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习报告(微生物部分)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系别年级专业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习生物与化学工程系08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XX学院
201*年9月28日
1一、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根据教学安排,课程实习9月13日开始,为时两周,4周到5周。实习地点:生化系微生物实验室
实习单位: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二、实习过程概述
开学就接到通知,要做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习,已经有课程实习经验的我们显得有计划起来,班委确定好分组后,每小组便开始商量实验方案,我们这组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最终将方案确定下来。实验分化学部分和微生物部分,为了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同学不发生冲突,我们先做化学部分,之后做微生物部分。由王老师指导微生物部分,其内容主要是经检测自来水中的细菌总数以及大肠菌群的相关检测。待方案整理出之后,王老师审核通过了之后便开始做实验。做实验时我们小组既要有自己的计划,也要结合班上的计划,最后我们较好的完成了本次课程实习。
三、主要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
(一)实验内容
●自来水菌落总数的检测●自来水大肠菌群的检测
●自来水大肠杆菌的鉴定程序(IMVIC生化鉴定)(二)实验原理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根据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一个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一微生物的培养特征而设计的一种计数方法。将样品进行不同稀释,使微生物分散并以单细胞存在。再用一定量的稀释液涂布于平板上,培养后,每一个活细胞即能形成一个菌落。统计菌落的数目,根据稀释的倍数及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大肠菌群的定义是指一群好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杆状细菌,并能在乳糖培养基中,经37℃24~48h培养能产酸产气。我国规定每升自来水中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个。检测大肠菌群的方法有稀释培养法和膜滤法两种,其中稀释培养法是标准分析法,为我国大多数卫生单位和水厂所使用。它包括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
发酵试验三个部分。
●IMVIC生化鉴定:细菌的生化反应用于鉴别细菌,尤其对形态、革兰染色反应和培养特性相同或相似的细菌更为重要。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为IMViC试验。例如大肠埃希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产气肠杆菌则为“--++”。(三)实验器材和药品
●材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伊红美兰琼脂平板、远藤氏培养基、乳糖发酵管,蛋白胨水、乙醇、革兰氏染色液、无菌生理盐水、甲基红、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α-萘酚酒精溶液、吲哚、柠檬酸盐培养基等
●仪器与设备:恒温培养箱、冰箱、电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均质器或离心机、振荡器、刻度吸管(1ml、10ml)、容量瓶(100ml、500ml)、培养皿(直径90mm或120mm)、、pH计(试纸)、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三角瓶(250ml、500ml)、酒精灯、玻璃棒、接种环(针)、试管架、棉花、纱布、棉线、记号笔等(四)结果与分析
●自来水中菌落数检测结果:
稀释度10-110-210-3菌落数(A样)菌落数(B样)菌落数(C样)203113701720因为所有稀释度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以稀释度最低的平均数计算,即:每毫升水中的菌落数为X,则X=(20+13+17)*10*10/3*10=176个/mL●自来水中没有检测出大肠杆菌群,后又采样河水,检测出大肠杆菌阳性。●IMVIC生化鉴定
试验方法生物类型所用试剂
吲哚实验柯凡克试剂
甲基红实验+甲基红
VP实验VP甲乙液
柠檬酸实验
(五)问题与讨论
●虽然说学校的仪器很少,也不够先进,也有不少同学因此而抱怨,但是我觉得我们连这些简单的仪器操作都不会使用,以后找工作确实是很困难的事情。
●微生物检测部分的实验,我们以前也是有接触过的,甚至大三时的课程实习与这次的方法是一样,但是我做起实验来感觉却很陌生,虽然对整个实验流程还算比较了解,但是动手能力还是没有一个质的提升,依然还停留在以前的那个阶段。
●有几次课程实习经验的我在准备和时间安排上显得要合理一些,但是感觉自己的动手能力没有突破性的进步,操作仪器时要问东问西,做实验时也要依靠实验指导书。
四、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
在课程实习的这四周里,感触颇多。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得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增长了自己的见识。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习是食品质量与科学本科专业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分为微生物部分和化学部分。教学过程以实验教学贯穿始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掌握食品安全评价基本技术以及引起食物中毒重要病原菌的检验等方面内容,并结合食品生产和科研技术的发展,运用综合的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的培养,为今后从事食品生产和科研开发作必要的准备。
实习期间,了解了食品安全评价基本技术,同时,在实习期间与同学们一起动手、相互沟通中使我得到了更多的收获。我还了解到我们专业领域的发展和现状,为自己今后走进该行业学习和工作开了个先机。另外,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了解到实际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专业素养。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过于侧重亲手操作,而没有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我只是一知半解,体现出我做事还不够成熟,做事考虑的不够全面,使得我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思,下一次避免同样的错误。同时让自己也明白不要怕犯错误,并且要勇于犯错误,因为现在我们是可以犯错误的,在错误中提取教训,让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不犯错误才是重点,现在犯得错误越多以后犯错误的概率就越低。
