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科学使用导学案,培养自学好习惯”课题探索阶段性总结

“科学使用导学案,培养自学好习惯”课题探索阶段性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20:52:13 | 移动端:“科学使用导学案,培养自学好习惯”课题探索阶段性总结

“科学使用导学案,培养自学好习惯”课题探索阶段性总结

“科学使用导学案,培养自学好习惯”课题探索阶段性总结

思品课题组

一直以来,思品课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重视,学习热情低,课堂效率不高,教师讲解过多,费劲不少,但成绩不显著。因此如何选择适合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模式,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进学习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提高学生能力,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成为思想品德教师困扰的问题。

本学期一开始,我们思政组教师进行了教学反思,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调整了教学思路,实践运用了导学案教学的方法,为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探索,现将这一阶段来的导学案实施情况作一总结。一、实践过程

(一)编写导学案

指导思想: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编写过程:思品教材的安排大多是一课两框内容,这样导学案的编写以框为单位,一周编写一个导学案,包含一课两框内容,学生学习一课的知识。

1、确立学习目标。目标引领教学,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科学高效。2、钻研教材,设置问题,列出导学提纲。我们努力把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教师说理灌输的做法,通过质疑引导学生思考,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精致化、导学简单化”。这样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对所学内容有个粗浅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思考学习做好铺垫。

3、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和思维拓展训练。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通过选择、简答等形式出现。对一些理解运用的知识,可以通过分析说明、辨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识记、理解、运用的目的。(二)导学案运用

1、利用课前主要是课上时间,发下导学案,指导学生默读本节课本内容,做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题,批注在书上。要求学生读书要仔细,节省时间,在读书过程中找出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边阅读边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思考,找出疑点,做好记录。这个过程大约15分钟。

2、教师点拨知识点,师生共同学习。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时的教学更有针对性,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等,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而学生懂了的问题不再用时间去讲,讲解重点难点,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一过程15分钟。

3、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做个小结。大约2、3分钟时间。

4、学生做达标测试题,当堂检测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内完成,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做题速度,7、8分钟完成。二、结果与反思

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导学案教学是有效的,导学案教学,学生学习目标步骤更明确,避免盲目性,使学生都能行动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这种方法既有利于优秀生的独立思考,又有利于中等生识记基本内容,对后进生也起一个促进作用。

而且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部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起一定的作用,大部分学生所学知识能在课堂上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练习和思维训练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确实避免了教师一味的说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上显示了较浓的学习气氛,但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通过案例情境材料等,去观察思考讨论现实中的问题,从而得出结论,生成理论,即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而导学案呈现的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使学生缺少了对感悟的体验,这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在以后的导学案以及点拨过程中,注意通过补充的材料来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不仅注重知识的识记,能力的提高,还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在学生自学及点拨讲解的过程中,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教师不要讲的过多。

对一些理论难度大的内容,如第四课关于经济制度的内容,如何让导学案真正起到作用,问题的设计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有层次、逻辑、有内在的联系。

在导学案的编写设计上,我们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第一次我们用了一个个填空的形式呈现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只抄课本,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后来我们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看课本,并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主要内容。总之一份优秀导学案的形成,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完善。

总体感觉还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随着课堂的深入我们将不断调整方法思路和步骤,争取找到最佳的方法。

扩展阅读:在“以学定教”理念下对初中社会导学案设计的探索

在“以学定教”理念下对初中社会导学案设计的探索

(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一)导学案创编的现状呼唤对其设计的探索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和“方向盘”。好的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保证但就目前而言,导学案的创编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改进与探讨。

1、形式单一同一学科一学期甚至一年的学习内容用固定的一种形式来呈现,不能根据内容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学案形式。此外,同一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如新授课和复习课)的学案形式完全一样。学案形式上的单一直接导致了学案形式与内容脱节,造成了学生在视觉上产生疲劳,学案使用的效果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内容错位内容错位现象有多种表现:首先,不少学案内容跟原先教案的内容相同。一些教师并没有认真研究学案创编的要求,而是将原先教案改名为学案。其次,学案等同于教材的浓缩。教师把教材中的部分图文、解释性的内容去掉,而把概念、原理或公式、重点或其他要记忆的内容等进行切割罗列,并取名为学案。再次,学案等同于练习册。很多学校现在使用的学案本质上就是练习册。内容错位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更违背了使用学案的初衷:导学、导思、导问、导练。

