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检查指南
MR检查临床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一、绝对禁忌症1、心脏起博器者2、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3、体内有铁磁性血管夹者4、眼球内有金属异物者5、高烧患者
二、相对禁忌症
1、扫描野内或附近含有铁磁性物品:(1)有金属假牙者不能做鼻咽、口腔检查(2)体内有金属药泵者忌行相应部位检查(3)有宫内节育器者不能做盆腔检查2、幽闭恐惧症病人
3、不能平卧30分钟以上、神志不清、严重缺氧、烦躁不安需要抢救的病人
三、不可带磁体(MR扫描室)的物品
1、一切铁磁性物品:如钢笔、铁钉、平台车、发夹、钥匙、文胸、皮带等2、电子器械:如银行磁卡、手机、手表、电子监护仪、抢救设备。
四、检查者的合作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2、检查所需时间: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所需的时间亦有长短故难以准确估计等待的时间。每个部位扫描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3个小时不等,预约所需求的时间,只是报到时间,而不是确切的扫描时间。如遇等待时间较长而给患者带来不便,请予谅解。
3、根据不同检查部位,取平卧,身体各部位保持不动状态;医生、技术人员会根据不同扫描序列,通过对讲机要求您注意与配合的事项。
4、检查时间超过40分钟以上者(如腹、胸、腰椎、四肢等)检查前20分钟,请排空小便;盆腔检查者,宜保留适当尿液,以充盈膀胱利于诊断。
5、MR增强:如有怀疑占位性病变,一般采用增强检查(即注射MR造影剂)以使病变显示得更清晰诊断更明确。
6、检查的病人请提前30分钟,进入候诊检查大厅,做好扫描前的准备,如更换衣服,鞋,戴帽,称体重,静脉注射等;能自己行走,语言交通方便的病人,家属陪至候诊大厅等候即可,以保持检查候诊大厅内的空气清晰、安静、保洁、安全。
7、检查病人要更换衣服,为安全、防盗起见,请把贵重物品、现金等交家人保管,以免丢失。检查完毕,休息片刻,身体无不适,拔针并按压针口510分钟,确定无出血后方可更衣离开。8、MR报告请在检查完后的两个工作日之后到预约台领取(节假日顺延)。
19、如遇机器故障,需要更改检查时间,我们将电话通知您,故请于预约时在申请单上留下您的电话号码。
五、MR检查注意事项:
MR预约报到时间不等于检查时间,因为:1、患者检查前需作一定的准备。2、MR成像速度较慢,耗时较长。
3、因患者检查部位不同,病变情况不同,成像序列选择亦不同,用时差别较大,(全程约0.5-3小时不等),检查前难以估计。
所以患者做好准备后,请耐心等候,如遇等候时间较长,请给予谅解并主动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
为确保我们能及时与您取得联系,请在预约时将您的电话号码写在申请单相应的位置。4、如住院病人报到后,若距离检查还需较长等待时间,可与工作人员协商,先回病房休息,等待护士电话通知具体时间。
5、为使诊断更准确详细如外院做过CT、ECT、MR、X线检查的,请将外片一同带来交给技术员,以备参考、对比。
六、MR造影剂副作用及处理
(1)此药粘性大,渗透压高,极个别病人注射后可能会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胸闷、头晕
等。一般是一过性反映,药物过后会很快恢复正常。
(2)造影剂外渗:因为造影剂的高渗性,个别年老体弱的病人,或化疗后的病人因血管出现
硬化。弹性下降,脆性增大,易产生造影剂外渗;另外,因诊断需要,要求注射速度快(2-3ml/秒),更易加重造影剂外渗,所以在注射过程中,如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请及时告诉医护技术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3)造影剂外渗的处理:造影剂静脉外渗禁理疗、热水敷、擦油等、应用75%或95%酒精
湿敷,并加强患肢的活动。
2各部位CT检查须知
一肝脏CT检查
1、检查当天无需禁食(胆囊检查除外),但不宜过饱。
2、提前30分钟一次喝完含1%造影剂的稀释液500ml(亦可分次饮)
3、喝完后排清小便,取出腹部的金属物品,如皮带硬币等,进行CT扫描前准备。4、钡餐检查后必须待钡剂排清(约七天左右)才能做
二胆囊CT检查
1、提前12小时禁食(不包括开水)2、必须在早上空腹的情况下进行检查
3、检查前30分钟一次喝完1%造影剂的稀释液500ml。4、取出腹部的金属物品,进行CT扫描前准备。
5、钡餐检查后必须待钡剂排清(约七天左右)才能做CT检查。6、待核素扫描24小时后方可行CT检查。
三盆腔CT检查