在操作方面,虽然已经大四了,也做了无数次实验,还有几次课程实习的经验,但
是一些操作的动作要领依然没有掌握,甚是有的操作是错误的。虽然整体上把握的还是不错,时间安排的也比较紧凑,对自己的分工也很明确,但是一些问题还是存在的。
总之,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在学习上、见识上、工作上都是有收获的,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看到了自己发展空间。
五、存在不足和建议
●这个课程实习是食品安全方面的,从安全方面看,影响食品安全因素除自身因素外,一般是微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而这次实习可以说是前面微生物检测课程实习和食品分析课程实习两者的结合,也就是说这次课程实习注重的是微生物因素和化学因素,本人觉得物理因素对食品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应该在加一个物理部分的实验。
●微生物实验部分和以前我们微生物课程实习的内容差不多,已经做过的我再次做的时候,依然还要参照我组的实验方案来进行实验,这是我自己的一个不足之处,但是我发现其他同学基本上也是一样,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在实验的过程多少能回忆起以前做实验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扩展阅读: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摘要】食品安全是一世界性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中最突出的便是微生物污染。本文探讨了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以期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和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关键词】检验内容;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在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时代,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已逐步成为全世界的焦点问题[1]。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是食品监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判断被检食品是否可食用和衡量食品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及重要科学依据之一。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反映出食品卫生环境和食品加工环境,能作出正确的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状况的评价,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了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为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本文特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及检测技术做了如下分析。1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
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发文件,将其分为下面两类:
1.1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的检验食品在加工、运输、储藏等环节中,极易被微生物污染,检测食品中的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可评定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
1.1.1大肠菌群指在37℃的环境下能分解乳糖、产气、产气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阴性革兰氏无芽胞杆菌。大肠菌群与粪便污染有关,因此将其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而提出来,表明食品中是否存在粪便污染。1.1.2大肠菌群数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数是指在100ml(g)的样本中,大肠菌群数的最近似数(mpn)表示。大肠菌群数的多少直接表明了粪便污染的轻重程度,间接揭露了对人身体的危害性大小。1.1.3菌落总数指1g或1ml样品在37℃的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h后所长出的菌落总数。是评定生活饮用水及食品的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1.2对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根据gb4789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中明确规定的某些微生物的含量,除要进行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的检测外,还必须检测食品中的致病性球菌、肠道致病菌以及其它致病菌[2]。如:志贺氏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等。2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不断涌现出准确、特异、快速检测食品微生物的新技术。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从传统的培养水平转向现代的分子水平,并逐渐朝着自动化、仪器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实现了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高效性及可靠性[3]。目前食品微生物检测新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2.1分子生物学技术
2.1.1核酸探针技术其原理是将已知的采用同位素或其他方式标记的核苷酸序列dna片段,加入到已变性的需要检测的dna样品中,使其处于在一定的条件下,便可形成杂交双链,达到判定样品dna的目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核酸探针技术的两大优点。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习报告(微生物部分)》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习报告(微生物部分):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