影响达18
个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重要战役: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枪队;浙江宁波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2、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1898-1900年
1898在山东兴起;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廊坊交战,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6-9课)
一、洋务运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中央是奕,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1、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
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2、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
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进步性(积极作用)-1、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价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
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局限性(消极作用)-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没使中国富强起来。
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改革)兴起: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开始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反败,谭嗣同被杀
意义:既是一声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比较:
时代背景国内国际入极端孤立地位。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改革成功,成为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明治维新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统治陷戊戌变法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扼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改革失败,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面貌。领导者参加者改革措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军事结果影响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转折点,摆脱了虽然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传播,但是中国仍旧被列强欺沦为殖民地的命运;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①革命力量对比不同;中国封建势力过于强大②改革的落实不同;中国戊戌变法并没有实施改革措施凌,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同点③改革的时期不同;④结果不同;⑤对所在国的历史影响不同,日本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的战争。①任务相同,都是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相同点②领导阶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③改革措施相同,都是在各个方面,实行全面、资产阶级改革;
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的革命)简介: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
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它的成立,大大的推
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3、孙中山在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其后各省纷纷独立,后称为“辛亥革命”
****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定都南京。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
北京就职,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辛亥革命意义: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评价:成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四、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
简介:1915年兴起,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旗帜“民主和科学”;《新青年》杂志是主要阵地;后期李
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
学意义: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前期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具有无产阶级性
质。
进步性-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足-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0-13课)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
简介: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学生为主,6月以后以上海的无产阶级为主。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取消“二
十一条”、“还我青岛,誓死力争”。意义: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革命阶段划分-1840至五四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五四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
三、北伐战争1、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的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学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进军(1926-1927)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经过: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叶挺独立团: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人称“铁军”;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
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4、三湾改编树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6、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首都。中央革命根据地,就是赣南闽西根据地。
五、长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六、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
内容: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
主张。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名称中共一大(1921年)时期党创立时期大会内容通过了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第一任总书记)。提出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开展土地革历史意义(作用)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大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1922年)八七会议(192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十年内战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使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大会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阶级矛盾基本解决,转变为人民的需要与当前发展水平不足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正确领导。大会挽救了党、红军、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团结、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党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建议没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七大(1945年)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将走向什么道路,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中共八大(195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的需要。有在实践中坚持。大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的口号,作出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明确提出:现代化的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大会据此作出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大会高度评价邓小平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始。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在这段时期逐步形成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十二大(1982年)十三大(1987年)十四大(1992年)十五大(1997年)国民党一大(1924年)重庆谈判(1945年8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国民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第二代领导集体;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现阶段基本路线。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即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大会通过《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建立新中国的筹备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建国前夕民政府,(毛泽东为主席);大会确定国旗、国歌;北平改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个五年计划之中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4-16课)一、识记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东三省沦亡,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1932年,日本策划伪满洲国建立。
2、1935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击,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5、1937年9月,“八一三”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6、1937年底,日军在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屠杀中国人民30多万人。7、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8、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9、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百团大战,它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战役。
10、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1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字仪式,9月9日递交投降书,抗战结束。
二、分析
1、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背景:①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③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④张学良、杨虎城在**争取下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与红军实行停战。
经过:①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苦劝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训斥后,为了逼蒋介石,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②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③通过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工作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③中国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7、18课)一、识记
1、抗战胜利后,美国为了控制中国,采取扶蒋**的政策。
2、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3、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大败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4、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5、1948年9月开始至11月,东北解放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首先攻占锦州,发动辽沈战役,解放东北。1948年11月一1949年1月,华北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进行淮海战役,相继在碾庄、双堆集、陈官庄歼敌。i948年11月,在林彪、罗荣恒、聂荣臻等指挥下进行平津战役,到1949年1月结束,解放了华北。
6、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千垦战线上,强渡长江。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
二、分析1、重庆谈判
背景: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②美国采取扶蒋政策。③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④**站在全民族利益的高度,为实现国内和平民主而奋斗。
经过及结果:①1945年,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谈判。②在**作出让步的基础上,国共签署《双十协定》,国民党被迫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③国民党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2、三大战役示意图战役名称指挥者参战部队结果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东北解放军歼敌47万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裕、谭震林歼敌55.5万基础平津战役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歼敌52万
第六、七单元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19-22课)一、识记
1、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2、19世纪初,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在近代相继传入中国。
3、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后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4、1872年上海创办了《申报》,1897年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5、詹天佑亲自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6、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研制“侯氏制碱法”
7、魏源写成《海国图志》一书,他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8、严复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译著《天演论》,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9、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10、1905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宣布废除科举制度二、分析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①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②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黄金时代”
③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2、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①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②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③从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④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
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汇总:
文学美术音乐抗日时期时期五四运动以后代表人物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郭沫若赵树理作品《狂人日记》、《孔乙已》《愚公移山》《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屈原》特点此阶段以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学家的神圣使命。被誉为“人民音乐家”表达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怨愤批优秀小说文学《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新中国的土地政策(农村生产关系)的演变:
时间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内容所有制的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制度。由地主私有制改变为农民私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1*多影响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结论三大改造中的农业改造1953年,河南安阳县开始,1956年,基本完成。国家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农民私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三大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党中央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农民把土地交给国家。国家所有制由于生产、分配实行统一分配(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被挫伤。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严重失误。1978年农村改革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分田到户,后得到党中央的肯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所有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迈出改革开放的第一步。(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适合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不适合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时间:16401688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4.美国独立战争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时间:17751783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时间:17891815
开始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爆发标志: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文献:人权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革命特点:(1)过程艰难曲折(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理论指导:牛顿力学
成就: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4)新能源:煤炭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②《共产党宣言》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③巴黎公社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时间:18611865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时间:1861年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领导人物:亚历山大二世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②日本明治维新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起止时间1861年1861年1865年美国领土的扩张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激化了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1860年11月,共资产主义的发展受到幕府统治的阻碍。俄国19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根本原因导火线“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黑船事件”革命任务领导阶级代表人物维护国家统一资产阶级美国总统林肯爆发: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战争转折: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结束:1865年。“变法图强”“富国强兵”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1853西方列强的入侵,美国与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1867大政奉还;1868迁治维新”;1889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主要过程1861.3.3废除农奴制通过了《宅地法》,都东京,推翻幕府统治,“明1861年改革,是沙皇确立政体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历史意义(影响)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次资产阶级革命)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10.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3)新能源:石油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接九下
12.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领导者:列宁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5.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部门的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影响:
(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2)垄断资本家为保持价格,维持利润的,宁愿大量销毁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罗斯福新政时间:1933年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影响:
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法西斯的发展
(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2)解散了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5)德国法西斯政权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6)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16.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范围:全球各地的30多个国家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慕尼黑阴谋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
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二战开始和扩大
(1)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
(3)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二战的转折点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失败。反法西斯国家由防守转为进攻(2)1942年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
(3)1942年,英美军队在北非了阿拉曼击溃了德意军队。不久,意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3)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性质:反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
17.美国经济的发展(不用全背过,基本只考选择题)
①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②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80年代)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经济危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2)西欧、日本的高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70年代经济危机的表现:
(1)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3)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但通货膨胀)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的原因:(1)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2)通货膨胀
(3)债务负担较重(受美苏争霸的影响)
80年代经济好转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③美国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原因:
(1)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人教版 初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人教版 初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