1、扫描当天无需禁食,但不宜过饱,宜进食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等。
2、检查前两天晚上9时,将一半药水加入500ml温开水中摇匀(1%造影剂的稀释液)服用,检查前一天晚上9时,将另一半药水加入500ml温开水中摇匀(1%造影剂的稀释液)服用。
3、报到后继续饮1%造影剂的稀释液。
4、扫描前请憋尿,待有尿意时请告知护士,进行检查前准备。5、钡餐检查后必须待钡剂排清(约七天左右)才能做CT检查。6、行核素扫描24小时后方可行CT检查。
四颅脑鼻咽颈部CT检查
1、检查当天无需禁食(但检查前不宜进食过饱)。2、除去发夹、耳环、项链等金属物品进行扫描前准备。3、无需增强的病人,请静候,等待技术人员叫名检查。4、行核素扫描24小时后方可行CT检查。
五胸部食道椎体CT检查
1、检查当天无需禁食(但检查前不宜进食过饱)。2、请携带胸片或外院CT片作定位、对比用。3、除去胸部的金属物品,进行检查前准备。4、行核素扫描24小时后方可行CT检查。
六腹部CT检查
31、检查当天无需禁食,宜食易消化的食物,但不宜过饱。
2、提前1小时分3次饮完含1%造影剂的药水500ml,每次相隔15分钟。待喝最后一次药水时,上厕所排空膀胱后请告知护士,进行造影剂静脉试针,3、除去身上携带金属物品,如皮带硬币等,进行CT扫描前准备。4、钡餐检查后必须待钡剂排清(约七天左右)才能做CT检查。5、行核素扫描24小时后方可行CT检查。
CT检查的自我护理
一做CT检查要有良好的精神及心理准备,请勿过于紧张,配合医、护、技术人员做好检查前各项准备。
二各项检查服用药物的剂量及方法不同,由本科室预约台发出的药物,如不明白服用方法,请向工作人员询问清楚后再服用。本室电话87343214。
三需做增强扫描的病人,试针后请坐好,平放注射部位,不要随意走动,以防造影剂引起过敏反应时影响医护人员的处理,严重过敏反应若延误抢救时机,可危及生命。
四检查后注射针头需保留15分钟后才能拔出,拔针后请按压穿刺点510分钟,以免针口渗血,导致局部肿胀。
五检查后多喝开水并增加营养和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六注射部位如自行肿胀是由于注射时血管通透性增高造影剂外渗引起静脉渗出肿胀所致发生这种情况请及时告诉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千万不要自行采取热敷、理疗、擦药油等刺激皮肤的方法。因为此类肿胀是由于造影剂的高渗性及化学反应,以及个体差异而引起的迟缓型过敏反应(一般610小时后出现)的局部肿胀,有的病人甚至出现皮下组织的红肿热痛,这种情况虽然不常出现,但一旦发生请及时回CT室由医护人员处理。
使用造影剂高危因素
一、有造影剂过敏者(有碘过敏者禁用造影剂)
二、过敏体质者,如:湿疹、麻疹、神经性皮炎、哮喘、虾蟹等食物、花粉及其他药物过敏的
病人
三、甲亢、甲状腺肿的患者
四、严重心血管患者如心功能不全、冠脉硬化、近期心梗、长期心率不齐和严重高血压等五、体弱、脱水者
六、严重肝脏、肾脏疾病、糖尿病患者
七、严重肺部疾病患者(呼吸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等)八、脑损伤患者(新近脑血管损伤、惊厥、颅脑外伤出血)九、低蛋白血症患者十、嗜铬细胞病患者
4十一、60岁以上老人及小儿十二、青光眼患者十三、过度焦虑者
检查注意事项
一、有以上高危因素的病人应由CT室医生在申请单上审核签单后才能确定是否需要行CT增强
扫描
二、凡有上述高危因素的病人而疾情又需要增强的患者,应在医护人员监护下进行,并选择非离
子型造影剂(此药价钱较离子型贵),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三、凡省、市区公医的病人,请将CT申请单交我院医务科盖章,再将申请单交本室医生签署意
见后到省、市区公医委员会审批。
四、需作腹部、盆腔扫描的病人,在检查前七天内勿作钡灌肠、食管吞钡等检查。如在期间内一
定要做CT检查者,必须行清洁灌肠后经X光透视确认无钡剂方可行CT检查,以免影响检查效果
五、核素扫描(ECT、PET/CT)检查后24小时内不做CT扫描。
六为使检查结果更准确,请将外院CT、MR、X光片一同带来,检查时交给技术员,以备参考、
对比。
七、做CT检查的病人(胆囊检查除外)来检查前。可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粥等,但不
宜过饱。
八胆囊CT检查的病人应预约早上于空腹下进行CT扫描。九预约来检查报到的时间不等于做CT检查的时间,请耐心等候。
十急诊、危重、车床、轮椅病人、小儿、老人、盆腔憋尿病人、特需病人优先扫描十一凡进入CT扫描室检查的病人家属,请把手机关闭,以免影响CT检查效果。
十二如遇机器故障,需要更改检查时间,我们将电话通知您,故请于预约时在申请单上留下您的电话号码。
十三CT报告于检查后两个工作日后到CT预约台领取(节假日顺延)。
5扩展阅读:头颈部CT、MR扫描规范指南(试用稿)