3、过程简化目前学案的创生过程缺乏集体研究而简化为个体制作。由于学校层面对学案的创编缺乏明确的要求与有效的指导,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与评价机制,致使部分学案的创编缺乏集体研究、凝结集体智慧的过程。一些小学科由于教师人数少,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学案的创编自然成了个人的创作;一些大学科虽有多位教师,但备课组或教研组也不对学案本身进行商讨和研究,而是把课时学案的设计与编写分配给个体,最后再集中拼成一本学案。过程简化必然导致学案质量的低劣,也不利于合作教研文化的形成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尤其是不利于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呼唤对导学案设计的探索

新课改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传统的教

学模式只是注重教师的教,不重视学生的学,一切活动,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重视知识传授,缺乏能力培养,主要靠外力把教学内容压给学生,学生从上课一直听到下课,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以学定教”这一教育理念,实际上完成了教师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教学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学定教”事实上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针对性教学以促学生进步。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就必须了解学情。因此,笔者认为,按照“以学定教”的理念,应该特别重视导学案的设计。

(三)可持续发展呼唤对导学案设计的探索

导学案作为一种前置性学习的素材,其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导学案设计的开放性与多元化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研究性探索的能力。更多的学习方法与途径是新课程教学作业设置的出发点和归宿。好的导学案设计,可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活动空间,可以为过程体验创造条件,尤其是对于社会这门处于边缘化的课程。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

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J.S.Bruner)接受并发展了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观点,提出“认知发现说”,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任务是要把知识转换成适应学生的形式,他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在导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从认知心理学和思想逻辑起点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学生在有意义学习中,并不是将现成知识简单地“登记”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而要经过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发现过程。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只有这样教育学习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那些目前尚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社会课的导学案设计工作时,就要多设计

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存在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内容。三、内涵及目标

(一)概念内涵1.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以学定教要求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内容的取舍、方法的选择,要基于学生这一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快乐,更有创造力不断被激发的惊喜,有自身潜力不断被发掘而感受到的成功与自信的舒畅体验。在学生、知识、方法、教师、环境等课堂要素中,学生永远居于核心地位。

2.导学案

“导”,就是指导。导学案就像旅游时的导游图,它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随着我们的指导标志牌,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自己找到出口,完成课程预习。“学”,是指导学案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设计的。教师制定方案的时候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线索,解决问题。“案”,是学生学习时需要的一种方案。导学案具有三大功能:

(1)导整体感悟对学生来说,什么是重难点,什么是易错点,什么应该引伸,学生并不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在做好导的角色。要改变“学生预习没有到位”的抱怨,在教学实践中,应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难题导学提纲设计要有的放矢:明确一课一框的主线和支线、重难点、易混易错点;难易适度选择题训练;主观题思考角度和可变式思考的提示等。

(2)导知识理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问题即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要改变把结论直接奉献给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引导学生思考。常用的方法有:温故知新、推陈出新、生陈出新。如此,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层的理解,对知识有更好的把握。

(3)导能力提升能力提升包括理解和应用两个方面。因此,导学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常用的方式为精练,要紧扣社会热点,设计新情景、“一材多用”多角度多侧面设问、设计开放式探究式问题,鼓励多元化、个性化答案,开拓学生的视野。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更高能力提升的设计,如课堂辩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

(二)预期目标:

1、导学案的研究,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学生可提前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可以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及重点难点,并有目的地进入先学状态。根据导学案自学课本,完成部分思考题,不理解的地方可做上记号,做到有准备的上课;课上,学生在教师的点拨指导和“导学案”的书面指导下,再次或自学或互学,或质疑问难或自我探究,自觉参与到学习群体中,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

2、导学案的研究,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从编写“导学案”开始,就已进入了指导角色,因为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的确定,学习方法、学习环节、反馈练习的设计,无一不是教师智慧的体现。上课之前和课堂上教师及时搜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评价矫正学生的学习,并根据教学过程的变化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点拨,进行宏观指导和微观辅导,使得教学的针对性得到真正落实,教师再也不是目中无人的讲解者,而是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成为真正的启发者、点拨者和诱导者。

3、导学案的研究,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导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的,各类题目都预先编印好,可节省抄题时间,又有层次要求,一般能做到当堂教学当堂过关,课外作业量不大,特别是当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时,师生的教学负担也就逐步减轻。

4、导学案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都是围绕课本上的新知识设计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会首先意识到,要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思考不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和看书后进行思考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5、导学案的研究,有利于对教材的学习与理解。“导学案”把静态的教材进

行动态的开发使用。它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对要学习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等一目了然,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导学案”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使教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资源。四、实施的措施

