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4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4章)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21:08:06 | 移动端: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4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4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1-4章)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决定。

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洲>_____洲>______洲_>______洲>______洲>______洲。

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_____洲>______洲>______洲>______洲>______洲>______洲>。

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带来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自然增长=__________率____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是从____________的降低开始的。

12、原始型的特点_____出生率、____死亡率、____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____出生率、____死亡率、____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____出生率、____死亡率、____自然增长率。

1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_________;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________;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____________阶段。

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人口迁移和___________人口迁移。

16、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二战后,___________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___________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18、我国人口迁移,80年代中期以前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方向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省份四川省。

2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________是主要因素。

23、我国古代出现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原因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4、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表示,重要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_____________,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的是____________。26、“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________的资源。

27、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内部因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各功能分区之间界线________________2、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分区是____________。中高级住宅主要分布在城市的____________,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一般是_______________住宅区的分布地。3、商业区多位于____________,主要位于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分布。4、中心商务区不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还是_________________中心。5、工业区的布局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工业区向不断向市区_________移动,并趋向于沿____________分布。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叫________________。8、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中,___________是主要因素。

9、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10、一般情况下,由市中心到郊区的功能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城市等级通常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划分的,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____、级别____,服务范围____;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____、级别____,服务范围____;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____,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____;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____,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____。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地国际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城市化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表示。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城市化发展的推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拉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6、城市化进程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的是________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的是____________阶段。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的是___________阶段,城化水平高、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是___________阶段。17、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区别:国家类所处起步目前发展水城市人18、城市化带来的主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型阶段时间速度平口比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达国19、人们在城市化中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提出建设和发展家________________的目标。一方面___________,发展中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20、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农业区位选择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农业地域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5、混合农业主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6、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世界小麦主要供应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7、澳大利亚的混合主要分布在国土的_________部和___________部。该农业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布在亚洲季风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9、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地形: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人口:_____________。11、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13、国外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经营方式是______;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商品谷物农业,但经营方式是________。

14、商品谷物农业的作物以________和______为主。

15、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_______,主要分布在该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有世界上最发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

1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美国农业的特点:_______化、_______化。

18、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_______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牧牛为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牧羊为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气候区。

21、大牧场放牧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乳畜业是随着_______发展而形成的面向_______的_______化、_______化畜牧业地域类型,产品是_______。

24、乳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乳畜业的分布地区,大多紧邻_______,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有奶牛农场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26、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

27、有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影响下列农业的主要因素:江南丘陵的茶树____________、河西走廊的粮面_______,海南的天然橡胶_______,横断山脉的立体农业_______,

29、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发展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______________农业(农业地域类型)。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1、与农业相比,工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_______,这使工业

工业类型布局地举例(至少生产在区位选择上比农业_______。

一例)2、工业区位选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料指向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场指向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4、不同工业类型的布局:(右表)

5、鞍钢区位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宝动力指向型工业钢区位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科技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_______(增强或减弱),交通劳动力指向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_______(增强或减弱),原料、燃料对型工业工业布局的影响力_______(增强或减弱),劳动力数量对工技术指向型业布局的影响力_______(增强或减弱),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工业布局的影响力_______(增强或减弱),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_________(增强或减弱)。

7、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空气污染型工业的布局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污染工业的布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工业集聚、工业联系、工业地域、工业城市四者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工业联系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工业积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以______________目的;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主要是_______(哪种工业联系)。

13、我国的钢城_______、石油城_______、汽车城_______。

14、工业分散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传统工业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在_______基础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传统工业为主,以_______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16、传统工业目前普遍面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17、德国鲁尔区兴起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鲁儿区衰落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鲁儿区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新兴工业区是以__________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22、美国硅谷兴起的区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高新技术工业和传统工业的比较:

高新技术工业传统工业24、美国硅谷是以_____________工业为主导。

25、从环保角度看,水泥厂的布局原则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工厂的布局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染厂的布局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钢铁厂的布局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技人员比重产品增加值生产增长速度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研发费用

扩展阅读: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人口模式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时代原始社会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初期发达国家18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20世纪中期-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森林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第三节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

二战前二战后1.洲人到美洲、非洲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本主义发展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洲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开发地区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线开辟到美洲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工国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2.南亚、南欧、非洲人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到西亚打工工人增加(外籍工人)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

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

政治:政策。战争,政治中心变更,社会:教育。家庭婚姻。宗教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1.计划经济体制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有计划、有组织疆地区的建设地进行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1.内地到沿海2.山区到平原3.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区位因素

自然:地形平原,高原,山谷气候:中低纬(温度)。沿海(降水)河流,供水,运输,军事

人文:矿产。交通。旅游。政治。宗教。科技。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生产协作联系:工序协作(布)工业聚集部件生产(车)工业分散商贸联系:区域贸易。国际贸易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量。

地形、土壤,河流

科技:劳动力,科技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

种植水稻区位条件:①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②地形:平原地区,地势低平③人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④科技

特点:①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第三节工业区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

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工业布局:1.远离河流上游2.分布在盛行风下风向3.盛行风垂直郊外4.最小风频上风向工业联系(1)投入产出(工序)(2)轻,薄,短,小(部件)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运输方式优点缺点

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物种的减少资源的枯竭、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部分资源短缺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合一

现代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生态和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80s)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2.转变发展模式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4章)》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4章):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4章)》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20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