头颈部CT、MR扫描规范指南(试用稿)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会骨学组第3届全国头颈部影像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编者按】《头颈部CT、MR扫描规范指南(试用稿)》是由中华放射学分会骨学组、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会发起,由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牵头,汇集全国20余位长期以来或近年来活跃于头颈部疾病影像诊断领域的老中青年专家、教授,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总结我国头颈部放射学工作者的丰富临床经验,参考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CollegeofRadiology)扫描规范指南、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assachusetts眼耳医院头颈部CT和MR扫描规范以及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Mallinckrodt放射研究所头颈部CT和MR扫描规范,经过1年多的努力工作,四易其稿,并由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会倡导,于201*年3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头颈部CT和MR扫描规范研讨会上达成初步共识,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充分肯定了初稿,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并将参与这项工作的专家分成为7个组,每个组根据专业特长配备若干位专家具体负责1个部位扫描规范的完善与修改,每个组设1个联系人。7个组和联系人分别是:颞骨组(柳澄)、鼻咽组(梁长虹)、鼻骨鼻腔与鼻窦组(韩萍)、口腔颌面部组(肖家和)、颅底组(刘筠)、颈部组(罗德红)及眼部组(鲜军舫),总联系人为王振常。各级修改后由中华放射学编辑部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汇兑,再送给各位专家以及老一辈放射学家审阅,每位专家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在这里,向所有关心和参与扫描规范修订的老中青年专家教授表示感谢,特别要感谢参与扫描规范的起草、修改和提出修改意见的专家教授,他们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兰宝森、王振常、鲜军舫,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北京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石木兰、罗德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放射科马绪臣、张祖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唐光健,空军总医院CT室张挽时,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薛爱华、隋行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吴恩惠、张云亭、李威,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祁吉,天津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刘筠,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放射科沙炎,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顾雅佳,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放射科陶晓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庄奇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韩萍,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柳澄,