(一)“以学定教”理念下导学案的设计原则1.自主性与合作性结合的原则

建构主义强调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建构作用,即学习者通过自主规划、亲身体验、创造性学习等活动来发现知识及其意义。导学案是实践建构主义理论的有效途径,它不仅重视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要求在过程中注重学习者的经验世界及其主体性。所以,学生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主体之一,具体参与方式可以是教师在独立设计中充分了解与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兴趣和特征等情况的潜在式参与;也可以是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设计的完全式参与;还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的合作式参与。建构主义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因此既要充分考虑设计过程中的设计主体合作,如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师师合作、与社区人士合作等;也要充分考虑所设计的内容中含有合作学习项目,实现从设计到实施均体现自主性与合作性的统一。

2.统一性与差异性兼顾的原则

建构主义强调每位学生是不断发展着的独立的主体,是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个体认知世界。每个班不存在绝对统一的学习起点或终点,因此,在导学案设计中,教师应在基本统一教学目标、内容、进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学习倾向,对教学目标、内容、手段等进行选择、组合和管理,在大致统一的前提下设计出AB两类或ABC三类导学案,各学习环节“异步运行”,尽力实现因材施教、分类要求。

3.操作性与简约性并重的原则

设计导学案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设计重点是学生如何运作其学习行为,即实施路径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步骤。具体而言:一要以时间序

列设计学习步骤;二要以问题系列体现思考任务;三是对复杂问题要设计出有效方案支持学生顺利达标;四是对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目标要有可操作、可检测的方案。同时,各步骤要避免过于琐碎细化的活动要求、指标,避免对学生思维产生干扰与混乱。也就是说,无论教与学的过程多复杂,教师都须将流程清晰化,将思考直指核心问题,将复杂的学习活动简约化,实现操作性与简约性的统一。

4.美学与发展性统筹的原则

当下的导学案作为一种视觉课程,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增加和参与世界并从中学习的意愿”,而美学所具有的特性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的有意义的浸入式经历,并“对学习经历产生持续的影响”,那么导学案的编制必须遵循美学原则。同时,要考虑到使用导学案的根本目的是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种“发展”不仅是知识习得,更是促进学生高阶能力的发展,即通过学习环境与资源的有效设计,促进学习者在创新、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宽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二)“以学定教”理念下导学案的设计构想

1.学案主线的定位

(1)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将知识点进行分析、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它是学案上的一条明线,是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和保证。

(2)学法线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思路体现,是一条或明或暗的线。(3)能力线是针对各知识点所荷载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以及教学要求提出的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是一条暗线,它是学案设计的重心所在。

设计学案时,应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进行有机的结合。2.学案结构的设计(1)学习目标

学案要体现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具体的、明确的,是显性目标,应在学案上明确体现,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去落实,而能力和情感目标虽然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和体现,是隐性目标。正

由于目标是隐性的,需要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2)重难点分析

重点是教材的重要知识点;难点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疑点,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教学生“会学习”的最佳切入点。设计“重难点分析”可帮助学生把握教材重,突破教材难点。(3)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教师在通过观察、座谈、学生作业、错题集等多种渠道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曾经学过的与新课有关的知识点,本着承前启后的原则,以构建良好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和心理准备为目标,利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规律,为学习新知识设置能直接为例题服务的学习项目。“学习准备”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激活知识点和思维方法,让他内心产生“因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习这些新知识”的需要,尽快让学习者发生类似“电脑联网”的有效学习行为。(4)导学指路

可根据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原则,设置有足够思维量的问题情境,把一个个新的知识点化解成由浅人深的问题台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沿着思维台阶,逐级而上,逐一解决学习道路上一个个难关,最终突破所有新知识点。(5)学习巩固

“学习巩固”设计的目的:一是为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的训练,选题要力求典型、扣标、基础,力争全体学生均能完成;二是注意既要巩固所学,又要迁移知识,进行理解应用。要分出层次,使各类学习均可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6)创新舞台

根据学习内容,每课时精心编制1至2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创新题目,提供学生创新活动与实践机会。

3.学案内容的设计3.1学案问题的设计(1)问题生活化

所谓的生活化,是指我们的社会课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周围生活、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最终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充分体现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亮点,这必然要求我们历史与社会教学生活化。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是生活,因为我们的一切欢乐,我们的一切幸福,我们的一切希望都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因而在进行导学案编写时,语言必须是生活化语言。简单说,就是让学生能看得懂,能理解材料的意思,或者是,通过对材料中出现的词语进行解释,不影响学生学习。(2)问题情境化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知识需要情境来体现,情境需要知识来依托。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导学案的主线下进行自学,让导学案成为自主学习的指导老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3)问题层次化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学案问题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2学案类别的划分(1)课时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主要以课时为基本单位,一课时设计一个导学案。这样的导学