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梁长虹,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李恒国,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深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徐坚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邓开鸿、肖家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宦怡,西安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董季平,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程敬亮,吉林大学第二医院MR室韩雪立。同时也感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翔平主任为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的头颈部CT和MR扫描规范研讨会所付出的心血和各项支持。
CT扫描规范
一、眼眶
扫描基线:横断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冠状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的垂线。扫描及重建参数如下。
1.非螺旋方式扫描:电压≥120kV,电流≥100mA;层厚2mm,层间距2∽5mm(眼球、眼眶异物或较小的病变层间距≤层厚),视野(FOV)14cmX14cm∽20cmX20cm,矩阵≥512X512;骨算法与软组织算法重建,边缘强化效应。骨窗:窗宽3000∽4000HU,窗位500∽700HU;软组织窗:窗宽300∽400HU,窗位45∽50HU。
2.螺旋方式扫描:电压≥120kV,电流≥200mA,准直器宽度1∽2mm,重建间隔小于或等于准直器宽度的50%,FOV为14cmX14cm∽20cmX20cm,矩阵≥512X512;骨算法与软组织算法重建,边缘强化效应;重建横断面、冠状面或斜矢状面:横断面的重建基线为听眶下线,冠状面的重建基线为听眶下线的垂线,斜矢状面的重建基线平行于视神经。重组层厚为2∽3mm,重组间隔2∽5mm(对眼球、眼眶异物或较小的病变,层间距≤层厚)。骨窗:窗宽3000∽4000HU,窗位500∽700HU;软组织窗:窗宽300∽400HU,窗位40∽50HU。软组织病变或血管性病变的增强扫描:推荐使用自动注射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总量80∽100ml,流率2.0∽3.0ml/s,延迟扫描时间依病变及设备情况而定;软组织算法重建。
二、视神经管
扫描基线:横断面扫描基线为鼻骨尖至后床突上缘边线的平行线;冠状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的垂线。扫描及重建参数如下。
1.非螺旋方式扫描:电压≥120kV,电流≥100mA;层厚、层间距1∽2mm,FOV为10cmX10cm∽14cmX14cm,矩阵≥512X512;骨算法重建,边缘强化效应。窗宽3000∽400HU,窗位500∽700HU。
2.螺旋方式扫描:电压≥120kV,电流≥200mA,准直器宽度1mm,重建间隔小于或等于准直器宽度的50%,FOV为10cmX10cm∽14cmX14cm,矩阵≥512X512;骨算法重建,边缘强化效应。骨窗:窗宽3000∽4000HU,窗位500∽700HU。重建横断面、冠状面:横断面的重建基线为鼻骨尖至后床突上缘边线的平行线,冠状面的重建基线为听眶下线的垂线;重组层厚为1mm,重组间隔1mm。
三、颞骨
扫描基线:横断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上线;冠状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的垂线。扫描及重建参数如下。
1.非螺旋方式扫描:电压≥120kV,电流≥150mA;层厚、层间距1∽2mm,FOV14cmX14cm∽18cmX18cm(单侧分别重建FOV为8cmX8cm∽10cmX10cm),矩阵≥512X512;骨算法重建(对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等需观察软组织的患者同时采用骨算法与软组织算法重建),边缘强化效应。骨窗:窗宽3000∽4000HU,窗位500∽700HU;韧带、肌腱、鼓膜等及镫骨的窗宽:3000∽4000HU,窗位:200∽400HU;软组织窗:窗宽300∽400HU,窗位40∽50HU。
2.螺旋方式扫描:扫描方位:横断面扫描;扫描基线:通过外耳孔与硬腭平面平行的基线,避免直接扫描晶状体。电压≥120kV,电流≥200mA,准直器宽度0.50∽0.75mm,重建间隔小于或等于准直器宽度的50%,FOV为14cmX14cm∽18cmX18cm(单侧分别重建FOV为8cmX8cm∽10cmX10cm),矩阵≥512X512;骨算法重建(对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等需观察软组织的患者同时采用骨算法与软组织算法重建),边缘强化效应;骨窗:窗宽3000∽4000HU,窗位500∽700HU;韧带、肌腱、鼓膜等及镫骨的窗宽:3000∽4000HU,窗位:200∽400HU;软组织窗:窗宽300∽400HU,窗位40∽50HU。重建横断面、冠状面和(或)Stenvers位、Poschl位;曲面重建:横断面重建基线为听眶上线,冠状面的重建基线为听眶下线的垂线;Stenvers位的重建基线平行于颞骨长轴;Poschl位的重建基线垂直于颞骨长轴;或根据需要进行曲面重建,重组层厚为0.8∽1.0mm,重组间隔0.8∽1.0mm。
软组织病变或血管性病变的增强扫描:推荐使用自动注射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总量80∽100ml,流率2.0∽3.0ml/s,延迟扫描时间依病变及设备情况而定;软组织算法重建。
四、鼻窦与鼻腔、鼻咽部与口咽部、涎腺、舌和口底、颌面部(咀嚼肌间隙、咽旁间隙、翼腭窝、腭、颊及上下颌骨)
扫描基线:横断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冠状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的垂线。扫描及重建参数如下。
1.非螺旋方式扫描:电压≥120kV,电流≥100mA;层厚2mm、层间距2∽5mm(异物或较小的病变层间距≤层厚),FOV14cmX14cm∽20cmX20cm,矩阵≥512X512;骨算法重建(需观察软组织的患者同时采用骨算法与软组织算法重建),边缘强化效应。骨窗:窗宽1500∽3000HU,窗位150∽400HU;软组织窗:窗宽300∽400HU,窗位40∽50HU。
2.螺旋方式扫描:电压≥120kV,电流≥200mA,准直器宽度1∽2mm,重建间隔小于或等于准直器宽度的50%,FOV为14cmX14cm∽20cmX20cm,矩阵≥512X512;骨算法与软组织算法重建,边缘强化效应;骨窗:窗宽1500∽3000HU,窗位150∽400HU;软组织窗:窗宽300∽400HU,窗位40∽50HU;重建横断面、冠状面:横断面重建基线为听眶下线,冠状面的重建基线为听眶下线的垂线;重组层厚为2∽3mm,重组间隔2∽5mm(异物或较小的病变层间距≤层厚)。
软组织病变或血管性病变的增强扫描:推荐使用自动注射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总量80∽100ml,流率2.0∽3.0ml/s,延迟扫描时间依病变及设备情况而定;软组织算法重建。
五、鼻骨
扫描基线:横断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冠状面扫描基线为鼻骨长轴的平行线。扫描及重建参数如下。1.非螺旋方式扫描:电压≥120kV,电流≥100mA;层厚、层间距1∽2mm,FOV10cmX10cm∽14cmX14cm,矩阵≥512X512;骨算法重建,边缘强化效应。骨窗:窗宽3000∽4000HU,窗位500∽700HU。
2.螺旋方式扫描:电压≥120kV,电流≥200mA,准直器宽度1mm,重建间隔小于或等于准直器宽度的50%,FOV为10cmX10cm∽14cmX14cm,矩阵≥512X512;骨算法重建,边缘强化效应;骨窗:窗宽3000∽4000HU,窗位500∽700HU;横断面重建基线为听眶下线,冠状面的重建基线为鼻骨长轴的平行线。重组层厚为1∽2mm,重组间隔1∽2mm。
六、颅底扫描基线:横断面根据临床要求,基线应与重点观察的颅窝结构相平行;冠状面基线垂直与横断面。扫描及重建参数如下。
1.非螺旋方式扫描:电压≥120kV,电流≥100mA;层厚2mm,层间距2∽5mm(异物或较小的病变层间距≤层厚),FOV14cmX14cm∽20cmX20cm,矩阵≥512X512;骨算法重建(需观察软组织的患者同时采用骨算法与软组织算法重建),边缘强化效应。骨窗:窗宽3000∽4000HU,窗位500∽700HU;软组织窗:窗宽300∽400HU,窗位40∽50HU。
2.螺旋方式扫描:电压≥120kV,电流≥200mA,准直器宽度1∽2mm,重建间隔小于或等于准直器宽度的50%,FOV为14cmX14cm∽20cmX20cm,矩阵≥512X512;骨算法与软组织算法重建,边缘强化效应;骨窗:窗宽3000∽4000HU,窗位500∽700HU;软组织窗:窗宽300∽400HU,窗位40∽50HU。横断面重建基线为听眶下线,冠状面的重建基线为听眶下线的垂线;矢状面重建基线为正矢状面的平行线。重组层厚为2mm,重组间隔2∽5mm(异物或较小的病变层间距≤层厚)。