案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课时导学案的设计,教师可根据各节课具体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调整,亦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2)单元导学案

单元导学案不能被课时导学案所替代。当然单元导学案的设计也不必像课时导学案那样内容齐全。单元导学案应该突出两大要素单元教材分析和单元思维导图。初中社会单元知识的安排是有内在联系的,掌握了这种联系有利于高效率地学习,所以有必要编制单元导学案。

4.学案样式的设计(1)提纲式导学案

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层次,把教学内容化为若干提纲(或问题),让学生接提纲(或问题)去学习。这种方法便于帮助学生提纲挚领的把握教学内容的知识层次和学习思路。这种方法较适宜简浅易于理解知识的教学。(2)内容提要式导学案

教师把教学内容逐层简缩成提要,帮助学生通过内容的“厚”、“薄”比较来理解教学内容。所谓提要就是每层内容的简缩,是内容的简要再现,它与提纲不同,提纲只体现内容的思路结构,不体现内容。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比较繁难深涩的知识。

(3)样例参考式导学案

教师选择或自己编写具体的样例,让学生模仿或参考样例,独立完成同类的学习任务或练习任务。这种方法是让学生学有例子和样子,适宜于规律性强的内容和知识迁移运用的教学。(4)反思性导学案

反思可以是对历史的反思、对教材知识的反思、对已有答案的反思、对社会现实的反思等,它要求学生反复深入地将结论进行批判性的再思考,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如果教师经常在“导学案”中运用反思设问,就会引导学生尝试逆向思维,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5.导学作业的评价

(1)两次评价,看到发展变化

每份导学案坚持课前课后批改,两次评价,尤其是九年级的社会导学案。第

一次主要侧重于评价预习的质量和卷面的认真程度,第二次侧重于评价课堂上的学生结果和学生补充修改的情况,让学生能看到学习前后的进步。

(2)多元评价,学生参与其中

在评价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老师批改,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通过自我反思,找出自己的问题和成功之处;通过互给评语,让学生体会到同伴的鼓励和肯定,增强学习的信心。

(3)持续评价,记录发展历程

把学生每一次导学案的完成情况都记录下来,每周进行一次总结,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导学案及时整理成册,每月进行一次评比表彰。如实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激励学生向前发展。五、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探究对象是79年级学生。(一)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导学案的相关效用的行为,以便进行对比分析。

2、文献资料法。学习相关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发展动向,做好资料信息的加工、处理,借鉴先进经验,指导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寻求有效导学案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3、行动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在实验过程中,边践行边研究,寻求促进学生利用导学案的方法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撰写体会,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形成成果不断加以深化、推广。

5、个案分析法。针对不做、抄袭导学案的学生进行深入而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

(二)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1年:201*年4月201*年8月第一阶段:研究工作准备阶段时间:201*年4月201*年7月

内容:(1)课题准备,收集资料(2)理论学习,制定方案第二阶段:实践与研究阶段时间:201*年8月201*年1月内容:(1)论证课题,完善方案(2)实施措施,总结模式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时间:201*年2月201*年8月内容:(1)整体总结实施情况(2)形成终结性成果,撰写论文六、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及成果形式(一)可行性论证

在本研究的课题选择之前,许多有关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理论都给了参考,笔者也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因此此课题的研究是基于以上基础的实践与创造;由于在本课题的研究前后,教师、学生的不变性,及学生思维、能力在研究前后的纵向可比性,并且学校的教研氛围浓,教师的合作意识强,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切实可行的。

(二)成果形式:论文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年5月第一版

[2]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年2月第一版

[3]秦培元刘金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教育的密码》载于《江苏教育研究》

[4]肖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你》,教育科学出版社,201*年2月第一版[5]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201*年第一版[6]邱建军,张忠祥:《构建适应新课改需要的新型作业体系》载于《历史教学问题》,201*年.3期

[7]胖立霞:《导学案的研究导学案让我们的梦想飞翔》载于《中国校外教育》,201*年8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科学使用导学案,培养自学好习惯”课题探索阶段性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科学使用导学案,培养自学好习惯”课题探索阶段性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科学使用导学案,培养自学好习惯”课题探索阶段性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1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