软组织病变或血管性病变的增强扫描:推荐使用自动注射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总量80∽100ml,流率2.0∽3.0ml/s,延迟扫描时间依病变及设备情况而定;软组织算法重建。
七、颞下颌关节
扫描基线:横断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冠状面扫描基线为下颌骨髁状突的平行线。扫描及重建参数如下。1.非螺旋方式扫描:电压≥120kV,电流≥100mA;层厚、层间距1∽2mm,FOV10cmX10cm∽14cmX14cm,矩阵≥512X512;骨算法与软组织算法重建,边缘强化效应。骨窗:窗宽3000∽4000HU,窗位500∽700HU;软组织窗:窗宽300∽400HU,窗位40∽50HU。
2.螺旋方式扫描:电压≥120kV,电流≥200mA,准直器宽度1mm,重建间隔小于或等于准直器宽度的50%,FOV为10cmX10cm∽14cmX14cm,矩阵≥512X512;骨算法与软组织算法重建,边缘强化效应;骨窗:窗宽3000∽4000HU,窗位500∽700HU;软组织窗:窗宽300∽400HU,窗位40∽50HU。横断面重建基线为听眶下线,冠状面的重建基线为下颌骨髁状突的平行线;矢状面的重建基线为下颌骨髁状突的垂直;重组层厚为1∽2mm,重组间隔1∽2mm。
八、喉咽部、颈部间隙
扫描基线:横断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冠状面扫描基线根据扫描的器官、部位或需显示的结构确定。扫描及重建参数如下。
1.非螺旋方式扫描:电压≥120kV,电流≥100mA;层厚2∽5mm,层间距2∽5(喉咽部扫描时,会厌软骨至环状软骨下缘层厚2∽3mm,层距2∽3mm;甲状旁腺病变层厚2∽3mm,层距2∽3mm;较小病变的层间距≤层厚),FOV17cmX17cm∽25cmX25cm,矩阵≥512X512;软组织算法重建(需观察骨质改变的患者同时采用骨算法重建);软组织窗:窗宽300∽400HU,窗位30∽50HU;骨窗:窗宽1500∽4000HU,窗位300∽700HU。
2.螺旋方式扫描:电压≥120kV,电流≥200mA,准直器宽度2mm,重建间隔小于或等于准直器宽度的50%,FOV为20cmX20cm∽25cmX25cm,矩阵≥512X512;软组织算法重建(需观察骨质改变的患者同时采用骨算法重建);软组织窗:窗宽300∽400HU,窗位40∽50HU;骨窗:窗宽1500∽4000HU,窗位300∽700HU。喉咽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冠状面或矢状面重建:冠状面重建基线在矢状面上,与颈椎纵轴平行;矢状面重建基线在冠状面上,与喉腔气道平行。颈部间隙冠状面或矢状面重建:冠状面重建基线在矢状面上,与颈动脉纵轴平行;矢状面重建基线在冠状面上,与颈动脉纵轴平行,必要时使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veprojection,MIP)技术以便更直接地显示颈动脉影像。包括横断面的重组重组层厚为2∽5mm,重组间隔2∽5mm(较小病变的层间距≤层厚)。
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100ml,流率3ml/s,延迟30s扫描,如欲观察肿瘤与动脉的关系,延迟时间约20s,再在肿瘤局部行实质期扫描(注入对比剂后约50s)。
MR扫描规范
一、眼眶、眼球、视神经
线圈:头颅正交线圈(或头颅多通道线圈),仅扫描眼球或眶隔前结构时才使用表现线圈。扫描基线:横断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冠状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的垂线,斜矢状面扫描基线平行于视神经。扫描序列:横断面采用T1WI或(和)T2WI;冠状面、斜矢状面采用T1WI(病变在横断面显示不佳时,需在显示较好的冠状面或斜矢状面行T2WI)。脂肪抑制技术:在显示病变的最佳横断面行T2WI(不进行增强扫描时),如行增强扫描可不需要增强前脂肪抑制技术;如T1WI显示病变内有高信号时,在显示病变的最佳横断面行T1WI;场强低或化学位移脂肪抑制技术效果较差的设备可行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扫描。增强扫描后动态扫描,采用梯度回波T1WI,每20∽30s扫描一个序列,共扫描10次,间隔20∽30s。脂肪抑制后横断面、冠状面斜矢状面T1WI(场强低或化学位移脂肪抑制技术效果较差的设备不使用脂肪抑制技术);扫描参数:层厚3∽5mm,层间距0∽0.5mm,FOV为16cmX16cm∽20cmX20cm,矩阵≥256X256。
二、颞骨
线圈:采用头颅正交线圈(或头颅多通道线圈),仅在扫描外、中、内耳结构时才使用表现线圈。扫描基线:横断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上线,冠状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的垂线;扫描序列:横断面、冠状面T1WI或高分辨T2WI。面神经扫描时增加斜矢状面:T1WI(扫描基线平行于面神经水平段)。内耳水成像:内耳结构三维重建(MPR):重建基线为内听道内神经垂直线。增强扫描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增强扫描)脂肪抑制后横断面、冠状面T1WI(场强低或化学位移脂肪抑制技术效果较差的设备不使用脂肪抑制技术);面神经扫描时增加斜矢状面T1WI。扫描参数:层厚3∽5mm,层间距0∽0.3mm,FOV为16cmX16cm∽20cmX20cm,矩阵≥256X256;高分辨率T2WI:层厚2mm,层间距-0.5∽0mm,矩阵≥320X256。
三、鼻窦与鼻腔、鼻咽部与口咽部、颅底、涎腺、舌和口底、颌面部(咀嚼肌间隙、咽旁间隙、翼腭窝、腭、颊及上下颌骨)
线圈:采用头颅正交线圈(或头颅多通道线圈)。扫描基线:横断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冠状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的垂线,矢状面扫描基线平行于正中矢状面。扫描序列:横断面采用T1WI或(和)T2WI;冠状面(必要时加矢状面)采用T1WI(病变在横断面显示不佳时,需在显示较好的冠状面或矢状面行T2WI)。脂肪抑制技术:在显示病变的最佳断面行T2WI(不进行增强扫描时),如行增强扫描可不需要增强前脂肪抑制技术;如T1WI显示病变内有高信号时,在显示病变的最佳断面行T1WI;场强低或化学位移脂肪抑制技术效果较差的设备可行STIR。增强扫描后:有条件时可进行动态扫描梯度回波T1WI,每间隔20∽30s扫描一个序列,共扫描10次;脂肪抑制后横断面、冠状面(必要时加矢状面)T1WI(可只在1个断面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场强低或化学位移脂肪抑制技术效果较差的设备不使用脂肪抑制技术)。扫描参数:层厚3∽5mm,层间距0∽1mm,FOV为16cmX16cm∽20cmX20cm,矩阵≥224X256。
四、颞下颌关节
线圈:双侧表面线圈或头颅正交线圈(或头颅多通道线圈)。扫描基线:斜矢状面扫描基线为颞下颌关节的垂线,冠状面扫描基线为颞下颌关节面的平行线。开、闭口位:斜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或(和)T2WI[或梯度回波序列重T2WI(T2*WI)]或(和)质子密度加权像。电影成像(有条件情况下):在斜矢状面显示颞下颌关节同一平面,病人以手动控制开口器的幅度以获得同一平面不同开口幅度的静态像,用电影放映显示。扫描参数:层厚3∽5mm,层间距0∽1mm,FOV为16cmX16cm∽20cmX20cm(单侧重建成像为8∽10cm),矩阵≥224X256。
五、喉咽部、颈部间隙、甲状腺及甲状旁腺
线圈:采用颈部正交线圈(或头颅多通道线圈、头颈联合线圈)。扫描基线:横断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冠状面根据扫描的器官、部位或需显示的结构确定,矢状面根据扫描的器官、部位或需显示的结构确定。扫描序列:横断面采用T1WI或(和)T2WI,冠状面(必要时加矢状面)采用T1WI(病变在横断面显示不佳时,需在显示较好的冠状面或斜矢状面行T2WI)。脂肪抑制技术:在显示病变的最佳断面行T2WI(不进行增强扫描时),如行增强扫描可不需要增强前脂肪抑制技术;如T1WI显示病变内有高信号时,在显示病变的最佳断面行T1WI;场强低或化学位移脂肪抑制技术效果较差的设备可行STIR。增强扫描后:脂肪抑制后横断面、冠状面(必要时加矢状面)T1WI(可只在1个断面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场强低或化学位移脂肪抑制技术效果较差的设备不使用脂肪抑制技术)。扫描参数:层厚3∽5mm,层间距0.3∽1.0mm,FOV为20cmX20cm∽25cmX25cm,矩阵≥224X256。
特别强调:对于CT和MRI都适用。⑴所有头面部扫描必须有横断面和冠状面;⑵如果是肿瘤患者,扫描范围应包括相应的淋巴引流区。
(收稿日期:201*-11-23)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CT、MR检查指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CT、MR检查指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